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13保險筆記-關於保險本質的兩個面向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般我們對保險市場的區分,大致上從經濟上發行者的層面而言,可分為政策性保險,和商業性保險。
台灣在保險政策上,從憲法保障生存等福利的味道可以得知,還是相當相當注重社會保險,透過社會保險機制,去實現某部分國家對於人民生存跟福利的承諾。
例如勞保,健保,公教保險等等,從一個人生病需要支出的消極面,照顧到國民退休給付的積極面,你會發現,在福利國的期待下,台灣確實透過社會保險做到了很多事情。
透過政策保險的形式,最容易理解保險本質的第一個面向,制度。
這幾年來,因為國民平均餘命,還有市場利率的影響,退休給付型的基金,或是勞保都出現了資本運作上的困窘,即是提領的期限長,且人數增加,導致資本的運作上背離設計的數值。
相同的問題,世界各地都在發生,例如日本的下流老人,或是美國401K制度失效,民眾面臨老不休(無法退休)的情況,某些經濟學家認為,按照平均餘命的增加,工作的期限應該也要隨之增加,也就是延遲退休,繼續工作,就可以解決目前的困難。
雖然面對這樣的政策建議,可以看到勞權運動動者的抗議,主張工作不是人生的目的,當然,在形而上的討論,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
但很實在的現象是,面對經濟收入的不足,不能退休的勞工自然會繼續工作,因此,我們社會上從來不需要對現象的爭辯,而是需要解決方法!
記得這些年來,台灣社會討論最熱烈的應該是,勞保基金將面臨資金短缺的運作問題,甚至有學者預估2028年,因為入金速度小於給付,而會導致勞保破產。
對此,據新聞指出,勞保基金將修正規範,將勞工投保薪資提撥率提高到15%。
為什麼民眾會覺得勞保不能倒,或者政府為什麼有對價的義務去維持勞保的運作,當客觀環境影響運作時,為什麼要提高提撥率去試圖改善。
各位有發現嗎?我們會認為勞保是政府的承諾,背後的原因,是保險本質的第二個面向,契約
因此,保險本質可以認為有兩個面向,一個是契約 ,一個是制度 ,關於這個特性,無論是在商業保險,或是政策保險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透過社會保險的例子,讓大家比較容易理解。
至於,保險到底是,個別契約所形成的制度,還是 透過契約擔保的制度 ,則可以留給各位去判斷。
我們想試圖描述的是,無論你的判斷為何,都不會妨礙保險兩個面向的本質,從這個本質我們可以理解的是,保險絕對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個人在契約中,對於保險胡作非為會傷害制度 ,他人對保險契約的胡作非為也會傷害保險制度
保險是你的,也是大家的,只有大家對保險的正常使用,避免惡意傷害,才不會傷害他人,也回過頭傷害自己。
就如同,勞保破產,你也不可能置身於事外!
    好險,我們在
    好險,我們在
    努力獲知保險專業 簡單日常分享傳遞 致力在資訊爆炸的保險時代 可以提供親切溫暖的關心陪伴 讓您覺得 好險,我們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