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論及軌道經濟的發展,多半是以日本及香港做為代表。日本從東京到大阪,北海道到九州,軌道經濟遍地開花,其成果毫無疑問是全球典範。而香港港鐵集團在車站商業和不動產開發上,也有極佳的表現。
事實上,以資本主義為主的美國和英國,乃至於強調社會主義的歐盟與瑞士,都有大量發展軌道經濟的成功案例。其中一個非常值得台灣學習,但卻較不為台灣民眾熟知的軌道經濟發展典範,近年來就發生在美國紐約。
世界之都也是軌道經濟之都
紐約位於美國東北,介於波士頓和華盛頓特區之間。從波士頓經過紐約到華盛頓特區的700公里,事實上也正是美國軌道鋪設密度最高的地區。
由於人口極為稠密,居住在美國東北走廊的民眾,使用軌道運輸的比例遠高於美國其他地區。東北13州的軌道發展,更可以回溯到將近200年前的19世紀中葉,當時的紐約已經是全美最繁榮的城市,步入20世紀之後,紐約更一度成為全球最大城市。
紐約都會區地鐵路網綿密,總長度高達1056公里、車站數亦高達425站,此外尚有往來波士頓和華盛頓特區的城際鐵路(Amtrak),以及連往鄰近區域的通勤鐵路,包括長島鐵路(Long Island Railroad, LIRR)及大都會北方鐵路(Metro-North Railroad),堪稱世界軌道路網密度最高的都會區,若說軌道建設及軌道經濟發展造就了紐約的繁榮,實不為過。
圖/長島鐵路是紐約市主要通勤道路之一。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至於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位於紐約曼哈頓市中心西側、緊鄰哈德遜河河畔的調車場——哈德遜鐵路機廠(Hudson Yard),它是長島鐵路的調度場,也是紐約這座偉大城市近年來發展軌道經濟的主要亮點。
異曲同工的華麗轉身
哈德遜調車場和南港調車場其實有相同的發展軌跡,前者占地約11.3公頃,後者面積約12.6公頃,相去不遠。而兩者地點原皆位於郊區,經過百年來的歷史推演,同樣在21世紀的今日,各自華麗轉身,一躍成為紐約市和台北市的中心商業區。
而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南港調車場是以遷移之後的空地進行招商開發,但做為曼哈頓最後一塊大面積土地的哈德遜調車場,還能搬到什麼地方?
答案竟是原地保留。
但是,要如何在一個營運中的調車場上方進行土地開發,無疑是極大的挑戰。開發商絞盡腦汁,選擇在調車場上方搭建一個平台,讓調車場得以完整地被保留下來,在平台下繼續運作,平台上則用以來推動大規模的建設及商業開發。
圖/蓋在調度場上的平台和平台上的摩天大樓。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兼具文化保存與土地開發
當時,這種開發方式沒人試過,可說是一項創新之舉。自2012年起正式動工,其開發規模之浩大、工程之偉大、資金之龐大,為世界所罕見。
嚴格說來,這個案子開發的基地並不是調車場的土地,而是搭建在調車場土地上方的平台。而平台必須要有足夠的力度支撐上方的高層建築,其建築方式儼然已經是當代土木工程和建築技術的極致。
哈德遜調車場整體開發工程預計耗費12年,2024年完成開發後,本區將出現16座摩天大樓的新地標。就目前進度觀之,調車場加蓋平台早已完成,平台上的大樓也全數動工,並有10棟以上的摩天大樓完工啟用。
圖/2019年哈德遜城市廣場盛大開業當天,購物中心的大廳內外都聚集不少朝聖民眾。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哈德遜城市廣場(Hudson Yard)開發案不但改變了曼哈頓西區的天際線,也徹底改變了周邊長達近兩個世紀的髒亂都市景觀。
哈德遜城市廣場商店與餐廳 (Shops & Restaurants at Hudson Yards)更是座超級購物中心,同時也是紐約第一家尼曼百貨公司 (Neiman Marcus)的所在地。
其他熱門景點還有16層蜂窩狀地標Vessel,創新的視覺與表演藝術中心The Shed,以及離地345公尺的Edge觀景台。集結商業、文化及觀光於一身,堪稱是本世紀最為成功的軌道經濟發展範例。
值得一提的是,調車場上方平台並沒有遮蓋住所有的軌道和車輛,最後一段仍然保留開放給陽光和雨水,這種兼具文化保存與商業開發的模式值得學習與效法。
圖/從平台上方的紐約階梯(New York’s Staircase)俯瞰調車場。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7號地鐵延伸是關鍵成功因素
為了讓本區的開發案更具吸引力,紐約市政府特別將7號地鐵線延伸2.4公里至哈德遜調車場,而這個決定無疑是成功的關鍵。
而這段由紐約市政府投資數10億美元興建的地鐵延伸線,已於2015年9月完工通車,表明了政府支持哈德遜調車場開發計畫的決心。
此外,因開發案有利可圖,也成功募得了大量的海內外資金,總投入金額超過250億美元,其中包括開發商透過投資移民所取得的海外零成本資金。
哈德遜調車場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民間參與開發案,開發期間也釋出數以萬計的職缺,後續商業營運預計將產生極為龐大的經濟效益,更預估帶來12萬個工作機會,這些都是TOD開發的理想,卻在紐約這個大蘋果實現了。
圖/極具現代感的7號地鐵終點哈德遜調車站入口。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軌道經濟發展的典範
哈德遜調車場的開發,可說是軌道經濟教科書等級的成功案例。而紐約市政府不畏圖利特定廠商和保留調車場文化資產的流言打擊,成功結合了政府和業者的力量,引入全球資金,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雖然開發案還在進行,但是哈德遜調車場周邊早已成為新的商業及經濟中心。這個成功案例的背後,實在有太多值得台灣發展軌道經濟學習和效法的地方。
其中,最為關鍵的還是在於政府的態度和決心,如果法規不鬆綁、政策不支持、建設不先行,我們怎麼可能期待廠商會有創新的動機、投資的意願?軌道經濟的發展需要民間積極參與,但也需要政府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一個哈德遜城市廣場開發案的開發成本,就幾乎占去2022年我國中央政府總預算的35%,若不結合民間的力量,怎麼可能達成如此亮麗的成果,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和傲人的經濟效益?
圖/高架鐵路公園景觀。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在看到哈德遜城市廣場的開發成果後,相信你會跟我一樣,深刻感受到軌道經濟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及經濟力。
除了開發案之外,近年來位於哈德遜城市廣場南邊,深受紐約民眾喜愛的高架鐵路公園(Highline Park),從一條廢棄的貨運鐵路,華麗轉身蛻變為紐約的新地標,以及全球矚目的觀光休閒旅遊勝地,它的故事,則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軌道經濟發展奇蹟。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及軌道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