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搬家的童年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早有印象的居住地就在南榮路,大概是3歲左右時住的地方,因為參加基隆市社區營造的審查與輔導工作,這兩年才知道原來那裡就是誠仁里,也就是基隆人俗稱「白磚厝」的後面,我小學四年級以前,在那附近就換過三間房子,如果以南榮路為基準,從白磚厝到南榮路派出所約300米的後面一條巷子,小四以前總共搬了三次家。

最後那間印象最深刻,一進門是個共用的小客廳,小小走廊兩側應該各有兩間小房間,每一戶人家住一間,那時候家裡除了父母,還有我跟差我五歲的妹妹共四人,走廊盡頭是共用廚房,沒有浴室,所以洗澡時就必須把門簾放下後,在廚房用大臉盆洗澡,廚房後面則是一個防空洞,記得有一回颱風大雨後,廚房裡的水管上有一條雨傘節,嚇得找人求救,但每一家人卻又躲在各自房間門簾後,偷偷看著捲在抓蛇人手中的東西;前幾年帶全家去走了一遭,那間房子看起來整個荒廢,從屋外的窗戶直接可以看到屋後的防空洞,想不通當時怎麼會住這麼小的一個地方,而且是好幾戶人家一起住的地方,其中有一戶人家還是賣雞的,因此,經常在清晨時刻看他們在廚房殺雞。

除了殺雞外,附近有一間小雜貨店,老闆是位年輕人,常會聚集一群小孩聽他講鬼故事,還記得有一段時間同住的一戶人家辦喪事,在客廳擺放靈堂,聽完鬼故事後,沒聽從母親的勸告而晚回家時的那種陰森感;雖然是條小巷子,但巷子寬度其實不小,加上屬於高地車子進不來,所以小時候的奔跑玩樂也在那個時候最多,我哥哥大我十三歲,那時他應該在當兵,偶爾才會回家一趟,第一篇寫小學音樂、美術幾乎是空白,不過也剛好是那段時間,哥哥回家會總帶回一些小歌本教我唱歌,我對於那些歌非常著迷(舊情綿綿、月夜愁等),大學時期住宿舍還經常會哼唱而讓同學嘲笑,只是直到現在也都還只會唱那些老到不行的老歌,幾年前基隆市願景永續發展協會的夥伴,開始推動葉俊麟的歌曲時,感覺非常的熟悉與溫暖;在那裡也是我第一次看電視的地方,有位玩伴家裡比較富有買了一台黑白電視機,那時候只要是播放布袋戲,附近的孩子都會擠到他家客廳或客廳門外看電視。

小五時,應該是父親欠賭債被追,全家即刻搬牽到南榮路對面的山頂,也就是從「白磚厝」對面的「三坑」那條路,直直往裡面再往上爬到最高處的地方,那是一間木造房子,我母親最小的妹妹全家六口人住在那邊,我們家四口應該算是去暫時投靠躲債,因此,兩個家庭各自有一間睡覺房,每天上學時刻,小阿姨的小孩走的是山的那一邊,也就是我小一及小二的母校~成功國小,我則獨自一人走山的另外一邊到我小三~小五的母校~南榮國小。

一個人走路上學自在得很,經常奔跑在荒野中,但也常會遇到不該遇到的大蟲,而山上的木屋遇到颱風前夕,全家不分大小必須協助用童軍繩,把屋頂跟在泥土地上臨時打上的木樁牢牢連在一起,颱風來時則全家在客廳觀察繩子與屋頂的狀態,隨時得準備去拉住繩子以免屋頂飛走,颱風過後就跑到戶外欣賞被清洗乾淨的山下景色及天空的雲朵;家裡沒有自來水,所以每天必須輪流去一個屋主設置的大水桶處挑水回家用,家裡的電應該也很寶貴,所以夏天洗澡時,經常是先把一大盆水放在戶外曬熱後再沖澡,煮飯時則撿拾附近的木柴或竹子生爐火(房子旁邊有一大片竹林),當然也設法在附近找地方種菜,那時候就知道地瓜葉及紅鳳菜是在貧脊土地上,最容易長成的蔬菜。

不知道現在的山頂變成如何?曾想要去探一次,但應該找不到路了吧!

山上一年後又搬家,這回搬到遙遠的祥豐街,也就是過去海洋學院及海事學校中間對面的地方,那也是一個房子住了好幾戶人家的房子,格局跟前面南榮路的第三間不一樣,房子比較大,所以住的戶數也比較多,我們分到一間房間,用簾子隔成兩半,一半是睡覺的地方,一半算是客廳兼書房,睡覺的地方只能容下父母、我及妹妹,因此,偶爾哥哥回家住時,他只能躺在客廳的「椅條」上睡覺,當時非常佩服哥哥,而看到哥哥能這樣睡覺,我也三不五時藉口睡覺地方太擁擠,而試著在「椅條」上睡整晚,後來我有辦法用同一個姿態睡一整晚,應該是當時練就出來的能力吧!另外,那時候哥哥也幫忙買了家裡第一台黑白電視機,所以我每天就是在電視機前寫功課及看書,國中有一半時間是住在這裡,後來導師知道我的居家環境後,還特地當著全班同學誇我,說我在這種環境下,還可以維持一定程度的成績。

必須用同一個姿勢睡一整晚的椅條

必須用同一個姿勢睡一整晚的椅條

雖然小六才轉到這附近的正濱國小,但很快就跟同學混熟,那個時期母親一直嚴禁我靠近海邊,可是家裡附近就有大海,好奇之下,經常在中午吃飯時刻,跟幾位同學約好偷偷跑去海邊撿貝殼,現在大家看不到那片海灘地了,因為那時政府正在那裡填垃圾造地,後來造出來的土地就變成為海洋大學的校地,也就是校本部隔著北寧路對面的那個校區,而大海也因此被海洋大學給阻隔在外。

對了,當時住家旁邊有一塊空地,假日常跟鄰居同伴在那邊玩耍,後來大家提議合力蓋一間房子,於是一群小孩想辦法找來木頭蓋了一間涼亭,還幫涼亭取名字並製作招牌,蓋完後大家興奮又得意,只是美景不長,緊接著一場颱風就把涼亭給毀了,回想當時可能是大家都無法擁有自己的房子,所以就想像自己蓋房子吧!

感覺小時的記憶經常跟颱風有關,南榮路的住家雖然是高地,但依稀記得只要颱風來襲,家家戶戶都會淹水,所以颱風過後,就得將家裡的水一勺勺撈起來潑到「戶橂」外;小一跟小二時期,要走很遠的路去上學,有幾回因颱風大雨,母親要我請假在家,但我就是不聽話而冒著大雨漫步前往學校,母親只好遠遠跟在後面護著我,可能是這個原因,所以小學三年級時就幫我轉學了!

國中沒唸完我又搬家了,這回從偏遠的祥豐街搬到離南榮路不遠的仁四路(ps. 那時候的仁四路很不熱鬧),不過這回我不再轉學,因此,開始過著每天搭公車通學的生活,但後來想到差我五歲的妹妹,她國中唸的是南榮國中,但小學呢?我小六轉到正濱國小時,她剛入學一年級,因為母親的叮嚀,三不五時就跑去她教室門外看她上課的狀況,但一直想不起搬家後的將近五年時間,她有沒有跟著轉到市區的小學?前不久向她確認,原來她搭公車通學時的年紀比我小很多,時間也長很多,很佩服她但也羨慕她,只是不知道當時是不是母親有發現我頻繁轉學的壞處,因此就沒讓她步我後塵!

在仁四路住了幾年後又開始搬家,那是高中時期,而且是搬回南榮路一帶,總共換了兩個地方後,一直到我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母親趁著位於安樂社區的國家新城第一期剛蓋好,房價還便宜時買了一間房子,記得進住時附近都還有多處施工中的情景,但這也結束了年少頻繁租屋換房的時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國清的沙龍
15會員
29內容數
謝國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1
這篇文章記錄了北投社大講師蘇梨月老師的生命歷程與教學理念。從童年家境清寒、照顧弟妹的經歷,到中年克服家庭與健康挑戰,最終成為社大受歡迎的瑜伽老師,蘇老師的故事充滿勵志色彩。文中也提及她積極參與社大讀書會,推廣健康飲食與運動的重要性,以及對社區大學運動課程師資培訓的建言。
Thumbnail
2025/01/01
這篇文章記錄了北投社大講師蘇梨月老師的生命歷程與教學理念。從童年家境清寒、照顧弟妹的經歷,到中年克服家庭與健康挑戰,最終成為社大受歡迎的瑜伽老師,蘇老師的故事充滿勵志色彩。文中也提及她積極參與社大讀書會,推廣健康飲食與運動的重要性,以及對社區大學運動課程師資培訓的建言。
Thumbnail
2024/11/27
北投普羅旺斯烘焙坊是北投著名的麵包店,主打使用在地食材和天然食材進行創意烘焙。老闆娘陳心絨致力於將被視為雜草的植物轉化為美味的點心,特別強調永續農業與地方食材的適用。透過外燴和特別設計的餐點,普羅旺斯烘焙坊不僅帶來獨特的味覺享受,還融合北投的農業特色,推動社區的農業復興,讓更多人認識這片土地的美好。
Thumbnail
2024/11/27
北投普羅旺斯烘焙坊是北投著名的麵包店,主打使用在地食材和天然食材進行創意烘焙。老闆娘陳心絨致力於將被視為雜草的植物轉化為美味的點心,特別強調永續農業與地方食材的適用。透過外燴和特別設計的餐點,普羅旺斯烘焙坊不僅帶來獨特的味覺享受,還融合北投的農業特色,推動社區的農業復興,讓更多人認識這片土地的美好。
Thumbnail
2024/11/23
在這期讀書會中,我們選擇了日本NHK的書籍《我殺了我的家人》,這本書透過深度訪談展示了高齡化社會中面臨失智和照顧困境的問題。書中探討了媒體報導如何影響公眾對於家庭暴力事件的認知,並提出了長照政策對照顧者的重要性。本次活動不僅提供了啟發,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面對照顧問題。
Thumbnail
2024/11/23
在這期讀書會中,我們選擇了日本NHK的書籍《我殺了我的家人》,這本書透過深度訪談展示了高齡化社會中面臨失智和照顧困境的問題。書中探討了媒體報導如何影響公眾對於家庭暴力事件的認知,並提出了長照政策對照顧者的重要性。本次活動不僅提供了啟發,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面對照顧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二十天的探親旅途-時光交錯
Thumbnail
二十天的探親旅途-時光交錯
Thumbnail
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我是在新營出生的,而所有的記憶是從八斗子開始。 在國小三年級之前,我住在北台灣的一個美麗小城鎮,基隆八斗子。家父當時是在八斗子的火力發電廠工作,我們家分配到一棟日式宿舍,屋瓦、木造的外觀都像極了傳統的日本房舍。 八斗子是一個多雨的城鎮,我家緊挨著小山坡而建,是天橋上來之後一
Thumbnail
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我是在新營出生的,而所有的記憶是從八斗子開始。 在國小三年級之前,我住在北台灣的一個美麗小城鎮,基隆八斗子。家父當時是在八斗子的火力發電廠工作,我們家分配到一棟日式宿舍,屋瓦、木造的外觀都像極了傳統的日本房舍。 八斗子是一個多雨的城鎮,我家緊挨著小山坡而建,是天橋上來之後一
Thumbnail
人生近半百的年紀,總有些事想做,有些人想找,但遲遲沒有動作,一直停留在想想!不過年紀不斷提醒自己,有想找的人就趕快去找吧!有想見的人趕快去見吧!失去聯絡已久的朋友,總希望能知道對方現在過的如何?在做什麼?想好好聊聊這人生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人生近半百的年紀,總有些事想做,有些人想找,但遲遲沒有動作,一直停留在想想!不過年紀不斷提醒自己,有想找的人就趕快去找吧!有想見的人趕快去見吧!失去聯絡已久的朋友,總希望能知道對方現在過的如何?在做什麼?想好好聊聊這人生的點點滴滴!
Thumbnail
1996年通過《國軍眷村改建條例》,我的「眷村生涯」正式結束。之後偶爾經過童年生長的巷弄,我拼命地尋找證明自己曾經在此生活過的蛛絲馬跡,但芭樂樹和梔子花都已不在,紅磚牆已成了鋼鐵柵欄,唯有夏日的知了,一聲一聲提醒著,舊日時光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1996年通過《國軍眷村改建條例》,我的「眷村生涯」正式結束。之後偶爾經過童年生長的巷弄,我拼命地尋找證明自己曾經在此生活過的蛛絲馬跡,但芭樂樹和梔子花都已不在,紅磚牆已成了鋼鐵柵欄,唯有夏日的知了,一聲一聲提醒著,舊日時光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嚼廣極短篇故事單元集選】人物群像:記憶迴路的倒反紀實 05 只要這段路有人陪你就好
Thumbnail
【嚼廣極短篇故事單元集選】人物群像:記憶迴路的倒反紀實 05 只要這段路有人陪你就好
Thumbnail
最早有印象的居住地就在南榮路,大概是3歲左右時住的地方,因為參加基隆市社區營造的審查與輔導工作,這兩年才知道原來那裡就是誠仁里,也就是基隆人俗稱「白磚厝」的後面,我小學四年級以前,在那附近就換過三間房子,如果以南榮路為基準,從白磚厝到南榮路派出所約300米的後面一條巷子,小四以前總共搬了三次家。
Thumbnail
最早有印象的居住地就在南榮路,大概是3歲左右時住的地方,因為參加基隆市社區營造的審查與輔導工作,這兩年才知道原來那裡就是誠仁里,也就是基隆人俗稱「白磚厝」的後面,我小學四年級以前,在那附近就換過三間房子,如果以南榮路為基準,從白磚厝到南榮路派出所約300米的後面一條巷子,小四以前總共搬了三次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