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香港國際電影節錯過了好評的《偶然與想像之輪》,以為這種影展電影未必有公映機會,沒想到片商聽從大眾意見,公映時更用回日文原名《偶然與想像》(其實前名可能是來自英文名Wheel of Fortune and Fantasy),終於能夠看這部得到不少影迷好評的電影。
熟悉日本電影的朋友,都會知道導演濱口龍介是近年國際影展的新寵——《睡著吻別 醒來抱擁》入圍康城影展官方競賽單元,《偶然與想像》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銀熊獎」,《Drive My Car》勇奪康城影展「最佳劇本」的,只任編劇的《間諜之妻》則拿了威尼斯影展銀獅獎,履歷超華麗。雖然未看過濱口執導的其他電影,但看到如此「履歷」,早有「影展=曲高和寡=悶」的心理準備,不過電影卻意外有趣味!
事實上由三個短篇故事組成的《偶然與想像》,雖然主題緊扣「偶然」(巧合)與「想像」(虛構),還有對白都很多之外,各個短篇的感覺不盡相同,可以當成三部小電影欣賞。當然未必每部都很享受,可是有意想不到的幽默(現場觀眾不時笑場!),落落長的文青式對白亦意外有趣,生命中容易忽略的「偶然」原來會很有共鳴。
〈魔法〉
因為《短劇開始了》而認識古川琴音,所以一開始看到她,目光總是停番在她身上,忽略跟她絮絮不休的女生(玄理),到她「踩上門」找另一個男人(中島步)「算帳」,才驚覺得好友口中的男人「偶然」是她的前男友!
然後兩人展開了很長的「對質」,看似互相責罵,實質對對方仍有留戀與妒忌,只是他們因為個性還是面子而分手?這樣相認會有復合的機會嗎?會傷害到另一位女生嗎?後來的三人會面,古川琴音的角色就出現了「想像」:向好友揭發自己是「前女友」的身份,說盡傷害大家的話,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現實卻是維持現狀抽身離去,獨個兒納悶,這樣符合大眾期待的選擇卻叫人握腕,誰不想把「想像」當成真呢?
〈門常開〉
必須要承認最初不太看得懂,後來才發現是女學生企圖勾引教授的「想像」,爆點是寄錯電郵的「偶然」,最後有點錯愕的感覺。雖然看感想大家都蠻喜歡這個故事,但個人要再看才能品嚐玩味之處。
〈再一次〉
現場最多笑聲的單元,個人亦最喜歡,可能因為有「迷之共鳴」吧?以為自己好有記性,以為少年時代的記憶最刻骨銘心,結果通通是「想像」?!
女主角(占部房子)參加同學會但認不出同學,連名字都記錯,所以在電梯上「偶然」遇上另一名女性(河井青葉),都以為是夢縈魂牽的心上人,結果只是認錯人?!更妙的是萍水相逢的兩位決定將錯就錯,把眼前陌生人「想像」成心中的那個「她」,表白當年不敢說出來的心意。
兩名中女在電梯上模仿追逐,明明覺得「搵戲嚟做」,但越看越窩心,可能對比前兩個單元的「互相傷害」,這次「互相告白」是個暖心的安慰,彷彿透過「偽裝」,可以「再一次」說出自己的心意,是一個圓滿的收尾。
看了很多影評,都會提到一些名字:活地亞倫(Woody Allen)、伊力盧馬(Éric Rohmer)或洪尚秀,因為沒看過那些經典導演的作品,很難認同或批評,只是覺得電影能在有限資源拍出無限玩味,現場還有那麼多笑聲,就已經不是自我陶醉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