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化的子宮,被剝奪的自我--《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6月24日,保障美國婦女墮胎權的重要判例--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被推翻,讓世界各地的女性穿上紅色斗篷、白色大緣翼帽,站上街頭為身體自主權抗爭。這套服裝出自《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一個真實到令人擔憂的反烏托邦小說,正正將大結構對女性的宰制體現的淋漓盡致。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奠基於曾經發生的真實事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用文字搭建起一個極權下的烏托邦,她抓住人性的本質,向世界提出叩問:
當地球充滿汙染,生育率變得極低的情況下,人類為了存續而發展出的社會裡,有什麼會被犧牲?
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她虛構出基列國(Gilead)這個極權國家,卻彷彿預言般,讓人覺得極有可能發生。
基列社會像一座撲克牌塔,有些人靠踩在別人頭上,攀得更高,權力地位的高下主宰著一切日常生活,所有人的角色都被指定。在其中人們的名字被奪取、衣著被指定、知識成為壟斷的稀有資源,細細密密的極權壓迫讓反抗的可能性趨近於零。但撲克牌塔終究是脆弱的,只要有一張紙牌傾斜,整個世界就搖搖欲墜。

父權:宗教包裝下的高牆

在這個故事裡,父權的宰制是主軸,卻攀附於宗教的權威之下,因而獲得了至高的、無可違逆的正當性。基列國的律法由一群男性大主教決定,而他們的妻子也獲得了相應的高地位,然而,這些看似蒙受父權紅利恩澤的女性,實際上仍然被困囿於結構之中,沒有多少選擇,她們必須喜歡小孩、必須無條件地支持丈夫的一切言行,因此表面上她們看似擁有特權,卻同時被那個身分的框架給束縛得死死的。

國有化的神聖子宮

基列國的掌權者以神之名將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收編成為生育機器,使女們成為一群「會行走的子宮」,她們的使命是在每個月排卵日時舉行「儀式」,使女被迫躺在女主人的胯下,與女主人手拉著手,象徵著女主人陰道的延伸,讓大主教進入體內。整個儀式只為了繁衍而執行,生下來的孩子屬於主教夫人,而主教與使女之間亦不能有任何眼神接觸,排除了任何情慾萌發的可能,沒有溫度,沒有人性。
這個儀式幾乎可以說是強暴。使女的自主權被剝奪,甚至喪失了作為一個「人類」的主體性。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見這個政權荒謬的矛盾:壓迫與崇拜同時被施加在她們身上,她們被捧為「神聖」的使女,生而為人的價值卻變得扁平。

奪取名字、統一衣著

Offred。這是基列國賦予故事主角June的名字,像《神隱少女》裡的「小千」,失去名字是被奪去自我的第一步。這個名字是由Of+Fred所構成,意味著「Fred的附屬」,沒有了名字,使女身為個體的獨立性也被毀棄,使她們被一張標籤覆蓋,由所屬主教的地位來估定價值。
而基列國也用統一的服裝來劃分階級與管理人民。所有使女的衣著都是一樣的,寬鬆的大紅色斗篷、遮擋住頭髮與雙頰的翼帽,遮蓋起面貌、身形,讓每個女性個體的差異隱形,卻讓整個群體都引人注目,在頹敗的世界裡無所遁逃。
寬裙、翼帽抹去差異,而顯眼的大紅色也讓使女們無所遁逃。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Twist:女性的能動性

西蒙波娃在《第二性》中寫道:「女人的命運是體面的服從。」但在《使女的故事》裡,我們總能看到女性體面的反叛:主教夫人Serena不顧禁令大聲朗讀聖經,希望下一代能夠有閱讀的權利;使女們在超市裡輕聲告訴彼此自己的真名,女性們每一次的沉默、拒絕都是以尊嚴抵抗命運的抗議,她們直面懲罰,相信著,雞蛋終究能打倒高牆。
最後,若我們反思現實與虛構的關聯,愛特伍的小說展現了極端的情況,但她清楚表明小說中的所有設定都奠基於歷史,而在美國羅訴韋德案被推翻之際,我們又能如何確定《使女的故事》不會變成真實故事?
因此,這個故事彷彿預言,揭櫫了平和秩序的表象下,人性不安的躁動,流動於各階級的人群之中,警告著當今社會的每一個人。故事裡的人物都立體的活著,有血有肉,有愛也有恐懼,讓身為觀者的我們可以從中換位反思。
反思:
在劇集中,政權對女權的限縮是漸進的,如溫水煮青蛙那樣,先是以家庭責任對女性施加壓力,最後禁止女性工作,甚至不能持有任何財產。
歷史上總有人後悔自己沒能及早站出來,如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öller的《懺悔詩》:
「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
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
當他們抓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
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
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
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
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當你閱讀原著小說,或者收看影集,可以嘗試換個情境去思考,容忍與發聲的界線如何取捨?當強權臨頭,或末日降臨,有能力的人理應為生命、為國家、為全人類服務嗎?這之中的責任與合理性又能如何權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35內容數
你將讀到的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而是一些新的思考切入點。這裡會有對多元議題的探討,在梳理議題脈絡後,會由此議題為核心,進行延伸討論,談談相關的文學與影視作品對此議題有什麼樣的闡釋,也會從不同視角切入,分享不同作品各自有什麼樣的觀點,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雙眼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年6月24日,保障婦女墮胎權的重要判例--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被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也就是說,美國憲法不再保障女性終止妊娠的權利。這是從德州「參議院八號法案」(Senate Bill 8)之後,女權的一大退步。
瑞典迷你影集《焦慮滿屋》(Anxious people)用一起搶案、一間待售的舊房子,讓九個原先不相干的人,呼吸著同樣的焦慮,在同一屋簷下關懷著彼此。
來到doom scrolling主題的最後一篇文,想與大家談談這個變動時代下的個體,如何以一己的煩惱,來回應整體社會的課題。看看作家黃麗群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如何以詼諧的筆調寫出深刻的洞察。
今年6月24日,保障婦女墮胎權的重要判例--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被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也就是說,美國憲法不再保障女性終止妊娠的權利。這是從德州「參議院八號法案」(Senate Bill 8)之後,女權的一大退步。
瑞典迷你影集《焦慮滿屋》(Anxious people)用一起搶案、一間待售的舊房子,讓九個原先不相干的人,呼吸著同樣的焦慮,在同一屋簷下關懷著彼此。
來到doom scrolling主題的最後一篇文,想與大家談談這個變動時代下的個體,如何以一己的煩惱,來回應整體社會的課題。看看作家黃麗群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如何以詼諧的筆調寫出深刻的洞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女大當家》是一本敘事很日常、性別意識卻很顛覆的小說。故事以指揮社務與家務的「家女長」瑟娥為主軸開展,在瑟娥家,任何人的勞動都不是理所當然、都能換取相對應的報酬,母親可以為了「製作大醬」出公差、報公帳,父親也得遵守瑟娥訂下「不得在室內抽菸」的家規。這些並非因為性別才產生的規則⋯⋯
Thumbnail
避開了烏克蘭戰爭的衝擊、挺過了疫情的考驗,《梵谷:星夜之謎》團隊再度呈獻驚艷動畫佳作——《農民:愛慾情謎》,這次動畫師們分別在波蘭、塞爾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的工作室作畫,總共投入超過25萬小時的工時,向觀眾呈現出更加華麗的過場效果以及更寫實的動作畫面。這次的故事風格也和《梵谷:星夜之謎》截然不同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推動世界的動力是愛還是自管自的﹖ 「愛」和「自管自的」顯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公爵夫人堅持它們的意思都差不多。這是公爵夫人使用語言的自由﹐雖然兔穴之外地上的世界沒有這樣使用「愛」和「自管自的」的習慣。 ...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女性在各個領域、各個層面都擁有絕對權力和優越地位的社會。相比之下,男性被降級為次等公民,在教育、職業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空前的限制和剝削。"她"們是這個世界的主人,而"他"們不過是附庸,是僅僅用來服務的工具而已。
Thumbnail
當你看得透徹,某種時候你會過度鮮明看見屠殺、權利、鬥爭的真實血腥。西蒙波娃、金智英等故事反映出女性在古今中外的地位與處境。本文訴求人們思考女性主義的意義,以及對女性的權益給予更多尊重。數個人生故事的交織,帶出家庭、文化、性別的反思。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瑪蒂達終於和母親團聚,然而在法律和傳統都不支持的情況下,兩個女人如何服眾?如何治理廣大的領土?熱衷於宗教生活的瑪蒂達,敘任權之爭的衝突升溫將讓她陷入何種困境?又實現何種為人稱道的事蹟?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女大當家》是一本敘事很日常、性別意識卻很顛覆的小說。故事以指揮社務與家務的「家女長」瑟娥為主軸開展,在瑟娥家,任何人的勞動都不是理所當然、都能換取相對應的報酬,母親可以為了「製作大醬」出公差、報公帳,父親也得遵守瑟娥訂下「不得在室內抽菸」的家規。這些並非因為性別才產生的規則⋯⋯
Thumbnail
避開了烏克蘭戰爭的衝擊、挺過了疫情的考驗,《梵谷:星夜之謎》團隊再度呈獻驚艷動畫佳作——《農民:愛慾情謎》,這次動畫師們分別在波蘭、塞爾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的工作室作畫,總共投入超過25萬小時的工時,向觀眾呈現出更加華麗的過場效果以及更寫實的動作畫面。這次的故事風格也和《梵谷:星夜之謎》截然不同
Thumbnail
若將《內在革命》視為女權運動的宣傳品,便小看了此書和它的作者葛羅莉亞.史坦能。這本書並不只是一位女性的成長與自覺,而是一個人的成長與自覺,只不過主角剛好是女權動領袖而已。 依據史坦能自訴的過往,她是個非常活耀的女權運動領導人物,想必擁有相當大的媒體影響力,但,她卻在暫卸第一線工作之餘,重新檢證自
Thumbnail
推動世界的動力是愛還是自管自的﹖ 「愛」和「自管自的」顯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公爵夫人堅持它們的意思都差不多。這是公爵夫人使用語言的自由﹐雖然兔穴之外地上的世界沒有這樣使用「愛」和「自管自的」的習慣。 ...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隨著女權思想的進一步深入人心,這個社會開始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極端。作為統治階層,女性們漸漸喪失了對男性的基本同理心。在她們扭曲的思維中,男性不再被視為平等的人類,而僅僅是可以剝削的工具和資源。
Thumbnail
這是一個女性在各個領域、各個層面都擁有絕對權力和優越地位的社會。相比之下,男性被降級為次等公民,在教育、職業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空前的限制和剝削。"她"們是這個世界的主人,而"他"們不過是附庸,是僅僅用來服務的工具而已。
Thumbnail
當你看得透徹,某種時候你會過度鮮明看見屠殺、權利、鬥爭的真實血腥。西蒙波娃、金智英等故事反映出女性在古今中外的地位與處境。本文訴求人們思考女性主義的意義,以及對女性的權益給予更多尊重。數個人生故事的交織,帶出家庭、文化、性別的反思。
Thumbnail
《芭比》和《可憐的世界》透過電影敘事,探討了性別觀念和男女角色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以及女性主義對性別框架的質問和解構。 本文從電影中的角色與情節,揭露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Thumbnail
瑪蒂達終於和母親團聚,然而在法律和傳統都不支持的情況下,兩個女人如何服眾?如何治理廣大的領土?熱衷於宗教生活的瑪蒂達,敘任權之爭的衝突升溫將讓她陷入何種困境?又實現何種為人稱道的事蹟?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