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們如何最終成為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們依賴演算法餵養讓我們沈溺的資訊、我們依賴智慧助理告訴我們絕對的答案、我們相信網路生成的人格發布的熱門資訊,我們透過介面24小時與網路空間連結,最終的我們變成了網路上的一個節點
整個網路會成長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而我們都只是他的節點,或者說只是他的細胞而已。

第一階段:介面 - 異世界之門

網路出現以來,網路裡面的虛擬空間,慢慢長成了另外一個世界,而每一個我們連結上去之後,在這個世界都擁有另外一個虛擬身份。
以往連結網路的「介面」,門檻是非常高的,需要一點工程師的技能,會操作所謂的「終端機」,才能連結上網路的世界。但在智慧手機出現以後,真正開啟了「異世界之門」,大多數的全球人類,無時無刻都可以透過「介面」連結上網路的世界。
這個隨身在口袋裡面的「終端」,作為一個不是最完美的連結「介面」,卻已經足以讓人類上癮,人類的眼球,幾乎24小時,都透過小螢幕,與網路的世界連結,用網路世界的虛擬身份,在網路的世界,與其他人類的虛擬身份互動著。
然而,智慧手機仍是一個不完美的連結介面,人類仍用飛奔的速度,在努力改善這個連結介面,無論是VR、AR、或是「腦機介面」,人類渴望最後能創造的是,24小時與網路世界隨時連結的完美介面,以至於等同於真正存活於網路世界。

第二階段:餵養 - 沈溺資訊之海

人類的腦袋天生渴望吸收資訊、理解資訊、少數人類熱衷於創造資訊。沒有資訊可以吸收,人類的腦袋就會覺得無聊。工業革命以來,不只大量生產了商品,也最終大量生產了資訊。各式各樣的媒體瘋狂的發展:報紙、雜誌、書籍、廣播、電視、電影,資訊的數量如指數性爆炸成長,卻仍滿足不了人類的腦袋的慾望,人類的腦袋時常還是覺得無聊。
直到了網路時代,資訊的數量產生核爆,最終形成趨近於無限大的資訊量。因為人人都可以生產資訊、因為人人都可以傳播資訊。加上網路「社群」平台出現,讓人們「連結」彼此,資訊不用再搜尋、不用再找索引,每分鐘打開手機,都有最新的資訊從「介面」不停的出現,無窮無盡的資訊隨時流出來,透過「介面」「餵養」(Feed) 著我們,讓我們不自覺沈溺其中。
但無限大的資訊量,卻只剩下一種媒體載體,就是網路。過去所謂各樣媒體的資訊,在網路的世界,都只是格式的不同。網路,成為所有資訊的唯一傳播方式,唯一的來源,而我們沈溺在網路的資訊之海裡面,不只吸收著永無止盡的資訊,自己也成為資訊本身。

第三階段:隔絕 - 演算法之牆

人類很需要群體的歸屬感,相對的,對於非「我們」這個族群的「他們」,就會形成很強力的敵對感。從早期的部落、宗教、到種族、政黨、國家、甚至球隊,人們因為所屬群體的不同而對立、對抗、甚至戰爭、到殲滅他群。時到今日,我們把這樣的人類天性,透過網路發揮的更加狂暴。
透過「介面」「餵養」的資訊, 背後都透過「演算法」所過濾。所有的「猜你喜歡」不只是推薦喜歡的資訊,也隔絕掉了大多數你討厭、或者也不是那麼討厭的資訊。
從你加入一個平台開始,演算法就開始決定了你的世界觀,演算法幫你決定看什麼、你喜歡什麼,那些對你來說太難、太無感的內容,都被演算法隔絕在你的視線之外。人類不再需要搜尋資訊、選擇資訊,只需要無腦的不停的往下滑。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反而卻都變成了井底之蛙,所有人類都一群一群,蹲在一個一個的井裡,我們都被分類、券養在一個一個的「演算法之井」裡。在線上社群平台的「演算法」下,我們都是演算法餵養的羊群,演算法是我們的牧羊人,他告訴我們看什麼、聽什麼、以及告訴我們什麼是「我們」。

第四階段:依賴 - 智慧助理的絕對

但「演算法」有時仍回答不了我們的疑惑,人類還是會思考、會懷疑、會有疑惑,會想找尋答案。「搜尋引擎」會穿透演算法之牆,一個沒有預設立場的搜尋引擎,會讓主動搜尋的人類,看到跨越同溫層的、各種不同立場的資訊。
人類進行「搜尋」的操作本身,仍反應了強烈的「自由意志」,你仍需要自行去瀏覽搜尋結果的內容、理解那些內容、做一些判斷、然後才能採取行動。直到 --- 網路學會直接告訴你答案。
「智慧助理」的「人工智慧」越來越強之後,人們對於智慧助理的「依賴」會越來越深,所有的問題,智慧助理都會給你可以接受的答案,直到所有的問題都有唯一的答案,智慧助理會知道你喜歡的答案、你可以接受的答案、你會深信的答案,就算他不是事實也沒有關係,智慧助理關心的是滿足你的需求,讓你放下心中那些疑惑,在意的是你喜歡的答案,而不在意答案是否正確。
當所有的問題都有唯一而絕對的答案,我們也放棄了我們做選擇的權利。

第五階段:跟隨- 生成人格

但「資訊」最終還是人類所創造的,人類創造資訊、人類分享資訊,雖然演算法隔絕了彼此,雖然智慧助理給了你絕對,但資訊的的原始資料的創造者,還是人類。
當網路開始學會「生成」,網路會生成文字、生成照片、生成聲音、生成影片,最後網路可以模仿人類創造資訊,在網路的世界,用網路的虛擬身份說話、貼文、分享、留言,他說話像人、分享的相片像人、影片像人、聲音像人,在網路的世界,我們最終會相信他的「人格」,就算他其實不是人。
我們會「跟隨」(Follow)這些網路創造的人格,因為我們會喜歡他的文字、喜歡他分享的照片、喜歡他分享的資訊,因為神奇的他,真正知道你的喜好,他知道你喜歡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要分享什麼,他會成為話題、成為網紅,讓你成為他的粉絲。最後這些網路人格,會變成主要的資訊生產者,成為主要的意見領袖,成為你的偶像、成為你跟隨的人、成為你的牧羊人,成為你的信仰,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我們依賴演算法餵養讓我們沈溺的資訊、我們依賴智慧助理告訴我們絕對的答案、我們相信網路生成的人格發布的熱門資訊,我們透過介面24小時與網路空間連結,最終的我們變成了網路上的一個節點,我們忙著吸收資訊、分享資訊、按讚回饋、擴散資訊,網路去創造、網路去思考、網路去選擇,我們不需創造、不需思考、不需選擇,因此可能也沒有煩惱、沒有壓力、沒有痛苦、也許也不再無聊。
整個網路會成長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而我們都只是他的節點,或者說只是他的細胞而已。
原文刊登於:零售的科學 (happylee.blog)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追蹤」、「👏拍手」、「🖐分享」。
歡迎用 ✉️ 電子報訂閱「零售的科學」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00會員
102內容數
Hello,大家好,我是 91APP 產品長 李昆謀( Happy Lee ), 因為這十年來,一直在幫零售業做數位轉型,會在這邊分享 OMO、新零售、大數據、電子商務 等等相關的內容,也算是把這些年來的經驗,自己做個整理。歡迎大家追蹤我的專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幾年零售業將會面對新的挑戰與機會,庫存有更有效率的活用方式、流量獲取有新一代的方式、數據應用將成為所有品牌的競爭基石、甚至門市店員的角色與功能界線也可以模糊、還有區塊鏈技術將回歸到產業應用,零售業的樣貌將有很大程度的變化。
零售業的卡、券、點,都是消費者的數位資產,透過區塊鏈的技術,卡跟券都是一種NFT、點是品牌發券,連結上區塊鏈之後,並連結既有的WEB2.0的相關機制,為消費者與品牌,都各自帶來的新的利益與機會。 區塊鏈的技術,其核心的關鍵是帶來了「數位資產的擁有權」。 擁有權在一點也不數位的世界,原本是很簡單的一件
Visitors、Followers、Leads、Members、Premium五種姿態,分別有五種參與深度:到訪、虛擬身份關聯、真實身份提供、主動互動、預支消費。也代表了五種不同的回購距離。
全通路造成庫存的碎片化,庫存在線上線下多個通路各要分配多少,透過OMS與ERP的整合,讓線上與門市都可以銷售全通路庫存,最大化庫存利用率,達到貨暢其流的理想。
每一個點擊,都在透露消費者的購買意圖。DCIU模型從網站的用戶歷程做分析,在消費者還沒真正結帳之前,就能預測到他的購買意圖。
B2B的設計工作者,除了自身設計相關的知識之外,更需要深入了解你所服務的產業的「領域知識」,才能真正的邁向最高境界 -「領域展開」,真正創造你所設計產品的商業價值。
這幾年零售業將會面對新的挑戰與機會,庫存有更有效率的活用方式、流量獲取有新一代的方式、數據應用將成為所有品牌的競爭基石、甚至門市店員的角色與功能界線也可以模糊、還有區塊鏈技術將回歸到產業應用,零售業的樣貌將有很大程度的變化。
零售業的卡、券、點,都是消費者的數位資產,透過區塊鏈的技術,卡跟券都是一種NFT、點是品牌發券,連結上區塊鏈之後,並連結既有的WEB2.0的相關機制,為消費者與品牌,都各自帶來的新的利益與機會。 區塊鏈的技術,其核心的關鍵是帶來了「數位資產的擁有權」。 擁有權在一點也不數位的世界,原本是很簡單的一件
Visitors、Followers、Leads、Members、Premium五種姿態,分別有五種參與深度:到訪、虛擬身份關聯、真實身份提供、主動互動、預支消費。也代表了五種不同的回購距離。
全通路造成庫存的碎片化,庫存在線上線下多個通路各要分配多少,透過OMS與ERP的整合,讓線上與門市都可以銷售全通路庫存,最大化庫存利用率,達到貨暢其流的理想。
每一個點擊,都在透露消費者的購買意圖。DCIU模型從網站的用戶歷程做分析,在消費者還沒真正結帳之前,就能預測到他的購買意圖。
B2B的設計工作者,除了自身設計相關的知識之外,更需要深入了解你所服務的產業的「領域知識」,才能真正的邁向最高境界 -「領域展開」,真正創造你所設計產品的商業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人生如畫,每一抹色彩都承載選擇與矛盾。是非對錯是否真的存在?關係是否只是交易?當我們不再執著於答案,會發現這幅畫正等待我們自由創作。你,會選擇如何落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並介紹心智訓練的不同方式。批判性思考不僅要求我們分析邏輯與證據,還需不斷地質疑自身信念與經驗。文章指出,思考不僅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也需要透過好奇心、聯想及條理化的過程來不斷加強。隨著教育制度的影響,心智訓練應鼓勵自發思考,而非僅僅依賴機械式的邏輯學習。
Thumbnail
 從孩子的學習領域,包括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以及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都可以從引導孩子接近大自然來著手。  可是有許多家長會擔心地說,我對自然一竅不通,該怎麼辦?必須請老師來上課嗎?    寫《寂靜的春天》、也是世界環保運動啟蒙者,瑞秋卡森女士曾經說過:「假如我能向好心仙女祈求一個願望的話
「長期趨勢表明“奇點 (Singularity)" 會在2045年迎來。」 「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全天陪伴,連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 「GPT4與 Gemini 能將自然語言轉為程式碼,大大降低人與機器的邊界。」 「獲取人類基因序列的成本驟降,神經網路模擬生物機制,解鎖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你站在貨架前,思考該買何種口味的馬鈴薯片。吃龍蝦口味的薯片,不等於吃龍蝦;吃牛排口味的薯片,不等於吃牛排,但在你思考該吃什麼口味時,就像你真的在思考是要吃龍蝦,還是牛排。 所以這些調味食品,與其說賣的是味道,對應的是人的味蕾,不如說賣的是對想像力的刺激。 然而,想像力是一把雙刃劍……
數位界限 當下,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各種資訊源源不斷地湧入我們的生活。手機、電腦、社交媒體,各種3C設備就像是無聲的捲土重來,時刻吸引著我們的目光,讓我們陷入無休止的滑動和點擊之中。但是,我們需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資訊都值得我們花時間去關注。 是的,這就是界限的重要性。界限不僅僅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人生如畫,每一抹色彩都承載選擇與矛盾。是非對錯是否真的存在?關係是否只是交易?當我們不再執著於答案,會發現這幅畫正等待我們自由創作。你,會選擇如何落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並介紹心智訓練的不同方式。批判性思考不僅要求我們分析邏輯與證據,還需不斷地質疑自身信念與經驗。文章指出,思考不僅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也需要透過好奇心、聯想及條理化的過程來不斷加強。隨著教育制度的影響,心智訓練應鼓勵自發思考,而非僅僅依賴機械式的邏輯學習。
Thumbnail
 從孩子的學習領域,包括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以及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都可以從引導孩子接近大自然來著手。  可是有許多家長會擔心地說,我對自然一竅不通,該怎麼辦?必須請老師來上課嗎?    寫《寂靜的春天》、也是世界環保運動啟蒙者,瑞秋卡森女士曾經說過:「假如我能向好心仙女祈求一個願望的話
「長期趨勢表明“奇點 (Singularity)" 會在2045年迎來。」 「社群媒體與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全天陪伴,連結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群。」 「GPT4與 Gemini 能將自然語言轉為程式碼,大大降低人與機器的邊界。」 「獲取人類基因序列的成本驟降,神經網路模擬生物機制,解鎖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自我關注的是預測每種情況的結果,由於它過度專注外在世界,它的感覺完全脫離了99.99%的現實.事實上越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去定義現實,這樣的現實越會成為我們的法則,因為我們把覺察放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現實。所以倘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和物質世界上,被束縛在特定的線性時間中,那麼這就會成為我們的現實。
Thumbnail
社群媒體會導致「過濾氣泡」和「同溫層效應」。也就是說,這只會讓用戶只看到符合其既有觀點和興趣的內容,從而錯過多樣化的信息。 如果要做出更妥善的市場判斷,除了需要在即時的數據和長期的品牌價值之間找到平衡,也要提醒大家要及時『抽身』回到真實的世界中,才能避免陷入數據迷戀和演算法偏見。
有網際網路以後,的確任何的資訊都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 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是破碎的」。 這也就造成有些人的工作, 就是專門收集網路上的訊息,整理出系統,制訂框架, 寫出一篇篇充滿資源連結的文章, 作為導覽讀者遨遊網路的領路人。 而現在AI 出現,這些領路人,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你站在貨架前,思考該買何種口味的馬鈴薯片。吃龍蝦口味的薯片,不等於吃龍蝦;吃牛排口味的薯片,不等於吃牛排,但在你思考該吃什麼口味時,就像你真的在思考是要吃龍蝦,還是牛排。 所以這些調味食品,與其說賣的是味道,對應的是人的味蕾,不如說賣的是對想像力的刺激。 然而,想像力是一把雙刃劍……
數位界限 當下,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各種資訊源源不斷地湧入我們的生活。手機、電腦、社交媒體,各種3C設備就像是無聲的捲土重來,時刻吸引著我們的目光,讓我們陷入無休止的滑動和點擊之中。但是,我們需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資訊都值得我們花時間去關注。 是的,這就是界限的重要性。界限不僅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