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的小紙條|第10首 秦昭王連城求趙璧

2022/02/23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神明的小紙條」是一系列以台北艋舺龍山寺,一百首觀世音靈籤中的籤詩故事、典故、寓意,還有解說籤詩意思為內容的單元。有些故事或是典故,會多次的出現在不同順序的籤詩裡,雖然故事是同一個,但是不同的籤詩裡要講的,是故事裡不同的人物、事蹟,因為故事裡的角色人物各有不同的背景及立場,因此也有不同的思維,當然就更有不同的行為。
第十首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的卦頭「秦昭王連城求趙璧」,說的就是「完璧歸趙」這個歷史與成語故事,我們在前面第2季第16集,解說第六首籤詩「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時候,說過這個歷史典故,也分享過神明透過小紙條要傳遞給大家什麼樣的寓意。第10首籤詩再次提到這個歷史典故,我們要講的主角人物,是戰國時期秦國這個大集團的老闆秦昭王。這位一出手就要拿十五座城池,去換一塊玉石的君王,神明要藉由他來提點我們什麼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打開神明的小紙條吧~

線上Podcast收聽🔗

【籤詩故事:秦昭王連城求趙璧】
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的第10首籤詩,這張籤詩沒有吉凶的標示。
籤題是「秦昭王連城求趙璧」
秦昭王或稱秦昭襄王,姓「贏」,名「稷」,人稱「公子稷」,是秦惠文王的兒子。早年的時候,被送去燕國當做人質。他有一位同父異母的哥哥秦武王,秦武王是一位舉重的愛好者,他跟大力士孟說(音同悅)或稱孟賁(ㄅㄣ)兩人,在洛陽周王室的太廟較勁誰能舉起龍文赤鼎。孟說舉起了大鼎離地半尺之後,就沒力氣的把鼎放下,而且因為用力過猛,孟說的眼角還出血,眼珠子差點噴出來。
臣子可以舉起大鼎,身為君王當然不能示弱。秦武王抓住大鼎不但舉了起來,還準備要走個兩步,就在他一抬腳後,整個大鼎的重量全移到了另一隻腿上,一時之間承受不了這個大鼎重量,秦武王沒堅持住的一鬆手,整個大鼎掉下來砸碎了他的腿骨。估計應該是很嚴重的粉碎性骨折,在醫藥不發達的古代,這麼嚴重的外傷,即便他是秦國的君王,也是無計可施,當晚就一命嗚呼了。
因為秦武王突然去世,在沒有子嗣的情況下,發生了繼任的問題和爭執。因為這個意外讓「公子稷」的命運有了轉折,在王位爭奪戰中,宣太后的理想人選是「公子芾(ㄈㄨ)」,而惠文后想的人選是「公子壯」。不過趙武靈王決意要迎立,在燕國當人質的公子稷繼任秦王,礙於當時趙國的勢力,再加上得到魏冉等朝中一些人士的支持,最後公子稷成為繼任者,也就是秦昭襄王。秦國在他長達56年的統治管理之下,富國強兵,為後代的子孫秦始皇奠定了一統天下的基礎。
至於籤詩卦頭提到的「趙璧」,也就是人稱的「和氏璧」,究竟是一塊什麼樣的玉石,如何讓秦昭王要拿他江山的十五座城池去換呢?和氏璧不管是歷史還是民間,都有很多的記載和傳說,最早的記載在東周「韓非子」和氏第十三中。說有一位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中無意間撿到一塊石頭,他的判斷這塊璞石內藏有無價的玉石,所以他就抱著這塊璞石,想獻給當時的君主「楚厲王」,沒想到卻被當作是詐騙集團,結果就被砍去了左腳。
後來楚厲王被殺,換了武王即位,這位卞和兄弟又抱著石頭說要去獻寶,這次呢~武王比較理智的先找玉石工匠鑑定,只是這鑑定的人最後還是給出一樣的答案,卞和兄弟僅剩的另一隻腳,因此又被砍掉了。後來武王過世,文王即位,卞和聽說了消息之後,抱著這塊只有他懂的璞石,在楚山下難過的哭了三天三夜,從眼淚哭到血淚。有人看到這個情況,就跑去跟楚文王報告,於是好奇的文王差人去瞭解什麼情況。這個人見著了卞和就問說,這天下因為受罰被砍掉雙腳的人不少,你哭啥這麼傷心呢?卞和說,我哭得這麼傷心不是只因為沒有了雙腳,更是因為我說的這是寶玉,卻被人當作石頭啊~一心為君主忠貞的人,卻被當作騙子才是悲傷中的悲傷啊!!這次文王索性叫工匠把璞石剖開,果然~裡面真的是潔白無瑕的玉石,也許基於補償,最後把這塊玉石取名為「和氏璧」。
但和氏璧怎麼後來會跑到趙國呢?這被楚國當作國寶的和氏璧,後來因為君王想向趙國求親,就把它當作是大禮送給了趙國,成了趙國的國寶。秦國一統天下後,最後和氏璧還是收編到了秦國所有。
據說和氏璧最後加工成為秦、漢、魏、晉、隋、唐歷朝的傳國玉璽,但是在之後的五代十國戰亂中下落不明。由於自此之後,再沒有人看過和氏璧,只有過去的這些文獻和傳說,因此對於是不是真的有和氏璧這塊玉產生懷疑,甚至乾隆在「卞和獻玉說」裡,認為這應該只是韓非子的寓言故事而已。
我們再回來這卦頭「秦昭王連城求趙璧」典故。古時候的人們,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對於「玉」這樣的寶石,一直是懷有敬畏之心的,認為是天賜祥瑞的寶物,還有「寶物現,朝更迭」的傳說。而話說和氏璧這樣的無價之寶在趙國的消息傳開之後,秦昭王當然會知道。表面上大家也許以為秦昭王是因為愛寶玉,所以拿自己名下的地產去交換;其實除此之外他本人還有各種心思,比如想討好從楚國嫁到秦國,一直再也沒有回家鄉的宣太后,和氏璧來自楚國,如果能藉由十五座城池交換到和氏璧,宣太后看到來自母國的東西,或許可以一解鄉愁。對於當時還是大權在握的宣太后來說,這絕對是一種示好。
但是要拿十五座城池去換和氏璧,滿潮官員能同意嗎?自然是因為還有另外這一層心思,秦昭王認為如果自己能得到這天下難得一見的和氏璧,那麼是不是他就有了天命這樣的理由和身份,可以明著的把周朝給滅了一統天下。只不過秦昭王有這個念頭,當然也擔心趙國或是其他國也有相同的想法,所以就決定先下手為強。雖然開口說是拿十五座城池來換,但其實是暗示趙國主動來獻寶。不過雖然趙國的國力比不上秦國,心裡也不是沒有擔心害怕,但還是堅定自己一國的格局地位,再加上派去的外交史臣藺相如不負使命,沒有賠了夫人又折兵。這讓秦昭王探得水溫,現在還不是稱帝的最好時機,撇開周王是順位天子,當時的趙魏楚齊也還是不好惹的傢伙,這一統的算盤應該還沒到火候。
後面這段是再把完璧歸趙典故裡,秦昭王這個角色的立場和想法,跟大家做我收集文獻資料整理後的分享。但就單純以這首籤詩的卦頭故事來解說,神明小紙條主要的寓意是要跟大家說,秦昭王這十五座城池也已經是個不得了的寶,何必羨慕趙國有個和氏璧呢?
【怎麼解讀籤詩】
我們來看這第10首籤詩:

櫝藏無價寶和珍,只管他鄉外處尋

好似將燈來覓火,不如安靜莫勞心

這首籤詩解曰說的是:

機緣若遇,何事不成。春無限前似真。

此籤將燈覓火之象,凡事自就。

籤詩的意思在說,這木製的盒子裡,就收藏著有無價的珍奇寶物,但是卻還有人一直想著要去遠方外地尋找,這情況就好像是提著燈籠,還在找能照亮的火把。其實還不如先平靜、冷靜下來,不是那麼火急火燎的傷神想盡辦法。就如解曰所說明的意思,真的遇到了機緣,還有什麼事情不成呢?不要過於的執著而一直外求,反而做了很多枉費心機的事情。
這籤詩裡還另外蘊含有一則歷史典故,是出自「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龐涓觀陣」。
龐涓,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國人,他出身布衣,早年的時候拜鬼谷子學習兵法,苦讀兵書。因為魏惠王的賞識受到重用,魏惠王對龐涓的肯定和讚賞,甚至覺得龐涓跟當年魏國最優秀的將軍「吳起」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
龐涓後來更當上了魏國的大將軍,是戰國時代裡各諸侯國間最富盛名的的戰將,在魏國稱雄華夏的這段時間,龐涓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幾乎是無與爭鋒的境界。隨著他的戰績,魏國的版圖也一步一步走向巔峰。
至於這「龐涓觀陣」是觀什麼陣呢?那就得來說說這個設陣的人 — 「孫臏」。據說孫臏是齊國人,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將軍「孫武」的後代。本名不詳,我們現在稱呼他為孫臏的「臏」,是一種腳被剔除膝蓋骨的酷刑,因為他遭受這樣的酷刑,大家後來就這樣稱呼他了。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因為他的老師在他要畢業出道前,為他占了一卦,發現他有個劫數,建議他把名字改為一個酷刑的「臏」字,希望可以逢凶化吉,大事化小。臨走前還給他個錦囊,吩咐他在遇到極大的危險的時候,可以打開來看,能保他一命。他的這位老師,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縱橫家鼻祖「鬼谷子」。
春秋戰國時代的縱橫家,崇尚和學習的是權謀策略和辯論技巧,鬼谷子杏林滿天下,其中四位得意門生:孫臏、龐涓、張儀、蘇秦,有人將他們合稱「鬼谷四友」。孫臏和龐涓雖然是同窗的同學,但卻是相愛相殺的二人,二人最終的結局,就是在這「龐涓觀陣」的「馬陵之戰」。
孫臏與龐涓在鬼谷子門下學習當同學的時候,兩人感情非常好,還結拜成為兄弟。後來龐涓在魏國當上了大將軍之後,還向非常賞識他的魏惠王推薦自己的師兄孫臏。但是當孫臏來到了魏國,跟他成為同事之後,龐涓發現一個自己久久難以平復的事實,就是孫臏的軍事才華比他更高超,也許很快自己就會被他給取代了。強烈的不安,和心裡不斷發酵擴大的忌妒,讓他設計陷害孫臏不忠於魏國私通齊國被捕坐牢,他還虛情假意的向魏惠王求情,希望能免除孫臏的死罪,但是卻處以非常沒有人道的酷刑,就是在孫臏的臉上刺字,還挖去他雙腳的膝蓋骨。
龐涓之所以還留著孫臏的一條命,是為了誘騙他寫出孫家祖傳的兵書。而孫臏還真的以為自己能死裡逃生,是因為師弟出手相救,為了報答救命之恩,不分晝夜的把自己腦子裡記得的祖傳兵書,字字句句的抄寫下來。直到有一天意外得知事實跟真相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他才大夢初醒,從此斷了同學及同袍的情誼,開始復仇逆轉勝的計劃。孫臏後來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逃離了魏國,投奔到了齊國並且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過去兩人雖然是同門師兄弟,但是從此刻開始就只有你死我活了。
二人最終結局的「馬陵之戰」,也就是籤詩裡的「龐涓觀陣」典故,是孫臏利用了「增兵減灶」這樣的欺敵戰術,孫臏算準了龐涓率領的魏國軍隊,因為過去一直是常勝軍,所以不會把有點懦弱害怕戰事的齊國軍隊當作一回事,因此孫臏命令齊國軍隊進入魏國國境後,第一天設十萬個做飯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個做飯的灶就好,到了第三天,更是少到只剩下三萬個做飯的灶。
龐涓派人去觀察齊國軍隊,三天查看下來竊喜的判斷,齊國軍隊本來就懦弱怯戰,沒想到才到魏國境內,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於是龐涓改變戰策,只帶領了一部分的精銳騎兵,就日夜兼程的去攻打齊國軍隊。而這一頭的孫臏,其實只是做飯的灶是少了,但是士兵人數卻反而是偷偷增加的,而且他還在馬陵道上設了埋伏。
這條馬陵道在兩座山間的峽谷,路本身面積狹窄,兩旁又長滿樹木,易進難出。孫臏計算龐涓騎兵的行程與腳程,判斷魏軍將在日落後接近,所以他部署了一萬名弓箭手在馬陵道的兩側,約定在夜裡看到的火光為射箭的訊號。同時又派人在這條馬陵道找了一棵大樹,把樹皮剝掉後,在上面寫了「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字。這時候追擊而來的魏軍,一步一步走進了孫臏佈下的陷阱,這時龐涓看到前方有一棵被剝了樹皮的樹,上面似乎還有寫字,因此停了下來,還命令士兵點火照明好看清楚這上面寫些什麼。這火光一點,剛好是齊軍的訊號,萬箭齊發射向了龐涓和魏軍。馬陵之戰魏軍大敗,而龐涓自然也沒活著走出馬陵道。
孫臏的計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瞭解並深知,龐涓雖然也有厲害的軍事才能,但是他為人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因此容易低估齊軍的作戰能力,甚至也錯估了孫臏的能耐。龐涓觀陣,觀的就是這個孫臏特別針對他設計的陷阱,這個完全利用龐涓弱點佈局的陷阱,是導致龐涓及魏軍滅亡的根本原因。
這張神明的小紙條,艋舺龍山寺第10首觀世音靈籤,2則歷史典故都在說一種「知足」,而這種知足有不同的狀態和心態。秦昭王的連城求趙璧,是一種「呷碗內,看碗外」、「懷珠乞丐」的不知足,明明自己家裡就有價值連城的珍奇寶物和身價,還是看別人家的寶貝比較稀奇和高貴。當然,秦昭王連城求趙璧更深一層的寓意,就是對自己的覺知,畢竟秦昭王骨子裡真正想的要並不完全是和氏璧,趙璧只是幌子,他心裡真正要的是天下,但是當發現天時未到的時候,也當機立斷的沒有強求,不然大家真的覺得藺相如能全身而退?
所以這張籤詩沒有吉凶的標示,如果求籤的朋友能通曉了籤詩的寓意,在自我覺知之後,有了「知足」不貪求的決定,那麼結果當然就是不一樣的發展了,所以這是一首開放式,福禍結果自己決定的籤詩。就如同籤詩裡的另一個寓意典故「龐涓觀陣」,我們看到了龐涓因為妒忌而陷害自己的同學,最後死於自己恃才傲物的自大。人,有時候除了總是要更多,想要追求更好之外,還會見不得別人也好,尤其如果還比自己好,羨慕嫉妒恨的結果,龐涓的這個例子,就是神明想提點我們的。

自選Podcast收聽平台🎧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zv7mu101gay0803d9iczz5t/platforms

神明的小紙條單元系列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embed/playlists/ckm7a63o1ncdf08745dfzxgpe

是命理還是歪理,讓我們來好好梳理!塔羅占卜X希臘神話生命數字X DISC識人溝通。外加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的籤詩故事分享。生命歷程有很多未知和探索,占卜預測是降低風險,提供抉擇是的參考,不是預判自己的人生結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