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真匈奴皇帝與三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西晉結束了。
結束掉西晉的男人,名叫劉聰。

他是漢國的皇帝,也是匈奴的大單于。

第一次出現,總是很奇怪的。
等到李世民登場的時候,大家就不太介意了。

這個以匈奴人為主體的劉氏漢國,由劉聰的父親劉淵跟匈奴貴族一起建立。
從劉淵的載記看起來,他其實是一個身在匈奴心在晉的人。

在劉淵的漢國底下,親晉跟親匈奴的勢力,明顯的在角力著。
而接下來,我們也會用同樣的角度,來看這個匈奴中的匈奴,劉聰。

帝王出生有奇象,不是甚麼特別的事。
而劉聰的奇異,是漢昭帝的奇異。
當年漢武帝更因此而稱昭帝的母親為「堯母」。

這個奇異,我們現在通常稱呼為綠光。
也就是母親懷孕的時間,很奇異。

不過這邊不是不足十個月,反而是超過十個月。

一般不會出現這種奇蹟,但是當事情跟繼承者之爭有關的時候,當然是先懷孕先贏啊。
塞枕頭都要跟你拚啊。

如果劉淵就只是匈奴地一番仔,那也許沒這種五四三。
偏偏實際上,劉淵真正的身分,是洛陽城一貴族。

他是匈奴地送給魏國的質子。
國家實力夠,影響力強大,質子本身又有確實的繼承權時,就不會是在垃圾桶旁邊找東西吃的。

魏朝大官,受到司馬家信賴,來日將要以朝廷大官身分接掌匈奴的貴族。
這就是當時的劉淵。

但劉聰已經是他第四個兒子了。
你不出些怪招,要成為繼承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劉聰經過懷胎十五月誕生,從小聰明伶俐,究通經史,兼綜百家之言。
最喜歡孫吳兵法。

甚麼意思?你很容易產生一個錯覺是,啊,兩漢都是經學家文學家,劉聰也是個受漢朝教育的文人。

文人沒錯,可「究通經史,兼綜百家之言」,是「哲學專家」。
玄學清談界的嘴砲王。

劉聰的骨子裡,並沒有像父親那樣,被注入了「大漢基因」。
更不要提灌水的成分。

工草隸,善屬文,著述懷詩百餘篇、賦頌五十餘篇。」

阮籍的懷詩都才八十二篇,竹林七賢直接都跪在你劉聰前面就好了。

懷詩算是一種體裁,通常會加一個前綴來表示主題。
比方說詠懷詩,秋懷詩,綺懷詩……

阮籍之所以厲害,是他一個主題可以寫八十二首詩。
人家正常寫十幾個就變不出花招來了。

《晉書》那段說法,只能說劉聰寫過很多篇,但是幾個主題?幾個上得了檯面?
這就難說了。

反正劉聰自己也不介意。
十四歲文史哲大成之後,聰哥就開始學劍法射術了。

如果說,劉聰的文人功力就是個及格程度,那他的武功,有個八九十分是跑不掉的。
畢竟中原文人吹捧兩下,所在多有。
匈奴勇士沒有真材實料,誰肯服你?

沒錯,十六歲就完成基本修業的劉聰,沒有出頭。
二十歲,開始遊歷闖名號,京城士人大都願意與之結交,但也沒人特別願意對他的官途施以援手。

到頭來,劉聰還是只能回到匈奴地,給新興太守當主簿。

三國看太多常常這些價值觀會弄壞掉。
在太平時代,一個人想要進朝廷當官的難度,比被地方徵辟大很多,很多。
薪水等級的落差,也是很大。

劉聰他們家,原本就是「新興」匈奴。
這個結局,到底還是世家大族本地稱雄的節奏。

可是,匈奴有匈奴的玩法。

劉聰跟當地匈奴勇士的交情極好,從中舉薦優秀人才,也讓劉聰的軍階連升。
特別我們要注意的是,匈奴的父子人際關係,各玩各的。

我們也可以比對一下,劉淵父子的匈奴人脈。
劉淵:「拜北部都尉。明刑法,禁奸邪,輕財好施,推誠接物,五部俊傑無不至者。
劉聰:「遷右部都尉,善於撫接,五部豪右無不歸之。

簡單說,劉淵對於沒有實質影響力的人,很有吸引力。
是一棵人人想攀的大樹。

但劉聰,是有錢人大族長們的好朋友。
原因也就寫在前面了。

劉淵公正輕財,劉聰善交陪。

父親的基層人氣高,兒子的豪族影響力強大。
這對漢化匈奴父子的關係,又比起一般匈奴人更加的緊密之下,勢必影響了接下來,五部匈奴決定奉劉淵為主的決定。

是的,選擇起義領袖時,大家還是推舉了有基層民心的劉淵。
因為這些「大家」,就是匈奴豪族。

大家的領袖是劉聰,劉聰可以間接影響大家影響力所不及的平民系統。

政治永遠是貴族為頭腦,百姓為手腳。
而領袖,多數時候只不過是個吸引人氣的看板罷了……我們自然也可以找出不少真領袖,不過劉淵父子顯然不是。

在劉淵死前,劉聰被封為大單于,就顯示出這個「匈奴漢國」內部的分裂。
隨著劉淵過世,大單于劉聰結束了這場分裂,殺掉原本的漢帝繼承人,自己當上了皇帝。

真匈奴漢國,也就從這裡開始,踏上了不一樣的道路。

劉淵原本並不積極滅晉,甚至造成了內部的反彈。
而劉聰雖然還是依足了漢人規矩維繫國家,但他骨子裡到底是匈奴。

才封了劉淵的妻子為皇太后,劉聰就睡了皇太后。

一般來說,我們不建議以漢民族價值觀,去檢討匈奴人的行為。
可劉聰要當漢人皇帝,那就另當別論。

當然,這時候真匈奴漢國的組成,仍以匈奴為主。
但其主要兵力,已經可以分為四大派系。

首先是劉淵稱帝之前外戚派系,呼延氏。
這幾乎就是匈奴貴族的主幹,也是跟劉聰唇齒相依的夥伴。

第二個也是劉淵剛稱王時就重用的族子劉曜。
劉曜,和第三個「漢人王彌」,在劉淵時期,是和劉聰並列的「三箭頭」。

永嘉二年冬,三箭頭並肩攻打洛陽,王彌卻私下跟劉聰勾結。
劉聰提前撤出,降低損失。
王彌則轉戰兗州,來準備外部援助。

劉曜就這麼被賣了?
倒不見得。

劉曜戰後沒有回歸漢國,而是去與王彌會合。
王彌也派出自己的弟弟,去與匈奴第四大派連絡。

直屬於劉淵,此時完全在外頭當遊擊隊的,石勒。

我想要注意的是,除了呼延氏,另外三人是劉淵的將帥,不是劉聰的將帥。
或者說,比較像韓信彭越英布,跟劉邦的關係。

他們各自領軍出征,卻聽到皇上駕崩,太子即位,被大單于所篡。
是人的,不會沒有想法。

根據前面讀過的石勒,就知道石將軍開始扮演正義之師,討伐分裂出去的西晉朝廷。

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三人以王彌為核心,而王彌基本支持劉聰。
所以劉聰的奪權,倒也沒有引起太大波瀾。
反而透過王彌,集結了四路大軍,聯合攻打西楚霸王……是西晉懷帝。

劉聰所派出的主帥,呼延晏與晉軍交鋒十二次,次次獲勝。
眼看三大將未至,呼延晏也不再等,直接進襲洛陽城,殺入城區。

晉軍仍是無力抵擋,但呼延晏並不強攻皇宮,只是擄掠了兩百多名王公貴族就退出。
呼延晏不是在打仗,他在打獵。

他在刺激獵物,觀察下一步反應。

果然,晉懷帝立刻派人備船,打算從洛水逃跑。
呼延晏好整以暇,發現後隨即燒船。

等到王彌與劉曜抵達,洛陽城內已絕糧多時。
僅存的一點反抗意志,也已消磨殆盡。

王彌跟呼延晏一路,殺入洛陽南宮,抓捕宮女奴僕,劫掠金銀財寶。
吃力的事情,則交給劉曜去幹。

劉曜殺了三萬人。
築起京觀,以為威嚇。

石勒則從頭到尾沒有參戰。
他在外圍就遇上了劉聰的兒子,也是這一戰名義上的總指揮,劉粲。

石勒順理成章的不用入內支援,更合法的脫離了王彌的掌控,繼續他的東征之路。
而劉粲不只幫了石勒,也幫了打雜的劉曜。

匈奴漢國捕獲晉懷帝後,遼東,青州,長安分別出現了三個西晉朝廷繼承者。

石勒早知會如此發展,故自請東征。
也順便賣了劉粲一個人情:劉粲成為漢國中第一個反應過來,要征討長安的將領。

不過,洛陽新下,大老們正忙著分配戰利品。
劉粲想要西進,除了劉曜沒人願意配合。

劉聰另外撥了一支部隊先行,命劉粲劉曜跟上。
但劉粲卻殺了先鋒送來的西晉降將。

這令劉聰非常生氣。

不論受匈奴文化影響到底有多少,劉聰到底受過漢人教育。
他非常清楚,要善待降者的道理。

劉粲這麼一殺,接下來的滅晉之路,將會艱辛許多。

亡羊補牢,劉聰只得改任劉曜為西征主帥。

不管怎麼說,願意接受封賞跟命令的劉曜,還算好應付。
那個不願意成為征東大將軍,又在東面打得風生水起的石勒,才是問題人物。

劉聰略一思索,遂封王彌回故鄉,為齊公,來制衡石勒。

西晉八王之亂,群雄割據。
漢國也不是一帆風順,團結一心消滅西晉。

而匈奴漢國,雖是當時北方第一勢力,但也不過就是中國境內。

大鮮卑的戰國時代,也將汰選出優勝者,來參加這場胡漢聯合大戰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2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劉虞,東海郯人,東海恭王的後人。 東海恭王名彊,是劉秀的「真」長子,由郭聖通所生。原本是皇太子,劉秀廢后改立之後,本來是沒有動太子的。不過劉彊自己辭職,所以劉秀給他「大封」東海王,並食一郡。 東漢諸侯原本的上限是「四縣」,但這個廢太子食了二十九縣。 先曉得一下厲害就好。
Thumbnail
劉虞,東海郯人,東海恭王的後人。 東海恭王名彊,是劉秀的「真」長子,由郭聖通所生。原本是皇太子,劉秀廢后改立之後,本來是沒有動太子的。不過劉彊自己辭職,所以劉秀給他「大封」東海王,並食一郡。 東漢諸侯原本的上限是「四縣」,但這個廢太子食了二十九縣。 先曉得一下厲害就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