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不開如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五千多年前,佛陀帶領一群比丘出城化緣,走到途中,天外飛來一支尖銳木棍,眾人都閃開了,唯獨佛陀不閃不避,決定接受這個宿世殘緣。木棍不偏不移射中佛陀的腳指,血流一地,弟子趕緊扶著佛陀回到精舍敷藥休息。佛陀因傷口發炎感染而發燒,燒了幾天幾夜之後漸漸退燒,人也醒了,眾弟子才鬆一口氣。


佛陀痊癒之後又開始說法,祂說,無量劫以前,他曾經跟一位朋友一起出船做貿易,因為天候不佳,暴風雨來臨,船員爭相恐後上船,佛陀為了替自己的員工出氣,瞋心大發,將手中的長茅鎗射向那位朋友,朋友的腳被射中動脈大出血,沒多久就往生了。無量劫以後,這個宿緣找上門來,佛陀選擇與它直球對決。


有人問,為什麼都已經悟道成佛了,還會受到業力的討報。佛陀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意思是說,我們做過的每一件事,不管好的或壞,都會受制於因緣際會而相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沒有例外。


有深刻的因果觀念,才會知道斷惡修善刻不容緩。因為偷竊,所以被關。因為打人,所以被打。因為善心,所以好報。因為不孝,所以子嗣不養。這就是如是因、如是果最簡單的概念。


因果觀又稱因緣觀,是深刻且入理的科學,如果我們對因果嗤之以鼻,以致於造業不斷,受苦的是我們自己。我們要警惕在心,時常提醒自己修身養性的重要,因果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言行,不是用來提醒他人的不幸,在修身養性和度人之餘,千萬記得口德芬芳。


#逆境要有因緣觀

#順境要有無常觀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avatar-img
53會員
1.3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個小小志願等著我們履行實踐,那個美好的想像不停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長大後才知道小時候的志願多半是無厘頭的,因為想像很豐腴,現實很骨感。不過,志願也是一種對未來的想像,是一份期許。小時候對未來沒有想像,所以每次作文課,我的志願就依旁邊同學寫了什麼題目而定,自編自答。 有
如果我們看到別人的生活過得很滋潤,食衣住行都在富貴圈裡,一餐伙食費是普通人家的七八倍,甚至七八十倍。那樣奢侈的生活方式,我們萬萬不能羨慕,萬萬不能想要與他們一樣,因為那是在替自己的福報減肥,也是福報消瘦的過程。也許有人說,日進斗金的大老闆吃好一點怎麼了,又礙到誰了?其實有錢跟奢侈是兩件事,有錢的人不
只有苦才能慰苦,只有愛才能超越愛。一個失去兒子的媽媽走不出失去的痛苦,精神耗弱,一段時間過去,儘管已經走出家門、走入人群,心中的苦依然不時隱隱作痛、日夜折磨一個為人母的心。有一天,這位失去兒子的媽媽遇到一位失去醫生女兒的痛苦,卻能勇敢化小愛為大愛,領受女兒的遺願隨義診團隊上山下海,走入苦難,為其拔苦
總是,家教的可貴之處,就是上樑正、下樑也正,家風德養,這樣的家庭地基穩固,可耐得住七級地震,甚至能匡扶一旁搖搖欲墜的建築物。我們總是羨慕好家庭出身的人,好家庭代表有好的教養、好的修養、好的知識水平、好的心性,與這樣子的人相處如沐春風,百般舒心。 比如,一位老醫生,假日義診就帶著孫女一起見習,十
小時候,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個小小志願等著我們履行實踐,那個美好的想像不停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長大後才知道小時候的志願多半是無厘頭的,因為想像很豐腴,現實很骨感。不過,志願也是一種對未來的想像,是一份期許。小時候對未來沒有想像,所以每次作文課,我的志願就依旁邊同學寫了什麼題目而定,自編自答。 有
如果我們看到別人的生活過得很滋潤,食衣住行都在富貴圈裡,一餐伙食費是普通人家的七八倍,甚至七八十倍。那樣奢侈的生活方式,我們萬萬不能羨慕,萬萬不能想要與他們一樣,因為那是在替自己的福報減肥,也是福報消瘦的過程。也許有人說,日進斗金的大老闆吃好一點怎麼了,又礙到誰了?其實有錢跟奢侈是兩件事,有錢的人不
只有苦才能慰苦,只有愛才能超越愛。一個失去兒子的媽媽走不出失去的痛苦,精神耗弱,一段時間過去,儘管已經走出家門、走入人群,心中的苦依然不時隱隱作痛、日夜折磨一個為人母的心。有一天,這位失去兒子的媽媽遇到一位失去醫生女兒的痛苦,卻能勇敢化小愛為大愛,領受女兒的遺願隨義診團隊上山下海,走入苦難,為其拔苦
總是,家教的可貴之處,就是上樑正、下樑也正,家風德養,這樣的家庭地基穩固,可耐得住七級地震,甚至能匡扶一旁搖搖欲墜的建築物。我們總是羨慕好家庭出身的人,好家庭代表有好的教養、好的修養、好的知識水平、好的心性,與這樣子的人相處如沐春風,百般舒心。 比如,一位老醫生,假日義診就帶著孫女一起見習,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就,沒什麼好解釋「悟」這回事,所有地球上的人類都應聽聖嚴師父對關於開悟的說明,因為絕對正確。 至於為何我在禪七的某一個瞬間觀到無悟可開,那是因為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Thumbnail
如果一本理論的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那就是科學的書。否則……
Thumbnail
孔子會不會數學? 說實在沒有人知道,但是從"禮、樂、射、御、書、數"六門學科來說,應該是有所涉獵才是,至於於多深入,這是未解之謎。不過應該可以推測他對數學可能也有所了解或關注。目前坊間有這類書籍談孔子與數學。 在古代,數學並不僅僅是今天我們所認知的數字、算術、幾何等概念,它也包括了天文、幾何、數
Thumbnail
數學至理與淨土莊嚴(象山慶24.3.17)     有人說:       數學裡有個美好的詞,叫「求和」;有個遺憾的詞,叫「無解」;有個霸氣的詞,叫「有且僅有」;有個悲傷的詞,叫「無限接近卻永不相交」。還有個模糊的詞叫「約等於」,遙遠的詞叫「未知數」,單調的詞叫「無限循環」,堅定的詞叫「絕對值」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Thumbnail
對你來說,什麼是哲學呢?玄學?占卜?算命?這些是哲學,但也不是哲學,其中理性、可被討論的部分是哲學,台大哲學系梁益堉老師說:「現成的科學經驗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哲學。」哲學做為一種最原始、最悠久的學科,當所有學科由哲學分支出去時,哲學的問題並沒有連帶被解決,而似乎更加的複雜與需要跨領域的知識才能
Thumbnail
每次說起我這個傳教工作者大學讀的是地球科學系,都會有人傻眼。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科學與宗教難道不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嗎?
就,沒什麼好解釋「悟」這回事,所有地球上的人類都應聽聖嚴師父對關於開悟的說明,因為絕對正確。 至於為何我在禪七的某一個瞬間觀到無悟可開,那是因為
Thumbnail
科學家的科學哲學:是科學家以「科學方法」對各種「存在」追根究底,以減除疑惑、使大家更了解這個宇宙的一門學問。換句話說,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解釋這個宇宙的一們學問。
Thumbnail
如果一本理論的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那就是科學的書。否則……
Thumbnail
孔子會不會數學? 說實在沒有人知道,但是從"禮、樂、射、御、書、數"六門學科來說,應該是有所涉獵才是,至於於多深入,這是未解之謎。不過應該可以推測他對數學可能也有所了解或關注。目前坊間有這類書籍談孔子與數學。 在古代,數學並不僅僅是今天我們所認知的數字、算術、幾何等概念,它也包括了天文、幾何、數
Thumbnail
數學至理與淨土莊嚴(象山慶24.3.17)     有人說:       數學裡有個美好的詞,叫「求和」;有個遺憾的詞,叫「無解」;有個霸氣的詞,叫「有且僅有」;有個悲傷的詞,叫「無限接近卻永不相交」。還有個模糊的詞叫「約等於」,遙遠的詞叫「未知數」,單調的詞叫「無限循環」,堅定的詞叫「絕對值」
Thumbnail
福薄於此法,猶豫亦難生;雖僅生猶豫,亦能壞三有。—《四百論》
Thumbnail
1.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 能量看不到,卻統籌物理世界(形而上統籌形而下) 3. 數學與物理的不同:數學「定理」:絕對真理,不因時空轉換;物理「定律」:找到自然背後的律,而非證明 4. 數學的本質:建立在不能再問的「公理」上 5. 歐式平
Thumbnail
對你來說,什麼是哲學呢?玄學?占卜?算命?這些是哲學,但也不是哲學,其中理性、可被討論的部分是哲學,台大哲學系梁益堉老師說:「現成的科學經驗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哲學。」哲學做為一種最原始、最悠久的學科,當所有學科由哲學分支出去時,哲學的問題並沒有連帶被解決,而似乎更加的複雜與需要跨領域的知識才能
Thumbnail
每次說起我這個傳教工作者大學讀的是地球科學系,都會有人傻眼。在一般人的認知裡,科學與宗教難道不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