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匈奴正義:兩個趙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西晉滅亡,中國正式進入南北朝時期?
沒有,一般都是從東晉滅亡才算起。

現在叫做,衣冠南渡,北方分裂。

我們都知道,西晉被匈奴人所創的漢國消滅。
那為什麼進入了分裂?因為漢國自己就分裂掉了嘛。

漢帝劉聰死後,發生了重大的叛亂,讓漢國的東西兩大軍閥都動了起來。
名義上是「合力消滅叛軍」,實際上則是雙方在爭奪匈奴漢國的遺產。

西大帥劉曜,取得了天子六璽,稱帝。
東大帥石勒,則奪取了漢國二帝「屍骨」跟禮器。

有宗廟,才有國家社稷。

劉曜雖然率先稱帝,但卻被石勒扼住了「龍脈」。
該當何解?

如果劉曜是個正統的漢人,那有兩個選擇。
第一,打入平陽,把宗廟搶回來。
劉曜不行,劉曜目前的實力,其實不足以正面對抗石勒。

現在只是石勒尊重匈奴漢國卿大夫,說穿了,人心所向。
「人」從來不是老百姓,是貴族。

因為自己的兵力較多,就毫無顧忌的跟對方開啟全面戰爭,那是愚笨的行為。

第二,另建宗廟。
這一招則頗有深度。

在東漢初年,成本算是最低廉:你只要幫劉邦寫個牌位供起來辦個法會就好。
人心思漢嘛,反新莽嘛。

可是,三國時代這一招就不流行了。
為啥?當初大家都拜的結果是啥?力強者勝,那還拜個屁。

不如稱帝。

稱帝的好處是什麼?
天子擁有分封諸侯的權力。

我們常常有一個錯誤的認知是,天子是一國的君長。
並不是。

天子是諸國的君長,不是領導者,是裁判官。
皇帝才是試圖增加「唯我獨尊」定義的部分。

那為什麼要把這兩個名詞拆開來看呢?
因為,天子是部落民主的產物。
屬於較古老的文明時代。

而匈奴,鮮卑,之所以被漢人稱為「落後文明」,就是因為他們大部分的認知、習俗,還停留在較古老的時代。

石勒是親漢系,劉曜則是匈奴派。
匈奴派決定先稱帝,另起宗廟,不祀漢帝。

劉曜把自己的祖上請進了宗廟,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國家。
他不拜劉淵父子,另立國號「趙」。

以水承晉金行,國號曰趙。

後來的學者,把劉淵的漢,跟劉曜的趙,合併稱為漢趙。
不過從這邊你就可以知道,劉曜政府這時的宣告,是要成為晉朝正統繼承人的。

為什麼要稱為漢趙,跟接下來的動作很有關。
冒頓配天,元海配上帝。

配天,指的是「我族的始祖」。
配上帝,指的是「我家的始祖」。

元海就是劉淵的表字,因為跟李淵相衝,所以唐人不稱「淵」,以表字記。

這個兩套拜法,是周公旦發明的。
當時周朝始祖拜后稷,家長拜周文王。

周文王不是周朝的王,而是周國的王。
感受到政治玩法的巧妙了嗎?

順帶一提,漢武帝原本是讓堯配天,劉邦配上帝。
但是王莽執政,就改劉邦配天,漢文配上帝--漢文帝其實是政變上位的。

劉聰,也是政變上位的。

新政府的意思也挺明白,我們確實是繼承冒頓與劉淵的匈奴國,但我們不承認劉聰。
那拜劉聰的石勒政府,也就沒有正當性了。

但是,劉曜並沒有要跟石勒翻臉,相反的,封了石勒為趙王。

從漢人角度看,要懂這件事很難。
天朝底下,怎麼會有同名國?

從匈奴角度解釋就很簡單:劉曜是單于,石勒是左賢王。

署勒太宰,領大將軍,進爵趙王,增封七郡,幷前二十郡,出入警蹕,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如曹公輔漢故事。

就算前面都看不懂,最後一句應該也懂吧?
誰不知道曹公輔漢,司馬輔魏,輔到最後就是改朝換代。

劉曜這麼大方,才剛即位就決定要把趙國傳給石勒?
當然是緩兵之計啊。

從一開始就說過,劉曜的真實戰力不如石勒。
為石勒送上這第一執政,儲君之位,自然就是在告訴石勒,下一個就是你了,不要衝動啊。

好吧,石勒也不打算掀起爭端,就派了一個親信前往劉曜陣營「獻捷」。
而劉曜的封賞使節團,也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眼看北方匈奴勢力又要團結起來,卻有人向劉曜告密,說石勒的親信前來,其實正在打探劉曜這邊的軍力配置。
劉曜一聽就緊張了。

一旦石勒知曉虛實,別說受封賞,只怕馬上就會殺過來。
劉曜連忙下令使節團返還,順便去抓捕石勒親信,將其斬殺……

這種就是政治謊言,看多了自然就會反應過來。
真的害怕石勒打過來,怎麼可能去殺石勒的親信,又停止封賞。

這全部都是在惹火石勒的動作啊。

我們先看,結果石勒當然就是大怒:「沒有我跟我的弟兄,你們劉家能建國嗎?能稱帝嗎?現在有了成果就要收掉我們,馬的,什麼趙王趙帝,我自己就可以當!」
大手一揮,「置太醫、尚方、御府諸令」。

這寫得很含蓄,不過稍有古文知識應該都已經警覺了。

太醫:皇帝的醫生。
尚方:皇帝的工匠。
御府:皇帝的倉庫。

石勒在幹什麼,石勒在準備稱帝。

所以前面的政治謊言,其實就是石勒提供的。
石勒本欲稱帝,但被劉曜奪得先機,只好來喊聲:「劉氏不仁不義,我自稱趙!」

兩個趙國,就此進入草創階段。

為什麼要叫趙國?
因為漢屬匈奴地,在戰國時代,最主要就是趙國的領土。

劉曜跟石勒在爭的,就是「誰是匈奴正統」!

可事實上,論貴族,說領土,匈奴就是劉曜。
說到底,兩個趙國,就是石勒生事挑釁的方式。

而當時一分為二的,也不只是匈奴漢趙。
司馬晉朝,也分成了兩個。

江東司馬睿的晉室,後來活下去變成東晉,大家都認識。
比較不認識的,則是上邽司馬保的晉室。(上邽就是諸葛亮北伐,經常需要佔據的祁山道要地)

東北側淪陷地區,也有一支晉軍,由大將劉琨與段部鮮卑率領。
這時候,他們選擇支持司馬睿政權,與江東派出的將軍祖逖,一起對石勒政權發動攻擊。

西方這邊,劉曜又面對著什麼呢?
普遍認為,司馬保只是傀儡政權。
他的友軍,也選擇投降劉曜。

那應該沒什麼問題?

問題反而在匈奴本身。
不要看劉曜好像得到匈奴多數貴族支持,曹操也得到多數漢臣支持啊。

但當曹操前面的反對黨,是江東孫權這麼強,蜀漢劉備這麼大,曹操底下還是鐵桶一片嗎?
當劉曜建趙,石勒也說他要建趙,匈奴人自然也會動搖。

是的,就像東北劉琨只是個招牌,反石勒陣營中更多是鮮卑的兵馬。
西北側的匈奴氐羌,散兵游勇,就選擇了司馬保為他們的大招牌,一起反抗漢趙國的統治。

這邊的主要戰場,就是所謂的雍州。
大約是街亭跟長安中間的區域。

兩個趙國,一邊各自對抗自己境內的晉軍,一邊時不時打個幾場。
大約經歷了十年光景,兩趙才正式展開決戰。

劉曜的趙國,消滅了司馬保的晉。
而石勒的趙,卻沒有與司馬睿的晉分生死。

在我們進入到兩趙決戰之前,首先要知道一件事。
五胡亂華,本身是一個「為賦新詞強說愁」。

五胡不是在晉朝末年入侵中國,而是自兩漢以來就生活在中國境內的鄉鎮村落。
即使是今天的中國,今天的台灣,仍然有跟漢人不同文化,不同習俗的部落存在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受到文化的感召,但我絕對可以確定,資本主義是吸引螞蟻的蜜糖。

只要學會資本主義的遊戲方式,你的財富將會增加,你的生活將會改善。
為了融入這個遊戲方式,人們學習語言,學習文化,來找到自己在這場遊戲中的位置。

而匈奴人為五胡,找到了一個全新的位置。

更準確的說,是劉曜找到的。
胡人可以當天子,可以建朝廷。

漢趙隨著與各族征戰,把各族納入領土,讓各族長老成為卿大夫……
這不是中國史上第一次,而是中國史上又來一次。

到這裡,才真正符合課本所教的:「五胡驅逐了漢人,在北方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
一如「黃帝驅逐了蚩尤,在北方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
被驅逐的,只是首領。

與其說沒有正義邪惡之分,不如說,從今天開始,匈奴就是正義。

漢人同意嗎?當然不同意啦。
更重要的是,咱們是五胡亂華,五族共治(笑),只有你可以當皇帝嗎?

鮮卑羯氐羌,一樣都不同意的。

匈奴的起義,在劉曜討平各族後,來到最高點。
不是疆域過人,功績震天。

而是劉曜打開了「民族自決」的大門。
這跟持續借用「中華道統」的石勒,是絕對不相同的道路。

可以說,當時中國的西側,在進行的是五胡融合戰。
東側,則是正在上演中華道統爭奪戰。

最終,西軍敗給了東軍。
五胡,也將展開成十六國。

漢屬匈奴,近四百年來的旅程,即將要劃下終點。
他們不是匈奴的全部,卻是中國民族政策最早最清楚的代言人。

南北朝,會是中國最黑暗的時代?
還是,最不一樣的時代?

在儒教帝制底下看不清楚的事物,現在,應該要看得更明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2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司馬為一統。 緊接而來的八王之亂,掀起了再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 以漢為名的匈奴,消滅了西晉。 西晉最後的左右丞相,分別在神州大陸的東西兩側,建立了新的晉國。 而看似勝利的匈奴漢國,也隨即在內部叛亂下分裂成兩個。 大家不再使用「漢」的名稱,而是改為兩個趙國。 以趙為名,要攏絡
Thumbnail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司馬為一統。 緊接而來的八王之亂,掀起了再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 以漢為名的匈奴,消滅了西晉。 西晉最後的左右丞相,分別在神州大陸的東西兩側,建立了新的晉國。 而看似勝利的匈奴漢國,也隨即在內部叛亂下分裂成兩個。 大家不再使用「漢」的名稱,而是改為兩個趙國。 以趙為名,要攏絡
Thumbnail
漢武帝劉徹是不是一個好的皇帝?很難說。 但他絕對是個聰明的人。 當劉徹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思考著,天,到底是什麼? 到底想要什麼? 順應上天的意思,得到上天的庇佑,在漢武帝前三十年的執政中,是最重要的課題。 只有完成這份課題的天子,才能夠進行封禪。
Thumbnail
漢武帝劉徹是不是一個好的皇帝?很難說。 但他絕對是個聰明的人。 當劉徹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思考著,天,到底是什麼? 到底想要什麼? 順應上天的意思,得到上天的庇佑,在漢武帝前三十年的執政中,是最重要的課題。 只有完成這份課題的天子,才能夠進行封禪。
Thumbnail
漢文帝劉恆,是漢朝第五個合法皇帝。 他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原本在對匈奴第一線的地方擔任代國之王。 在諸呂之亂後,以陳平、周勃、灌嬰為首的朝廷大臣,決定奉迎代王劉恆為新帝。 但是我們也說過了,諸呂之亂是一個朝廷角度的包裝。 實際上,真正叛亂的,是齊王劉襄。
Thumbnail
漢文帝劉恆,是漢朝第五個合法皇帝。 他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原本在對匈奴第一線的地方擔任代國之王。 在諸呂之亂後,以陳平、周勃、灌嬰為首的朝廷大臣,決定奉迎代王劉恆為新帝。 但是我們也說過了,諸呂之亂是一個朝廷角度的包裝。 實際上,真正叛亂的,是齊王劉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