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算投資總報酬率也要把現金當成本?》

2023/07/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算投資報酬率的時候要把【未投入現金】當作成本來看。為什麼不能只看有買賣的部分就好。
當然這就會談到【機會成本】。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把這些錢放到某項投資工具上時可能會賺到多少錢。
舉例來說假設你是一個台股投資人,你所承擔的市場風險就是台股。那麼如果你把保留現金拿去買大盤指數所能賺到的報酬,就是你未投入現金的機會成本。
所以假設指數化投資人把所有資金通通投入追蹤市場大盤的指數ETF並且賺到10%的報酬。而主動投資人只有投注50%,整體選股組合報酬是20%。
看起來100%*0%=10%,50%*20%=10%報酬是相同的。可是主動投資卻得因為要彌補未投入現金的機會成本,所以必須承擔更高風險才能換得與追蹤大盤的指數化投資相同報酬。
這樣保留現金不只會增加投資人的心理負擔,更會在要拉高絕對報酬的前提下作決策,相對失敗機率也提高許多。
這就是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人不建議你保留現金未來加碼的原因之一。
更何況當你因為害怕或其他因素去預估市場走向而保留現金,最後卻只得到跟大盤一樣報酬。怎麼想都不會是合理決策。
那一定會有人說,「既然這樣,我保留一半現金之後加碼用。但直接買2倍槓桿大盤指數ETF不就好了?至少一樣是有跟到大盤報酬,而且也不必擔心下跌時沒錢加碼攤平。」
其實這只是心理偏誤讓你覺得手中還有籌碼可以搏,但現實來說沒有差別。
假設大盤下跌10%,那麼2X槓桿ETF就會得到20%的跌幅。你一千萬本金全下大盤指數ETF,下跌10%就是少了一百萬的資產。你買2倍槓桿ETF五百萬,下跌20%一樣是少了一百萬。
有哪裡不同?
「有啊!我還有五百萬可以加碼攤平啊!」
那你有沒有發現一件重要事實,就是你已經過度投資了!
不管你是買原型或是2倍槓桿ETF,原始本金就是只有一千萬。全下原型的當然沒問題,你就是只有投資一千萬。
但你買2倍槓桿的只是保留了5百萬現金,但實際上所承擔的波動卻是跟一千萬全下的投資人一樣多啊!
如果現在因為2倍槓桿ETF下跌20%你就把保留現金投2百萬進去加碼。那不就代表你所承擔的部位變成一千四百萬。
要是後面大盤又再下跌10%,2倍槓桿ETF又再減損20%,你真的能承受這樣的下跌?要確定呢~~
「那是你不懂啦!人家交易大神都是用少部分資金開高倍數槓桿期權去試,猜錯頂多就是那一些賠掉而已。當然不怕囉!」
如果你聽過類似上述這段話,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就是其實交易大神保留了大量現金。
如果是用試單的,等確定賭對才放大部位。那意思就是在沒有猜對之前,他們的整體(包含未投入現金)投資報酬率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高。
一億本金拿一百萬試單,賺到10倍報酬變一千萬。對整體來說報酬率就是只有10%。可是你卻會對著那張10倍報酬率的對帳單膜拜。
但大多數主動投資人不會告訴你他的整體資產增長率,只敢跟你說他有交易的部位報酬率是多少。當然也不會跟你說他今年又投入了多少比例的現金。
所以為什麼有公開審驗的基金報酬率會遠遠輸給坊間的主動投資人。有很大的差別在於是否針對整體資產進行投資報酬計算。
當然啦,有保留現金對於主動投資人來說會有一種心理層面的保障。因為這把賭錯了後面還有好幾把可以搏翻身。
一億本金每次一百萬試單可以輸個十九次都沒問題,只要贏的那一次會因為高倍數槓桿有大賺就回本了。
更何況如果主動投資人下注二十次都全錯,那應該也沒機會累積出一億的部位了。
但你要是一個單純追蹤市場的指數化投資人就沒這種問題,因為不管如何你所進行的肯定都會是對的投資決策。
下次當你再看到其他主動投資人的神鬼報酬而產生相對剝奪感的時候,記得想一想他是在什麼狀態下賺到報酬的。還有,如果把未投入現金也包含進來,他的整體投資報酬率還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厲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