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話:與病毒共存?再等一下下...

2022/03/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2020年初武漢肺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陷入恐慌,由於疫情凶猛,前景不明,網路上各種胡言亂語充斥,有人因此戲稱這不只是肺炎,根本就是「武漢腦炎」。
新冠病毒有這麼危險但是沒這麼美,離遠一點比較好(來源:疾病管制署)
之後有相當比例確診者出現嗅味覺異常、頭痛、「腦霧」(昏昏沉沉的感覺)、記憶模糊等症狀,科學界發現這個病的確可能跟腦有關。
英國的生醫資料庫「UK Biobank」在疫情前已經收集了大約五萬人的大腦磁振造影(MRI)影像,有這個資料在手,他們發起了「COVID-19 repeating imaging study」這個研究,希望這五萬人中,有一部份能回來做第二次的大腦掃描。由於英國確診率超高,至今有1960萬人確診,佔6722萬總人口的三成,所以很容易就能有足夠的病例數來做實驗組(確診者)與對照組(陰性者)的比對。
2022/03/07的「Nature」發表了一篇這個研究的初步結果,領銜的是牛津大學的Gwenaëlle Douaud教授。這個研究包含了785位受試者,年齡51-81歲,其中401為有確診Covid-19,384位為陰性者。兩次大腦磁振造影的時間間隔平均為141天。
結果如下:
(一)確診者在「框額皮質」(位於大腦額葉下方,眼眶附近的部位,這個腦區與決策、認知有關)以及「海馬旁迴」(環繞在海馬迴周邊,與記憶有關)這兩個部位的大腦灰質的厚度顯著減少,MRI影像的組織對比也下降了。
(二)與初級嗅覺皮質(primary olfactory cortex)有功能性連結的腦區,呈現明顯的組織受損跡象。
(三)整體大腦變小了。
即使是輕症患者,大腦也是會有這些變化。
眶額皮質的灰質厚度變化,確診者(紅色)比起對照組(藍色)明顯變薄,年紀越大越嚴重(來源:Nature)
有沒有覺得超恐怖的呢?
研究者在進行分析時,並非只是比對影像而已,他們非常小心的排除了其他可能影響的因素,比如說案例中也有感染其他非Covid-19的肺炎者,就沒有出現類似的變化。(由於有這些分析,所以文章很長)
這次發表的結果,都是在omicron變種出現之前的病例,所以omicron是否也會有這種影響,尚未確定。這個研究預計會有2000個案例,之後還會陸續發表,包括急性的症狀以及慢性的後遺症,之後應該也就會有omicron的資料了。
這篇文章是以緊急發表的形式,尚未經編輯台修改,發表於2022/03/07的「Nature」,之後會有編輯後的正式版本。
由於omicron輕症居多,世界各國也逐漸放棄抵抗,最近許多人「與病毒共存」朗朗上口,不過我是覺得台灣還有本錢再等一下,等各國提供更完整的「考古題解答」之後,再來接受這個考驗比較好,畢竟「腦殘者無藥醫也」!
本草綱目並沒有這句,不過目前的醫學對於大腦的毛病的確幾乎是束手無策…(來源:網路梗圖)
  • 超中二物理宅雜記
  • 話都給我說就好 其之316
  • 武漢肺炎
  • 武漢腦炎
  •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 covid19
  • 新型冠狀病毒
  • 腦科學
  • 與病毒共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超中二物理宅
超中二物理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