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全球政經鉅變下,科技巨頭帝國們無法逃避的逆火 | 科技巨頭解碼#105

2022/03/16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就在今年年初,這個世界迎來了一個震驚全球人心的巨變 – 俄羅斯以「去軍事化去納粹化」為名義,在二月底時入侵了鄰國烏克蘭。這場戰爭,對於處於和平時代已久的歐美人民,無疑是一個震撼彈 – 大多數的軍事與國際局勢專家,在俄羅斯動武之前都信誓旦旦這場戰爭不會發生。而在寫作本文的此時,俄國與烏克蘭兩國的軍隊,仍在戰場上交鋒。在烏克蘭展現了強大的抵抗意志與能力之下,俄羅斯雖然在烏東與烏南有部分斬獲,卻仍然無法打下最關鍵的首都基輔。而來自歐美源源不絕的軍事援助,也讓烏克蘭有足夠的資源持續這場戰事。以目前的戰況來看,我們很難預測這場戰爭的結局,只能說不管結局如何,都將會大大影響未來十年的世界大局。
而科技產業在這場戰爭中,並未置身事外。俄烏戰爭,同樣將對科技產業的未來,造成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可能是一個大時代變局的開場
選邊站的科技帝國們
在這一次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中,歐美諸國考量到核子戰爭的風險,並未將北約軍力投入與俄羅斯直接開戰,而是採取了以經濟制裁作為主要的介入手段。歐美各國以及美國的東亞盟友,在民意的強力支持下,紛紛宣佈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而在這樣的浪潮下,科技巨頭們也很快地做出了宣示動作 – 即使並沒有被美國政府要求。
以手機巨頭蘋果為例,除了停止在俄羅斯境內銷售蘋果 iPhone、iPad、Mac 等產品以外,也停止了俄國境內的 App Store 服務。而另一個科技巨頭微軟,也暫停了俄羅斯境內的業務服務。搜尋引擎龍頭谷歌,則是暫停了俄羅斯的廣告業務,也將俄羅斯官方媒體的 YouTube 頻道予以封鎖。串流平台 Netflix,同樣暫停了俄羅斯境內的服務,原本俄羅斯的訂閱戶將無法看到網飛的串流節目。當然,與俄羅斯官方最大的衝突自然是來自於社群媒體,臉書除了禁止俄羅斯官煤的帳號以外,更是放寬了其仇恨言論的規定,允許臉書上面的用戶對於俄羅斯官方與軍人,發表暴力言論 (當然,俄羅斯立刻以在全境封鎖臉書與 IG 服務作為反擊)。
蘋果停止其產品在俄羅斯的銷售
整體而言,科技巨頭們的作為,可以說是將其產品服務某個程度武器化了 (weaponized),透過停止產品銷售與服務的提供,讓俄羅斯的民間社會感受到不便利與痛苦,而期待這樣的民怨能夠給予俄羅斯政府壓力,導致於停止其侵略活動。當然,民間企業的停止營運,其實很難真的讓俄羅斯願意停止侵略。然而,這些科技巨頭的抵制動作,對於俄羅斯一般人民的生活,絕對造成了相當程度不便利的影響。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習慣周末看 Netflix 作為主要娛樂,或者是會在iPhone 手機上課金玩遊戲的俄羅斯人,你可能會被剝奪你的主要娛樂,而對於俄羅斯的網路電商來說,谷歌與臉書兩大廣告服務都無法使用,也絕對是一個相當大的麻煩。所以,對於俄羅斯政府來說,這些科技巨頭的動作,絕對也是讓他們能夠感受一定程度的痛苦的,新聞甚至傳出俄國政府考慮沒收這些外商企業資產的消息 (如果真的這樣做,等於是破壞了俄羅斯在全球資本市場的信任度)。
對於俄羅斯政府而言,科技巨頭動作之快之大,很可能是超乎他們的預期的。傳統而言,商人在戰爭之中,通常未必會選邊站,特別是一場與自己國家無關的戰爭。畢竟,這些科技公司的母國 - 美國,與俄羅斯兩國之間並沒有宣戰的狀況,烏克蘭甚至不是北約或者是歐盟的成員國。然而,科技巨頭們的快速動作,其實是有其合理背景的。首先,這次俄羅斯進軍烏克蘭,讓整個西方世界都響起了紅色警報,高漲的危機意識成為了主流民意。其次,在歐美西方國家的社會中,近年來開始興起要求企業必須對特定議題表態的風潮,企業不再能夠置身於爭議議題以外,無法再當隱形人。企業被要求必須對特定價值的維護上有正面的貢獻,而不能只是單純擔任商業服務提供者的角色。一個知名的例子就是,谷歌因其內部員工的反戰聲浪,放棄與美國國防部在人工智慧項目上的合作。
然而,在大多數的狀況下,科技巨頭們仍然會尋求盡量避免跟主權政府對抗 – 舉例來說,蘋果在中國遵守了政府的隱私權要求,把用戶資料放在政府有能力取得的中國境內資料中心,而臉書也會依照印度的法律來管理印度當地的內容。畢竟,主權政府是有能力把這些科技巨頭趕出其市場之外的,而科技巨頭當然不願意損失這些市場的未來潛力,特別是那些大型國家。
幸好俄烏戰爭這次的狀況,對於科技巨頭來說相對比較容易選邊站。一方面是俄羅斯的市場雖然不小,但也沒有大到難以割捨,另一方面,則是歐美社會在這場戰爭中壓倒性的站在烏克蘭反侵略這方。對於這些科技巨頭來說,不抵制俄羅斯反而會造成更大的麻煩,可能會在西方世界演變成巨大的公關危機。兩害相權取其輕,科技公司在這次選邊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當科技巨頭們決定在地緣政治選邊站,把其商業產品與服務武器化的時候,對於他們的未來,等同埋下了一顆不定時炸彈。
主權國家對於科技巨頭的擔憂成真
過去十年,是科技巨頭火力全開高速成長的黃金年代,幾家超大型的科技公司,在全球不斷的擴張其影響力。然而,在科技巨頭飛黃騰達的背後,很多國家開始擔憂,這些科技公司是不是掌握了太大的權力?當今天這些科技公司,決定在特定議題上,與國家政府對抗的時候,是不是有可能具備足以與政府對抗的力量?舉例來說,當澳洲政府想要立法,逼谷歌與臉書付費給澳洲媒體時,這兩家科技巨頭都選擇了對抗的路線,最後迫使政府必須與科技巨頭之間,接受一個折衷版的方案。這也是為何過去兩年,全世界各地都在修法限制科技巨頭力量的主因。
然而,在過往,科技巨頭們在使用其力量與主權政府對抗時,通常都是在最逼不得已的時候才會使用。但在這一次俄烏衝突中,科技巨頭是非常主動的行使了他們力量來表態,決定使用他們手頭具備的商業力量,來制裁俄羅斯,逼迫一個主權政府改變其決定。而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會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讓全世界的主權政府都看到,這些科技公司,如同先前所擔憂的一般,是真的有可能拿出他們的力量來對抗政府的。只要你的國家,其價值與西方主流不同,你就有可能在某一件事上,遭受到這些企業的商品服務武器化的攻擊。這次俄烏戰爭的制裁點是因為對於侵略行為的反制,會不會幾年之後,因為你的國家並不認同歐美主流的綠能政策,大量使用燃煤不理會西方政府的抗議,就會遭到原本八竿子打不著邊的科技產業方面上的打擊呢?
雖然上述的舉例,目前看起來有點荒謬,但別忘了,人類社會的價值標準,其實一直在變動,十年後屆時的社會價值觀到底長成怎麼樣,是非常難以預測的。所以,如果你是那些文化方面與西方主流價值有一定歧異的國家主權政府,你絕對有很高的機率擔心,這次這些科技公司對付的是俄羅斯,下次會不會對付的就是我?
舉例來說,科技巨頭們目前最想進入的市場 – 印度,有這樣的擔心絕對很合理。根據路透社報導,印度在全世界都在貿易制裁俄羅斯的此時,正在考慮以折扣後的優惠價格,購入俄羅斯的石油,很明顯地跟歐美主流做法並不同調。如果我是印度總理,我在做出這樣的決策前,一定會思考,我的政府是否會因此惹禍上身,反而讓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之火從俄羅斯這個中心點也燒到隔壁的印度上。而在這種可能性下,印度政府絕對會試著降低西方國家對其社會與經濟的影響力,這當中除了歐美各政府的影響力以外,第二重要的,可能就是科技巨頭們的影響力了。
路透社報導印度考慮大買俄羅斯石油
除了印度以外,南美第一大國的巴西,甚至部分中東、東歐與東南亞國家,也都會有這方面憂慮。在過去,這些國家大多數對於美國科技巨頭的產品與服務,都是相當開放的。但是在這次戰爭之後,他們絕對有理由擔心,他們過往的開放到底正不正確,是否容許科技巨頭在其國內擁有過高的影響力。
中國模式很可能會成為樣本
而在這些國家面前,有一個可以抄襲的範本 – 就是中國。中國在其共產政權維持一黨專制的考量下,在過去二十年,對於西方的科技公司,只提供有限度的開放。基本上中國的防火牆有兩道,第一道是實體的「網路長城」,被稱之為 The Great Firewall,禁止一切中國官方不許可的網路服務在中國境內被提供,這其中包括了 Google 的搜尋引擎,臉書的 Facebook 社群網路,甚至 Google Play 的應用商店,都是在中國被禁止的。而少數被准許經營的服務,如蘋果 App Store,也必須遵從中國政府的指示,決定其中那些應用可以上架。
而第二道防火牆,則是對於互聯網產業的外資持股上限規定。在中國的投資法規中,互聯網產業外商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必須走與中國本土資金合資的模式,並且中國本土資金要佔多數,外資持股必須低於 50%。在這種模式之下,獲得准許進入中國市場的互聯網企業,外商母公司也不具備絕對的主導權,甚至很常看到外資母公司跟中國的子公司翻臉的狀況。雖然外資大多數時候會透過 VIE 架構 (Variable Interest Entity) 來取得更多的持股比例,但這個架構對於外資其實是非常沒有保障的。
而透過這兩個防火牆,在過去十年橫行世界的美國科技巨頭,在中國很明顯的被限制了影響力,蘋果與微軟大致上都會遵從中國政府的政策,而亞馬遜與谷歌則是黯然退出市場,臉書更是從頭到尾都進不了中國。假設今天中國與美國發生嚴重的衝突,科技巨頭們顯然沒有籌碼,能夠把企業的商業力武器化來對付中國。即使中國的網路鎖國,常常成為世界的笑柄,但對於該國的獨裁政府來說,卻是很有效的控制手段。
可以想見的是,不管俄烏戰爭怎麼結束,這場戰爭之後,俄羅斯的網路與科技產業大概也會走向同樣的方向。但比俄羅斯更重要的,很可能是印度與巴西。印度已經在與中國對抗的過程中,展現了他們也不吝於採取這個方向 – 把抖音國際板 TikTok 踢出印度,而近期則是對 SEA 冬海集團的遊戲大作 Free Fire 下手。而雖然印度跟美國是共同抗中的盟友,但在其他國際利益與價值上,印度跟美國並不是永遠在同一條船上。傳統的保護主義,主要考量的是國內經濟利益,但現在顯然還得加上更多的國際政治與國安考量。在上述的情境之下,印度未來對科技產業採取更大的保護主義,降低美國科技巨頭的影響力,是一個完全有可能的情境。巴西的狀況我相對較不了解,但這次巴西同樣沒有加入制裁俄羅斯經濟的行列,如果未來也有類似的考量,我並不會意外。
科技巨頭無可逃脫的逆火
對於科技巨頭們來說,他們在這次俄烏戰爭的表態,將會讓他們無法逃避隨之而來的逆火。傳統而言,我們判斷一個人或組織是否對我們有威脅,我們會評估兩個主要項目,一個是他有沒有造成我們傷害的「能力」,另一個則是他有沒有想要傷害我們的「意圖」。科技巨頭們強大的影響力,已經讓他們在「能力」這個欄位上打勾,幾乎所有的國家,都不可能輕忽科技巨頭對他們社會與經濟可能造成重大的影響。但在以往,科技巨頭有一個保護傘,就是他們沒有「意圖」要與主權政府作對,沒有「意圖」要去造成傷害,沒有「意圖」要去挑戰另一個國家的文化或價值。做為以營利為導向的科技平台,這些科技公司理論上在絕大多數狀況下都會希望保持中立,不去做價值判斷。
然而,這次科技公司們對俄羅斯的表態,讓他們失去了這個保護傘,因為這等於是他們親自在「意圖」這個欄位上去打勾,告訴全世界,我們這些公司,是可能有主觀想要去行使我們的力量去挑戰某些主權政府與社會的,我們這些公司不是中立的 – 我們是可能有「意圖」來挑戰、威脅或破壞你的。而這會讓這些科技公司,在這些擔憂的主權政府眼中,從原本的黃色警報,一口氣升級到紅色警報。而這對於科技巨頭們來說,是一個選邊站之後,必然承擔、無法逃避的代價。
當然,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確是破壞國際秩序的惡霸之舉,科技巨頭們在此時選邊站也不是師出無名 (很多人會認為在這個時候不收盧布做生意非常合理)。然而,選邊站永遠是要付出代價的,科技巨頭選擇了當下歐美市場的主流認同,避免了潛在的公關危機。然而,在眾多潛力巨大的開發中國家市場,這些科技巨頭替自己埋了一顆不定時炸彈,一定會爆炸,只是不知道何時以及爆炸威力多大而已。
本期科技巨頭解碼的商業思考 –
科技巨頭在這次俄烏戰爭的表態,會引起另一個值得討論的題目,就是這些經營團隊的決策,是否會對其股東的權益造成損害,是否可能有經營團隊背信的問題。當然,嚴格來說,這次對俄羅斯的動作,對於這些歐美的科技巨頭來說,大概不是問題,因為我相信他們的股東有九成都會支持他們的做法。但把場景換到相關度較低的,如同台灣的某些上市公司 – 如果該公司的多數股東其實根本不在意俄烏戰爭,只希望公司悶聲發大財,這個時候,這間公司的經營管理團隊該怎麼做呢?如果做出跟多數股東期待相反的決策,是否是一個沒有忠實盡受託管理義務的情況呢?這很值得每個公司經營者,股東,以及外部觀察者來好好思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0K會員
234內容數
科技巨頭解碼,是一個討論科技產業趨勢與解析科技巨頭動向的付費電子報。我們將以專業的角度,來讓讀者理解,科技與商業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來跟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