一書一世界|『靜待黎明』讀後心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歷史就是這樣;不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歷史,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回憶。
今天閱讀的書是一段台灣歷史中非常沉重的一道傷痕,真相至今未明,那就是二二八事件。

關於本書

書名:靜待黎明
口述:高陳雙適
撰文:許月梅
出版社:玉山社

內容導讀

陳炘,台灣金融先驅,一位消失在二二八的菁英。本書由陳炘之三女兒高陳雙適口述而撰。
第一章:幸福的大起大落
身為台灣金融先驅之女,在父親被捕之前,透過高陳雙適(以下簡稱作者)的回憶,他的生活適多麼的優渥,他的父親是如此溫暖,為他的妻兒撐起最為溫暖的、最為強大的保護傘。
在日治時期,大家生活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只因為作者看見門外有位老伯伯牽著一頭鹿,作者尤為喜歡,向父親表示想要飼養,父親認為照顧動物是好事,便立即應下。
身為台灣金融先驅、當時最大的信託-大東信託的創辦人兼董事長,繁重的業務可想而知,但在作者一家人的記憶中,父親一但收到七個孩子生病、受傷的消息,就會立刻放下手邊工作,趕回家中照顧妻兒,即使遠在日本開會,也會立刻趕回台灣,抱著女兒一整夜,直至退燒的父親;會為了陪伴家人而空出假期,全家一起搭乘火車、一起泡湯、一起上館子的父親。
父親帶給他們七個孩子的尊重、做人處世的觀念以及優越的生活,是作者至今依舊思念父親的根本原因。作者於自我介紹中曾說:「我一生都以身為陳炘的女兒為榮。」
而作者對於父親的記憶,卻被強行地停留在一九四七年的三月十一日。
左立女孩(白洋裝)為高陳雙適,身旁為父親陳炘
身為高知識份子,且一生為台灣而奉獻的父親在那日清晨被五、六個警察帶走,被帶離前的父親,逐一凝視每個孩子,最終留下一句:「要聽媽媽的話。」便隨著警察離去,自此下落不明。
為尋求父親的下落一家人散盡家財,其後又為逃避白色恐怖下的政府壓迫,作者母親賣掉房產,一家人到香港避難。
第二章-嫁做先生娘
到了香港後,感謝父親生前的人脈,作者嫁給台灣婦產先驅高敬遠醫生的兒子。從富家千金到嫁為人妻,這一切的轉變都來的錯不及防,最敬愛的父親終究沒能牽著作者的手,走那條人生中最重要的紅毯。
在徬徨、陌生中迎來新生活、新身份。
父親遭遇的災難是作者用一生時間都無法淡忘的傷痛,嫁為人婦更是錯不及防,面對身分的轉換,再多不安都被作者用父親從前傳授的智慧、母親以身作則的賢慧依依化解。
隨著子女的成長,作者也逐漸老去,生活中的作者也加入了合唱團,認識很多的朋友。過往的傷痕猶在,新的生活也步上正軌,惟在調查真相之時,仍無法獲取那段被隱藏的過往。
第三章 我生命中兩位不平凡的人物
這一章節裡,介紹作者身命中遇見兩位對台灣近代史有深遠影響的長輩之生平。第一位是作者的父親陳炘。這一章中,先是介紹作者生平事蹟、其對信託事業的貢獻和見解及如何與林獻堂等人一起為台灣爭取社會福祉。
接下來是說明父親與母親的相識、相處過程。最後說明陳炘為了贏接「祖國」懷著病痛,南北奔波;為了那些逆耳的忠言,無謂舊疾,整日南來北往的開會。沒想到這些事蹟卻讓他兩次入獄甚至斷送生命。第一次被以「漢奸」罪名逮捕入獄,經過1個多月的偵訊,陳炘終告無罪獲釋,留下數首七律道出心境。(僅挑其中二首分享)
〈被拘〉:「平生暗淚故山河,光復如今感慨多;一籲三臺齊奮起,歡呼聲裡入新牢。」
〈寄家人〉:「出門誰料久分襟,喪葛更來恨轉深;無限心思何日語,蛾眉見嫉古同今。」
台灣金融先去鋃鐺入獄寫下蛾眉見嫉古同今,一心謀求台灣經濟福利的陳炘,卻被滿心期待的「祖國」軍隊及官員視為眼中釘,可想而知心中的憤憤不平。
接下來是對二二八事件簡單的描述,但畢竟政府有心隱埋真相,被害者家屬的視角文章中也未能說明整段的史實,這邊就先不介紹該起事件的經過。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部分在撰文者的文字底下,我們可以很明顯感受出作者一家在面臨如此巨大的噩耗後,心境的轉換及後續生活的方式。
第二位大人物是作者的公公高敬遠醫生,該部分也是簡單介紹生平,道出身為台灣婦產科拓荒者其中辛苦及堅持的原因。
第四章 信仰與盼望
作者年少時,心中的支柱在剎那間倒下,多年來,一家人在宗教的幫助下漸漸走出心魔。當年的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作者無法做到「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那般雲淡風輕,卻也不像年少時那般偏激、仇恨。
隨著宗教的開導,作者已經接受父親發生的事實,但是更希望父親的犧牲,能換來社會大眾對公平正義與美好秩序的追求意識,以及永遠捍衛台灣經濟繁榮及穩固發展之決心。同時,認識歷史,並了解歷史客觀真實的樣貌,以化解宿願、凝聚命運共同體的目標。
為此,作者用一生的時間、最大的耐心,靜待台灣真實公益的黎明!

心得與感慨

我哭了,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
如同前面介紹書本內容,這本書的文字並不華麗,所有文字都在敘述生活中的回憶,閱讀完全文,你能感受到的堅忍、沒有怨天尤人的生活態度。這是閱讀後的第一感受。
至於第二感受,是撰文者的功力,如同後記所言,本書採訪作者的時間,斷斷續續超過三年。如何從零碎的片段串聯出打動人的文字,讓我們雖為直接聽取到當事人的聲音,卻也能與之共情。
最後這本書帶給我更深的是反思,出生在總統直接民選、言論非常自由的年代,二二八這一天對我們而言只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放假日,而當年的事件真實面貌至今仍未公布於世,許多受難著的孩子們已過從心之年,過往的記憶也無從訴說,每年二二八當天,看著政客官員不斷作秀、媒體肆意接人傷疤博取眼球,這一天於他們而言是多麼漫長難忍。
歷史,從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我未曾經歷當初的事件,無從評論雙方對錯,若僅依單一方的言詞,便認定另一方的過錯,那將有失偏頗。就像那句古話:「一個巴掌拍不響。」歷史事件中我們在學校所學不過是官方說法:只有暴民,沒有暴政。當政府刻意隱藏真相,而當是另一方已經死亡,受難家屬將永遠無從得知真相,用遠無法釋懷心中那抹傷痛。
學歷史,不是為了歌頌任何犧牲的烈士或批評任何政權,而是透過他們犧牲的事實,改變原先不合時宜的思想或政策,以歷史客觀真實的樣貌,化解宿願、凝聚國人。
二二八事件在新一代學子之中從來都沒有理解放假背後的那段慘痛經驗,沒有真相便無法了解歷史的真實樣貌,先人的生命也終究成為無謂的犧牲,我們無法借鏡前行。隨著受難家屬的老去,一切都流進時間的洪流裡,那些一代英雄的生命似乎變得一文不值。
這本書對於二二八事件的描述並非十分全面,主要是以作者的人生為中心進行描寫,我們能更多的了解受害家屬的人生及心境轉變是如何被影響,但若要了解該歷史事件,那酖酖這一本書可不夠,就妞妞對歷史的愛好與研究,這一段歷史中包含更多文章沒有提及的內容。探究歷史就如同盲人摸象,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看到的事件樣貌也不一樣,若想真正研究歷史,那就必須多聽、多看,不能以單一說詞便妄下定論。

閱讀紀錄

妞妞閱讀日期:民國111年1月27日
心得撰寫日期:民國111年1月31日
本文首發於Matters,後續將搬運至其他平台。
.................................................................................2022/01/31矛盾妞
avatar-img
2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矛盾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第一次租屋,簽約完成還沒交屋就先跟房東大吵一架。
以前我們都說養兒防老,那現在的頂客族老了之後誰來養?
今天在火車站附近看街友們談論著自己的孩子,有感而發。
生病的日子,我還念過去的自己,享受黑夜中的寧靜。將所有心情化作新詩記錄下來。
起床,上班,吃飯,回家,睡覺。生活中每一天中這麼類似,偶爾對自己好一點,放鬆一下,認真享受平凡的每一天。
我們總說台灣是民主社會,是阿,我們是何其有幸,相較歐美國家得來不易的民主,我們取得的太輕鬆了,是不是也因為這樣,我們並沒有真正理解民主的精神呢? 我知道,光是看到標題就會有人問說:「這個人懂什麼叫做民主嗎?」
我第一次租屋,簽約完成還沒交屋就先跟房東大吵一架。
以前我們都說養兒防老,那現在的頂客族老了之後誰來養?
今天在火車站附近看街友們談論著自己的孩子,有感而發。
生病的日子,我還念過去的自己,享受黑夜中的寧靜。將所有心情化作新詩記錄下來。
起床,上班,吃飯,回家,睡覺。生活中每一天中這麼類似,偶爾對自己好一點,放鬆一下,認真享受平凡的每一天。
我們總說台灣是民主社會,是阿,我們是何其有幸,相較歐美國家得來不易的民主,我們取得的太輕鬆了,是不是也因為這樣,我們並沒有真正理解民主的精神呢? 我知道,光是看到標題就會有人問說:「這個人懂什麼叫做民主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是誰的年代 ? 是誰的奇歷 ? 又是誰,被時間的洪流推拖著連滾帶爬,被荼炭塵世搞到滿身泥濘奇妙莫名 ?
Thumbnail
1985年初,中央銀行針對臺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的嚴重掏空和人頭貸款情況,展開突襲檢查。最終有人丟官、有人已成冰冷遺體還不得安寧。資深財政記者王駿在35年後寫作《十信風暴》,透過第一手採訪經驗和歷史材料,寫成有血、有肉、有所本的小說,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Thumbnail
是誰的年代 ? 是誰的奇歷 ? 又是誰,被時間的洪流推拖著連滾帶爬,被荼炭塵世搞到滿身泥濘奇妙莫名 ?
Thumbnail
1985年初,中央銀行針對臺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的嚴重掏空和人頭貸款情況,展開突襲檢查。最終有人丟官、有人已成冰冷遺體還不得安寧。資深財政記者王駿在35年後寫作《十信風暴》,透過第一手採訪經驗和歷史材料,寫成有血、有肉、有所本的小說,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這個人很重要嗎?」是現代許多人在面對轉型正義時會發出的疑問,歷史在經過時間的洗刷後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在某些人的心中,卻依舊是一道難以忘懷的疤。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