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個免責聲明:個人既非村上春樹書迷,亦未看過原著《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短篇小說集,當然不知道電影《Drive My Car》其實不只改編自同名單元,而是還有〈雪哈拉莎德〉及〈木野〉(都是抄百老匯電影中心面書的介紹)…要研究原著與電影的關係,還是留給書迷專家吧!
作為只看過《偶然與想像》的觀眾,對濱口龍介也許比村上春樹更熟悉(失禮),慕康城影展「最佳劇本」之名而看(濱口身兼編劇之一),原本早前看《偶然與想像》試過睡著(還是極多人喜歡的單元〈門常開〉!),擔心片長三小時的《Drive My Car》會把自己悶倒,故此養足精神入場,意外發現比《偶然與想像》有趣,以為是文藝片,卻不沉悶,甚至很有娛樂性?!
多國語言障礙只限演員?
根據故事簡介,《Drive My Car》的故事主線,就是中年男人與少女各自解開喪親心結,互相治療心理創傷,可是電影卻架空了一個廣島戲劇節,讓身兼舞台劇演員及導演的家福悠介(西島秀俊)前往,甚至安排他執導一部多國語言的舞台劇《凡尼亞舅舅》!
《凡尼亞舅舅》在電影扮演重要角色,從試戲開始就很有意思!
《凡尼亞舅舅》是俄羅斯契訶夫的經典話劇,講述平凡的家庭因為親人的死亡、錯戀的情事、導致每個成員陷入了苦悶,最終走向了恨、殺人與自殺等激烈道路…當然像我一樣,不知道什麼是《凡尼亞舅舅》就入場欣賞,就算缺少文本對照的趣味,仍然無礙投入劇情,因為除了《凡尼亞舅舅》故事文本之外,「
戲外戲」亦是主線——由選角試戲、圍讀劇本、排練到公演的細節,導演都通通拍出來,甚至佔了整部電影篇幅的三份之二!
電影最具趣味的地方,是「劇中劇」的演員分別來自韓國、台灣、菲律賓等亞洲國家,演員們還要以母語(包括手語!)排演,形成「雞同鴨講」的局面,非常有趣!因為故事有原著及既定台詞,就算大家不明白對方的語言,都可以按內容接住對方的台詞(當然沒有「爆肚」或再創作的空間),觀眾亦可以從字幕了解,搞得有溝通障礙的,只是演員們本身。
戲中只操手語的韓藉演員朴宥琳(音譯,左)表現極為搶眼,而能說中、英文的台灣演員袁子芸(右)戲份亦不少
尤其是明明上演激情戲碼,都因為語言隔閡問題顯得很趣怪,打從一開始的試戲場面,不懂中/英語的岡田將生,對上不懂日語的袁子芸,兩人一來就要摟摟抱抱及強吻,語言不通卻硬要演下去的荒謬感笑點滿分;後來圍讀過程,演員們只看自己語言的劇本,單靠敲枱去提示對手接下去,甚至被戲中的導演(即西島飾演的家福)要求,只能緩慢又不放情感地唸台詞,就算有文本可循,都會覺得不知所云吧?就連戲中的演員,都說這樣唸外語對白像佛經,意指有催眠作用。
打破語言隔閡的溝通
當然(尤其海外)觀眾會笑,未必完全是導演濱口龍介的計算,《Drive My Car》的故事主軸,始終是家福與美沙紀(三浦透子)的心結:為什麼妻子/母親會這樣對待自己呢?尤其對家福而言,明知妻子早就外遇不斷,但因為深愛著她,不只放不下有她聲音的錄音帶,還對她創作的故事念念不忘,甚至與「姦夫」高槻(岡田)坦誠相對時,最在乎的是她沒有告訴自己的故事結局。
家福悠介(西島)與妻子音(霧島麗香)表面恩愛,卻埋藏了很多心結難解
雖說溝通來自雙方,可是如果連自己都無法面對,又如何與對方溝通呢?(縱使已陰陽相隔)濱口在電影就借高槻之口,說出「如果希望看清別人,首先要和自己的內心誠實相處,勇於面對自己的內心」,因此才有電影最後的高潮:並非指家福與美沙紀雪地裡的激情戲碼,而是戲中戲舞台劇無言的一幕!
之前提過多國語言的舞台劇《凡尼亞舅舅》,除了有聽得到的語言之外,還有只能看得到的手語 ,演到最後,就由韓藉演員朴宥琳(音譯)演繹「飾演《凡尼亞舅舅》的姨甥女」,挪用《凡尼亞舅舅》的對白開導「戲中現實」家福打氣,鼓勵他繼續活下去!超越語言的「心靈交流」已經玩味十足,對熟悉《凡尼亞舅舅》的觀眾來說,就有跨文本的樂趣,雙重趣味很是過癮!
電影最高潮竟然是舞台劇上的手語表演,又能精準理解家福(西島)如何排解心結,不得不佩服濱口龍介!
儘管日本影視自有一套「加拉巴哥化」的文化,濱口龍介卻以後起之秀姿態開拓國際市場,接二連三於各大影展屢獲殊榮,不少人好奇他憑什麼得到外國的青睞?看到
影評人紅眼如此分析:「慢一拍的節奏,近乎無情緒的讀稿式演出…平淡慢讀,不但將台詞放在比演員表現更優先的位置,更主要是讓依賴字幕翻譯的海外觀眾多一拍時間追上演員鏡頭前的反應。」(2021年12月12日〈星期日明報〉)我才恍然大悟——也許不用把「溝通」想得太複雜,只有內容夠紮實,無論任何語言(包括身體語言),觀眾總有辦法用自己的方式「翻譯」出來,沒有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