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裏外不是人:賈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西元217年,即建安二十二年。
年初,爆發了整個廣義三國時代,最大也最嚴重的瘟疫。

始於壽春地區的這場重大災難,隨著曹操遠征東吳的部隊凱旋而歸,也蔓延到了整個北方。

魏文帝《與吳質書》曰:「昔年疾疫,親故多罹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
曹植《說疫氣》曰:「建安二十二年,厲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在這「疫鬼橫行」的年月中,一個「傳說中」足以改變時代,甚至可說是為中國帶來重大災難的孩子,誕生了。
那是大漢諫議大夫,賈逵的兒子。

賈逵當時已經四十五歲,才得到這第一個兒子。
以當時男性於十五六歲婚配生子的習俗,賈逵這兒子,來得甚晚。

賈大夫認為,這個孩子將來必能光耀門楣,有「充閭之慶」,故命名為充,表字公閭。

充少孤,居喪以孝聞。

賈充十二歲的時候,父親賈逵就過世了。
除了承襲父親的爵位,年少的賈充按足了禮法服喪,被稱為當地有名的孝子。
也很快的在曹叡年間就成為尚書郎「典定科令,兼度支考課。辯章節度,事皆施用」。

那大概會是曹叡青龍二年後的事。
也就是賈充滿十八歲的時候,魏明帝曹叡御駕親征,迎戰襲擊合肥新城的吳軍。

六年前,賈逵過世後,豫州當地百姓為其建廟祭祀。
這是私祀喔,在魏朝其實算是違法行為。

但曹叡趁著這次東征,前往賈逵廟,下令就地正法……不是,是就地正名合法,給予賈逵忠臣之名,入國家祭祀。
賈充能夠入皇帝法眼,基本上就看這次了,頂多往後個幾年而已。

累遷黃門侍郎、汲郡典農中郎將。

當正始年間,曹爽掀起青年革命時,僅僅二十四歲的賈充,並不會成為青年派核心人員。
核心的曹爽何晏等人都是四十歲上下的,老臣派則是平均在六十以上。

這時候曹爽為了掌握皇帝,做了一件事,就是大舉撤換皇帝身邊的黃門侍郎。
年輕能幹的賈充,得到何晏青睞,跟裴秀等人一起雀屏中選。

不過,裴秀在高平陵之變後,就被牽連免官啦。
賈充自然也不能例外,在這場政治波瀾中的下一個職務,叫做「汲郡典農中郎將」。

《晉書》有點麻(有)煩(趣)的部分,在於是寫給當代人看的。
東漢曹魏並沒有「汲郡」這個行政單位,那是西晉建立的。

在三國時代,這裡就是河內郡跟司隸校尉部的交界。
(眼睛一亮)
河內郡,那可是司馬家的老巢。

其實我們在看晉初名臣的時候,都會發現一件事。
就是司馬懿雖然在誅殺曹爽後,依法罷免了許許多多的官員。但事後不論是司馬懿還是司馬師,都不會排斥再次起用那些人。

這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派系鬥爭」會出現的現象。

那當然目前兩個大方向是:
一,司馬懿考量的總是「為了國家」,而不是「為了自己家族」。
二,司馬師本來就是青年革命派的領導者之一。

然而,放在裴秀身邊對比,我們或許更能清楚看出,賈充柔軟的身段。
賈充比裴秀更早,在司馬師手下便即回歸朝廷,成為大將軍司馬師手下的參軍,更參與了淮南二叛的討伐。

參大將軍軍事,從景帝討毌丘儉、文欽於樂嘉。帝疾篤,還許昌,留充監諸軍事,以勞增邑三百五十戸。

《三國志注》裡面可以找到一些脈絡。
賈充當尚書郎跟黃門侍郎的期間,有一個同事一直跟他同進退,名叫王弼。

而這個王弼,恰好是司馬師第二親信:鍾會的至交好友。
賈充在當尚書郎時,就已經展現出「度支考課」的財務管理專長。
透過王弼跟鍾會的關係,在司馬師出征時擔任後勤參軍,也是合情合理的。

蜀漢有個機八人叫楊儀,也是後勤一把罩到諸葛亮願意重用。

比起呂布那種換老闆就要殺頭家的人來說,賈充在不同老大手底下流暢的轉移,更是一次比一次受到重用。
在司馬昭底下,賈充正式躍升為外姓第一親信。

然後就因為他的小人性格,引爆了淮南第三:諸葛誕之叛。
戰後賈充進爵,官拜廷尉(最高司法官),《晉書》稱:「充雅長法理,有平反之稱」。

這很妙的,其實要不是諸葛誕戰死,或是有人出來給諸葛誕「平反」,該死的就是賈充了。
但賈大師可是當代第一平反王呢,何其諷刺。

成為最高司法官,負責維持皇城和平的賈充,接下來又再現創舉,派遣自己的死士成濟,在內亂鎮壓中殺死了皇帝。

包含陳泰在內,許多人都認為,至少要處死賈充,但司馬昭迴避了這個議題。
賈充繼續增邑,統領洛陽城外諸軍,加散騎常侍。

鍾會伐蜀,密謀造反,司馬昭也是派出賈充統領關中雍涼軍事,以備叛軍。

隨著大亂告終,司馬昭手下最得信賴的五人,《賈充傳》中說是賈充,裴秀,王沈,羊祜,荀勗。
賈充不只能打仗,又有法律專長,文筆甚佳,更懂「體察上意」。

然而,在司馬昭決定繼承人時,雖然屬意過繼給司馬師的次子司馬攸,但這回賈充決定投資未來。
「司馬炎寬厚愛仁,為嫡長子,又有人君之德,更適合當皇帝。」

等到司馬昭病重時,司馬炎來到榻前聆聽父親教誨,司馬昭說了:「最懂你的人,就是賈充了。」

即使這是老爸留下的輔政,司馬炎也決定最信任賈充。
賈充制定了晉朝的新法,以便民簡潔為先。
後來代替裴秀為尚書令,他處理政務更是以農民為重,節省各種開銷。

面對東吳的不斷侵攻,賈充稱職的扮演了「蕭何」的職責。
甚至他還提出「文武應分工」的原則,交還兵權。而當羊祜等人被派駐邊疆,賈充則表示自己也應該出鎮四方,但司馬炎不許。

同時,賈充也進用舉薦人才,即使像司馬炎的舅父王恂曾經批評過他,他仍是跟司馬炎說王恂的好話。

這麼公忠體國的好臣子,上哪去找?
還好《晉書》的原則跟前四史不同,可能是因為這是真正的「後代人」撰史吧。

前四史多在本傳隱惡揚善,人物的過錯與壞事,得從他人傳中去尋找。
房玄齡主編的《晉書》則喜歡直接在本傳加上作者評論。

「(賈)充無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專以諂媚取容。

身為一個臣子,賈充最大的缺點就是靠著他「體察上意」的本領,來討好皇帝,而缺少寧可忤逆皇上,也要做對國家百姓有益之事的操守。
這點我持保留態度。

天下太平時,與民休息,大家開心。
可隨著泰始年間戰事逐漸高張,賈充仍然力主「粉飾太平」,讓司馬炎不要操煩,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就是個奸臣了。

事實上,司馬炎是想打仗的。
所以說賈充真的很懂司馬炎嗎?倒也不見得。

這時候,傳說中的忠臣任愷,就跟司馬炎說,雍涼那邊的氐羌反叛,應該要有宿將重臣坐鎮關中,車騎賈充實是不二人選。
司馬炎想了想,也未問過賈充,就下令要他領兵鎮守長安。

而這時許多因為賈充集團霸占權力核心,想「為國效忠」不可得的「忠臣」們,更是大聲讚好。
大家都認為,改革的時候到了。

卻說賈充只能領命,不知該如何是好時,荀勗來找了他,商討如何讓賈充集團不失權勢。
荀勗認為,就用您以前那招吧:買進太子。

賈充表示,好計,但誰可以擔負此重責大任?萬一找了頭華爾街之狼,假裝買進,那賈充可要血本無歸啦。
荀勗當然是說,我來負責。

就這樣,荀勗跟自己的堂叔荀顗一同,由賈充的妻子買通了皇后楊氏,在宴會上向司馬炎推薦賈充的女兒。
司馬炎是個大色鬼,皇后楊艷這位子也是坐得膽戰心驚。幫自己兒子組個派系,沒壞處的。

荀勗表示,賈充的女兒賈南風才貌雙全,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選。

朝廷卿大夫都知道他在唬爛,但司馬炎卻非常同意這個提議。
原來,主戰派的領導人羊祜,其實也不願意賈充出鎮西線。

這方面沒有太多資訊,我先隨便猜一猜。
也許是因為,賈充確實於內政有功。
也許是因為,一旦賈充離開,朝廷勢力大風吹,反而有害。

也或許因為,羊祜的主要目標,到底是先滅吳國。
賈充出鎮,朝廷中央軍的兵力就會削弱,即使良機到來,也會錯失。

這時候,距離步闡叛吳,還有一年的時間。
倒是說不準,晉方是不是早跟步闡搭上線了。
不過,東吳夏口大督孫秀剛投降成功,則是不爭的事實。

更別提,就連老天爺也站在賈充這邊……泰始七年冬,洛陽大雪,軍不得發。
這麼一拖延,司馬炎也順理成章的讓賈充留任。

由於孫秀的投降,司馬炎為了拿出來當「反共義士」招牌,特封其為驃騎將軍。
當時也想過調動官位大小,讓賈充的車騎凌駕於上,不過賈充本人表示不應該這樣做。
司馬炎同意了,就把賈充調任為三公之一的司空,不要在孫秀之下。

到目前為止,賈充雖然人品不是很好,但不論是面對國家軍政,還是百姓生計,他都算是個上佳的皇帝親信吧?
問題恐怕就在「皇帝親信」這點。

司馬炎其實是個反覆之人。而他最重視的,就是自己的權位。
他算是相當清楚,皇帝的權力來自於百姓諸臣的君王,所以司馬炎也很重視「大家的喜好」。

缺少了過去開國君主們鎮壓諸侯卿大夫的霸氣,是否也是司馬炎過世後,西晉立刻敗亡的原因呢?

而《賈充傳》或許也揭露了,司馬炎為何在泰始十年改元咸寧。
當時,司馬炎生了一場重病,朝廷開始討論應該由誰繼承。

以「國家忠臣」們的意見,當然不會是廢物點心,年僅十七的司馬衷。
更多人的眼光,看向了司馬炎的弟弟,當年司馬昭屬意的太子人選:司馬攸。

這故事倒是跟曹丕曹植有87%像啊。

那時的河南尹就來找賈充,跟他說:「司馬攸跟司馬衷同樣都是您的女婿,你的外戚身分跑不掉,立君還是要立有德之人更好啊。」
賈充當時不置可否,但等司馬炎痊癒之後,有人把這件事捅了出來,龍顏自然要大怒。

司馬炎怎麼做?他把河南尹升任為光祿勳,然後剝奪了賈充的兵權,要拔掉他的司空之職。
賈充抖啊抖的,結果司馬炎又說,找不到人當司空,你先繼續吧。
隔年,司馬炎封司馬攸為司空,賈充轉為太尉,又一個賈太尉。

賈太尉這位子坐得肯定不心安,又隔一年,咸寧三年,賈充趁著日蝕表示自己德不配位,該當退休。
司馬炎非但不許,還增加他的奉邑。

別人眼裡,賈充那是位極人臣,寵幸無以復加。
但他只怕是有苦自己知。

咸寧四年,羊祜過世。
五年,司馬炎正式開啟滅吳之戰,命令賈充為大都督統率諸軍。

賈充說,那個西南很亂,西北鮮卑禿髮樹機能又造反,我覺得現在不適合出兵。
若真要伐吳,我還是負責坐鎮京城比較好。

司馬炎再詔:「你不去,我就自己去。」
賈充自然只好出動了。

隔年,晉軍平定荊州,賈充移防汝南,又上書皇上:「這場仗我看沒那麼容易,而且現在正是疫病高峰期,我們應該先撤退再作打算……建議您出兵的張華,我認為應該殺了他來向天下人謝罪。」
做為賈充的朝廷班底,中書監荀勗立刻表示附議。

而在最前線的大將杜預聽說大都督有意撤軍,也趕忙上書告知皇上,東吳馬上就不行了,千萬不要功虧一簣啊。
司馬炎這次也很堅持,不許退。

果然,杜預的使者還沒抵達洛陽,吳主孫皓就投降了。

賈充當初不贊成伐吳,又倡議退軍,這下可糟糕,只好自行上書請罪。
沒想到司馬炎不但不治罪,更是禮遇有加,大加封賞。

後來賈充生病,司馬炎還讓太子跟宗室親王每天去問候關心賈充。
不過賈太尉終究沒有好起來,滅吳過後兩年,賈充懷著一身尊榮過世,舉行了霍光等級的葬禮。

這是一個上佳的註腳。

是的,賈充本人對於西晉,就像霍光之於西漢。
有專權,有錯判,但整體來說絕對是國家的頭號大功臣。

但他們的妻與子,卻掀起了全新的波瀾。

甚至我們可以注意到。
包含曹操,司馬懿,他們都身處在類似的環境當中。
自己本身對王朝有中興之功,但子孫卻都是王朝破壞者。

《晉書》批評司馬懿,同樣也批評賈充,非常強調他就是那種「蠱惑君王」的奸臣。
這或許跟唐太宗李世民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

真要說賈充有什麼過錯,大概就是「叛魏立晉」。
而他所扶助的君王,又是比扶不起的阿斗更誇張的晉武帝司馬炎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管輅篇的最後,順帶看看他身為當代天才名人,為什麼後來只被當成一個脾氣很差的江湖術士?說白了,前面要談各種他涉入的「曹爽與司馬家政治鬥爭」,便是主因。
Thumbnail
管輅篇的最後,順帶看看他身為當代天才名人,為什麼後來只被當成一個脾氣很差的江湖術士?說白了,前面要談各種他涉入的「曹爽與司馬家政治鬥爭」,便是主因。
Thumbnail
曹操,東漢末年超世之傑。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權傾天下卻未篡漢,子曹丕代漢而立,讓我們對於曹操的內心世界,又多了無限想像。 不論曹操是忠是奸,曹魏終究是建立了半壁江山王朝。 然後就被司馬家照樣篡掉了。 兩晉年間,劉氏之後紛起,就連匈奴人也要打著漢室招牌反抗司馬暴政。怎麼就沒人心念前朝呢?
Thumbnail
曹操,東漢末年超世之傑。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權傾天下卻未篡漢,子曹丕代漢而立,讓我們對於曹操的內心世界,又多了無限想像。 不論曹操是忠是奸,曹魏終究是建立了半壁江山王朝。 然後就被司馬家照樣篡掉了。 兩晉年間,劉氏之後紛起,就連匈奴人也要打著漢室招牌反抗司馬暴政。怎麼就沒人心念前朝呢?
Thumbnail
1. 八王之亂的來龍去脈 2. 西晉滅亡
Thumbnail
1. 八王之亂的來龍去脈 2. 西晉滅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