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基督徒講求孝道,《出埃及記》20章載錄「十誡」,就有一誡講到「當孝敬父母」。《申命記》5章第16節也說:
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的地上得以長久。
從表面上看,聖經的教導與儒家強調的孝道似乎一致,其實並不盡然。儒家談孝道主張恭敬、順從,不能忤逆父母;即便是不完美的父母也應绝對尊重他們意志和情感。 因為父母赐给你生命,就是無上的價值,没有父母就沒有子女。父母绝對居首,子女就算愚孝,也都應該。
而基督徒主張凡事都當以神為首位。父母當然要尊榮。真正的基督徒父母會順服神,做子女的也會順服神;父母與子女都在主裡向對方負責,即使父母對子女的要求不公正,不公平,子女仍然應該要尊敬父母。即使子女不順服,不討歡心,父母也仍應溫柔相待。也就是說:基督徒的父母和基督徒子女都應體貼彼此,鍾愛對方。父母與子女雙方都須放下自我,彼此順服。
《以弗所書》6章1-3節說道:
你們做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孝敬父母既是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在基督徒的理想中,父母的地位應該被尊榮,父母的權威應該被認同,父母的福祉應該被維護。但由於父母子女都「同在主裡」,因而父母是居於相對的首位,子女們不會有愚孝的問題。
avatar-img
6.2K會員
673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16)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神不知鬼不覺的事情?有人說:有。有人說:没有。我的答案是绝沒有! 很多人總是覺得我想做的事情,都還没出口,怎麼會有人知道?因為都還在我心中啊!誰懂得我的內心在想什麼?存在我內心的任何動機、設計的權謀、只要不說出口,怎可能被人知道?
今天(2020/12/23)上午十時卅分,和教會十多位長者開車相互搭載,一同往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大墩藝廊。參觀張敬大師的雕塑展。中午在【梧桐吾同咖啡】享用愛餐。這是神住611靈糧堂每週三固定的【豐盛120】的活動。不知不覺已舉行了25回合。
 在耶穌離世前的紀錄中,有兩段故事非常耐人尋味。   其一是﹝約翰福音﹞13:1-11記錄逾越節前的晚餐,耶穌「為門徒洗腳」。其二是﹝約翰福音﹞14:1-14,記錄耶穌與門徒談論「去父神那邊」。前者提到的們徒有猶大與彼得,表明神對他們的愛不會因著預知祂們來日都將背叛而有所改變;後者提到的們徒也有兩位
   最近重讀《創世紀》,一些信心偉人的故事,對我產生鼓舞。尤其亞伯拉罕 (原名亞伯蘭) 的故事,就連非基督徒都耳熟能詳。他有很頭銜,例如被稱之為:「完全人」、「多國之父」、「信心之父」,在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歸入「先知」,是上帝特別揀選並賜福的人。同時也是包含希伯來人、阿拉伯人在內的「閃族人的
    在教會團契分享讀經心得,對《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的三句經文:「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特別有感。這幾句經文很平易近人,也是我的座右銘。     帖撒羅尼迦城是西元前315年、馬其頓將軍卡斯散德(Cassander)
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16)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神不知鬼不覺的事情?有人說:有。有人說:没有。我的答案是绝沒有! 很多人總是覺得我想做的事情,都還没出口,怎麼會有人知道?因為都還在我心中啊!誰懂得我的內心在想什麼?存在我內心的任何動機、設計的權謀、只要不說出口,怎可能被人知道?
今天(2020/12/23)上午十時卅分,和教會十多位長者開車相互搭載,一同往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大墩藝廊。參觀張敬大師的雕塑展。中午在【梧桐吾同咖啡】享用愛餐。這是神住611靈糧堂每週三固定的【豐盛120】的活動。不知不覺已舉行了25回合。
 在耶穌離世前的紀錄中,有兩段故事非常耐人尋味。   其一是﹝約翰福音﹞13:1-11記錄逾越節前的晚餐,耶穌「為門徒洗腳」。其二是﹝約翰福音﹞14:1-14,記錄耶穌與門徒談論「去父神那邊」。前者提到的們徒有猶大與彼得,表明神對他們的愛不會因著預知祂們來日都將背叛而有所改變;後者提到的們徒也有兩位
   最近重讀《創世紀》,一些信心偉人的故事,對我產生鼓舞。尤其亞伯拉罕 (原名亞伯蘭) 的故事,就連非基督徒都耳熟能詳。他有很頭銜,例如被稱之為:「完全人」、「多國之父」、「信心之父」,在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歸入「先知」,是上帝特別揀選並賜福的人。同時也是包含希伯來人、阿拉伯人在內的「閃族人的
    在教會團契分享讀經心得,對《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的三句經文:「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特別有感。這幾句經文很平易近人,也是我的座右銘。     帖撒羅尼迦城是西元前315年、馬其頓將軍卡斯散德(Cassande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核心價值 孝道,是中華文化中一個亙古不變的核心價值,它是每個家庭維繫親情的重要支柱。孝順,從字面上看,不僅意味著對父母的服從,更包含了理解父母的用心與體諒他們的感受。正如題目所言,孝首重在順,要體貼親心,這既是一種做人處世的智慧,也是一種讓家庭和諧美滿的必然選擇。 順從,不只是表面服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積功德方法|什麼是孝順? 孝順的意思 「孝」是報答父母之恩德的名詞。父母待我有恩,我當時時刻刻想要報恩;父母待我有德,我當時時刻刻感念父母的德;父母待我有情有義,我當拿著情義去還報父母。但求良心上,毫無缺欠,就是「孝」。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百善首推孝為先,孝心可感格蒼天,人能行孝吉祥報,財子壽臻福澤全。」古聖說:「百善孝為先。」又說:「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立身之道。」 「孝」字涵義至廣,自「立身行道,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至「究竟涅槃,度親出苦。 」 無一不與孝道有關。 一般人但知儒家提倡孝道,卻不知佛教也最注重孝道,孝道是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核心價值 孝道,是中華文化中一個亙古不變的核心價值,它是每個家庭維繫親情的重要支柱。孝順,從字面上看,不僅意味著對父母的服從,更包含了理解父母的用心與體諒他們的感受。正如題目所言,孝首重在順,要體貼親心,這既是一種做人處世的智慧,也是一種讓家庭和諧美滿的必然選擇。 順從,不只是表面服
Thumbnail
佛陀曾開示:「以堆積如須彌山高的財寶來布施,所獲得的福報不如誠心孝順供養父母所獲之福。」真正的孝道,不僅是晨昏定省,奉養生活無虞,主要還是應該使雙親能學佛,去惡行善,累積往生淨土的資糧。佛陀所開示的孝道為。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積功德方法|什麼是孝順? 孝順的意思 「孝」是報答父母之恩德的名詞。父母待我有恩,我當時時刻刻想要報恩;父母待我有德,我當時時刻刻感念父母的德;父母待我有情有義,我當拿著情義去還報父母。但求良心上,毫無缺欠,就是「孝」。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孝順為齊家之本,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必須孝順父母,因為是父母把我們辛苦撫養大的。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子女也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就一定要培養或讓他們能先孝順父母。但子女長大後,有了自己家庭,是否還會孝順父母?亦即未來是否會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許多父母會好奇的問題。
Thumbnail
「百善首推孝為先,孝心可感格蒼天,人能行孝吉祥報,財子壽臻福澤全。」古聖說:「百善孝為先。」又說:「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立身之道。」 「孝」字涵義至廣,自「立身行道,齊家治國平天下。」以至「究竟涅槃,度親出苦。 」 無一不與孝道有關。 一般人但知儒家提倡孝道,卻不知佛教也最注重孝道,孝道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