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之戰之一:齊威王與魏惠王互相稱王

2022/03/20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秦國方面

秦惠王除掉商鞅之後,以樛游為大良造、擔任秦國新的宰相。可以合理推論,樛游應該是以平定「商鞅之亂」而升為大良造,並順理成章成為新的秦國宰相。
樛游這個人的歷史主要是從出土文物(瓦書、戈銘文)中得知的,在秦惠王四年(前334年)都還在位。秦惠王五年(前333年)時公孫衍也成為秦國的大良造,並且被特別記載下來。公孫衍理應在此時接任秦國宰相職位。公孫衍與張儀的交手大概是從這時候才開始的!這時候張儀的戰績還不如公孫衍,因此張儀在秦惠王十年(前328年)才靠「戰功」取代公孫衍等人而成為新的秦國宰相。接著兩人便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鬥爭。
秦惠王元年(前337年),秦惠王剛繼位,楚國、韓國、趙國、蜀國都派人前來道賀。魏國雖然與趙國、韓國同為三晉之一,卻顯然沒有任何道賀的理由!
秦惠王二年(前336年),周天子周顯王也派人前來道賀。這一年,秦國開始由秦國公室(王室)自行鑄造貨幣流通。這當然是國力強盛之後的表現。而且理應也是商鞅原本的計畫,只是換人來剪綵了。
秦惠王三年(前335年),秦惠王舉行冠禮。外族義渠在洛這個地方打敗了秦國軍隊。四年以後(秦惠王七年、前331年),秦惠王派遣庶長操趁著義渠國內亂進行反擊。
秦惠王四年(前334年)。周顯王贈送「文武胙」給秦惠王。所謂的「文武胙」就是周朝在祭祀「周文王」與「周武王」時的肉品,送給秦惠王明顯是有意拉攏秦國的做法。這一年也是徐州之戰的前一年,魏惠王為了能與齊威王順利稱王,徹底激怒楚國!需要與秦國結盟,因此這一年,秦惠王與魏惠王的女兒成婚。這可能也是周顯王贈送「文武胙」這樣的「福肉」給秦惠王的合理時機。魏惠王則與齊威王在徐州互相尊稱對方為王者。戰國時代諸侯陸續正式稱王,這是一個標誌性的開端事件,也是引起「老王」楚威王與越王無疆不滿而開戰的根本原因!

趙國方面

趙肅侯十五年(前335年),沒有什麼建樹的趙肅侯開始動用上萬民力修建「壽陵」,為自己的後事預作準備!
趙肅侯十六年(前334年)。趙肅侯打算去興建好的「壽陵」遊玩(古代君主遊玩好比美國總統去大衛營度假,排場很大,很消耗資源。),從鹿門出去時,被宰相大成午(在位很久的宰相)拉住馬匹,對趙肅侯說:「耕種的事情才剛剛開始,如果一天不耕作,一百天就沒得吃了!」請趙肅侯為人民著想,停止遊玩。於是趙肅侯這才從馬車上下來對大成午表示感謝而放棄了出遊的想法。
這一年,衛國在魏國公孫衍、齊國田肦率領的軍隊的加持下,趁機對衛國與趙國邊界的城市發動攻擊,奪下了繭氏這個地方!類似敵國剛剛大量消耗民力這樣的情況,都是其他國家對他發動攻擊的好時機。如魏惠王圍攻趙國首都邯鄲的一戰,其實就是靠著前年贈送趙成侯(趙肅侯的父親)高檔的木材,讓趙成侯消耗民力之後,才對趙國發動進攻的。
魏國在與齊國互相稱王儀式的那一年對趙國發動攻擊,又與秦國聯姻,一方面減少自己的敵人,一方面又增加了齊國的敵人。如此一來,楚國與齊國大戰時,趙國便可能趁機攻擊齊國!而魏國則可以在旁觀戰,伺機對齊國下手報復!甚至聯合趙國一起攻打齊國!本來魏惠王是不打算攻擊趙國的,卻被公孫衍用計謀屈服,被迫與齊國攻打了趙國,並取得了勝利!

齊國方面

田忌逃到楚國之後,鄒忌以及齊威王的兒子田嬰,兩人的勢力與權力便大幅上漲。
前335年,田嬰邀魏惠王、韓昭侯在東阿的南邊與齊威王相會結盟,魏國與韓國表示臣服於齊國。
前334年,田嬰接替鄒忌成為齊國宰相。再次邀請魏惠王與齊威王在甄這個地方相會。最終敲定兩位君主下次在徐州舉行互相稱王的儀式。
在甄相會期間,魏惠王問齊威王說:「大王也擁有寶物嗎?」魏惠王曾經在桂陵之戰讓楚國宰相昭奚恤從國庫裡面自己挑選寶物,以作為楚國退兵的條件。因此魏惠王不僅確實擁有很多寶物,更明顯以此自豪。當初昭奚恤因為丟了玉璧而鞭打張儀,那塊玉璧可能就是從魏國寶庫中取得的。因此身為魏國王室子孫的張儀就有了很大的嫌疑!
齊威王回答說:「沒有。」
魏惠王不禁略為得意的說道:「像寡人這樣的小國都還有一寸長直徑的寶珠,寶珠的光芒可以照耀前後十二輛車子的範圍,像這樣的寶珠,寡人就有十顆!為什麼像大王這樣能出一萬輛戰車的國家卻反而沒有寶物呢?」
齊威王回答說:「寡人所認為的寶物與大王的有差異!我的臣子有一個叫做檀子(田檀)的,讓他守南城,則楚國人不敢前來侵犯。泗水上的十二諸侯都因此前來朝拜。我的臣子有一個叫做肦子(田肦)的,讓他守高唐,則趙國人不敢向東到河邊捕魚。我的臣子有一個叫做黔夫的,讓他守徐州,則燕國人祭祀北門、趙國人祭祀西門,因此而投靠我國的有七千多家的人口。我的臣子有一個叫做種首的,讓他去掌管防備盜賊的職務,結果做到道不拾遺的成果!我將用這些人來照耀千里之外,哪裡只有十二輛車的範圍呢!」
魏惠王聽後感到很慚愧,最終不高興的離開了。
同時,犀首公孫衍想要藉機聯合齊國、魏國的軍隊,趁著趙肅侯剛剛興建完「壽陵」,人民疲憊的時候去攻擊趙國。但魏惠王與齊威王並不想。於是公孫衍對兩位君主說:「請每國各出五萬人,不過五個月的時間就能攻破趙國。」
齊國主將田肦說:「那些輕易動用軍隊的人,他的國家容易遭受危險;那些輕易使用計謀的人,他自己容易陷入困境!先生現在說攻破趙國很容易,恐怕以後會有過失啊!」田肦的說法無疑是與孫臏的主張相合的。
公孫衍對田肦說:「先生真是不聰明啊!現在兩位君主本來就已經不想要打了!現在先生又說有難處來讓他們產生恐懼,這是讓趙國不被攻擊,而讓兩位士人(指公孫衍與田肦)的計謀遭遇困境了啊!而且先生直接說容易,那麼事情就可以辦成了啊!一旦戰爭開打、雙方的軍隊纏鬥在一起,齊侯(齊威王,此時尚未稱王)與梁君(魏惠王)看到了其中的危險,又哪裡敢不多放點軍隊給我們呢!」
田肦說:「說得好。」於是就勸說兩個君主聽從公孫衍的建議。公孫衍、田肦因此得以率領兩國的軍隊前去攻打趙國。結果軍隊尚未走出國境,魏惠王與齊威王恐怕兩人的軍隊打敗仗,便發動大軍與聯軍(衛國)前去支援,結果把趙國打得大敗,攻下了繭氏這個地方!
沒多久,齊威王與魏惠王就在徐州舉行互相尊稱對方為王的儀式,正式昭告天下,齊王跟魏王都已經是王者,地位與周王相等,不再需要聽從周王的命令了!
在徐州相會期間,魏國宰相惠施與齊國將軍匡章進行對談。
匡章對惠施說:「先生所學的是去除階級地位,現在卻又尊稱齊王為王,為什麼如此顛倒做事呢!」惠施學的是墨家的學問,而辯論術與語言學就是墨家擅長的東西。所以大家對惠施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與莊子的辯論!這裡匡章是針對墨家兼愛說發難的!
惠施回答說:「現在有一個人在這裡,一定要攻擊他愛子的頭,但可以拿石頭來作替代。」
匡章接著問:「先生是拿來替代呢,還是不替代呢?」
惠施回答說:「施(自稱)會拿來替代!兒子的頭是所重視的東西,石頭是所輕視的東西啊!攻擊他所輕視的東西以免除他所重視的東西,哪裡能不去做呢!」
匡章說:「齊王之所以動用軍隊而不休息、攻擊別人而不停止,這是什麼緣故啊!」匡章是齊國將軍,更是齊國接下來數十年最重要的將軍,因此他對於齊威王喜歡戰爭感到不解!而這卻是孫臏、田忌離開齊國以後的形勢了!
惠施回答說:「往大了說可以稱王,其次也可以稱霸啊!現在可以用尊稱齊王為王的方法來讓百姓多得到一點壽命,免去人民的死亡威脅,這是用石頭替代愛子的頭啊!為什麼不做呢!人民在寒冷的冬天就想要火,在酷熱的夏天就想要冰,乾燥的時候想要濕潤、濕潤的時候想要乾燥。寒冷、酷熱、乾燥、濕潤是相反的東西,對於人民有好處卻是一致的。讓人民得到好處,又豈止只有一種方法呢!只是順應那個時間點罷了啊!」
惠施言下之意,他尊稱齊王為王的舉動,只是為了避免兩國百姓陷入戰火之中。這其實是符合墨家「非攻」的主張的!

越國方面

徐州之戰前,越王無疆率領軍隊往北打算與齊國開戰。
齊威王聽到消息之後,派遣使者去對越王無疆說:「越國不攻打楚國,往大了說無法成為王者,往小了說無法成為霸主。推估越國之所以不去攻打楚國,是因為得不到晉國(韓、趙、魏,主要指魏國、韓國)的支持啊!韓國與魏國本來就不打算攻打楚國。韓國攻打楚國,如果軍隊被毀滅、將軍被殺害,那麼葉、陽翟這兩個地方就危險了;如果魏國也軍隊被毀滅、將軍被殺害,那麼陳、上蔡這兩個地方也不安穩了!所以韓、魏兩國服務越國,是不可能做到軍隊被毀滅、將軍被殺害的地步的。晉國不願意獻上汗馬之力,大王卻如此重視獲得晉國的幫助是為什麼呢?」
越王無疆回答說:「我所向晉國要求的,不至於要求他們損傷自己的兵器、使自己的士兵在戰場上交戰,更何況是要他們攻擊別人的城堡、包圍別人的城市呢?只是希望魏國把軍隊聚集在大梁城的下面,希望齊國在南陽莒地進行軍事演練,聚集在常、郯這兩個地方的邊境,那麼楚國方城的軍隊就不敢往南前進、淮、泗兩地的軍隊就不敢往東前進。那麼商、於、析、酈、宗胡這些地方,夏路以左地區的兵力就不足以用來防備秦國,江南、泗上兩邊的軍隊也不足以用來對付我越國的軍隊了啊!如此一來,齊、秦、韓、魏都能在楚國得到好處,這是韓國與魏國不用戰鬥就能分到土地、不用耕種就能收獲了!不去做這件事,卻去河山之間損耗自己的兵器而被齊國與秦國所利用,所倚賴的是如此失算的計策,奈何竟想要使用這種策略稱王啊!」
越王無疆的意思無非就是想利用魏國與韓國的軍隊來牽制楚國的軍隊,而攻打齊國,則是為了獲得魏國與韓國在日後攻打楚國的行動中獲得這種戰略支持。
齊國的使者回答說:「越國到現在還沒滅亡還真是幸運啊!我不推崇他使用智慧就好像使用眼睛一樣,看得見細微的毫毛(人與鳥身上的細毛)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啊!現在大王知道晉國失算的計策,卻不知道自己越國的災難,這就像是用眼睛思考一樣啊!大王所依賴於晉國的,不是讓他們付出汗馬之力,又不是可以跟他們的軍隊會合、駐紮在一起啊!只是為了利用他們來分散楚國的軍隊啊!現在楚國的軍隊已經分散了,又哪裡需要依賴晉國呢?」
越王無疆問說:「怎麼說呢?」
齊國使者回答說:「楚國的三位大夫率領九支軍隊,往北包圍曲沃、於中,以至於無假之關三千七百里遠的地方。景翠所率領的軍隊往北聚集到了魯國、齊國、南陽這三個地方,軍隊分散的情況還有比這個還大的嗎?而且大王所追求的是讓晉國與楚國互鬥啊!晉國與楚國不鬥,越國的軍隊就不出發,這是知道二跟五卻不知道十啊!(二乘以五等於十)越國這個時候不攻打楚國!臣下因此知道越國往大了說無法稱王、往小了說無法稱霸!何況犨、龐、長沙三個城市,是楚國糧食的支柱;竟陵這個城市的山、澤,是楚國木材的支柱啊!(木材可用來製造戰車、弓箭等)如果越國用軍隊去窺探無假之關,這四個城市就無法把物資上貢給郢都(楚國首都)了啊!臣下聽說:圖謀稱王即使不能稱王,最差的也還能稱霸!如果還不能稱霸的,那是喪失了王道啊!所以希望大王能轉而攻打楚國啊!」
越王無疆聽從了齊國使者的戰略分析,就放棄攻打齊國,並轉而攻打楚國。
楚威王雖然已經有大軍在外,自己卻是人才濟濟,尤其江南已經封給田忌。越王無疆這時候對楚國用兵,自以為「江南、泗上兩邊的軍隊也不足以用來對付我越國的軍隊了啊!」卻不知道本來田忌、孫臏用兵,軍隊數量多寡就不是絕對的重點。越王無疆聽信齊國使者的蠱惑,反倒是向楚威王送人頭過來了!於是楚威王也順勢發動其他地區的軍隊,帶領田忌、孫臏與越王無疆展開大戰。最終大敗越國軍隊,殺掉了越王無疆。同時把古代吳國的疆域以至於浙江一代的土地都收入國土!越國國內眾多勢力也開始分散,多位族子爭相建立自己的地盤,或者稱王,或者稱君,定居於江南的海邊上,而向楚國臣服朝貢!
楚威王對付完越國之後,接著就掉轉兵鋒,往北去攻打齊國了!

評論

尉繚子兵法提到過:「故眾已聚不虛散,兵已出不徒歸。(所以士卒已經聚集,就不徒然解散;軍隊已經出動,就不無功而還)」(〈尉繚子.攻權〉)這反映了當時動用軍隊的基本規則。所以秦穆公時秦國軍隊打算偷襲鄭國,結果半路被弦高用計退兵,軍隊不能空手而回,就順道把滑國滅了!齊魏兩國君主屢次相會,也是頗耗費軍事力量的排場!趁機攻擊其他國家,可以撈點實惠,又展現兵威。魏惠王、齊威王既想贏又怕輸,公孫衍、田肦則是為自己著想!因為沒有戰爭也就沒有軍功,沒有軍功就沒有未來。所以只要能保證贏,自然對於好大喜功的兩位君主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遑論其中還暗藏著魏國報復齊國的陰謀!
公孫衍大概在打完這一仗之後就到了秦國,成為秦國的大良造與宰相。為什麼呢?這牽涉到當時國家結盟的一些利益交換。利益交換通常有換地,指派宰相,甚至立太子,還有就是借將。由於魏國與秦國聯姻,因此秦惠王順勢就把公孫衍借走了!沒多久,公孫衍就反過來指揮秦國軍隊攻打魏國了!(後期的田單也被趙國借過一次)
越王無疆原本打算攻打齊國,被齊威王的使者說服後,便也只能轉而直接先攻擊楚國,而非退兵!越王被說服明顯是認為分散的楚國軍隊比已經備戰的齊國軍隊更好對付!可惜,算盤打錯了,一次就把自己玩完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朔雪寒
朔雪寒
筆名:朔雪寒。長期從事人工智慧、軍事理論、歷史、預測科學、語言學、哲學研究。著作:《孫子兵法論正》、《道德經論正》、《孫臏考》、《策略的哲學》、《預測的哲學》、《孫子兵法白話譯註》、《《子華子》公案徹底終結》、《《鬼谷子》公案徹底終結》。軟體:中文輸入法、中文校對系統、基於規則的中文分詞系統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