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長新冠腦霧之迷霧 V: 腦外炎症,還是腦內感染?

2024/03/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個月前「揭開長新冠腦霧之迷霧 第二季」第一集: 血腦屏障(BBB)壞了以及加映的血栓兇手找到了: 腸道微生物代謝物2MBC,揭示了長新冠誘導的炎症與觸發的免疫反應均是研究的基礎證據。然而目前科學對於大腦是否能直接感染新冠病毒的問題,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raw-image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原因進行討論[i]

文章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以及複雜因素(Complex factors)。目前科學確定的是腦外炎症 (inflammation caused by COVID-19 outside the brain)部分 (通常是屍檢樣本證據的成果):

1.  新冠患者容易發炎的特定大腦區域,包括嗅球(olfactory bulb, 與嗅覺有關)和腦幹(brainstem,控制某些身體功能如呼吸)等區域。

2.  血腦屏障(BBB)壞了,免疫分子進入大腦的明確途徑,血液中充滿了炎症分子,這些分子有可能通過滲漏的屏障進入大腦,導致腦霧。

以上均為病毒引發的免疫反應間接導致腦部發炎

  • 另一個屍檢樣本證據的研究,則提供了大腦可能直接感染新冠病毒的線索:

3.  衰老的多巴胺能神經元 ( 詳見: 第一季:多巴胺的不安)

病毒庫證據

但支援直接感染大腦理論的研究,多數是實驗室培養皿中的人類神經元和其他腦細胞,因此科學還需更多的研究和證據來釐清。然而在2024年3月3日至6日丹佛舉行的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會議(CROI),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一項新研究,再次證明了新冠病毒可以在疾病急性期結束後在患者的血液和組織中持續存在一年至二年以上[ii]

研究人員檢驗171名感染新冠的患者血液樣本,使用對新冠刺突蛋白的超敏感測試,發現新冠病毒在14個月後仍然存在於某些人體內。在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Long COVID組織資料庫中,包含患有和未患有長新冠患者捐贈的樣本。染疫後長達兩年的時間裡,仍檢測到部分病毒RNA(排除再次感染可能性後)。他們在免疫細胞所在的結締組織中發現病毒碎片,在一些樣本中,研究人員發現該病毒可能是活躍的。

換句話說,不論是腦內還是腦外的新冠病毒感染,倘若病毒能在體內存活1~2年,長新冠腦霧的迷霧複雜變數,也將因時間的長度加長對科學的挑戰更為巨大。2024年春天,新冠疫情第五年的現在,只好再次重申: 遵循WHO和科學家的建議: 每天都採取措施,以防萬一面對新冠再感染,躲得越遠,越好 !

想了解更多關於新冠和長新冠最新科學知識,可參看 A.H. 新冠科普

什麼是腦霧? 什麼是腦部發炎? 請看新冠科普術語索引


[i] Claudia López Lloreda, COVID’s toll on the brain: new clues emerge, Nature, March 20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0828-9

[ii] Eurekalert, COVID-19 virus can stay in the body more than a year after infection. March 7 2024.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36945

52會員
86內容數
在猶如巨塔的科學知識前,做一個永遠好奇的小孩,享受觀察與理解的樂趣。同時希望能藉自己微薄的力量,促使華文世界的科學能漸漸成為-閒話家常的有趣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