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腦超頻的那些二三事

2022/03/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淺談超頻
以下言論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一定符合你的觀念,也就請高抬貴手,就當看笑話文章就好
在AMD Athlon那個年代,講究的是物超所值的概念,換句話說,如果你的一塊錢可以有兩塊錢的效益,你為何要花兩塊錢去買你的硬體設備?何不透過不花錢的方式,將你的硬體設備提升效能?
講簡單一點,花兩千元買一顆處理器,經過調校,產生有6000元處理器的時脈與效能,這就是超頻的精神起源。
在那個當年看時脈高低,跟女孩顏質一樣重要的年代,時脈高幾乎等於效能高的代名詞,所以當一顆2000元的處理器,可以做到6000元的處理器的時脈時,自然成為大家瘋搶的目標。
Athlon XP 1800+ 就是這一顆指標性處理器,在當時幾家主機板廠的配合調之下,原本133外頻的1800+,可以直接調整上200,但200的外頻搭配11.5的內頻,則會有不太穩定,最後終於將設定調整至200*10,達到2.0GHz的時脈。(特定主板,但我忘了是哪一張)
當外頻飆升到200的情形下,已經跟一顆將近6000元的P4 4 2.4GHz處理一樣的外頻,且時脈貼近,不過價格卻僅三分之一。在這麼迷人的基礎下,大家開始為之瘋狂!
不過當時有個問題,當外頻要開到200的高速下,還得要有一支給力的記憶體能夠配合,而後出現了華邦BH5超猛顆粒...
記得當年有一群人嗅到了商機,就直接聯繫顆粒廠商,直接挑顆粒組裝記憶體,通過耐壓測試,然後再出貨,這個如果沒記錯,應該是G牌、T牌記憶體的誕生故事。
扯遠了,講故事嘛...
我們回正題
======
那為何要超頻?
起出筆者在組裝電腦的時候,還是個窮酸小子(現在也沒好到哪),為了想跟有錢的爺們拼,所以將一顆2000塊的處理器,搾出6000元的時脈(還不見得真的一樣效能),當然讓我們這樣初入虎山的小毛頭,好像拿了「類倚天劍」的史詩級武器,就上路越級打怪。
爽嗎?很爽,相信有經歷過這個過程的朋友,一定都會點頭如搗蒜!
這個回想起來,就真的是當年的超頻精神。
幾年之後,越來越瘋狂,液態氮出現,時脈超上4G、5G到最近的7G,時脈一路開上去。處理器溫度越來越高,一般鋁鰭散熱片已經無法壓制住廢熱,熱導管開始出現...
仔細回想,那真是一段百家爭鳴的大好時代,各家產品變化莫測,隨時都有新製品出現,都是拜超頻所賜。
接著,無所不超,記憶體、顯示卡、什麼東西都可以來超一下,後來電競出現,話題又開始轉換,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
超頻的影響
一個人一輩子可以吃多少飯是固定的,有多少福份換多少天命也是固定的,你做好事,積福報,胡作非為,損福德,這似乎也是天體運行的法則。
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零組件的耐久度設計都有一定的模式,跟人一樣。假設來說,人一輩子差不多活70-80年,零組件生命值也是差不多的。你這樣狂操猛操,每天高壓工作20小時,我看40歲可能就英年早逝了。(當年就是差點被老天收走)
電腦也是,以剛剛133外頻的Athlon處理器來說,超到200??處理器提早一半時間GG也是很正常的。
我後來不玩超頻是因為,我的那台133衝200外頻的電腦,用個一兩年之後,機器開始不穩定跳藍色畫面。不然就是,無故遊戲到一半跳重開機,畫面不動當機,狀況百出。三天兩頭都在調整機器,被機器整到快暈了。
為求機器穩定,決定恢復預設頻率使用,把設備調整成出場預設值。再加上後來也比較沒時間打單機遊戲,都是文書、上網使用,偶而跟團下副本,這時候超不超頻對我來說似乎就沒有那麼重要。
但是穩定性對我而言就變的很重要,因為你總不能下副本打到一半,機器跳重開,然後全團40人因為你掉線而滅團。
之後接案也都是裝機也都是以辦公室機器為主,當然就不可能超頻,畢竟設備要能穩定運行才是關鍵。你總不希望三天兩頭往客戶公司跑,調整機器吧?一台機器獲利也沒多少,跑個一兩趟就賠死了。
======
結語
超頻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過程,就像是青春期的大男孩一樣,很多事情都需要去嘗試看看。你有可能摔的頭破血流,也可能玩得不亦樂乎。
人生嘛!
適可而止就好,人生還有更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去發掘
這禮拜維修案件
1.一大批鏽蝕嚴重的礦卡,小師傅整理到快往生。
2.進水的筆電,老師傅買不到這塊小版,只能一顆一顆零件慢慢換。
3.筆電重摔,幸好面板沒破,不過轉軸斷了,外殼也裂了,還找不到零件可換。
我們下週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會員
    59內容數
    天橋底下有說書的,電腦裡面當然也有一位說書人,這裡除了聊聊電腦知識之外,也會談談一些原廠八卦的五四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