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你不要擔心買房了!有更重要的事等著你去做。

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我今年45歲,在我讀國中、高中時是需要聯考的年代。

當年大學錄取率雖然已經開始提升,但其實在每年出生人口數超過35萬人的狀態下,大學錄取率約只有40%左右。當時還是有許多人進不了大學窄門,所以就改選擇就讀技職體系的專科學校。

臺灣出生統計

臺灣出生統計

大學錄取率-資料來源:教育部

大學錄取率-資料來源:教育部

後來政府在1994年啟動410教改,開始讓許多專科學校升格改制為技術學院,之後再改制為科技大學。所以到98學年以後的大學錄取率接近100%,幾乎是人人都有大學可以唸。

國內大學數量變化

國內大學數量變化

可是再來發生了什麼事?臺灣的出生人口數開始下降,也就是所謂的「少子化」。之前為了讓大家都有大學可以唸,所以讓大量的專科學校改制為大學。

但是後來學生就是越來越少。「粥多僧少」的狀況下有些學校開始招不到學生,最後就是走向倒閉的下場。

學生下降

學生下降

私校倒閉潮

私校倒閉潮

講少子化跟中年人有什麼關係?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當年的五、六年級生都為了考上大學而擠破頭。因為在之前是學生多大學少,所以不要說台成清交,連要上大學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之後呢?隨著學生越來越少,上大學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缺學生反而導致大學之間很競爭,搶輸的學校就是走向倒閉。這不過是近三十年內發生的事而已。

好啦!那這些五、六年級生從大學畢業、當兵退伍工作十幾二十年後又開始競爭什麼呢?

以我為例,我是在2001年退伍開始工作。我這個年齡層大約是工作十年左右會開始考慮買房。為什麼?因為這時候年紀也來到三十歲上下,大家都開始走入成家的人生階段。或許現在很多年輕人會覺得背上一代逼著要買房很痛苦,我們以前也都會有同樣壓力。沒有房子,你就只能叫阿姨。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臺灣的房價大約也是從民國94年開始往上明顯抬升。這應該很好算吧?61年次的人大學畢業退伍+工作十年,差不多就是93、94年。越往後面人口越來越多。所以房價也就隨著六年級開始成為購屋主力一路攀升。

臺灣出生人口數變化

臺灣出生人口數變化

國泰房地產指數-內政部

國泰房地產指數-內政部

那你可能會說五、六年級生也該都買好房子了吧?怎麼房價還在漲?

呃......你可能誤會了什麼。因為就算是60年次的今年也才52歲,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亂搞,這時候正是收入最豐盛的階段。而在臺灣,大多數人過去的投資經驗都不太好。大部人炒股買基金都是賠錢的,所以除了買保險,買房就是一個收租兼賺價差的好投資工具。

所以我很多這個年齡層的朋友、同學手上都不只一間房。工作收入不錯加上大多是雙薪家庭,去銀行貸款利率又低;既然炒股都會賠錢,倒不如去買間房子收租。之後還可以留給小孩自住。

一大堆五、六年級生都這樣想,只要房價稍微下修就趕快搶進。你說房價要怎麼跌?

楊子江,我國住宅房屋持有及交易簡析,中國統計學報54卷3期,2016年9月

楊子江,我國住宅房屋持有及交易簡析,中國統計學報54卷3期,2016年9月

臺北市房屋持有者的高齡化分析-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臺北市房屋持有者的高齡化分析-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這樣大家應該知道這群臺灣人口占比最高的五、六年級生現在正在競爭什麼了吧?

沒錯,就是房子。

那麼如果五、六年級生再過二十年開始進入老年階段呢?屆時應該大多數人沒有薪資收入,都要開始進入退休階段。自然對於房屋的購買力就會大幅下降。你可能會認為反正到時候手上的房子拿來收租也是有錢賺啊!

你還記得上面提過少子化導致私立大學倒閉潮嗎?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學的供給率已經遠遠大於新生入學的需求,供給過剩當然就會有學校沒人要囉。

不需要就是不需要,再便宜也沒人要。

所以到時候如果出生率還是一路向下,再加上大家都又想靠收房租當作退休金。可以想見屆時會步入如同現在私立大學般,一堆房子放著空,就是沒人要來租。

「反正我爸有留房子給我啊!我幹嘛要買?我當然也不用跟你租房子住啊!」這就是現在才十歲左右小朋友長大以後的環境。

所以現在五、六年級的朋友,你很可能辛苦的跟同世代人從就學、買房開始一路競爭四、五十年後才發現,殘酷的事情還沒結束。

所以你知道再過二十年,你要面對什麼競爭嗎?

我們來看看日本。

日本因為高齡化加上少子化造成的缺工潮,所以在過去十年間對於僱用70歲以上的高齡勞工人數比例增加了2倍。

為什麼都70歲了還要繼續工作?根據調查,近八成是因為需要維持自己及家人的生計。日本是超高齡化的國家,約3個人裡就有一個是65歲以上的老人。不要以為只有日本是這樣,20年內全球會有22%的人口是超過65歲的老人。

六年級生們,你記得還有幾年就達法定65歲退休年齡嗎?啊!不就是二十年嗎。

高齡勞工雇用比例

高齡勞工雇用比例

日本老人為什麼要工作

日本老人為什麼要工作

我們常說做投資不能看過去,要學著看未來。六年級生們你有發現二十年後可能會面臨到什麼環境嗎?

少子化缺工,本來打算收租用的房子沒人租,然後我們的上一代可能還需要用到大筆醫療費用。怕退休金不夠花,出去找工作又被嫌棄能力、體力都不足,還有跟我們同年齡層的人來搶工作。這就是日本的現在進行式。

既然講到醫療,可以預見的就是因為少子化缺工,那當然在未來的醫療照護上肯定也很缺人。

這是真的嗎?嗯,在臺灣這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

照護工嚴重不足

照護工嚴重不足

在勞動人口大幅減少的狀態下,萬一以後老年生病,請照護工的費用絕對會大幅上升。屆時萬一機器人工業不能完全填補缺口,就會變成由健康的老人收錢去照顧生病的老人。

而大家總是會生病,尤其老年人更是如此。屆時為了賺錢餬口一直拖著老命繼續工作,結果撐不下去一生病又會把辛苦賺來的錢全部吐回去。

萬一連請看護的錢都沒有,是不是又得拖累你的子女離開職場來照顧你?

美國的1800萬嬰兒潮退休族面臨的窘境可供我們參考。

新聞的其中一段內容是這樣:「

根據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退休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tirement Research)分析,估計國內有1800萬中產階級的嬰兒潮世代,需要中度至重度的長照資源,卻無力支付相關費用。

「真正龐大的財務炸彈就在這裡,只是多數人希望不會炸到自己。」波士頓麻州州大(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Boston)LeadingAge LTSS中心主任科恩(Marc A. Cohen)說。

根據國家老年人住房和護理投資中心(National Investment Center for Seniors Housing & Care,NIC)資料顯示,入住長照機構費用平均起價為每年6萬元,而且隨著年齡增長,照護需求也會增加,成本也一路上漲,至於照護失智症的長照機構平均每年費用超過8萬元。

對此,全國老年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n Aging)和波士頓麻州州大於2020年的報告中提出警告,「長照費用是高齡者及其家屬面臨最大的單一財務風險。」

」請注意,這是美國新聞,所以裡面幣別用的是"美元"。

講到這邊六、七年級生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了嗎?

沒錯,就是競爭退休後的養老照護資源。

學生時代搶輸人家,所以沒有好大學可以唸。耗盡心力忍辱負重工作繳房貸二、三十年,就只為了搶到一間房。結果退休的時候只有一、兩間沒人要的老屋外加寥寥可數的退休金。

然後發現居然要開始搶長照機構或是居家照護員,不然就只能拖累另一半或步入中年的子女。想想五、六年級生的人生真的很悲催,一輩子幾十年都在跟同年齡層爭奪,還要被說佔了世代紅利。

但等一下!現在距離退休還有二十年啊!我剛剛只是先快轉到未來的畫面給你看,但是你都還有機會挽救!

要怎麼補救?趕快做投資!

買房投資?萬一臺灣少子化的現象沒有緩解,然後人口政策又沒有改變。那投資失敗的機率就會大幅上升。我並沒有強調不要買房,而是你總不希望你的退休計畫有機會失敗吧?

拚炒股快速累積資產?不是啊!你之前就因為炒股賠了很多錢不是嗎?怎麼還會期待靠炒股呢?

我覺得指數化投資是一個好方法,成功率高,長期累積下來的複利效果也會很好。

重點是全球配置,可以大幅避開單一國家人口老化造成的影響。

不過指數化投資要能累積出有感財富,端賴你現在的本業收入及儲蓄率有多高。

所以請不要再浪費生命去做無意義的事,趕快想辦法拉高收入及儲蓄率才是首要。

.

那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幫助中年人累積財富?我相信一定還有。

但最後我還是要再次提醒中年人們,不要再糾結於短期競爭成敗了。

與其把所有的資源都押注到房子上,還是要早點思考怎麼面對臺灣二十年後既少子又高齡的社會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始碎念之前我們先來思考一個情境題。 假設你的面前是一大片地雷區,在地雷區的彼端放著一千萬台幣。 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第一、小心翼翼地穿越地雷區,只要沒踩到地雷就能拿到這一千萬。 第二、用上好幾倍的時間繞到地雷區的彼端,安全到手這一千萬。 「Jet,我又不是傻了。當然是選第二個方法啊!」 是阿!雖然
這兩天中國股市跌很兇。白天陸股跌完,晚上美股開盤接力跌。 有人就問那是不是可以"抄底"了。大家應該都知道我會說什麼,但請容我說明一下為什麼我不建議抄底。
前幾天台股市場爆發了一個消息,當日違約交割買賣總金額七億多元,買賣相抵後金額達六百多萬。其中有六點六億多元是由單一投資人當沖虧損,無力支付五百多萬差額所造成的違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大戶交易金額可以做到新台幣六億多,但卻連五百萬都拿不出來。你覺得他實際的本金只有多少?肯定沒有高過五百萬。
辦房貸買車炒股
開始碎念之前我們先來思考一個情境題。 假設你的面前是一大片地雷區,在地雷區的彼端放著一千萬台幣。 你現在有兩個選擇。 第一、小心翼翼地穿越地雷區,只要沒踩到地雷就能拿到這一千萬。 第二、用上好幾倍的時間繞到地雷區的彼端,安全到手這一千萬。 「Jet,我又不是傻了。當然是選第二個方法啊!」 是阿!雖然
這兩天中國股市跌很兇。白天陸股跌完,晚上美股開盤接力跌。 有人就問那是不是可以"抄底"了。大家應該都知道我會說什麼,但請容我說明一下為什麼我不建議抄底。
前幾天台股市場爆發了一個消息,當日違約交割買賣總金額七億多元,買賣相抵後金額達六百多萬。其中有六點六億多元是由單一投資人當沖虧損,無力支付五百多萬差額所造成的違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大戶交易金額可以做到新台幣六億多,但卻連五百萬都拿不出來。你覺得他實際的本金只有多少?肯定沒有高過五百萬。
辦房貸買車炒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最近在讀《你不是失敗,只是差一點成功》這本書中,獲得了一個關於中年人如何應對挫折與失敗的全新視角,特別是書中提到探險家本·桑德斯(Ben Saunders)在北極探險的故事深深啟發了我。 他在極端環境中面對浮冰漂移的困難,每前進一步都可能被自然力量推回原點,而他學會了將這些倒退當成過程的一部分
Thumbnail
我們經常聽到「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但到了中年,太多令人煩惱與繁忙的事,加上老花眼又找上門,讓我們自然而然地離書本越來越遠。其實,只要願意坐下來、翻開書,就能立即開啟一段全新旅程。閱讀,不僅僅是休閒,更是中年人提升自我、豐富人生的美好方式。 中年人為什麼需要閱讀? 好不容易逃離小時候被迫為
Thumbnail
中年轉型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標誌著從「第一次成年期」到「第二次成年期」的過渡。第一次成年期主要集中在建立自我認同、追求事業成功、組建家庭等目標,而第二次成年期則更強調內在成長、探索自我價值、尋求人生意義等方面。 這一過渡過程往往需要重新審視過去的成就與經歷,並重新定位人生的優先順序與意義,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文中提到 成為自雇者的三個要領 1.儲備一項能力,做到專業為止 2.打造一個自媒體,做到有名氣為止 3.開始向外接案,證明有能力賺錢為止 今天也聽到經理人podcast「職場行不行」 訪問了前瑞銀董事總經理沈文才 他提到一種人才 不是I型也不是T型 而是可以端出組合套餐的人才 這兩篇都點到我的痛點
中年人的愛情。 十多年前寫過一篇「老年人的愛情」 十多年過去了 我用自己的調性舖陳感覺裡的中年愛情 學習要精熟,靠的是反覆練習 情感要恆溫,靠的是撥空溫習 久違五年多的愛情,今天終於能再見得 那種「約會」專有的期待和心動 那種「只能」專注在對方的每個當
有感: 中年人結識年齡相仿的中年友,和相差乃至有二十歲之譜的年輕友,有何不同?
Thumbnail
生命之美是用心靈體悟的。 當微風掠過臉龐,愜意自然而生; 當小雨滴落髮絲,滋潤我的心靈; 當陽光灑在身上,溫暖我的心房; 當樹枝吐出嫩芽,生機希望浮現。
Thumbnail
剛剛騎車去好市多買義美鮮奶,一眼望去,沒戴口罩的人寥寥可數,走一圈我自己看到沒戴的只有三位,但也許還有更多,不過我想數目應該還是極少。 很開心看到口罩右下方都打著MIT或是Made in Taiwan
Thumbnail
從2011年開始使用iPhone4,雖然他的銀幕很小,但是對生活上幫助超大,尤其是在記帳與聯絡友人這方面,讓我覺得這時代應該每個人都要開始使用這樣的行動裝置,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效率。 答案當然是沒有。 也從那天後,心中就沒有想過要買新iPhone的念頭了,畢竟iPhone4的外形真的是個經典。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最近在讀《你不是失敗,只是差一點成功》這本書中,獲得了一個關於中年人如何應對挫折與失敗的全新視角,特別是書中提到探險家本·桑德斯(Ben Saunders)在北極探險的故事深深啟發了我。 他在極端環境中面對浮冰漂移的困難,每前進一步都可能被自然力量推回原點,而他學會了將這些倒退當成過程的一部分
Thumbnail
我們經常聽到「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但到了中年,太多令人煩惱與繁忙的事,加上老花眼又找上門,讓我們自然而然地離書本越來越遠。其實,只要願意坐下來、翻開書,就能立即開啟一段全新旅程。閱讀,不僅僅是休閒,更是中年人提升自我、豐富人生的美好方式。 中年人為什麼需要閱讀? 好不容易逃離小時候被迫為
Thumbnail
中年轉型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標誌著從「第一次成年期」到「第二次成年期」的過渡。第一次成年期主要集中在建立自我認同、追求事業成功、組建家庭等目標,而第二次成年期則更強調內在成長、探索自我價值、尋求人生意義等方面。 這一過渡過程往往需要重新審視過去的成就與經歷,並重新定位人生的優先順序與意義,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文中提到 成為自雇者的三個要領 1.儲備一項能力,做到專業為止 2.打造一個自媒體,做到有名氣為止 3.開始向外接案,證明有能力賺錢為止 今天也聽到經理人podcast「職場行不行」 訪問了前瑞銀董事總經理沈文才 他提到一種人才 不是I型也不是T型 而是可以端出組合套餐的人才 這兩篇都點到我的痛點
中年人的愛情。 十多年前寫過一篇「老年人的愛情」 十多年過去了 我用自己的調性舖陳感覺裡的中年愛情 學習要精熟,靠的是反覆練習 情感要恆溫,靠的是撥空溫習 久違五年多的愛情,今天終於能再見得 那種「約會」專有的期待和心動 那種「只能」專注在對方的每個當
有感: 中年人結識年齡相仿的中年友,和相差乃至有二十歲之譜的年輕友,有何不同?
Thumbnail
生命之美是用心靈體悟的。 當微風掠過臉龐,愜意自然而生; 當小雨滴落髮絲,滋潤我的心靈; 當陽光灑在身上,溫暖我的心房; 當樹枝吐出嫩芽,生機希望浮現。
Thumbnail
剛剛騎車去好市多買義美鮮奶,一眼望去,沒戴口罩的人寥寥可數,走一圈我自己看到沒戴的只有三位,但也許還有更多,不過我想數目應該還是極少。 很開心看到口罩右下方都打著MIT或是Made in Taiwan
Thumbnail
從2011年開始使用iPhone4,雖然他的銀幕很小,但是對生活上幫助超大,尤其是在記帳與聯絡友人這方面,讓我覺得這時代應該每個人都要開始使用這樣的行動裝置,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效率。 答案當然是沒有。 也從那天後,心中就沒有想過要買新iPhone的念頭了,畢竟iPhone4的外形真的是個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