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人:強火冶煉而出的國家文明 (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從考古資料看來,早期人類顯然汲汲於尋找各種適合的材料,製作防身器具,以保護自身免於生活中的各種威脅。他們的腦中雖然沒有現代的化學知識架構,卻沒有放棄探索各種物質的不同性質,而且很積極地為新發現的材料開發新的用途。

不過,因為地球各個地區的礦產資源都不一樣,以至於各地區發展出的器物文化也有差異。以亞太地區為例,就有學者認為在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其實應該要有玉器時代。只是,亞太地區的軟玉品質雖然不錯,做成玉斧也有一定殺傷力,問題是——在古代,沒有現代的強力電動切割工具,要從石頭中取出玉芯可不容易,而且很多時候,從一般採得的石頭的外觀上很難分辨出內含的玉芯有多大。

raw-image


這也說明了在戰國後期的著作「韓非子」中為何會出現「和氏璧」這樣一個故事。

在這則著名的故事中,楚人卞和在楚國的山裡發現一塊璞石,於是將其獻給楚厲王,楚厲王於是將其交給手下的玉匠,玉匠認為那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楚厲王因此認為卞和故意誑他,於是叫人砍了他的左腳。等到厲王去世時,武王即位,和氏又將那塊石頭獻給武王,武王又將那塊璞石交給手下的玉匠,玉匠還是認為那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武王於是也認為卞和是在誑他,因此叫人砍了他的右腳。等到武王去世時,卞和抱了那塊璞玉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最後眼睛流出的不只是淚,還是血。文王知道後,派人問他原因:「天下受刑罰而失去腳的人很多,有必要這麼傷心嗎?」卞和答道:「我不是悲傷自己所受的刑罰,只是悲傷真正的寶玉被當作普通的石頭,忠貞之人被當作專門唬爛的騙子。」

文王因此派人整理這塊璞石而得寶玉,這塊寶玉也因此被命名為「和氏璧」。

不過「和氏璧」雖然大名鼎鼎,但在考古上一直沒有發現實物,所以有學者開始懷疑楚國從沒有「和氏璧」,韓非子中的這故事基本上只是一則寓言。

和氏璧到底哪裡去了?

既然寶物尚未出土,我們或許也可暫時假定「和氏璧」只是韓非所講述的一則寓言。在這種情況下,這則寓言該如何解讀呢?

也許我們可以參考一些其他的歷史資料。

首先,如果這是一則寓言。按照史記的說法,韓非是韓國的諸公子之一,他理應為韓國效力,他和楚國有什麼關係?

(下圖顯示三家分晉後韓國的地理位置,距離周王的王城非常近)

raw-image

如果從戰國中後期的國際情勢看來,韓趙衛從春秋時期的晉國各自獨立以後,秦與楚就漸漸發展成為國際中重要的大國,而韓國夾在秦與楚之間,尤其為難。在這種情況下,韓國要避免引起兩國猜忌,認為自己投靠其中一方,不免要給些擔保。韓非的父親很可能就是韓國刻意留給楚國的擔保品,而韓非的祖父很有可能就是韓國的君主韓襄王。有一說稱,韓非的父親原也有機會當上韓國國君,但擔心因為自己在楚國長大的背景會引發秦國猜忌以為韓國倒向楚國,因此選擇在楚國隱姓埋名娶妻生子。

所以,韓非的祖父雖是韓國國君,但韓非卻是在楚國長大,而且母親也是楚國人。

這樣一來,韓非若想在當時華夏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有一番作為,他應該怎麼做呢?

一種可能自然是留在楚國發展。不過,如果我們讀「和氏璧」的故事時稍微發揮一點想像力,大概也可以猜得出,楚國的玉匠不是很可靠——這裡暗示的很可能就是楚國朝廷中的大臣不是很可靠。對照戰國後期的楚國情勢似乎也是如此。

除了玉匠不靠譜外,故事中的厲王與武王似乎也非常容易暴怒。有人拿了塊石頭給你,說裡頭有美玉,你不信就算了,何必就這樣用重刑把送石頭來的人的腳給砍了?推究其原因,這種情況很可能與戰國時期有太多遊走各國操弄各國關係的縱橫家有關。縱橫家口才雖好,但他們和戰國時期的儒家不同,這時期的儒家仍會規勸各國國君致力於將國家治理好,而縱橫家在各國遊走的重點卻都是如何結盟的問題。當然,以當時的狀況,即使是像楚國這樣的大國,(為了)與一方結盟,不免就得罪另一個大國。如果誤交朋友,內政又不修,國家的命運就堪慮了。(也因為如此,屈原才會抱石投江自盡。)

總之,在戰國後期,當秦國漸漸壯大之後,在秦國南方的楚國,到底應該與接壤的秦還是較遠的齊國結交,一直是個問題。不過,楚國國君卻似乎也一直沒能把握治理國家的方向。這也許是「和氏璧」內含的寓意:治理國家當然要有「法」,但若未掌握「用法之術」,就無法得到想要「造勢稱王」的效果。(「玉」在此可能有「王權」的寓意。)

此外,韓非也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他縱然才識過人,也不太能得到一般君王的賞識。這意味者,他要當個行走天下的縱橫家,成功的機會也不大。

因此,他還是只能回到韓國,畢竟他的祖父曾是這裡的國君。

不過,他在韓國也未受到重視。據說,他因此發憤著書,寫下「韓非子」一書,秦王後來讀到其中幾篇,大為讚賞,所以迫使韓非出使秦國。不過,當時他在稷下學宮的同學李斯已在秦國發展,而李斯雖深知韓非的才能,卻把他當成一般的石頭,只想把其搬開,加上韓非也未能取得秦王的信任,最終在秦國死於非命。

然而,秦王既然能識得韓非的才華,為何未能重用韓非,難道真是李斯作梗而已?

我們也許可以參考其他資料,猜猜韓非未能獲得秦王信任的重要原因。

第一個線索是「鄭國入秦」事件。鄭國(人名)其實是韓國人,但當時的韓王想了一個「疲秦」的策略,以防止秦國有多餘的力氣進攻韓國,所以派了水利專家鄭國出使秦國,說服秦王興建水利。秦王後來識破了韓王的詭計,所以想殺了鄭國,但鄭國說服了秦王繼繻在關中修築渠道—— 畢竟,這項工程雖然耗費人力,但修畢可以為秦國提供大量的糧食。於是。秦王雖知中計,還是讓鄭國繼續主持工程,並將其命名為鄭國渠。鄭國也因此得以在韓國被滅後,於秦國安享天年。

相較之下,韓非對秦王是否忠心,確實難以論斷。韓非在韓國的日子過得並不如意,所以他確實有可能轉而效忠秦王。但是,他的「君王術」也不如李斯那般嚴厲,雄心勃勃的秦王固然欣賞韓非的著作,卻不一定可以接納韓非對時局的意見。

更何況,韓非的出身確實是韓國的宗室,在韓國也有自己的采邑,秦王若真想出兵滅韓,韓非的立場遠比鄭國「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句話其實也是出自「韓非子」一書。)

第二個線索是當時的大局。

首先,西周東遷後,周天子其實依然有「王師」的,而且就在「中國」。所謂「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詩經大雅篇),若從這句話的另一版本「惠此京師,以綏四國」來看,當時的「中國」就是東周的京師,而且有龐大的軍團,負責維護四方的安定。

不過,這支軍隊後來顯然抵擋不了各諸侯國日漸發達的工商業與隨之強大的兵力,周天子的勢力逐漸式微,連帶也保護不了向自己求救的諸侯國。據統計,西周初年有一千七百多個國家,經過不斷的戰爭和兼併,在東周初年只剩下一百七十多個國家,到了戰國初年,只剩下十四個左右。

在這種兼併中,各個小國中的才幹之士的處境顯然是最為難的,國君通常沒有選擇,當然是要力保邦國的獨立,但一般百姓或百工的利益與其可就不見得相同了。因為如此,左傳中才會有『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說法 ——在這裡的『璧』不見得單指玉,或許也有『才幹』的意思。

韓非不是匹夫,但是他的悲劇或許也與其才幹有關。秦王不能相信他,韓王也不能重用他,才學俱佳的他終究只能悲憤地死於秦獄。

至於秦國,沒有了韓非,雖能一統天下,但是國祚也不長,徒然在歷史留下「暴秦」之名,讓人不禁感嘆:「如果秦王能用韓非為相,華夏的歷史發展軌跡是否會大大不同?」

當然,過去的歷史沒有如果(what if),可是未來的歷史可以有。

既然韓非無法取得秦王的信任,而鄭國可以。如今世界上的小國,是不是應該參考鄭國的例子,想法從世界各強國的結盟遊戲中脫身,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比方說,中華民國可以很有禮貌的對華盛頓政府說:「感謝大哥多年照顧,但是小弟現在想自己去與北京政府談東亞和平的維護。請大哥專心處理世界其他事務即可。」

然後,中華民國可以對北京政府說:「為了讓華盛頓政府放心,小弟建議兩方儘早談判,而且內容不限,包括外蒙獨立問題。為什麼你們可以讓外蒙獨立,卻不願意讓台灣獨立?」

如果北京政府因此生氣了,中華民國就要趕緊安慰北京政府:「 我們也可以一起談談南京大屠殺問題。我們是否應該共同要求日本對二戰罪行道歉,並給予南京實質賠償?」

當然,最令中華民國最頭疼的其實還是台灣島的治理問題。這時候中華民國可以建議北京政府,可否派些優秀的工程師來查看台灣的鐵路問題,給點意見,免得台鐵又再出事。當然,台灣人一定會抱怨這些工程師會浪費台灣的健保資源,所以,可否請北京政府再派些優秀的中醫師隨團來台,定期為這些外來的工程師駐診,有空閒時也可以為台灣民眾看病。」

這樣一來,華盛頓政府可能會不高興,這時候中華民國就要再與華盛頓政府說:「小弟如今財政真的不佳,但是,大哥如果真的想要賣軍火,小弟可以幫你問問北京政府願不願意買貴國製造的武器?」

不知各位覺得,在中華民國這樣的操作之下,北京政府與華盛頓政府之間會不會暫時「化干戈為玉帛」,讓東亞的局勢更穩定一些?

推薦參考書籍:

中華的成立:渡邊信一郎 著 / 聯經出版公司

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薛鳳施 著/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北京公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蓮子水共同體的沙龍
55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2022/08/11
十九世紀的東亞雖然警醒到西方科技的先進,亟思直追,卻始終沒能找到適合的國家發展方式,但是同時期的美國卻因為一群新英格蘭仕紳的努力,讓國家在內戰結束後,重新找到了「共同生存」的共識。
Thumbnail
2022/08/11
十九世紀的東亞雖然警醒到西方科技的先進,亟思直追,卻始終沒能找到適合的國家發展方式,但是同時期的美國卻因為一群新英格蘭仕紳的努力,讓國家在內戰結束後,重新找到了「共同生存」的共識。
Thumbnail
2022/08/09
十七世紀的西歐已經開始暖身,準備告別舊時代的教會束縛,進入新時代的科技與工業革命。既然螺絲釘是中國所沒有的小器材,向皇帝獻上一枚螺絲釘,就能夠改變東亞科技落後的命運嗎?
Thumbnail
2022/08/09
十七世紀的西歐已經開始暖身,準備告別舊時代的教會束縛,進入新時代的科技與工業革命。既然螺絲釘是中國所沒有的小器材,向皇帝獻上一枚螺絲釘,就能夠改變東亞科技落後的命運嗎?
Thumbnail
2022/08/06
若是有機會穿越到明朝,見到十四歲初登帝位的天啓皇帝朱由校,我們應該帶給他什麼禮物,才能讓他成為改變大明國運的明君呢?一起來動腦思考吧!
Thumbnail
2022/08/06
若是有機會穿越到明朝,見到十四歲初登帝位的天啓皇帝朱由校,我們應該帶給他什麼禮物,才能讓他成為改變大明國運的明君呢?一起來動腦思考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藺相如從宦官家的食客一躍成為趙國上卿大夫,是一群不敢承擔的大臣給他的機會。機會不是不在,而是你有沒有能力把握。人生並非不能翻身,而是敢不敢冒險翻身!
Thumbnail
藺相如從宦官家的食客一躍成為趙國上卿大夫,是一群不敢承擔的大臣給他的機會。機會不是不在,而是你有沒有能力把握。人生並非不能翻身,而是敢不敢冒險翻身!
Thumbnail
區區一塊和氏璧,竟然導致張儀離開楚國,投靠秦惠王,他以連橫的策略瓦解各國的結盟,為之後秦國稱霸中原墊定重要的基礎,扭轉當時的國際局勢,改變歷史曲線。但話說回來,和氏璧到底去哪裡了?
Thumbnail
區區一塊和氏璧,竟然導致張儀離開楚國,投靠秦惠王,他以連橫的策略瓦解各國的結盟,為之後秦國稱霸中原墊定重要的基礎,扭轉當時的國際局勢,改變歷史曲線。但話說回來,和氏璧到底去哪裡了?
Thumbnail
和氏璧跟張儀也有關係? 戰國謀士縱橫七國靠的不只是口才,言語,不過是輸出的管道,重點是輸入了什麼?
Thumbnail
和氏璧跟張儀也有關係? 戰國謀士縱橫七國靠的不只是口才,言語,不過是輸出的管道,重點是輸入了什麼?
Thumbnail
  目前列子公案已經徹底解決,但還沒時間包裹成書,暫時以連載方式進行。這一則講疑古派提出質疑時往往沒有常識的普遍現象!譬如老子還沒稱帝,兒子居然能被叫做皇子!不知道這些學者究竟在質疑歷史真實性之前是否真的用心思考過。
Thumbnail
  目前列子公案已經徹底解決,但還沒時間包裹成書,暫時以連載方式進行。這一則講疑古派提出質疑時往往沒有常識的普遍現象!譬如老子還沒稱帝,兒子居然能被叫做皇子!不知道這些學者究竟在質疑歷史真實性之前是否真的用心思考過。
Thumbnail
由於地球各地礦產不同,所以發展出的器物文化也不同。在亞太地區就發展出獨特的玉器文化。雖然「玉」在亞太地區一直都被視為寶石,但是玉的開採不易,所以,華夏地區一直流傳著「和氏璧」的傳說。究竟,這則在戰國時代逐漸流行的傳說,能帶給今人何種啟發? 關心亞太地區和平的讀者不妨一起動腦吧!
Thumbnail
由於地球各地礦產不同,所以發展出的器物文化也不同。在亞太地區就發展出獨特的玉器文化。雖然「玉」在亞太地區一直都被視為寶石,但是玉的開採不易,所以,華夏地區一直流傳著「和氏璧」的傳說。究竟,這則在戰國時代逐漸流行的傳說,能帶給今人何種啟發? 關心亞太地區和平的讀者不妨一起動腦吧!
Thumbnail
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的第10首籤詩,這張籤詩沒有吉凶的標示。 籤題是「秦昭王連城求趙璧」,怎麼解讀沒有吉凶的籤詩呢?
Thumbnail
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的第10首籤詩,這張籤詩沒有吉凶的標示。 籤題是「秦昭王連城求趙璧」,怎麼解讀沒有吉凶的籤詩呢?
Thumbnail
完璧歸趙是我們熟悉的一句成語,背後歷史故事就算不是滾瓜爛熟,也有相當印象和瞭解,但收錄到籤詩裡代表的是吉還是凶呢?神明又是要藉此提示我們些什麼呢?
Thumbnail
完璧歸趙是我們熟悉的一句成語,背後歷史故事就算不是滾瓜爛熟,也有相當印象和瞭解,但收錄到籤詩裡代表的是吉還是凶呢?神明又是要藉此提示我們些什麼呢?
Thumbnail
郭隗是誰?什麼樣的魅力還是手段,竟然讓燕昭王為他蓋一座黃金臺?!而燕昭王是昏君還是明主?怎麼會為了一個人蓋黃金臺呢?第5首籤詩的卦頭故事,到底要提示我們什麼呢?讓我們趕快來打開~這神明的小紙條吧!
Thumbnail
郭隗是誰?什麼樣的魅力還是手段,竟然讓燕昭王為他蓋一座黃金臺?!而燕昭王是昏君還是明主?怎麼會為了一個人蓋黃金臺呢?第5首籤詩的卦頭故事,到底要提示我們什麼呢?讓我們趕快來打開~這神明的小紙條吧!
Thumbnail
韓國公子,名非。為人口吃,善著書。 史記非常巧妙的把韓非跟老子並做一傳,為啥呢? 根據太史公考證,韓非雖然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師從大儒荀況。但韓非的根本,卻是黃老之術。 韓國在戰國時代的崛起,始於申不害變法。 在太史公的論述中,申不害就是學黃老喜刑名,合併出了一套與眾不同的富國強兵之術。同時也主導了
Thumbnail
韓國公子,名非。為人口吃,善著書。 史記非常巧妙的把韓非跟老子並做一傳,為啥呢? 根據太史公考證,韓非雖然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師從大儒荀況。但韓非的根本,卻是黃老之術。 韓國在戰國時代的崛起,始於申不害變法。 在太史公的論述中,申不害就是學黃老喜刑名,合併出了一套與眾不同的富國強兵之術。同時也主導了
Thumbnail
春秋時代的吳國,是姬姓,也就是跟周王室出自同源,但卻在長江這種蠻荒之地跟楚越這些南蠻子一同生活? 吳國的源起,史記自然也有一套說法,不過可信度欠佳,後世的學者也多提不同考據,這個就不細說了。 春秋時,楚國莊王北上問鼎中原,當時吳越是楚的屬國。
Thumbnail
春秋時代的吳國,是姬姓,也就是跟周王室出自同源,但卻在長江這種蠻荒之地跟楚越這些南蠻子一同生活? 吳國的源起,史記自然也有一套說法,不過可信度欠佳,後世的學者也多提不同考據,這個就不細說了。 春秋時,楚國莊王北上問鼎中原,當時吳越是楚的屬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