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香港各大商場的人流少得可憐。
以前是人流如鯽,人多到我只想去海邊,一個人,靜靜的。前一陣子開始收緊社交措施,目標清零,絕對清零,本來打了針,也不是為了相信疫苗,而是想保留一下自己逛商場的自由。然後,百業進一步蕭條,本來已很差,現在是更差,但像股災一樣,深不見底,何時才跌到底?現在看來,不能說是沒有希望,但這種 free fall,或失禁式下跌的生意額,真的令人打著大光燈又照不到所謂的希望。如果「還在呼吸都應該要慶賀」,那麼,其實就還是真的有希望的。
留在青山在,哪怕沒柴燒。
這句話是當年我考公開試時,老師跟我們說的勉勵話。還有一句:關關難過關關過,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樸鼻香。
剛聽的時候是挺 mind-blowing 的,WOW,what a line! 不過,回頭想想,我還未聞過一朵真實的梅花。什麼梅花臘月,我其實是挺想看見的。以前回廣州祖父母家時好像見過,不過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可惜,Google image search 還未能做到有氣味的4D效果。
不過關關難過關關過倒是真的,太多的心靈雞湯了,什麼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我真的不敢去殯儀館說這句話,尤其是發現原來殯儀館可以拒收新冠死者的遺體。雖然後來翻看新聞時,發現當初說這句拒收的話的館方的澄請,不過,如果那張當初被認為因為「字眼問題」而令人「產生誤會」的通告,是由一個語文能力好一點的員工撰寫,應該會好一點吧?
談起殯儀安排,台灣的冬瓜行旅會這樣嗎?會拒收嗎?或其他世界各地的殯儀館會怎樣做?查資料後發現,外國的殯儀和火葬安排,有很多個案也因為這場疫情而令很多本來有的步驟都被迫一切從簡。沒有屍體防腐處理,沒有瞻仰遺容,直接蓋棺,沒有火葬場的儀式,只剩下按鍵的操作。
如果這個疫情是個人,真的想將它千刀萬剮,燒完再燒。有些在外國的港人回港,只為見病危的家人一面,但原來,有情況是要一些證書——例如死亡證——被發出,才可以見到。這不是新聞內談及的那名港人的情況,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那個「最後一面」跟我們想像中的「最後一面」真的有很大的分別。
寫到這裡,我突然不懂得怎樣為一篇文章收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