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虛擬地形,與下一世代的寫作平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部落格淡紙色底版:suminglen.blogspot.com/2022/02/blog-post.html)


這篇文的部分內容原本是在另一篇談論 Matters 的文章,其中包含網路虛擬地形和下一世代寫作平台的臆想,於是將其單獨整理成一篇。

簡單來說, Matters 的作者個人頁面和 Matters 本身的首頁有著只能追逐時間,且多數文章只競爭同一時間軸的特性。這讓它本身難以被當作主站經營建設,除非作者自己做文章列表,或者追逐的是快速更新而不用引導訪客去看舊的文章。

然而 Matters 同時也具備著各種橫向連結,那麼,歷史的斷面能透過連結的交織來取代嗎?可能的一個答案則是, Matters 與當前各種平台的連結,往往都還是平面式的。

也是在這裡,會開始切進到這篇的主題,

那麼,平面式是什麼,想像一下你打開一道門,進到一個房間,然後你又看見一道門,於是順著門進入。走著走著,經過了很多門,但當回過頭來問你走到哪裡的時候,卻發現未必答得上來;儘管先前走過了像迷宮般的路程,可是要出來卻也只需要一道門。那麼此時你到底在哪裡呢?

這便是當前網路的樣貌。一個人在網路中想前進,依靠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連結。這是一種比較「角座標」式的地理。由點跟點之間連成線,線與線之間浮現的則是背後的平面。


然而平面將不會有「裡面」


於是儘管一個人點進了數十個連結,他會發現仍然身處在「外面」。那些平面、入口和單向式的門只能帶人們去另外一個外邊的點,而人們也只能見到兩點之間的線,卻見不到那些線背後正拉出一個立體空間,如同螞蟻在3D世界中爬行卻只見到2D平面間點與線的連結一般。

也因此,儘管很多社群都希望做出人們之間的連結,但你會發現這些連結最終都是單一的線連結一個一個的孤島。這也是當前網路環境,及多數社交或寫作平台都面臨的一個瓶頸。人們最終能呈現的都是單篇的平面,不論是嘗試透過彼此間的追蹤或是熱門的展示。

然而孤島不會平白連結。可最終能呈現的卻也是單篇的平面。於是在有限的版面裡,通常出現的是兩種東西:

1. 符合環境篩選,透過演算法或人為推送的內容

2. 藉由自身過往建立的社交追蹤網路所展示的連結

但在此之外,你會發現可探索的部分非常地少,遠遠少於整個網際網路應有的內容分量。最後人們像在花園的門口,只能摸著那些玻璃牆的外圍,卻從未進去過。因為從來沒有花園的「內部」存在。所有的點都是在外圍表面上的點。同樣地,好的內容只要如果沒有 1.被演算法或人為推 或 2.社交群有連結 ,那便探觸不到受眾的表面,最終則幾乎不會有人看到。

於是,再怎麼想去中心化,在技術上如何地去中心化,你會發現在內容上,往往都還是中心化的:環境下演算法與人為擇取的中心化。這在諸多平台都有類似情形。除非有運氣和主動的加成,否則你看不到平面冰山之外的東西。


可是只有這樣的平面是不容易形成宇宙的。


那該怎麼辦?於是我們進到下一個問題:下一世代的網路世界,那人們所想建築出來的,可能與當前有什麼差異?

這當中有不少人可以講很多東西,不過裡面有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虛擬位置的明確化。

而伴隨著虛擬位置明確化出現的,則是虛擬世界的地理成形。想像一下,在現行網路中某個獨特的網站即便它再怎麼獨特也只是一個點,然而當它開始坐落在虛擬城市中,成為一座地標時呢?

可以想見除了有人時常來逛之外,在它旁邊也將會圍繞更多較小的聲音。那些來這邊逛的人將會有意無意地瞥見這些其他的聲音。

可以留意的是,虛擬地形未必是那種人們會化身進入的3D耗資源結構,而是網站和頁面們開始有自己的明確位置,並且之間的關係能夠被畫出來。而虛擬地理若已構築存在,人們可前往一探的這種特性,將能帶來驚人的可探索性,以及更多自主的連結新增。

當使用者越深入到內部,連結越多,資訊狀況越複雜,但也更加繁華。然而當一個人厭倦了虛華時,在黑暗的邊緣仍會有東西。那將是不需要知道關鍵字或被推送就能前往一探的地方。如同宇宙的邊界很難被人們真正碰觸,虛擬宇宙的邊界也未必需要設置得如此清楚,更有可能的是由熱點形塑出地形:當人們擁有這麼多星星的時候,它就將形成銀河。

在那樣的宇宙裡,不只是網頁,人們自身也將擁有虛擬的明確位置。不同足跡會帶來更多不同的連結。如果人們願意拿部分的隱私來交換的話,那些他們願意顯露的將能為虛擬地形帶來人群活在其中的感覺。至此,虛擬宇宙獨立於現實而活著的感覺便開始成形。部分活動會開始只存在於虛擬中,這也就足以成為宇宙之開端。


也許下一世代網路的一個特點便是在虛擬地形中,人們和網頁開始有他們的獨特性和明確位置。


想像一下在一個虛擬城市裡,當你想看社會、政治與經濟的事情,可以去「西北邊靠中央的雜貨商場」;當你想要輕鬆點,看影劇評論時,可以到「西南方的文藝大道」。而和分類不同的是,地圖的像素點容許更細微的位置變化,這讓原本演算法中較為微小的聲音仍能有它在地圖上的位置。當人們進到那虛擬中時,一開始見到的可能會是城市的地理和地圖。儘管在大地圖時有著熱門的主標題群,但你也可以把游標移到特定議題的地方,將其局部放大。此時那些議題相近但更為細小的聲音就會出現。此外,在略為有限的空間裡,只要搭上無限的時間就能容納多數的文章。使用者可以將時間軸往回拉,那虛擬城市的文章和聲音就會變成更早的樣子。(相比於星球,城市是彼此居民更為親近的東西,因為城市走路就能到了)

至於那些非屬議題重鎮的城市中間過渡區塊,除了有議題混雜的區塊之外,也包含著住宅區,容納著每個居民的小窩(而想必一定也有鬧區房價貴的地方和炒房一類的行為)。當走近時也可聽到那些小窩獨特的聲音,和看見那些連結。畢竟,文章可能是存在這裡,也可能是放在議題那邊。但人們的小窩能讓他們在此收納,也讓他們妝點。每個人的小窩都可能有他們獨特的樣子,並且一個作者也不會只有一種關懷。文章和人們間相互的連結得益於圖像的特性更能一目了然。使用者將能看見那裡和那裡又有一區熱議,但客人卻是來自四面八方的。(至於隱私,有的人開放有的人不開放,但開放的人夠多仍能構成城市的活態。)


寫作平台在下一世代的網路中,可能將是圖樣化的。(直到你不小心點進去一篇長文。)


透過虛擬地形和圖樣化,原本只能呈現單一平面的網路現在有了立體的呈現和連結。更重要的是,人們開始能在其中「行走」。當網路有了裡面,使用者所見就不再只是單一的平面,而是有一整個國度可以探索。此外,社群上連結的足跡和聚會將更容易展現。如果人們願意展示的話,這些足跡和熱點會提供更多的內容來源。這某種程度能緩解今日主要只能呈現少數內容的困境,以及為社群帶來長期的活力。使用者可以前往人煙罕至的幽徑一探。世間總不缺好內容,只缺被看見。或許幽徑之中早有臥龍鳳雛。又或者,也可循他人的道路前去,畢竟屆時打卡的標的可以不是實際景點,而會是某處虛擬地貌等,諸如此類的。

並且,在硬體跟上之前(例如能夠負荷化身可投入的大量精細3D建模之前),文字類平台反而是可能最先叩關下一世代的:如果想涵蓋包含幾乎整組網路的虛擬世界,將頗為困難且極需資源的。然而若是平台本身已有限制內容形式和使用者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文字為主的平台反而可能因為資源需求較低,成為最先探觸到下世代網路的先鋒。畢竟,它們要求的不是實際3D模型,而是虛擬地理的成形以及將它表現出來的繪圖。至於文章本身則帶有議題和光譜分類,可較容易辨別歸入地理點,以及在城市中多點浮現文字也能快速瀏覽,未必如影片般很需要空間的特性,也會是這類平台的一種切入優勢。

可這些仍都需仰賴虛擬地理成形。唯有當虛擬地理成形,網路才會真正有「裡面」可探尋。也唯有可以探索內部,一個宇宙或世界才會真正成形。

而想當然,那樣的世界仍然會有中心化,仍然會有鬧區和荒蕪區。演算法和資源差異很難不存在,只是探索荒蕪區或許會變得容易許多。而虛擬地形本身,以及人和地的獨特性也可帶入和容許非常多的商業機會。可想而知只要成形到一定規模裡面的利益實屬可觀,包含新式與傳統的商品和廣告等都很有運作空間。

只不過這些東西,往往也會是第一批做的會失敗,第二波第三波才會成為後來掌握最大的那個;或者第一批小眾做得好之後便被大型商業集團收購的情形。其所需要的資源也未必是資金見肘的普通平台能擔負得起,更有可能是由少數科技巨頭來完成建構和收購,並最終成為巨頭間爭奪寡占的戰爭和聯盟。

至於不同來源場域的最終串聯,則將是一個廣大網路宇宙的成形。到那時候,沉浸式體驗和無縫連接就不一定只是遊戲的專有了。只是或許,真發展到那種程度之時,我們這些經歷過前宇宙時代的人,搞不好會在某些時刻突然覺得總要那樣子進去一個世界好累喔。還不如「以前」po一篇文章貼上去,然後離開螢幕後逍遙自在,現實還是現實,有好吃的有好聊的,就這樣可以過完一天來得美妙吧。

2022/2/5


個人部落格:suminglen.blogspot.com,對文章列表有更清楚明瞭的選單 / F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贖名人
17會員
47內容數
寫小說與文章
贖名人的其他內容
2023/05/29
(刊登於風傳媒,連結:www.storm.mg/article/4796622) 所以,很有意思地,為什麼在當今眾多發展的AI當中,竟然是由自然語言的大型語言模型,來讓人們驚覺有那麼一點通用人工智慧AGI的感覺和發展之可能方向。正是因為概念就藏在語言裡。
2023/05/29
(刊登於風傳媒,連結:www.storm.mg/article/4796622) 所以,很有意思地,為什麼在當今眾多發展的AI當中,竟然是由自然語言的大型語言模型,來讓人們驚覺有那麼一點通用人工智慧AGI的感覺和發展之可能方向。正是因為概念就藏在語言裡。
2022/09/03
為何台灣籃球似乎總沒有發展到令人滿意的模樣,或許關鍵在於戰術素養和球商
Thumbnail
2022/09/03
為何台灣籃球似乎總沒有發展到令人滿意的模樣,或許關鍵在於戰術素養和球商
Thumbnail
2022/04/08
「萬年cost down,幸福國度企業的一千零一招。」「觀光業坑殺遊客,殺雞取卵不手軟。」「全球要素均等化效果顯現,鄰近地區工資上漲,幸福國度商人四處轉進逐水草而居,恐再無工資低廉的鄰近地區可去。」「我在幸福國度創投的經驗,金主只在乎兩年內是否能賺錢。」「我與外國企業打交道的啟示,最可怕的敵人是我們
Thumbnail
2022/04/08
「萬年cost down,幸福國度企業的一千零一招。」「觀光業坑殺遊客,殺雞取卵不手軟。」「全球要素均等化效果顯現,鄰近地區工資上漲,幸福國度商人四處轉進逐水草而居,恐再無工資低廉的鄰近地區可去。」「我在幸福國度創投的經驗,金主只在乎兩年內是否能賺錢。」「我與外國企業打交道的啟示,最可怕的敵人是我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們的世界實際上由虛擬和實體兩個部分組成。NFT已經在虛擬世界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但如果將NFT應用於現實世界,又會有哪些可能性呢?
Thumbnail
我們的世界實際上由虛擬和實體兩個部分組成。NFT已經在虛擬世界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但如果將NFT應用於現實世界,又會有哪些可能性呢?
Thumbnail
我們依賴演算法餵養讓我們沈溺的資訊、我們依賴智慧助理告訴我們絕對的答案、我們相信網路生成的人格發布的熱門資訊,我們透過介面24小時與網路空間連結,最終的我們變成了網路上的一個節點
Thumbnail
我們依賴演算法餵養讓我們沈溺的資訊、我們依賴智慧助理告訴我們絕對的答案、我們相信網路生成的人格發布的熱門資訊,我們透過介面24小時與網路空間連結,最終的我們變成了網路上的一個節點
Thumbnail
這一、兩年因加密貨幣暴漲,區塊鏈、NFT、元宇宙的概念浮現到大眾眼前,但目前社會所知的NFT、元宇宙的概念依然很粗淺,尤其是元宇宙,僅是線上虛擬空間,這在早期網遊時代已達成,並不是Web3.0真正的元宇宙。 要了解什麼是Web3.0,我們要先知道什麼是Web1.0。
Thumbnail
這一、兩年因加密貨幣暴漲,區塊鏈、NFT、元宇宙的概念浮現到大眾眼前,但目前社會所知的NFT、元宇宙的概念依然很粗淺,尤其是元宇宙,僅是線上虛擬空間,這在早期網遊時代已達成,並不是Web3.0真正的元宇宙。 要了解什麼是Web3.0,我們要先知道什麼是Web1.0。
Thumbnail
將文字敘述成章,是為了在未來的某一刻,讓文章發揮影響力的「因」。 關於寫作的局與寫作「之外」的局,透過點線面體的方式,提前去思考未來可行的路:是要把局作大?還是要把局作高(體變成點或面)?或是雙軌並行?不論是把局作大或作高,在開始寫作之外的局之前,現階段仍要先專注在寫作的局上(把局作大)。
Thumbnail
將文字敘述成章,是為了在未來的某一刻,讓文章發揮影響力的「因」。 關於寫作的局與寫作「之外」的局,透過點線面體的方式,提前去思考未來可行的路:是要把局作大?還是要把局作高(體變成點或面)?或是雙軌並行?不論是把局作大或作高,在開始寫作之外的局之前,現階段仍要先專注在寫作的局上(把局作大)。
Thumbnail
我們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把人類連結在一起(資訊網路),再來是把我們所創造的這些物件連結起來(物聯網),然後呢? 然後我們開始進到一個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裡,一個只有我們以及我們所創造出來的事物,排除掉其他事物的存在,一個只有人類自己存在的世界。
Thumbnail
我們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把人類連結在一起(資訊網路),再來是把我們所創造的這些物件連結起來(物聯網),然後呢? 然後我們開始進到一個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裡,一個只有我們以及我們所創造出來的事物,排除掉其他事物的存在,一個只有人類自己存在的世界。
Thumbnail
也許下一世代網路的一個特點便是在虛擬地形中,人們和網頁開始有他們的獨特性和明確位置。
Thumbnail
也許下一世代網路的一個特點便是在虛擬地形中,人們和網頁開始有他們的獨特性和明確位置。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讓真實與虛擬逐漸重疊在一起,造就了人類開啟元宇宙的鑰匙。當祖克伯宣佈臉書改名為「Meta」的這一天,「元宇宙」 Metaverse 成為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熱門關鍵詞,就像以前剛推出電腦連線上網、手機載入APP 一般,消費者陸續抱持著好奇的心態加入這股風潮。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讓真實與虛擬逐漸重疊在一起,造就了人類開啟元宇宙的鑰匙。當祖克伯宣佈臉書改名為「Meta」的這一天,「元宇宙」 Metaverse 成為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熱門關鍵詞,就像以前剛推出電腦連線上網、手機載入APP 一般,消費者陸續抱持著好奇的心態加入這股風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