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系列02-理學家的不得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一期我們書接上回,繼續來聊聊"宋明理學"。

上回我們說道:

就現代人的眼光來看,

理學家們~其實並不怎麼講理。

不就是打算教人要扶老奶奶過馬路,積積陰德嗎?

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講就好了嘛,為什麼不直說?

非得要扯到日月星辰、菊花蓮花就對了?

這樣做真的對得起孔老夫子嗎?

說好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呢?

然~而~以上都只是從現代人的邏輯來看。

若換成當時的理學家,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呢!

所以說,我們今天就是要來聊聊,究竟身處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中

這些理學家到底有甚麼不得已的呢?

事情還得從"怪力亂神"開始說起。

怪力亂神這種東西啊,你懂得

就跟毒品一樣,

普通人根本抵擋不住。

哪怕你從來不信這套,都很難不去點他;

哪怕你超級理性,也會手賤,想看他到底怎麼鬼扯;

哪怕你看出破綻留言罵他,但又有什麼意義呢?

你就是點進去啦,

就是幫人家創造流量啦,

而且我敢說下一次,

妳各位還是會點進去。

看看youtuber界最賺錢的夫妻是誰大家就懂了,

怪力亂神本身就是財富密碼。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同樣的套路,放到千百年前的中國,又怎麼會不奏效呢?

不然你想,為什麼會有"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句話留下來?

一定是問的人太多了嘛。

走到哪都被問,

孔老先生大概也很崩潰吧,

奇怪欸,

自己又不是神仙方士,

打槍一批人又來一批,

問屁問喔!

然而,

就連他自己的學生子路,後來被剁成肉醬的那位,也沒有饒過他,

依舊屁顛屁顛地跑來問說:"老師老師,你覺得世界上有沒有鬼啊?"

孔子聽完以後很嗆喔,不知道484針對子路,

說:"你問這個幹嗎?啊你連人都伺候不好了,還擔心要怎麼伺候鬼神喔?"

子路聽罷,仍未放棄,提到鬼神,不禁,又順帶想到死亡,於是又問:

"老師老師,那人死後會去哪裡啊?"

孔子聽完心裡很幹,就一語雙關地說:

"啊你活都活不好了,還想死喔?"

好啦,其實剛剛關於孔子的內心戲是我自己腦補的,

原文裡其實沒那麼多情緒化的字眼,

如果大家有空耐心去讀,非常簡潔,就一句話,曰:"未知生,焉知死。"

總而言之,

孔子這個人啊~真的很有個性,

擺明了就是一個教做人處世的,倫理學Youtuber,

哪怕這個主題乏人問津,點閱率差,

他還是硬要講,

也不管別人受得了受不了。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雖千萬人吾往矣。

其實他完全可以放下身段,

講一些他其實也不懂,莫名其妙的東西,

例如什麼:"做好事,死後才會上天堂啦!"

我敢肯定,這比他講什麼仁義道德都管用。

但孔老先生就是偏不要。

老人家寧可跟你說一千遍、一萬遍,

他的理想抱負,他的處世之道;

做人應該這樣,這事不該那樣;

也不願意隨波逐流,說幾句老百姓愛聽的鬼話。

哪怕是說個一句呢?

他一句都不肯說,

敬鬼神而遠之子不語怪力亂神

帥是很帥啦!

但注定沒有市場。

於是乎,

儘管儒家在漢武帝時,

由於一些機緣巧合,狗屎運~得到了國家朝廷的大力支持,獨尊儒術。

但誰叫儒家實在太~不接地氣了,

導致除了想當官的貴族子弟外,

幾乎沒人願意花時間學什麼仁義禮智信。

更別說什麼四書五經,老百姓大字都不識一個了,誰在乎啊~~

結果可想而知,

當時的社會,

在思想上實際被分割成兩大塊:

分別是由少數菁英、世家大族壟斷的儒家經學;

以及廣大底層、庶民的神仙方術,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道教。

換句話說,

儒家純粹是靠著政府扶植,漢朝價值,才好不容易活下來的。

那萬一,漢朝不在了呢?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漢朝衰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場持續數百年的大亂鬥,史稱魏晉南北朝。

這期間,

黃巾之亂,三國鼎立,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匈奴、鮮卑、氐(低)、羌(槍)、羯輪番登場,

蠻夷戎狄像八加九一樣把中原大地肆虐得一片狼藉,

生靈塗炭、血流成河、百姓流離失所。

面對這樣的災難,

少了政府的支持,

鮮少人能說自己是真正的孔門弟子,

更何況是那些本就無心,

只因政府提倡,

才勉為其難的沽名釣譽之徒呢?

於是想當然的,

原本就不討喜的儒家就更加乏人問津了。

貴族子弟寧可在竹林裡裸奔、吸毒、空談玄學、超前部屬,

也不願意再翻開那難看的經書哪怕一秒,

一整個放棄治療,反正我就爛的概念。

而中央朝廷呢,

很多,也就順勢改信佛教道教了。

像那個梁武帝,

都當到皇帝了,

還可以看破紅塵,屢次出家;

後宮佳麗三千耶,說不要就不要,

雖然說,每次出完家後,沒多久,就又被滿朝文武勸回來當皇帝了。

看來美女還是比較實在。

好啦,反正妳各位只要知道儒家當時混得有多慘。

一直到隋唐時代,大一統了,

儒家地位雖稍有提升,

但聲勢仍大不如前,

完全不能跟漢朝時代相媲美。

然而,就在這個時刻,

一位從小就"子曰子曰"的讀書人站了出來,

誓要跟這個腐朽的世(釋)道相抗衡!

誓要把儒家丟掉的天下給奪回來!

這個人就是韓愈。

韓愈是何許人也?

就是高中國文課裡,<師說>的作者。

什麼”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的那位先生。

同時,也是蘇東坡口中"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那位大俠。

咦?忘記了嗎?

唉呀,忘記了也好~

記憶是痛苦的根源,你能忘記,也算是一種福氣。

總之,大家只需要知道:

韓愈是一名衛道人士,一位堅決抵制佛老的護家盟成員。

事情是這樣的,

話說有一天,

皇帝打算去朝拜釋迦摩尼的手指骨頭,說好聽點就是舍利子啦。

但韓愈就不爽了,

當場崩潰,

甚至公然和皇帝嗆聲,

說:啊不就死人骨頭 還老外的,拜屁拜喔!

甚至還引經據典地表示:信佛的皇帝死得早啦,沒有一個好下場!

啊對了,補充說明一下:

迎佛骨這件事啊,其實算是唐朝的例行公事,

從唐太宗時代就開始了,

舉國上下,大家也都滿期待的,甚至到了狂熱的程度。

聽說還有信徒為了見佛骨一面,不惜當眾自焚的。

所以說,當年韓愈公開反對這件事,

放到今天,

就相當於你跑去顏清標面前,

當眾嘴他不要辦媽祖繞境一樣,直接變消波塊。

沒錯,韓愈當年就是這麼白目,差點就被殺了。

要不是多虧宰相拚命營救,

我們的韓愈小朋友後來可能就沒機會去廣東"祭鱷魚文"了。

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跟今天的主題無關,我們有緣再聊。

總而言之,

儒家在漢朝滅亡後,失去乾爹,幾經波折,

即使有韓愈這樣的憤青,正面直球對決,也無法挽回過去的光景。

那麼,請問一下,

如果是你,作為一個讀書人,身處在這樣的絕境中,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戰勝怪力亂神的佛教、道教,光復儒家,時代革命呢?

(停頓一秒)

那還用說?

當然是選擇加入他啊!

理學家表示:怪力亂神,真香啊!

而這個,就是我們下一篇的主題了。

為了光復儒家,理學家背後~到底做了什麼難以啟齒的交易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我下回,再跟大家一探究竟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給忙碌者的世界史的沙龍
14會員
369內容數
這是一部給忙碌者世界史,讓你每過一天,多了解一點歷史。
2023/01/30
1917/1/31一戰:德國重啟無限制潛艇戰
Thumbnail
2023/01/30
1917/1/31一戰:德國重啟無限制潛艇戰
Thumbnail
2023/01/29
1933/1/30「牠」的奮鬥: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
Thumbnail
2023/01/29
1933/1/30「牠」的奮鬥: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
Thumbnail
2023/01/28
1947/1/29美國宣布國共內戰調停失敗
Thumbnail
2023/01/28
1947/1/29美國宣布國共內戰調停失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開篇第一段的第一句話,後面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段話含義豐富又意蘊深遠,我得分兩次來說。 孔門弟子將這句話放在《論語》開篇,足見其重要性。孔子教弟子、弟子來求學,都是為了做官。學習是做官的基礎和途徑。子夏說得很清楚,「學而優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9 「配之儒德,各得其仁。」 《廿字真經》開篇即明白標舉廿字與儒家的聯繫。在進一步細論儒家德目之前,請容我為儒家的掌門人孔子說幾句公道話。
Thumbnail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19 「配之儒德,各得其仁。」 《廿字真經》開篇即明白標舉廿字與儒家的聯繫。在進一步細論儒家德目之前,請容我為儒家的掌門人孔子說幾句公道話。
Thumbnail
知「道」,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儒道不分家,事實上是對的,學道的人,沒有儒的行儀,就會跟社會格格不入,所以老子只能出函谷關,不然還能去哪?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心法,但不選擇走那樣的路,是「術」不同。 許多人說孔子跟老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學易經,要對這些批判存疑。
Thumbnail
知「道」,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儒道不分家,事實上是對的,學道的人,沒有儒的行儀,就會跟社會格格不入,所以老子只能出函谷關,不然還能去哪?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心法,但不選擇走那樣的路,是「術」不同。 許多人說孔子跟老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學易經,要對這些批判存疑。
Thumbnail
這本《厭世讀論語》中,洋洋老師選了70則孔子的話語,放在70個生活情境,包含學校、家庭、生活、愛情,以及職場各個面向。希望藉由孔子的話語,給予人們一些思考方向,也許不見得都是對的,也有一些沒有正確答案,但是無妨,人生本來就必須要經過一些思考的歷程,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這本《厭世讀論語》中,洋洋老師選了70則孔子的話語,放在70個生活情境,包含學校、家庭、生活、愛情,以及職場各個面向。希望藉由孔子的話語,給予人們一些思考方向,也許不見得都是對的,也有一些沒有正確答案,但是無妨,人生本來就必須要經過一些思考的歷程,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Thumbnail
這一期我們書接上回,繼續來聊聊"宋明理學"。 上回我們說道: 就現代人的眼光來看, 理學家們~其實並不怎麼講理。 不就是打算教人要扶老奶奶過馬路,積積陰德嗎? 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講就好了嘛,為什麼不直說? 非得要扯到日月星辰、菊花蓮花就對了? 這樣做真的對得起孔老夫子嗎?
Thumbnail
這一期我們書接上回,繼續來聊聊"宋明理學"。 上回我們說道: 就現代人的眼光來看, 理學家們~其實並不怎麼講理。 不就是打算教人要扶老奶奶過馬路,積積陰德嗎? 這麼簡單的道理,直接講就好了嘛,為什麼不直說? 非得要扯到日月星辰、菊花蓮花就對了? 這樣做真的對得起孔老夫子嗎?
Thumbnail
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Thumbnail
政治人物被對手猛烈攻擊而陷入困境,明星為婚姻問題而陷入困境,我們為了生活,也常常陷入困境,這就是人生,沒有人可以逃避,所以也只能乖乖的把如何面對困境的功課做好。 孔子也知道只有這樣講,學生一定還沒有完全了解他的意思,或許還會嘀咕老師只會講道理,覺得煩,所以他就一個一個再叫他們進來,個別輔導。
Thumbnail
老子思想的簡單精煉,反而在字與字之間有太多人生經驗,可以比照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讓簡單精煉的文字變得深遠而且警醒。因為這樣,老子的思想需要引路人的導讀,讓一個前輩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你老子想說什麼,而可能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多想一些
Thumbnail
老子思想的簡單精煉,反而在字與字之間有太多人生經驗,可以比照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讓簡單精煉的文字變得深遠而且警醒。因為這樣,老子的思想需要引路人的導讀,讓一個前輩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你老子想說什麼,而可能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多想一些
Thumbnail
這是女孩讀書會的共讀書,為了能跟她們一起討論,我也讀了這本書,讀之前,我對孔夫子的印象是-守禮守法重倫理的老先生,是君權統治最佳守門員。沒錯,跟多數人一樣,我認為他是守舊的老夫子。
Thumbnail
這是女孩讀書會的共讀書,為了能跟她們一起討論,我也讀了這本書,讀之前,我對孔夫子的印象是-守禮守法重倫理的老先生,是君權統治最佳守門員。沒錯,跟多數人一樣,我認為他是守舊的老夫子。
Thumbnail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Thumbnail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