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的修練之金錢規劃]
有朋友問說,如果可以把個人的財務跟企業一樣用財報的方式記錄。你會看哪一張表?
其實我還是會注重現金流量。這個是決定你的生活會不會出問題最大因素。
最簡單也最重要的考量點就是不能”入不敷出”。
有些朋友過度急於擴張自己的投資,想要加速累積財富早日達成財務自由。但卻忽略了生活必然會用到的錢,也忽略了要有緊急預備金的準備。
要知道若是突然需要用”現金”但你手邊卻沒有,那可是會讓你立刻走投無門。就算你手上的資產足夠支應資金需求,但在你急需用錢的當下,你都必須不管市場的氣氛都得立馬變現。這其實對於財富累積有莫大的損傷。
另外一種情況是對自己的”信用”過度樂觀。誤以為自己可以很容易舉起槓桿,但實際上真正開始操作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財務狀況並不允許槓桿投資。
要嘛投資標的所產生的獲利無法支應償還貸款,要嘛自己的收支無法平衡出現赤字,逼迫自己得犧牲生活來償還貸款。
這些都是沒有掌握好個人的現金流量。
另外,有些人有創業,但卻必須要拿家裡的錢或是資產去借貸好支付公司開銷。雖然我能理解創業想成功的決心,但我還是強烈建議把家裡的錢跟公司做分隔。一方面避免創業失敗全家入坑,一方面也可避免其他合夥人懷疑財務不透明中飽私囊。
錢亂花花不完,但亂投資創業絕對可以花完還不夠!
所以奉勸大家先確認自己的收支狀態,行有餘力再來做投資。如果發現自己並沒有多餘的資金,那麼應該先從精算支出開始。能省下來的就別花掉,能多一塊就是一塊。
如果收入真的不是很高,也不要急於想靠投資翻身。相反的應該盡量去增加收入,先把收入提高然後控制支出,這樣才能有多餘的錢可以開始投資。
資金不斷鏈才是投資能長久穩健之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韭菜的修練之保險可以理財?]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但還是可以看到很多人想靠保險來理財。
我知道金融業都”教育”民眾,穿西裝,制服套裝的才是專業的表現。所以民眾看到這些業務員穿上高級訂製西裝,手拿高級公事包,從進口車走下來。潛意識就會認為他們在財務規劃上有獨到之處,所以身上才能有這些行頭。
但請別忘了他們的本質是銷售金融商品的業務員!!
換個場景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公司的老闆。你跟你公司最大供應商見面時,供應商的行頭比你還好,你心裡會怎麼想?
“靠!這傢伙從我這賺不少喔!我穿球鞋在工廠打拼,這傢伙穿高級西裝訂製鞋開進口車來跟我議價?馬的,等一下非狠狠砍他價不可!”
但換做你買保單你卻不這麼想?只是因為他告訴這張保單可以給你多少利息,可以還本多少錢?
別忘了他們只是在利用人性上的”風險趨避” ,”心理帳戶”等偏誤來銷售金融商品啊!
什麼保單理賠金不算資產可以避稅脫產,我真的建議問問國稅局或是律師,會計師是不是這樣。投資性質的保單被課稅,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至於理賠金可以避開扣押也只是第一次沒被發現的時候。你們知道如果對方欠錢不還,可以拿著法院判決”每年”去申請對債務人名下資產強制處分嗎?
就算是理賠金也會有進銀行帳戶的一天,只要一進戶頭就不再是保險理賠金了!你為了設置資金防火牆買了一大堆儲蓄險,結果錢進了戶頭卻又被盯上。這樣有何意義?
請記得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保險業務員是賣金融商品給你,你該看的是保單內容是否對你有幫助。而不是這張保單利息有多少,能不能幫你避稅脫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韭菜的修練之買基金發大財?]
很多朋友在投資這條路上過得很坎坷。股票炒不順,期權被坑殺,然後選擇開始使用共同基金。
但很悲哀的是,你可能正一步步踏入金融業者的陷阱。
很多一般共同基金的高成本,高週轉,人謀不臧的問題我就不再多說。我今天想講的現在狂推的退休準備方案-好享退。
其實政府的本意相當良好,希望一般民眾可以趁早多做退休金的規劃及準備。畢竟在未來政府的部份無法完全支持退休生活所需時,我們就應該自己開始儲備退休金。
但很可惜的是,這個良善的立意被金融業者破壞了!雖然講求低的經理費(0.3%其實跟國外的基金業者比沒有很低),但大家卻忽略了其他的開支費用。
當然現在我們還看不到商品不知道總開支費用有多高,但可以想見的全部委由國內的基金業者推出商品,並且採用[FUND of FUND]基金持有基金的方式。大概又是使用週轉率高的主動式基金而不是被動的指數基金。那麼光基金本身的交易成本,磨擦成本,稅務長久下來就會損耗掉很大的獲利!!
就算你被要求不能自己調整轉換,但別忘了這些受委託的基金經理人可是會根據他的判斷來進行動態調整喔!根據過往的數據,這些主動式基金十年績效可以打敗大盤的是微乎其微。更何況你的退休金準備計劃是長達20年以上啊!你真有把握這些基金能在20年後給你優渥的退休生活?
我還是很希望政府可以看看國外的退休金準備方案。能開放讓民眾使用低成本,低週轉的指數基金。最好開放讓如Vanguard這類在退休金規劃有豐富經驗的基金業者來台,讓民眾可以看到真正有實力有良心的業者是如何幫助投資人進行規劃。這樣也才能逼迫臺灣的金融業者可以更往前邁進。
(好啦!我知道剛剛那些是廢話,但我還是想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韭菜的修練之你不是被動投資]
有些朋友說,”我很能接受被動投資的觀念!所以我決定少交易,長期持有。我要開始存股,我要持有不賣!”
又有些朋友說,”資產配置觀念很好!所以我要放棄個股的不確定性,我要改持有市場。我要進行資產配置,降低波動性!”
其實說真的,這樣不算被動指數投資好嗎?
少交易,長期持有這點沒錯。但你如果持有的是未來不確定是否會成長的股票呢?你怎麼知道存股就能幫助你資產成長呢?那你會說那持有指數基金就好啦!但你怎麼知道你買的指數基金就是會持續成長呢?
你有把握低成本,廣泛投資的原則嗎?你的指數基金具有市場代表性嗎?還是你選了某些刻意調整的策略性基金?
再來,投資的資產配置中”再平衡跟”再配置”你知道是什麼意義嗎?這並不是為了要讓你避開市場下跌而進行的動態資產配置喔!
我知道市場的下跌會讓人很難受,這是人性無可厚非。但如果你為了避開下跌而刻意去調整配置比例,你也就犯了[擇時進出]的錯誤。
被動投資人要能接受下跌的波動,再平衡是為了讓你在長期投資的過程中能穩定累積資產。不致於因為資產波動幅度過大而被甩出場。但這並不是獲利的保證!
不要拿過去回測的歷史數據就認定自己找到可以抗波動的投資組合喔!別忘了,你擔心下跌所以刻意保守。那麼上漲的過程你也相對享受不到報酬喔!
那麼被動投資人就不可以進行再配置嗎?這倒也不是。其實再配置是要根據你的年齡,家庭生活所需,而進行的配置調整。提領期跟累積期本來思考的方向就會不同。
但要注意的是,所謂的保守配置並不是什麼轉去價值型,也不是什麼累積階段就該買小型股喔!你永遠不知道,在某個區間,到底是哪一類的投資可以幫你賺到比較多的錢。你也應該要知道,股市重挫時,是不分類別的全面下跌!!
所以被動投資不是你所想的這樣,不是你[不買不賣,奇蹟自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韭菜的修練之該給就要給]
有些朋友會思考進行海外投資的稅務問題,例如股息稅之類。我可以理解沒人喜歡繳稅,但這不管是臺灣,美國都有同樣的問題。
美國股息稅收30%,臺灣現在股利股息分離課稅也要收28%囉!這樣差距其實沒有很大。當然你會說臺灣要領94萬以上才會有繳稅的可能,可不要忘了,臺灣的股票殖利率是相對高的!。
6%的0.28%比較高還是2%的0.3%比較高呢?
也有些人會說那我買台股的ETF好了,殖利率總不高了吧!但別忘了台股的ETF總開支費用對比美國發行的標的是相對高喔!而且流通性也相對差!這個總開支費用一樣很可怕而且是每天扣,扣得你不知不覺。長期下來是不會輸股息稅喔!
對啦!我相信這篇出來以後一定有人會說他都可以退稅啊!還會貼上他的退稅資料。接下來就會有人說”可以請問怎麼退稅嗎?”然後下面就會開始想退稅+1,一直+1下去~~
這也是我們不愛談稅務問題的原因。很多人對於被動投資都還搞不清楚就開始擔心稅務問題。最後推導出”海外投資太麻煩,我還是存台股好了!”的結論。
這根本是本末倒置!
因為這些只要細算就可以得到答案的事情,而放棄了真正可以累積財富的好方法。真的是得不償失。
而稅務問題也不是一般人所想的那麼直觀,其中的眉角更不是一般人所想的如此簡單。更何況稅法有修改的可能,你現在以為都能避開的,未來有可能會加倍反撲!!與其擔心未來會被追稅,為何不從一開始就合規繳稅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