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藍色是抑制食慾的色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Isaac N.C. on Unsplash

Photo by Isaac N.C. on Unsplash

關於色彩與食物的關係,網路上有些文章寫到:「暖色能促進食慾,藍色與紫色會抑制食慾,若把盤子或桌巾換成藍色,有幫助節食的效果。」,看似蠻有道理,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的話,那麼應該沒人想吃葡萄、藍莓等水果,廠商和餐廳應該也不會生產與使用藍色的盤子與桌巾了吧。而這種說法從何而來呢?

一般來說,食物主要的色彩是紅、橘、黃與綠色,水果、蔬菜與肉類大多是這些顏色,各種顏色的食材擺放在一起,色彩繽紛的模樣讓人食慾大增,也許是因為這樣,所以人們單純地想,反其道而行,使用食物少見的藍色與紫色,應該能有抑制食慾的功效。但從生活經驗中可知,就算食物的顏色看起來不可口,也是能引起食慾,例如咖哩,單就顏色與型態其實看起來不太美味,但依然能引起食慾。

其實,沒有一種色彩能幫助人們節食,但若是將「熟悉的食物顏色」變成「意料之外的顏色」呢?例如在壽司店點了鮪魚生魚片,結果送來的是紫色的生魚片?一碗牛肉麵卻是藍色的麵條與湯頭?這應該都會讓人倒胃口。

對生物來說,攝取食物是賭上生命的行為,若是食物有毒,不但無法補充營養,可能會生病,甚至連性命都賠上。所以人們對食物的顏色、氣味和味道都是非常敏感的,尤其第一步通常是用視覺來做判斷,當人們看到的食物顏色若與預期的不同,自然覺得奇怪,產生排斥的反應。

不過現在也很常看到反常色彩的食物,例如麥當勞推出的黑色漢堡,或是31冰淇淋推出藍色冰淇淋等等,有時候是為了增加噱頭與話題性。書中提到美國人似乎不太在意食物原本的色彩,常使用一些過度鮮豔的色彩來裝飾各類的甜點或糖果,甚至於2000年時亨氏食品以兒童為主要客群,推出藍色與紫色的番茄醬,沒想到竟然深受小孩喜歡。也許是因為現代人們已經遠離狩獵、農耕與自給自足的生活,食物都是由工廠所加工製造,小朋友對於食物色彩,也逐漸尋求更強烈的感官刺激,凌駕於人們提高生存機率的本能。

而後來美國與英國的研究指出,人工色素可能影響小孩的腦部發展,有引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疑慮,政府也開始規定若有使用受規範的色素,需在食物包裝上明確標示「會對兒童帶來負面影響」警告文字,而亨氏食品,也在2010年停止生產彩色番茄醬。

本文由閱讀《52種顏色的歷史冷知識》、及其他書籍、網路資料之心得彙整,任何指正或補充,歡迎留言給我。

對創意與色彩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我們的社團,將定期舉辦線上讀書會及分享有趣資訊。維他命C,補充你的 Creative & Colo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Y COLOR 百色抽屜的沙龍
14會員
22內容數
2023/08/01
如果情緒感受是個角色,他們會長成什麼樣子?有什麼顏色?性格或能力呢?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腦筋急轉彎」,就是將情緒擬人化,成為形象鮮明的角色們,我們在生活中所產生的各種情緒,就是這些角色們的作用與互動。
Thumbnail
2023/08/01
如果情緒感受是個角色,他們會長成什麼樣子?有什麼顏色?性格或能力呢?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腦筋急轉彎」,就是將情緒擬人化,成為形象鮮明的角色們,我們在生活中所產生的各種情緒,就是這些角色們的作用與互動。
Thumbnail
2022/11/2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覺?在色彩書籍上看到一些對於色彩的描述,尤其是對色彩感受的描述,會覺得制式、俗套,認為這些敘述都是將色彩貼上標籤,是在形塑對色彩的刻板印象。其中,有些可能認同,但覺得是陳腔濫調,有些不認同的,則是不以為然,認為對色彩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成見。
Thumbnail
2022/11/24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覺?在色彩書籍上看到一些對於色彩的描述,尤其是對色彩感受的描述,會覺得制式、俗套,認為這些敘述都是將色彩貼上標籤,是在形塑對色彩的刻板印象。其中,有些可能認同,但覺得是陳腔濫調,有些不認同的,則是不以為然,認為對色彩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成見。
Thumbnail
2022/06/09
自然環境色彩中,除了岩石、砂礫與土壤等較為固定的基本色,也不乏鮮豔且引人注目的色彩,帶給我們新奇與愉悅的感受。
Thumbnail
2022/06/09
自然環境色彩中,除了岩石、砂礫與土壤等較為固定的基本色,也不乏鮮豔且引人注目的色彩,帶給我們新奇與愉悅的感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相信大家前幾周以來一定都被『蘇丹紅』瘋狂洗板,是不是連外出用餐都會擔心有沒有接觸到的風險。但不知道在新聞報導、各專家解說和網路文章之後,大家是不是真的清楚什麼是蘇丹紅?為什麼要加在食品?吃了到底對我有什麼危害?今天就進一步跟各位分享一下食品添加劑。 
Thumbnail
相信大家前幾周以來一定都被『蘇丹紅』瘋狂洗板,是不是連外出用餐都會擔心有沒有接觸到的風險。但不知道在新聞報導、各專家解說和網路文章之後,大家是不是真的清楚什麼是蘇丹紅?為什麼要加在食品?吃了到底對我有什麼危害?今天就進一步跟各位分享一下食品添加劑。 
Thumbnail
「美食」在於色、香、味俱全,其中色排第一。 人是感官動物,如看食尚玩家之類的美食節目,色相(彩)到擺盤,也會刺激味蕊;若是在現場的香與後味佳,便是很棒的美食饗宴(寫到這邊吞口水)。 話說回孩子身上,孩子對食物的需求還是最純粹的時候,外型變化(色)便顯得重要,隨著慢慢成長,對顏色開始有概念的時候,
Thumbnail
「美食」在於色、香、味俱全,其中色排第一。 人是感官動物,如看食尚玩家之類的美食節目,色相(彩)到擺盤,也會刺激味蕊;若是在現場的香與後味佳,便是很棒的美食饗宴(寫到這邊吞口水)。 話說回孩子身上,孩子對食物的需求還是最純粹的時候,外型變化(色)便顯得重要,隨著慢慢成長,對顏色開始有概念的時候,
Thumbnail
現在這個粉專前身,是女兒幫我開來閒暇時賣賣戚風蛋糕和曲奇餅乾的。 因為不另放添加物,每種主口味的食材,像是巧克力粉、綠茶紅茶葉、芝麻粉都要加倍,甚至三倍之多。 即使如此,還是常常獲得「欸?紅茶味沒那麼濃喔?」之類的評價。成本提高卻還獲得香氣不足的回饋,難怪企業乾脆把化學香料加好加滿,既便宜又讓人滿意
Thumbnail
現在這個粉專前身,是女兒幫我開來閒暇時賣賣戚風蛋糕和曲奇餅乾的。 因為不另放添加物,每種主口味的食材,像是巧克力粉、綠茶紅茶葉、芝麻粉都要加倍,甚至三倍之多。 即使如此,還是常常獲得「欸?紅茶味沒那麼濃喔?」之類的評價。成本提高卻還獲得香氣不足的回饋,難怪企業乾脆把化學香料加好加滿,既便宜又讓人滿意
Thumbnail
記得第一次發現糖醋醬的成分是番茄醬和白醋的時候,我內心驚呼不可思議,對我而言番茄醬代表西方,白醋是東方的,是什麼緣分讓他們攪和在一起,而且還這麼美味甜蜜。最近的衝擊則是美乃滋和醬油,我的調味邏輯被摧毀了,難道我們在外面餐廳吃到的美味都是這樣南轅北轍的搭配嗎。是誰!誰這麼大膽願意犧牲自己的味蕾。
Thumbnail
記得第一次發現糖醋醬的成分是番茄醬和白醋的時候,我內心驚呼不可思議,對我而言番茄醬代表西方,白醋是東方的,是什麼緣分讓他們攪和在一起,而且還這麼美味甜蜜。最近的衝擊則是美乃滋和醬油,我的調味邏輯被摧毀了,難道我們在外面餐廳吃到的美味都是這樣南轅北轍的搭配嗎。是誰!誰這麼大膽願意犧牲自己的味蕾。
Thumbnail
一般人人其實也具備聯覺的能力,不過反應沒有聯覺者那麼強烈與明顯,我們可以來看看下列圖片,若要為這兩個形狀來命名KIKI或是BOUBA,你覺得他們比較適合哪個名字? 本文為閱讀《為什麼辣椒醬顏色越深感覺越辣?》及其他書籍、網路資料之心得彙整,任何指正或補充,歡迎留言給我。
Thumbnail
一般人人其實也具備聯覺的能力,不過反應沒有聯覺者那麼強烈與明顯,我們可以來看看下列圖片,若要為這兩個形狀來命名KIKI或是BOUBA,你覺得他們比較適合哪個名字? 本文為閱讀《為什麼辣椒醬顏色越深感覺越辣?》及其他書籍、網路資料之心得彙整,任何指正或補充,歡迎留言給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