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揭開長新冠腦霧之迷霧 IV: 血腦屏障(BBB)壞了

A.H.-avatar-img
發佈於新冠科普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約一個月前,我們完成了「揭開長新冠腦霧之迷霧 第一季」: 失戀的突觸小膠的背叛、以及多巴胺的不安共三集。期間也加碼放映了二集圖冊: 新冠的刺突蛋白是小三? 、和小膠遇上新冠,成了神經元亂剪手。今日清晨,英國時間週四(2024年2月22日),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以斗大標題: 研究發現,長新冠 的「腦霧」可能是由於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滲漏所致[i]

沒想到在元宵前夕,科學又送上一個燈籠,好讓我們再看清一點腦霧的迷霧

認識BBB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血腦屏障(BBB)的定義是:

“(大腦內部)由特殊無孔緊密連接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s),在大腦微血管腦組織之間形成某些物質的運輸屏障。”

這個緊密連接會將相鄰細胞密封在一起,阻止大多數分子通過,成為大腦的主要免疫防線。也就是說,血腦屏障(BBB)是一種所謂的膜/半透膜,一方面將血液和大腦分開,另一方面確保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如細菌和病毒,無法通過這一屏障到達大腦,缺點是許多藥物也無法通過這一障礙。

研究的人事時地物

此研究是由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三一學院與聖約翰醫院研究人員合作,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2024年2月22日出版)報告了他們如何分析2020年3、4月因新冠住院的76名患者,以及新冠大流行前的25人的血清和血漿對照樣本。研究發現,長新冠腦霧患者的樣本中,含有一種通常不會在血液中出現的S100β蛋白質,經過動態對比增強磁振造影(DCE-MRI)掃描後確認血腦屏障(BBB)滲漏的跡象

進一步使用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轉錄組學分析顯示,腦霧患者存在凝血系統失調和適應性免疫反應減弱[ii]

研究結果

血腦屏障(BBB)壞了會使得血清成分和細胞因數能夠穿透大腦,但是對於腦血管的病理生理學和過程仍是未知。此研究驗證了誘導長新冠的腦霧BBB 損傷有關,腦霧患者出現凝血系統的不穩定性和抑制的適應性免疫反應。PBMC 顯示出對人腦內皮細胞的增強粘附,而內皮細胞則暴露於長新冠誘導的炎症個體血清中。換言之,持續的全身炎症和持續的局部BBB功能障礙是長新冠腦霧的關鍵特徵,患者存在凝血系統失調適應性免疫反應減弱狀況。因此評估 BBB 完整性,可能是長新冠相關的神經系統後遺症臨床有用的指標,而靶向控制BBB完整性也可能成為治療慢性長新冠患者的新方法。

牛津大學教授的解釋

未參與此研究的牛津大學教授Paul Harrison接受《衛報》採訪時說明,大腦中的血栓(blood clots)可能是長新冠腦霧的原因之一,因此這項新研究很重要。他說:

“這表明,患有新冠後腦霧的人會出現大腦血管內壁異常,並增加了血液凝固異常也起作用的證據。… 很可能,這一系列過程可以解釋腦霧和長新冠的其他特徵。”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雖然此研究並非大規模的長期研究結果,但是血栓一直是新冠確診的併發症之一,嚴重的腦部血栓也與新冠確診後的急性腦中風高度相關,也因此輕微的血栓可能造成腦霧並不意外。而華人世界對類似BBB滲漏後所帶來的血凝塊影響概念應該不陌生,讀者們可能就不會像看「揭開長新冠腦霧之迷霧第一季」那般,有許多不熟的專有名詞和概念。因為,這個造成長新冠腦霧的原因,和中醫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有異曲同工的相似處,畢竟,大腦的主要免疫防線BBB壞了,血液滲漏有血凝,

經血凝滯不通,氣就不通,問題也就來了。

想了解更多關於新冠和長新冠最新科學知識,可參看 A.H. 新冠科普

什麼是腦霧? 請看新冠科普術語索引

---------------------------------------------------------------------------------

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定義

新冠後症狀(Post COVID-19 condition ),簡稱長新冠(Long COVID) 是指在初次感染新冠病毒三個月後繼續或出現新症狀,症狀持續至少兩個月,無法用其他診斷來解釋的病症。

---------------------------------------------------------------------------------



[i] The Guardian, Long Covid ‘brain fog’ may be due to leaky blood-brain barrier, study finds., Feb 22, 2024. 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4/feb/22/long-covid-brain-fog-may-be-due-to-leaky-blood-brain-barrier-study

[ii] Greene, C., Connolly, R., Brennan, D. et al.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and sustained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long COVID-associ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Nat Neurosci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4-01576-9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84 字、4 則留言,僅發佈於精選集、新冠科普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02/23
感謝專業分享!請教,腦內血栓會好嗎?
A.H.-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3
❦ 莊小昕 西醫: 抗凝血劑或血栓溶解治療術: https://www.ntuh.gov.tw/neur/Fpage.action?fid=4314 中醫治療可能就更多種了。
avatar-img
A.H.科普(pScience)
123會員
300內容數
用知識點燃你的神經通路! A.H. 科普的每篇文章,刺激您大腦突觸的新舊連接,讓您對理解、思維、靈感和好奇,貪得無厭~
A.H.科普(pScience)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2025年,耶魯大學C.J. Carlson等人在《自然評論:生物多樣性》上發表了「病原體和星球變化」 ,試圖繪製這些微觀擾動,聆聽我們在微生物世界中匆忙的迴聲。這顯示我們的加速正在引起漣漪、意想不到的潮流,將古老的生命形式帶入新的、不確定的未來。。。
Thumbnail
2025/04/23
2025年,耶魯大學C.J. Carlson等人在《自然評論:生物多樣性》上發表了「病原體和星球變化」 ,試圖繪製這些微觀擾動,聆聽我們在微生物世界中匆忙的迴聲。這顯示我們的加速正在引起漣漪、意想不到的潮流,將古老的生命形式帶入新的、不確定的未來。。。
Thumbnail
2025/04/22
曾幾何時,在一個不起眼的星系中,一顆岌岌可危發高燒的行星,名叫地球🌍。在這裡,一群咖啡因含量高有些驚慌失措科學家們認為受夠了。地球人走向環境災難的速度竟然比智慧手機在長途通勤中耗盡電池的速度還快,因此,需要有人為此做點什麼。前哨星球獎,時空回到2022年。。。
Thumbnail
2025/04/22
曾幾何時,在一個不起眼的星系中,一顆岌岌可危發高燒的行星,名叫地球🌍。在這裡,一群咖啡因含量高有些驚慌失措科學家們認為受夠了。地球人走向環境災難的速度竟然比智慧手機在長途通勤中耗盡電池的速度還快,因此,需要有人為此做點什麼。前哨星球獎,時空回到2022年。。。
Thumbnail
2025/04/21
明天是422地球日,而今天頭條新聞是挑戰今年最高溫紀錄!明恐「飆破37度」天氣熱如夏。氣溫不斷上升,天氣越來越反常,尤其是今年的天氣變化,就像派對上不受歡迎突然造訪的客人一樣,讓人感覺就像熱浪中的巧克力茶壺一樣糟糕。天氣是否太熱,不適合泡茶?為什麼空調帳單已經這麼高了?今年的颱風季節會不會又是。。。
Thumbnail
2025/04/21
明天是422地球日,而今天頭條新聞是挑戰今年最高溫紀錄!明恐「飆破37度」天氣熱如夏。氣溫不斷上升,天氣越來越反常,尤其是今年的天氣變化,就像派對上不受歡迎突然造訪的客人一樣,讓人感覺就像熱浪中的巧克力茶壺一樣糟糕。天氣是否太熱,不適合泡茶?為什麼空調帳單已經這麼高了?今年的颱風季節會不會又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分享2022年3月開始的身體改變。從一開始的暈眩到後續生病,康復的極度緩慢,身體很不對勁,於是對生活進行調整,以及找尋原因。
Thumbnail
分享2022年3月開始的身體改變。從一開始的暈眩到後續生病,康復的極度緩慢,身體很不對勁,於是對生活進行調整,以及找尋原因。
Thumbnail
充滿謎團的秘密實驗室。 體内不尋常異樣感,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壓抑血液中的病毒,千萬要保持理智,找到解藥逃離這裡!​
Thumbnail
充滿謎團的秘密實驗室。 體内不尋常異樣感,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壓抑血液中的病毒,千萬要保持理智,找到解藥逃離這裡!​
Thumbnail
20240313 隔著玻璃,看著全身被各式儀器圍繞的昏睡中的父親,弟弟又再次破防,消失了一陣子後帶著衛生紙與滿是霧氣的眼鏡鏡片歸來。 好消息是,各項超標的指數總算趨於穩定不再飆升,而生命跡象也逐步得到了控制
Thumbnail
20240313 隔著玻璃,看著全身被各式儀器圍繞的昏睡中的父親,弟弟又再次破防,消失了一陣子後帶著衛生紙與滿是霧氣的眼鏡鏡片歸來。 好消息是,各項超標的指數總算趨於穩定不再飆升,而生命跡象也逐步得到了控制
Thumbnail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Thumbnail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Thumbnail
紀錄一下上週日至今的奇幻人生旅程。 週日晚上收到通知,父親快篩感染新冠,就診服用處方藥後狀況不佳,緊急送往醫院急診。初步確定為新冠+A流+不明病毒感染導致的敗血症。當晚直接移往加護病房。
Thumbnail
紀錄一下上週日至今的奇幻人生旅程。 週日晚上收到通知,父親快篩感染新冠,就診服用處方藥後狀況不佳,緊急送往醫院急診。初步確定為新冠+A流+不明病毒感染導致的敗血症。當晚直接移往加護病房。
Thumbnail
今日清晨,英國時間週四(2024年2月22日),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以斗大標題: 研究發現,長新冠 的「腦霧」可能是由於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滲漏所致...
Thumbnail
今日清晨,英國時間週四(2024年2月22日),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以斗大標題: 研究發現,長新冠 的「腦霧」可能是由於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滲漏所致...
Thumbnail
這裡策展的是 揭開長新冠腦霧之迷霧 II: 小膠的背叛 一文, 補充新圖冊。近期科學認定的長新冠腦霧罪魁禍首是突觸被破壞、被過度修剪。而這柄剪刀...
Thumbnail
這裡策展的是 揭開長新冠腦霧之迷霧 II: 小膠的背叛 一文, 補充新圖冊。近期科學認定的長新冠腦霧罪魁禍首是突觸被破壞、被過度修剪。而這柄剪刀...
Thumbnail
科學解密長新冠的時間點來到2023年底,科學家再次確認腦細胞間的連接,突觸(Synapse)被破壞、被過度修剪,可能就是長新冠腦霧的罪魁禍首...
Thumbnail
科學解密長新冠的時間點來到2023年底,科學家再次確認腦細胞間的連接,突觸(Synapse)被破壞、被過度修剪,可能就是長新冠腦霧的罪魁禍首...
Thumbnail
本文介紹腦動脈瘤的破裂前兆、致病原因及分佈、診斷方式、治療評估、手術方式以及預防措施。還包括相關網站提供的特別護理師服務等。文章中提供豐富的腦動脈瘤相關知識,適合想了解或預防腦動脈瘤的人閱讀。
Thumbnail
本文介紹腦動脈瘤的破裂前兆、致病原因及分佈、診斷方式、治療評估、手術方式以及預防措施。還包括相關網站提供的特別護理師服務等。文章中提供豐富的腦動脈瘤相關知識,適合想了解或預防腦動脈瘤的人閱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