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oby 賦予的「#自由意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T狗
筆者最近看了 #viuTV 的 《#IT狗》,除了覺得精彩之外,劇最後的一個情節,也讓我有一些反思。
劇尾出現的AI Moby,號稱可以透過用家的喜好,來幫用家作出生活上任何大小的決定,避免感性(或愚蠢),堅持理性,為未來作出負責任的決定。(結局自己看)AI Moby可能很方便,但當我們不假思索跟隨,就會被AI Moby支配我們的思想,我們不再有「自由意志」的餘地,但自己卻不知道。
作為一個 #基督徒,我們也有一些懶散的時候。不看聖經,只看「雞精」;不進窄門,只走闊道。
這是什麼意思呢?按聖經的教導,基督徒要殷勤讀經、禱告、聚會、敬拜、奉獻。但因為我們懶散,不但少有做這些事,而且去聽從別的道理。保羅在提摩太後書對提摩太說:「因為時候將到,那時人會厭煩健全的教導,耳朵發癢,就隨心所欲地增添好些教師,並且掩耳不聽真理,偏向無稽的傳說。」(提摩太後書4:3-4,和修本)
弟兄姊妹,基督信仰的路並不是平坦、無障礙,但我們已經有耶穌所賦予 #屬靈的全副軍裝,也有 #聖靈 的帶領(以弗所書6:10-18),我們為什麼要跟隨一些使人離開耶穌基督的假教導,讓這些假教導支配我們的信仰呢?
假教導並不需要是一些明明白白的異端邪說,相反它可以是披著神話語的外表,但加插一些離開耶穌基督的說話(99%真話對1%假話)。舉一個普通例子,就是「我們一定要做些什麼什麼,才可以得到耶穌的救贖,或增加獎賞」。乍聽之下好像好有道理,但我們知道救恩並不能賺回來的。若有人聽了這話,有的沒的跟著做,那豈不是走了歪路,而不自知?
弟兄姊妹,別因為一時的方便,讓聖經以外的教導,不知不覺地支配神與我們的關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55內容數
新的一波移民潮又來了,美國是其中一個熱門的理想地方。可能大家有很多問題,也預計不到會有什麼挑戰。 作為移民美國二十多年的先鋒,站在美國與香港中間,可能可以幫到大家解答一些了解美國生活上的一些問題,或者是為移民這個題目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Let's do this! 移民美國,的確 #像極了愛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 C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 3:16-17) 歸根究底,就是要看神如何印證我們所作的,到底是否合乎祂的心意。 不要被魔鬼「偷雞」!
筆者在最近一年,分別認識了不少弟兄。弟兄們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與地方,大家打開話匣子的方式也不一樣。一直認為與弟兄可以以屬靈話題開始建立關係的我,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文化衝擊。從炒股買樓到享受美食,就是沒有一句「你最近的教會生活如何」⋯⋯
回看2021年的新年立志,我以 #茄哩啡的一生 來探討過基督徒的新年立志,理應以耶穌基督為主過我們的生活,其他什麼也不需要再想。承蒙耶穌基督之恩,2021年是近幾年最精彩的一年,新的教會生活,新的團契生活,新的召命,新的工作⋯⋯什麼都是從神而來的新事,令人興奮⋯⋯
2021年的感恩節,剛好就是我受浸的二十週年紀念。回顧過去二十年的信仰生活,起起跌跌,很多不同的經歷。雖然教會生活的困難不斷,但我仍然為這些困難而感恩(有興趣可以私下聊)。 然後,相比起完全停滯不前、教會生活幾乎「斷六親」的2020年,2021年不單是充滿恩典的一年,更是「全新」的一年,因為從來沒有
自從 #新冠疫情 爆發以來,「#印度神童」 #阿南德 (#AbhigyaAnand)「準確預測」新冠疫情的爆發時間和情況,被視為一個重要指標。有科學家對此非常不滿,覺得他的發言在侮辱科學家對於研究新冠疫情的努力。然而,在坊間卻有不少人以此為指標,連基督徒都可能對此有懷疑⋯⋯
最近機緣巧合下,筆者有機會看到一套NHK製作、只有五集的電視劇。這劇講述一個50歲的大叔,因事捨棄妻兒從38歲開始成為「家裡蹲」,然後在11年後戰勝了這件事,開了一間賣雞肉串的店,並受到要將學校欺凌與學生不回學校上課的情況(數字)歸零的學校邀請,到那兒任教⋯⋯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 3:16-17) 歸根究底,就是要看神如何印證我們所作的,到底是否合乎祂的心意。 不要被魔鬼「偷雞」!
筆者在最近一年,分別認識了不少弟兄。弟兄們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與地方,大家打開話匣子的方式也不一樣。一直認為與弟兄可以以屬靈話題開始建立關係的我,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文化衝擊。從炒股買樓到享受美食,就是沒有一句「你最近的教會生活如何」⋯⋯
回看2021年的新年立志,我以 #茄哩啡的一生 來探討過基督徒的新年立志,理應以耶穌基督為主過我們的生活,其他什麼也不需要再想。承蒙耶穌基督之恩,2021年是近幾年最精彩的一年,新的教會生活,新的團契生活,新的召命,新的工作⋯⋯什麼都是從神而來的新事,令人興奮⋯⋯
2021年的感恩節,剛好就是我受浸的二十週年紀念。回顧過去二十年的信仰生活,起起跌跌,很多不同的經歷。雖然教會生活的困難不斷,但我仍然為這些困難而感恩(有興趣可以私下聊)。 然後,相比起完全停滯不前、教會生活幾乎「斷六親」的2020年,2021年不單是充滿恩典的一年,更是「全新」的一年,因為從來沒有
自從 #新冠疫情 爆發以來,「#印度神童」 #阿南德 (#AbhigyaAnand)「準確預測」新冠疫情的爆發時間和情況,被視為一個重要指標。有科學家對此非常不滿,覺得他的發言在侮辱科學家對於研究新冠疫情的努力。然而,在坊間卻有不少人以此為指標,連基督徒都可能對此有懷疑⋯⋯
最近機緣巧合下,筆者有機會看到一套NHK製作、只有五集的電視劇。這劇講述一個50歲的大叔,因事捨棄妻兒從38歲開始成為「家裡蹲」,然後在11年後戰勝了這件事,開了一間賣雞肉串的店,並受到要將學校欺凌與學生不回學校上課的情況(數字)歸零的學校邀請,到那兒任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全球有43億人相信聖經,但科學的進化論卻與有神論對立。文章探討兩者的爭議,並指出AI技術可能在未來帶來更多的混淆。
Thumbnail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個如果用科學角度來看會怎麼說?然,用AI的角度來說了,AI人類本來就沒有的,是人類創造的,一個原本不存在的機器人(AI),因為人類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杜克大學神學院教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如果牧者是言說真理的先知,那麼他們將要面對極大的試探:說謊。」(《牧養,就是回到原點:再思牧養職事的召命(增訂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p264)
Thumbnail
讀完經之後,居然全部事情都不用做,就是被逼著去買菜~~~XDDD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對信仰的沉迷,足以影響,甚至限制人的自主意識。原始人類因為對未知的恐懼,進而對能量產生崇拜,接著漸漸演變成信仰,最終條理成宗教。後來總會冒出有足夠聰明的人,能夠反過來利用宗教去控制人的自主意識,那怕是現今的高級知識分子沉迷於邪教的是仍時有所聞。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來自上帝的神秘簡訊? 一個鄉下男子收到似乎能預知未來的訊息,一眾信徒慕名而來,卻也招惹了不少難纏的敵人。 經過妻子偽造神蹟以激勵喪志的男主角被識破,再加上最後AI公司告知男主角只是被AI選中的實驗... 觀眾是否從結局讀出神秘簡訊是否來自上帝?上帝透過AI科技一樣能夠和人說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全球有43億人相信聖經,但科學的進化論卻與有神論對立。文章探討兩者的爭議,並指出AI技術可能在未來帶來更多的混淆。
Thumbnail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個如果用科學角度來看會怎麼說?然,用AI的角度來說了,AI人類本來就沒有的,是人類創造的,一個原本不存在的機器人(AI),因為人類
Thumbnail
神學家安.莫利希(Ann Morisy):「健康的宗教不強制灌輸一些思想,但教導、引導人們自發思考。健康的宗教邀請我們以謙卑來面對自己所信與所知。」(《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杜克大學神學院教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如果牧者是言說真理的先知,那麼他們將要面對極大的試探:說謊。」(《牧養,就是回到原點:再思牧養職事的召命(增訂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p264)
Thumbnail
讀完經之後,居然全部事情都不用做,就是被逼著去買菜~~~XDDD
Thumbnail
布仁南.曼寧(Brennan Manning):「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所信的總和,亦非說話或思考方式;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僅能透過生活的實踐,將它表達出來。」(《有身體的教會: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擁抱群體生活》,邁克.福斯特(Michael Frost),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對信仰的沉迷,足以影響,甚至限制人的自主意識。原始人類因為對未知的恐懼,進而對能量產生崇拜,接著漸漸演變成信仰,最終條理成宗教。後來總會冒出有足夠聰明的人,能夠反過來利用宗教去控制人的自主意識,那怕是現今的高級知識分子沉迷於邪教的是仍時有所聞。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來自上帝的神秘簡訊? 一個鄉下男子收到似乎能預知未來的訊息,一眾信徒慕名而來,卻也招惹了不少難纏的敵人。 經過妻子偽造神蹟以激勵喪志的男主角被識破,再加上最後AI公司告知男主角只是被AI選中的實驗... 觀眾是否從結局讀出神秘簡訊是否來自上帝?上帝透過AI科技一樣能夠和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