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上我們早就死了,談《該死的阿修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絶望や孤独から無言の叫び。

raw-image

成年的詹文帶著模型槍在夜市掃射。這場隨機槍殺案唯一死者是公務員兼遊戲直播主小盛,記者黴菌成了制伏詹文的證人。小盛的未婚妻Vita、與黴菌相約採訪的琳琳,以及摯友阿興的關係,因為這起案件而相互交錯。詹文與阿興的創作漫畫裡,梵天劍與奈何橋是脫離困境的法寶;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是不斷的輪迴再輪迴,成了憤怒的阿修羅。

每個人的眼神,都是無聲的吶喊、疏離與絕望。


每件事情都有一條線,跨過去也就都變得不一樣了。

樓一安導演在《該死的阿修羅》裡,將電玩遊戲與創作漫畫跟真實世界成了三點一線的連接。而這三者都象徵著現代的社會與行為都進入了「後解嚴時代」。當我參照黃致豪書寫於《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的導讀時,他身為一個司法實務工作者,觀察到當代的社會都處在於「未經歷精神上的真正解嚴」,因此對於虛構的王權正義充滿了不適當的崇拜。回到作品,詹文與阿興所創作的漫畫《憤怒的零》,意味著壓抑於心的情緒,可能來自他者、環境,更多時候來自自我。而小盛與琳琳都在玩的電玩遊戲,則象徵著遊戲社會的現代性。在缺乏苦惱相互接洽的現代下,遊戲的社會結構讓人意識在他人經驗與輔佐中存活的愉悅。但是回到現實面,陪伴所能提供的幫助卻少之又少。創作和遊戲的環境與生存的環境,都充斥著赤裸且求愛的自我。齊格蒙.包曼《液態現代性》用「自我的單獨監禁」概說了個體化的我和你,更能揭露作品中詹文、阿興、琳琳、小盛、Vita與黴菌在追尋自我和社會情感的交際網絡。

raw-image

個體化與集體情緒交織下的產物,將潛藏在內心的憤怒和疏離逼至臨界點。


孤獨的我,在社會意義的層面上已經死了。

來自2007年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的青年一句話,正好也是《該死的阿修羅》裡每一個人最真實的寫照。作品以三章節環環相扣,宛如看漫畫般地將人還原成「人」的樣貌(更像是幫助旁觀者理解「一個人是如何變成這樣的」)。樓導在2021金馬影展司法講堂提到:

我一直在問這個問題:「我是有可能把大家認為是一個魔的人還原成人嗎?」所以最後才會有另外一個時空,我必須要有不一樣的樣貌,我才能夠證明,殺人的這個人他其實也有可能只是一個講幹話的小朋友。

人跟社會緊密又複雜的關係,在敘事的交錯下具體顯現。

raw-image

另外一個層面,則是談到了父母的自我中心意識。詹文與琳琳的父母截然不同,卻都將孩子推向了同樣的地獄。自我認同的金字塔受到攻擊時,人都會以自我的經驗與意識轉以虛假的「為你好」。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指出: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怎麼讓他們在不產生自卑感的情況下,品嘗得到成果的喜悅。

成為父母之前,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做正確的選擇,放手讓自己走出去。

raw-image

敘事最後給了觀眾兩個不同的方向,各角色也在被害者、加害者與旁觀者間有所轉換。可是,我們仍然會發現無論改變什麼,都會產生心理上的飢餓。真正的飢餓是不被包容、沒人愛自己及不被需要的悲傷。《該死的阿修羅》的人們,無論是哭是笑,皆活在無聲的大系統下。


為了找到希望之路。

詹文是憤怒的阿修羅、阿興也是憤怒的阿修羅、琳琳也是憤怒的阿修羅,他們都有著相同絕望的眼神。宗教色彩的阿修羅,以暴制暴;男阿修羅逞兇鬥狠,女阿修羅則是易迷惑眾生。作品以阿修羅為題,提醒了我們都宛如阿修羅的轉世。憤怒、疏離、寂寞遮掩自己的軟弱無力,在「誰都可以」的意識下,扭曲與傲慢激化了不安的因子。

raw-image

模型槍的出現,除了是成為犯案的道具之外,更像是轉移作用(Displacement)的縮影。為了確認自己是特別的,被看見的。我覺得「槍」的出現,更代表著虛無主義裡否認生命的終極價值。因此在絕望中,詹文與其他相關的人們,皆以某種宣示性的行為試圖換取世人的目光。殺戮為名的刑罰,從普羅大眾身上拉往自己身上。

你會在法庭上看到一個壞蛋、惡魔,還是你一直看,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呢?

司法鑑定者楊添圍在回溯加害者類型的議題上提到:「受挫的犯罪者和我們,自認為是正常人的我們,其實差別不多甚至一模一樣。」人心的黑暗都在等著他人去看,困頓之時能夠在孤島上發出求救訊號。我們都盡力不要變成一個消失在煙硝裡面的人。修復或和解,都在重新讓我們懷抱著被愛的真實感受。

最後,這個世界沒有變得更好,他人也沒有特別善良。但是,我們都有能力成為能夠勞動、能夠愛人的人。

あなたは一人じゃな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IH 夏日葵的沙龍
2會員
6內容數
以不同元素切入個人喜歡的電影。作為日本當代電影的研究者,衷心希望跳脫影評框架,以生命、自我對話踏上日本電影的架橋,成為徬徨之間最好的安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又很早前看了《該死的阿修羅》,又因為太忙而拖到現在才留下隻字片語Orz
Thumbnail
又很早前看了《該死的阿修羅》,又因為太忙而拖到現在才留下隻字片語Orz
Thumbnail
梵天劍並未砍下罪人的頭顱,而是鎔鑄了集體的悲憤化成一股新力量,更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該死的阿修羅》的劇本經過一再被推翻又修正的歷程,達到了警世與教化的目的後,更深入一層的人性思考,相當讚賞編導對於故事編排的用心。最讓我驚艷的則是第三段的「假如」,人的善惡作為真的僅在一念之間,出逃的小狗Oreo彷彿
Thumbnail
梵天劍並未砍下罪人的頭顱,而是鎔鑄了集體的悲憤化成一股新力量,更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該死的阿修羅》的劇本經過一再被推翻又修正的歷程,達到了警世與教化的目的後,更深入一層的人性思考,相當讚賞編導對於故事編排的用心。最讓我驚艷的則是第三段的「假如」,人的善惡作為真的僅在一念之間,出逃的小狗Oreo彷彿
Thumbnail
《少年法庭》講到了法律本身的爭議以及犯罪觀感的討論,除了用外在的法條規範來判斷罪行是否成立之外,將內在的犯罪動機納入考量,也是近年逐漸被重視的部分。很巧的《該死的阿修羅》,剛好也以少年犯為主角,並用很棒的劇本來補足《少年法庭》想講但卻沒有太多著墨的部分,也就是「個人選擇」。
Thumbnail
《少年法庭》講到了法律本身的爭議以及犯罪觀感的討論,除了用外在的法條規範來判斷罪行是否成立之外,將內在的犯罪動機納入考量,也是近年逐漸被重視的部分。很巧的《該死的阿修羅》,剛好也以少年犯為主角,並用很棒的劇本來補足《少年法庭》想講但卻沒有太多著墨的部分,也就是「個人選擇」。
Thumbnail
一場無差別的夜市殺人案,牽動了詹文、小盛的未婚妻Vita、與黴菌相約採訪的琳琳,以及摯友阿興。作品以三章節環環相扣,宛如看漫畫般地將人還原成「人」的樣貌。同時呈現人跟社會緊密又複雜的關係,在敘事的交錯下具體顯現。透過角色,我們看見被愛與愛人的過程中,都盡力不要變成一個消失在煙硝裡面的人。
Thumbnail
一場無差別的夜市殺人案,牽動了詹文、小盛的未婚妻Vita、與黴菌相約採訪的琳琳,以及摯友阿興。作品以三章節環環相扣,宛如看漫畫般地將人還原成「人」的樣貌。同時呈現人跟社會緊密又複雜的關係,在敘事的交錯下具體顯現。透過角色,我們看見被愛與愛人的過程中,都盡力不要變成一個消失在煙硝裡面的人。
Thumbnail
《該死的阿修羅》講述高中畢業的詹文(黃聖球 飾)與阿興(潘綱大 飾),兩人平時匿名共同創作網路漫畫,獲得不少人的關注,但詹文同時受到父親脅迫,即將出國唸書。為了反抗父親,詹文偷偷改造一把鋼珠手槍,計畫用槍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十八歲生日那天,詹文來到夜市,開始對著無辜路人接連開槍。
Thumbnail
《該死的阿修羅》講述高中畢業的詹文(黃聖球 飾)與阿興(潘綱大 飾),兩人平時匿名共同創作網路漫畫,獲得不少人的關注,但詹文同時受到父親脅迫,即將出國唸書。為了反抗父親,詹文偷偷改造一把鋼珠手槍,計畫用槍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十八歲生日那天,詹文來到夜市,開始對著無辜路人接連開槍。
Thumbnail
「什麼是故意,有一條線,跨過去就回不了頭了。」 「這是我第一次終於可以掌控我自己。」 「誰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後悔?」   或許就是這樣,事發之後,無論是加害者與受害者,都渴望一個「如果」,自責「如果我能做點什麼,或許就不會發生……」但真的是如此嗎?   (內文有劇情討論,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什麼是故意,有一條線,跨過去就回不了頭了。」 「這是我第一次終於可以掌控我自己。」 「誰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後悔?」   或許就是這樣,事發之後,無論是加害者與受害者,都渴望一個「如果」,自責「如果我能做點什麼,或許就不會發生……」但真的是如此嗎?   (內文有劇情討論,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該死的阿修羅》特別的是結合漫畫,把整部電影分為三章節,並將六個截然不同個性的人,以隱約連結紐帶捆綁一起,看似相關性不大,又彷彿牽一髮而動全身。雖然夜市隨機殺人案看似是詹文一人所為,但隨著劇情循序漸進,觀眾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加害者,每個人同時也都是受害者,加害與被害的定義其實很灰。
Thumbnail
《該死的阿修羅》特別的是結合漫畫,把整部電影分為三章節,並將六個截然不同個性的人,以隱約連結紐帶捆綁一起,看似相關性不大,又彷彿牽一髮而動全身。雖然夜市隨機殺人案看似是詹文一人所為,但隨著劇情循序漸進,觀眾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加害者,每個人同時也都是受害者,加害與被害的定義其實很灰。
Thumbnail
《該死的阿修羅》在調度、配樂方面稍嫌呆板,但是演員與劇本的優秀表現,以及攝影、剪接精準捕捉眾生相的能力,依然能夠讓人感受到電影的力量,看見編導對於社會價值觀的批判。如果《青春弒戀》只是借題發揮、老調重彈,《該死的阿修羅》則是挑戰我們看待善惡的思維,為台灣電影注入新生代的視野。
Thumbnail
《該死的阿修羅》在調度、配樂方面稍嫌呆板,但是演員與劇本的優秀表現,以及攝影、剪接精準捕捉眾生相的能力,依然能夠讓人感受到電影的力量,看見編導對於社會價值觀的批判。如果《青春弒戀》只是借題發揮、老調重彈,《該死的阿修羅》則是挑戰我們看待善惡的思維,為台灣電影注入新生代的視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