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一定要支持烏克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台灣長年以「美國前線」自居,並在此優越心態下,產生自己理解一切國際事務、洞悉政治運作的幻覺。

在對台至關重要的中美問題上,台灣似乎不知「避險」二字如何書寫,不只自踐尊嚴,在軍購與萊豬進口議題上無底線輸誠,揮霍民脂民膏討好美國軍工複合體與農業勢力;面對受中美博弈高度牽引的台海議題,亦是自棄主體、不顧覆滅風險,無條件配合美國的外交與選舉需求,大肆炒作台灣牌,以「做美國的棋子」自豪,全然不顧淪為「棄子」的悲劇風險。

如此「自我殖民」心態,既貫穿台灣外交場域,也在文化與知識界滋長。綜觀台灣社群媒體、書寫平台,遍地盡是「台美關係史上最佳」、「美國必然挺台」的低廉吹捧,既鞏固民進黨一味玩火的親美外交,也替其只要民粹不顧治理的荒唐執政保駕護航。往復之間,台灣被催化出大批盡信「抗中親美」論述的政治順民,其未必堅持「台獨建國」,也或非民進黨忠實票倉,卻習慣服從「唯美是尊」的思維邏輯。在當今台灣民意版圖內,反中、反共與親美共構了神奇的重疊:反中與反共交集極大,但雙方仍有歧異,親美則幾乎可兼容兩者。

簡言之,與其說台灣是因「制度之爭」拒斥統一,不如說在多數台灣群眾心中,自始便缺乏發乎「中國人身分」的反帝視野,所謂「台灣民族主義」又夾雜了面對美國、乃至日本時,「恨不能為爾等國民」的悲哀嚮往。兩股力道交織作用,鑄成了台灣的自我土斷,既讓其與中國日漸遙遠,也使島上人民深陷「以美為尊」的思想殖民,並以此度量世界局勢、審視自身地位。

近期台灣民意對烏克蘭的普遍支持,便是此般思維的典型產物。

烏克蘭就是台灣

面對持續緊張的烏東危機,多數台灣民眾早在探究因果脈絡前,便已先入為主判了俄羅斯「道德死刑」,原因無他,美國如此宣傳。

在華盛頓為首的西方陣營描述下,烏東危機肇因於俄羅斯的地緣野心,是蘇聯版圖的復辟、冷戰對峙的再臨,烏克蘭則成了正邪之戰前線,遍地盡是弱小民族抗阻侵犯的不屈火炬。如此敘事聽來浪漫、實則膚淺,卻偏偏能正中台灣人「逢美必擁」的感官核心,從而服膺以下劇本:最大反派俄羅斯,披戴近似「中國霸權」的醜惡皮囊,欺凌堪稱「東歐台灣」的烏克蘭。

如此劇情簡單明瞭,同仇敵愾亦是發乎自然,卻偏離事實脈絡甚遠。首先,烏東困局錯綜複雜,其深層遠因,是北約在蘇聯崩解後的持續東擴,以及烏克蘭2004年「橙色革命」後,日漸強烈的「脫俄入歐」趨勢。然在多數台灣人思維中,美國僅有「國際警察」這一形象,與出手挑釁、煽動騷亂、顛覆政權等負面詞彙絕緣,故「北約東擴」雖是俄羅斯念茲在茲的安全危機,卻不對台灣人構成解釋效力,更遑論同理俄羅斯被迫出手的焦慮與擔憂。

第二,台灣扭曲烏克蘭對烏東的壓迫狀態,將身為霸權的烏克蘭政府標舉為受害者,漠視烏東人民的血淚苦難,既折射自己面對國際議題「唯美是從」的盲目無知,也意外暴露台灣與烏克蘭類似的畸形心態:分明手握打壓大棒,卻還梨花帶雨、冤天屈地。

烏東「頓涅茨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盧甘斯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兩共和國早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前,便對基輔當局的激進「烏克蘭化」政策心懷不滿。兩區人民在族群分類上,屬「認同俄羅斯的烏克蘭人」,既以俄語為母語,對俄情感也強於對烏認同,烏克蘭政府卻強制關閉此處俄語學校與電視節目,大力掃蕩俄語教學,埋下兩處「脫烏入俄」的憤怒火種,以至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爆發內戰,釀成烏東實質獨立局面。

而類似打壓亦在台上演。台灣近年流行聲討「中國文化霸權」,民進黨亦大力推動「復興台語」、「探詢東南亞原鄉」等文化工程,同時修改歷史教科書,清算島內中國文化,諸如前立委陳柏惟等政治小丑,更是頻借「台語」(實為漢語閩南方言)質詢刷存在感,霸凌其餘「中共同路人」。如此位居主流卻佯裝受迫的扭曲姿態,為民進黨捲起千堆選票,其由此食髓知味,大力宣稱「要與全世界受打壓的弱小民族共同奮鬥」,卻在回應烏克蘭議題時一夕破功。面對烏東人民爭取獨立自決、回歸俄羅斯認同的艱困奮鬥,台灣毫不猶豫選擇了霸權方,站到用大砲轟擊人民的烏克蘭身側,為其搖旗吶喊、擂鼓助威。

無獨有偶,今日烏東衝突再起、引來俄軍陳兵,亦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為求連任,炒作「抗俄保烏」民粹心態下,調動大軍向烏東兩共和國邊境集結之果,只因美俄正值博弈時分,西方媒體身為輿論戰前線,有意矯造因果,這才讓俄羅斯成了「衝突發起方」,成功激起台灣不求甚解、虛偽造作的「同仇敵愾」。

烏克蘭不是台灣

平心而論,如此情緒激昂又廉價,恰似每用必中的政治春藥,能讓敏感的台灣人盡皆淪陷,墮入異地共情的集體高潮,卻也註定無法持久。從新疆「種族滅絕」議題到烏克蘭衝突,台灣的共情對象在歐亞大陸頻繁更換,民眾彷彿得了政治中二病,發作時每每悲憤交加、群情激憤,一副恨不得派兵解救「受迫人民」的兩肋插刀。但如此「稚氣當帥氣」的高調表態,更多是流於唇槍舌戰的嘴上功夫,結果除了在島內形塑輿論戰線,提款「抗中保台」民粹、強化民進黨「勇者無懼」光環、加劇民眾堅信美國的盲目心態外,便無實質成效。

而導致如此結果的深層原因,亦與台烏對比有關,即烏克蘭終究不是台灣。議題發酵之初,「烏克蘭是台灣」的情緒宰制輿論走向,並將其推向沸騰的鬥爭之巔;然而台灣看似對此議題感同身受,實則一來與烏克蘭距離遙遠,二來人微言輕不如美俄能左右局勢走向,三來終究是崇美心態勝過關懷弱者,故其既不能與烏東人民同情共感,更不可能真正進入烏克蘭所處情境,體會煙硝的冷酷,嗅聞風中的血腥。

如此狀態,亦能解釋台灣何以在目睹美國無情利用烏克蘭後,依舊沉浸「台美友好」幻夢,且愈發執迷不悟。在台灣人民潛意識深處,烏克蘭確為「美國盟友」,但因其「不如自己有價值」,故而難獲「同等重視」。簡言之,台灣自認是比烏克蘭更受美國喜愛的「戰略寵物」,故眼見華盛頓炒作烏克蘭加入北約議題,將其推上與俄博弈的殘忍前線後,仍不認為自己可能步上後塵,即便美國大打「台灣牌」已成現實,台北還深覺與有榮焉。

要而論之,「烏克蘭是台灣」、「烏克蘭不是台灣」,兩種論述看似立場相反,其實代表同一種心態,並由同一群人在不同情境使用:前者反映台灣民眾面對美國話語霸權的深信不疑、缺乏反省,政治精英將其挪以強化「抗中保台」論述;後者則暴露台灣自認「天選之人」的夜郎自大,政客們借此盲信持續灌飲「台美友好」迷魂湯。

往復之間,烏克蘭形體變換,看似受到台灣輿論重視,其實根本從未存在過,有的只是被不斷消費、強化美國思想殖民的遙遠幻影。從新疆到烏克蘭,台灣看似關心普世人權議題、在乎民族獨立自主,其實從始自終只有一個效忠對象:遙居太平洋彼岸的帝國主義。


原文發表於2022/2/7《多維新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祁賓鴻的沙龍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祁賓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19
系列報導第一篇:看懂台灣選舉·上|藍綠對決仍是主流 柯文哲與民眾黨注定艱難
Thumbnail
2022/04/19
系列報導第一篇:看懂台灣選舉·上|藍綠對決仍是主流 柯文哲與民眾黨注定艱難
Thumbnail
2022/04/19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Thumbnail
2022/04/19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Thumbnail
2022/02/16
2月10日,大陸著名涉台學者、上海東亞研究所前所長章念馳發表「當務之急為統一台灣立法」一文,感嘆台海局勢每況愈下,主張和統者已「越來越不敢講話」,並沉痛反問,兩岸是不是除「武統」外已無路可走?
Thumbnail
2022/02/16
2月10日,大陸著名涉台學者、上海東亞研究所前所長章念馳發表「當務之急為統一台灣立法」一文,感嘆台海局勢每況愈下,主張和統者已「越來越不敢講話」,並沉痛反問,兩岸是不是除「武統」外已無路可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烏克蘭戰爭當中,我們看到美國與西方盟友的大團結,同時也看到他們從烏克蘭連結到台灣,這背後所投射出的共同利益與共同價值觀,將來也會被繼續套用來對付中共。西方國家支持烏克蘭與台灣,背後都是反對任何一方片面以武力改變國際秩序的現狀,也是反對專制大國先利用全球化來壯大自己,再去霸凌周邊的民主小國。
Thumbnail
在烏克蘭戰爭當中,我們看到美國與西方盟友的大團結,同時也看到他們從烏克蘭連結到台灣,這背後所投射出的共同利益與共同價值觀,將來也會被繼續套用來對付中共。西方國家支持烏克蘭與台灣,背後都是反對任何一方片面以武力改變國際秩序的現狀,也是反對專制大國先利用全球化來壯大自己,再去霸凌周邊的民主小國。
Thumbnail
自從俄烏衝突成為話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口號也隨之而起,並在國際輿論場激起回聲。
Thumbnail
自從俄烏衝突成為話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口號也隨之而起,並在國際輿論場激起回聲。
Thumbnail
細究烏克蘭與台灣的共同困境,根源便是複雜歷史衍生的多重文化認同,在政治菁英的有意煽動下,上升成了敵我與國族之爭,從而襲奪日常論述空間。
Thumbnail
細究烏克蘭與台灣的共同困境,根源便是複雜歷史衍生的多重文化認同,在政治菁英的有意煽動下,上升成了敵我與國族之爭,從而襲奪日常論述空間。
Thumbnail
在台灣的我們,能從烏克蘭的歷史中獲得什麼啟發呢?或許我們現在該做的,正是釐清台灣人作為一個民族應該努力的方向,以及確保自身不受侵略的思考,以及該如何扮演好自己於世界民主陣營中的角色。
Thumbnail
在台灣的我們,能從烏克蘭的歷史中獲得什麼啟發呢?或許我們現在該做的,正是釐清台灣人作為一個民族應該努力的方向,以及確保自身不受侵略的思考,以及該如何扮演好自己於世界民主陣營中的角色。
Thumbnail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在全球關注的俄烏大戰下,始終脫離不了台灣的輿論場關鍵字,雖然蔡政府極力想扭轉這樣的類比,但這關鍵字是自然從網路發酵,反映出台灣人民心中普遍明白與擔憂之事,台海會是下一個戰場嗎?我們是走在那條路上,還是正遠離那條路?
Thumbnail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在全球關注的俄烏大戰下,始終脫離不了台灣的輿論場關鍵字,雖然蔡政府極力想扭轉這樣的類比,但這關鍵字是自然從網路發酵,反映出台灣人民心中普遍明白與擔憂之事,台海會是下一個戰場嗎?我們是走在那條路上,還是正遠離那條路?
Thumbnail
自俄烏衝突爆發起,台灣輿論場先是陡然一震,為烏軍海空力量的瞬間癱瘓驚詫,又在戰況似乎膠著後,開始了詭異的「拍手叫好」。
Thumbnail
自俄烏衝突爆發起,台灣輿論場先是陡然一震,為烏軍海空力量的瞬間癱瘓驚詫,又在戰況似乎膠著後,開始了詭異的「拍手叫好」。
Thumbnail
烏克蘭的前車之鑑,台灣不僅未能識明,還會暴虎馮河執意向前,在這條未走之路上無謂狂飆,直到抵達相同的宿命終點:一錘定音、美國拋棄。
Thumbnail
烏克蘭的前車之鑑,台灣不僅未能識明,還會暴虎馮河執意向前,在這條未走之路上無謂狂飆,直到抵達相同的宿命終點:一錘定音、美國拋棄。
Thumbnail
不希望突然發生戰爭的措手不及,發生在我們身上。 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選邊站是最好的策略嗎?
Thumbnail
不希望突然發生戰爭的措手不及,發生在我們身上。 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選邊站是最好的策略嗎?
Thumbnail
台灣長年以「美國前線」自居,並在此優越心態下,產生自己理解一切國際事務、洞悉政治運作的幻覺。
Thumbnail
台灣長年以「美國前線」自居,並在此優越心態下,產生自己理解一切國際事務、洞悉政治運作的幻覺。
Thumbnail
烏克蘭與台灣的地緣政治相似性 (1) 烏克蘭介於俄國與歐盟之間,在外部兩股勢力的爭奪下,烏克蘭實質上將來會變成緩衝區。 同樣的情況,台灣介於中國大陸與美日軍事同盟之間,在兩股勢力的爭奪下,台灣實質上也會變成緩衝區。 (2) (3) (4)
Thumbnail
烏克蘭與台灣的地緣政治相似性 (1) 烏克蘭介於俄國與歐盟之間,在外部兩股勢力的爭奪下,烏克蘭實質上將來會變成緩衝區。 同樣的情況,台灣介於中國大陸與美日軍事同盟之間,在兩股勢力的爭奪下,台灣實質上也會變成緩衝區。 (2) (3) (4)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