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讓人類多活20年!新冠病毒加速精準醫療市場成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 / 李開復
編按:2025年,全球AI醫療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1.7%,市場規模將超過130億美元。隨著醫學、生物學和AI領域的技術反覆運算與升級,人類的壽命可能會延長20年。讓我們期待見證AI長壽的奇蹟吧!
除藥物及疫苗的研發外,AI 還會以多種方式重塑醫療行業。精準醫療,指依據患者的個人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最適宜的治療方案,而非盲目使用某種重磅藥物。
圖/根據個人情況提供優化客製的服務,正是AI 的優勢所在,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unsplash
延伸閱讀

精準醫療〉AI診斷提供優化的客製服務

隨著包括患者病史、家族病史以及DNA 序列等在內的資料愈來愈多地被AI 系統採集,精準醫療的思想也會被愈來愈多地實現。這種根據個人情況提供優化客製的服務,正是AI 的優勢所在。
我預計,在今後20年中,AI 在診斷能力方面將超越絕大部分人類醫生,而且這一趨勢將率先在放射學一類的領域中有所體現。目前,在利用某些特定類型的MRI 和CT 影像進行診斷方面,電腦視覺演算法就已經比優秀的放射科醫生做得更為出色。
在〈無接觸之戀〉中,20年後,絕大多數放射科醫生的工作已經被AI 接管,由AI 輔助的自動化放射科,能夠承擔從拍片看片到分診的全流程工作;此外,我們還看到AI 在病理學和眼科診斷上也表現出卓越的能力。AI 診斷將逐個攻克不同的疾病,陸續進駐不同的科室,最終代替全科醫生對患者進行診斷。
醫療工作關乎患者的生命,責任十分重大,所以,AI 對醫療行業的覆蓋,需要循序漸進地推進。最初,AI 可能只做為人類醫生的輔助工具,或者僅在人類醫生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使用。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透過在更大量的資料上進行更多的訓練,AI 的診斷能力將變得更強大。多年後,可能大多數醫生,會從親自診療轉向審閱AI 系統的診療結果;他們的工作重心,將放在給予患者更多同理心和關懷上,放在與患者進行更多溝通與交流上。
未來,即便是高度依賴人類醫生審慎判斷和靈活操作的複雜手術,AI 也能在其中發揮作用。2012 年,機器人輔助手術僅占所有手術的1.8%;到2018 年,這一數據已增至15.1%。
同時,機器人醫生已經能夠在醫生的監督下完成一些半自動化手術,如結腸鏡檢查、縫合術、小腸切斷與吻合術、植牙等。
根據這種趨勢,我們可以預測,20年內,在某種程度上所有手術都將包含機器人的參與,而由機器人全權負責的手術比例也將大大提高。
圖/奈米醫療機器人會具備多種人類醫生無法具備的醫療能力,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unsplash
延伸閱讀

奈米醫療機器人,比人類醫生具備更多醫療能力

奈米醫療機器人更會具備多種人類醫生無法具備的醫療能力。這些肉眼看不見的「機器人醫生」(僅有1 ∼ 10 奈米大小)可以修復受損細胞、對抗癌症、改善基因缺陷,或者替換DNA 分子以根除疾患。
可穿戴設備將為AI 在醫療領域的發展提供沃土,就像〈無接觸之戀〉中能夠採集加西亞的生物資料的各類感測器一樣。
未來,我們會住在帶有溫度感測器的房間,用智慧馬桶、智慧床鋪、智慧牙刷、智慧枕頭,還有各式各樣的隱形設備⋯⋯這些設備都將定期採集人類的生命體徵及其他相關資料,從而檢測一個人是否會出現健康危機。
AI 系統將匯總、整合所有設備採集到的資料,然後準確判斷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無論是發燒、中風、窒息,還是心律失常,哪怕僅僅是跌了一跤,都逃不過AI 的「眼睛」。
而且,所有這些物聯網資料都將與人們的醫療資訊(如病史、接觸者追蹤紀錄、感染控制資料)結合起來,用來加強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大流行病的預測和防控。
在這個過程中,隱私安全可能成為使用者最擔憂的問題,因此在訓練過程中,AI 系統需要對資料進行匿名化處理,比如用難以溯源的化名對使用者加以區分和指代。
同時,我們應該開發相應的技術解決方案,讓人們在隱私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享受到集中式AI 帶來的便利。最後,我們還需要一些創新性的法案,例如賦予人們在去世後捐獻自己資料的權利。
延伸閱讀

新冠病毒的加快AI醫療市場增長速度

2019 年的研究顯示,到2025 年,全球AI 醫療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1.7%,市場規模將超過130億美元,包括醫院工作系統的建設、可穿戴設備及虛擬醫療助理的開發、醫療成像和診斷、治療方案的擬定等,以及最重要的藥物及疫苗研發。而新冠病毒的出現,正在加快這增長速度。
最後,我認為AI 有助於人類長壽——它不僅幫助我們活得更久,而且會提升生活品質。AI 將利用大數據和個性化資料,為每個人提供客製化的營養和膳食計畫、睡眠和運動建議,以及藥物和診療方案,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先進的生物技術將不再是超級富豪「返老還童」的特權,而是所有人都有機會享受的福利。
有專家認為,隨著醫學、生物學和AI 領域的技術反覆運算與升級,人類的壽命可能會延長20年。讓我們期待見證AI 長壽的奇蹟吧!
圖/李開復、陳楸帆《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書封/天下文化出版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本文摘自李開復、陳楸帆《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見雜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編按:被孩子家暴的媽媽身體受傷,我們可以幫她檢查、幫她治療,可是心裡的傷、心裡的疲憊,還有對孩子的擔憂不捨,要怎樣才能治得好呢?又有誰來分擔照顧她的這些疲累心酸呢?
過去30年,在台灣縣市首長的選舉中,候選人總少不了以爭取大學、醫院、科學園區等的地方建設為重要政見。事後回觀,這樣的政見,往往缺乏高瞻遠矚的視野,不少時候只是圖利官商學界,民眾不一定受益,卻很容易獲得選民的支持。 從這次選舉期間,論文門的遍地開花,台灣民眾終於看到廣設大學政策結下的惡果。
文 / 黃達夫 上星期,我翻抽屜在找尋一個文件時,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人,是我剛到美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的指導老師Dr. Ed Viner。 事情是這樣的,我到美國的第二年,在費城賓西法尼亞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Dr. Ed Viner剛擔任教職,負責內科住院醫師訓練,他給予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態
文 / 黃達夫 雖然,我的工作主要是照顧癌症病人,並且,從事這個工作己經55年。回顧癌症醫療,從1960年代,開始化學藥物的使用,轉眼,50多年過去了! 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眼看著癌症病人的存活率越來越高, 固然,給予在這個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員,帶來相當程度的成就感。然而,我們真正希望看到的是,罹
文 / 外傷重症說書人 然而,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再也沒有新的消息傳出,群組裡也慢慢安靜下來,我想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儘管心知如果是好消息,絕不該這麼久還沒有更新,但又安慰自己或許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直到最後不幸的消息在日本時間下午5點傳出。 昭惠夫人感受到安倍前首相回握住她的手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某天當我在負責管理的飯店大廳與同事交談時,有位客人正好經過,身上有股濃濃的酒味,這在印尼極為罕見,因為印尼八成五的人民信奉伊斯蘭教,教義之一是不飲酒,多數正信教徒將之奉為圭臬。這位一早就滿身酒味、喝到滿臉通紅的客人顯得極為突兀。 延伸閱讀 遠洋漁船船員面對傷病驟變 延伸閱讀
編按:被孩子家暴的媽媽身體受傷,我們可以幫她檢查、幫她治療,可是心裡的傷、心裡的疲憊,還有對孩子的擔憂不捨,要怎樣才能治得好呢?又有誰來分擔照顧她的這些疲累心酸呢?
過去30年,在台灣縣市首長的選舉中,候選人總少不了以爭取大學、醫院、科學園區等的地方建設為重要政見。事後回觀,這樣的政見,往往缺乏高瞻遠矚的視野,不少時候只是圖利官商學界,民眾不一定受益,卻很容易獲得選民的支持。 從這次選舉期間,論文門的遍地開花,台灣民眾終於看到廣設大學政策結下的惡果。
文 / 黃達夫 上星期,我翻抽屜在找尋一個文件時,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人,是我剛到美國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的指導老師Dr. Ed Viner。 事情是這樣的,我到美國的第二年,在費城賓西法尼亞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Dr. Ed Viner剛擔任教職,負責內科住院醫師訓練,他給予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態
文 / 黃達夫 雖然,我的工作主要是照顧癌症病人,並且,從事這個工作己經55年。回顧癌症醫療,從1960年代,開始化學藥物的使用,轉眼,50多年過去了! 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眼看著癌症病人的存活率越來越高, 固然,給予在這個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員,帶來相當程度的成就感。然而,我們真正希望看到的是,罹
文 / 外傷重症說書人 然而,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再也沒有新的消息傳出,群組裡也慢慢安靜下來,我想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儘管心知如果是好消息,絕不該這麼久還沒有更新,但又安慰自己或許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直到最後不幸的消息在日本時間下午5點傳出。 昭惠夫人感受到安倍前首相回握住她的手 延伸閱讀
文 / 賴珩佳 某天當我在負責管理的飯店大廳與同事交談時,有位客人正好經過,身上有股濃濃的酒味,這在印尼極為罕見,因為印尼八成五的人民信奉伊斯蘭教,教義之一是不飲酒,多數正信教徒將之奉為圭臬。這位一早就滿身酒味、喝到滿臉通紅的客人顯得極為突兀。 延伸閱讀 遠洋漁船船員面對傷病驟變 延伸閱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人工智慧(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正快速推動醫療服務發展,從智能診斷到個性化治療,AI顯著提高了診斷精度、治療效果及病患管理效率。儘管面臨挑戰,AI在提升診斷準確性和優化醫療資源方面的潛力不可忽視,未來將持續改革醫療行業。
Thumbnail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AI在醫療與長期照護中的應用與發展方向。從精準醫療、遠距醫療到癌症防治,AI技術透過數據分析和自動化系統,大幅提升醫療效率,並減輕醫療人力負擔。智慧醫療的發展不僅改善了醫療資源的分配,還為偏遠地區的居民提供更多醫療機會。然而,AI的廣泛應用也面臨倫理、法規及技術普及的挑戰。
Thumbnail
醫療保健產業面臨多種挑戰,像流行病、慢性病、心理健康問題和醫療專業人員短缺等,而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 則有機會來解決這些挑戰。 根據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所提供的資訊,認為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市場機會,估計高達 6 兆美元,突顯了這項技術的商業價值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人工智慧(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正快速推動醫療服務發展,從智能診斷到個性化治療,AI顯著提高了診斷精度、治療效果及病患管理效率。儘管面臨挑戰,AI在提升診斷準確性和優化醫療資源方面的潛力不可忽視,未來將持續改革醫療行業。
Thumbnail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AI在醫療與長期照護中的應用與發展方向。從精準醫療、遠距醫療到癌症防治,AI技術透過數據分析和自動化系統,大幅提升醫療效率,並減輕醫療人力負擔。智慧醫療的發展不僅改善了醫療資源的分配,還為偏遠地區的居民提供更多醫療機會。然而,AI的廣泛應用也面臨倫理、法規及技術普及的挑戰。
Thumbnail
醫療保健產業面臨多種挑戰,像流行病、慢性病、心理健康問題和醫療專業人員短缺等,而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erative AI) 則有機會來解決這些挑戰。 根據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所提供的資訊,認為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市場機會,估計高達 6 兆美元,突顯了這項技術的商業價值
Thumbnail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未來的世界將會有很多新玩意兒。你想像過自己駕駛無人汽車嗎?或是用手機就能治癒疾病?這些可能性都不是夢想,而是我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