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上我們早就死了,談《該死的阿修羅》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絶望や孤独から無言の叫び。
(圖/該死的阿修羅)
成年的詹文帶著模型槍在夜市掃射。這場隨機槍殺案唯一死者是公務員兼遊戲直播主小盛,記者黴菌成了制伏詹文的證人。小盛的未婚妻Vita、與黴菌相約採訪的琳琳,以及摯友阿興的關係,因為這起案件而相互交錯。詹文與阿興的創作漫畫裡,梵天劍與奈何橋是脫離困境的法寶;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是不斷的輪迴再輪迴,成了憤怒的阿修羅。
每個人的眼神,都是無聲的吶喊、疏離與絕望。

每件事情都有一條線,跨過去也就都變得不一樣了。

樓一安導演在《該死的阿修羅》裡,將電玩遊戲與創作漫畫跟真實世界成了三點一線的連接。而這三者都象徵著現代的社會與行為都進入了「後解嚴時代」。當我參照黃致豪書寫於《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的導讀時,他身為一個司法實務工作者,觀察到當代的社會都處在於「未經歷精神上的真正解嚴」,因此對於虛構的王權正義充滿了不適當的崇拜。回到作品,詹文與阿興所創作的漫畫《憤怒的零》,意味著壓抑於心的情緒,可能來自他者、環境,更多時候來自自我。而小盛與琳琳都在玩的電玩遊戲,則象徵著遊戲社會的現代性。在缺乏苦惱相互接洽的現代下,遊戲的社會結構讓人意識在他人經驗與輔佐中存活的愉悅。但是回到現實面,陪伴所能提供的幫助卻少之又少。創作和遊戲的環境與生存的環境,都充斥著赤裸且求愛的自我。齊格蒙.包曼《液態現代性》用「自我的單獨監禁」概說了個體化的我和你,更能揭露作品中詹文、阿興、琳琳、小盛、Vita與黴菌在追尋自我和社會情感的交際網絡。
(圖/該死的阿修羅)
個體化與集體情緒交織下的產物,將潛藏在內心的憤怒和疏離逼至臨界點。

孤獨的我,在社會意義的層面上已經死了。

來自2007年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的青年一句話,正好也是《該死的阿修羅》裡每一個人最真實的寫照。作品以三章節環環相扣,宛如看漫畫般地將人還原成「人」的樣貌(更像是幫助旁觀者理解「一個人是如何變成這樣的」)。樓導在2021金馬影展司法講堂提到:
我一直在問這個問題:「我是有可能把大家認為是一個魔的人還原成人嗎?」所以最後才會有另外一個時空,我必須要有不一樣的樣貌,我才能夠證明,殺人的這個人他其實也有可能只是一個講幹話的小朋友。
人跟社會緊密又複雜的關係,在敘事的交錯下具體顯現。
(圖/該死的阿修羅)
另外一個層面,則是談到了父母的自我中心意識。詹文與琳琳的父母截然不同,卻都將孩子推向了同樣的地獄。自我認同的金字塔受到攻擊時,人都會以自我的經驗與意識轉以虛假的「為你好」。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指出: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怎麼讓他們在不產生自卑感的情況下,品嘗得到成果的喜悅。
成為父母之前,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做正確的選擇,放手讓自己走出去。
(圖/該死的阿修羅)
敘事最後給了觀眾兩個不同的方向,各角色也在被害者、加害者與旁觀者間有所轉換。可是,我們仍然會發現無論改變什麼,都會產生心理上的飢餓。真正的飢餓是不被包容、沒人愛自己及不被需要的悲傷。《該死的阿修羅》的人們,無論是哭是笑,皆活在無聲的大系統下。

為了找到希望之路。

詹文是憤怒的阿修羅、阿興也是憤怒的阿修羅、琳琳也是憤怒的阿修羅,他們都有著相同絕望的眼神。宗教色彩的阿修羅,以暴制暴;男阿修羅逞兇鬥狠,女阿修羅則是易迷惑眾生。作品以阿修羅為題,提醒了我們都宛如阿修羅的轉世。憤怒、疏離、寂寞遮掩自己的軟弱無力,在「誰都可以」的意識下,扭曲與傲慢激化了不安的因子。
(圖/該死的阿修羅)
模型槍的出現,除了是成為犯案的道具之外,更像是轉移作用(Displacement)的縮影。為了確認自己是特別的,被看見的。我覺得「槍」的出現,更代表著虛無主義裡否認生命的終極價值。因此在絕望中,詹文與其他相關的人們,皆以某種宣示性的行為試圖換取世人的目光。殺戮為名的刑罰,從普羅大眾身上拉往自己身上。
你會在法庭上看到一個壞蛋、惡魔,還是你一直看,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呢?
司法鑑定者楊添圍在回溯加害者類型的議題上提到:「受挫的犯罪者和我們,自認為是正常人的我們,其實差別不多甚至一模一樣。」人心的黑暗都在等著他人去看,困頓之時能夠在孤島上發出求救訊號。我們都盡力不要變成一個消失在煙硝裡面的人。修復或和解,都在重新讓我們懷抱著被愛的真實感受。
最後,這個世界沒有變得更好,他人也沒有特別善良。但是,我們都有能力成為能夠勞動、能夠愛人的人。
あなたは一人じゃない。
(圖/該死的阿修羅)

以不同元素切入個人喜歡的電影。作為日本當代電影的研究者,衷心希望跳脫影評框架,以生命、自我對話踏上日本電影的架橋,成為徬徨之間最好的安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六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塑膠」! 地球環保議題,塑膠究竟造成了什麼環境問題?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前陣子的港劇《新聞女王》中的許詩晴,不避諱談及自己利用美貌、身體換取利益,也以此為傲。但很有趣的是她並不是以菟絲花自居,而是以自己懂的利用優勢為榮。
Thumbnail
  「追根究柢,撿垃圾的人和醫生一樣重要,因為如果他不工作,疾病就會蔓延,所有工作都有其尊嚴。」─馬丁·路德·金恩   何謂成功?或者如何成功?一般對成功的認識不外乎,認為「成功是99分的努力加上1分的運氣。」或者「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要努力。」似乎只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努力、再努
Thumbnail
人的先天環境是無法掌控的, 若你幸運一出生就在富裕的家庭, 那恭喜你可以少奮鬥十年. 但大部分的人都生長在普通的小康家庭, 想要在社會上立足, 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甚麼?!
Thumbnail
通往地獄的路總是順遂、甜蜜的讓我們沉淪。 是不是花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是不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是什麼讓我們被綁架還感恩戴德? 毒癮、賭癮導致家破人亡,那手機之癮呢?當年佛洛伊德都逃不過毒癮,現在越來越多上癮的方式,我們卻渾然不覺! 上癮不是我們的罪,而是設計著們的專業,從廣告行銷、數位設計
Thumbnail
九把刀的中二熱血愛情故事,總是非常對我的口,這次的《月老》,把刀自述說:「本片是我的一切,我真的很愛這個世界,想念我的狗、想念剛離去的母親。」
Thumbnail
1977年發佈的美國的飲食目標,改變了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植物油增加、穀類增加、加工食品增加。植物油的增加導致了Omega-3與Omega-6的攝取失衡。穀類增加其實是好事,全穀類是很健康的食品,可惜為了保存方便性,目前的穀類大多經過高度精煉(小麥->麵粉),精煉後的製品對胰島素的影響與食用糖類似,這
Thumbnail
吃多少卡 - 消耗多少卡 = 增加體重 ? 你是否也曾經跟我一樣,覺得體重這個的東西是單純的加減法,輸入 - 輸出 = 體重增減。不過,實際上身體在能量代謝上並不是這麼簡單,真正控制我們體重的東西,是體重設定點,想要控制體重,節食或多運動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成效,降低自己的體重設定點,才是最簡單的方法
Thumbnail
「就像是跳探戈。不要太過接近、也不要離得太遠,要在適切的距離。」陪伴成為紀錄片核心的目的,而影片則更像是交朋友的過程中,剛好得到的產物。從最一開始的訪談到後面更深度的認識,成為無聲的陪伴角色,讓被攝者可以自然而然地說出心裡的話,也絕對不去糾正或提醒對方是不是說了什麼不妥的內容。
Thumbnail
這是源自一個夢境,在夢裡我看到自己的墓碑——原來我出生於1984年,死於2000年。 我在一個歐洲風格墓園中散步,不確定自己有沒有目標,就是到處走走停停,看看墓碑上的雕像、讀著上面的碑文⋯上面寫的應該都是中文 —即使雕像都是白種人輪廓,可能還是義大利的莊園。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六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塑膠」! 地球環保議題,塑膠究竟造成了什麼環境問題?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前陣子的港劇《新聞女王》中的許詩晴,不避諱談及自己利用美貌、身體換取利益,也以此為傲。但很有趣的是她並不是以菟絲花自居,而是以自己懂的利用優勢為榮。
Thumbnail
  「追根究柢,撿垃圾的人和醫生一樣重要,因為如果他不工作,疾病就會蔓延,所有工作都有其尊嚴。」─馬丁·路德·金恩   何謂成功?或者如何成功?一般對成功的認識不外乎,認為「成功是99分的努力加上1分的運氣。」或者「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要努力。」似乎只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努力、再努
Thumbnail
人的先天環境是無法掌控的, 若你幸運一出生就在富裕的家庭, 那恭喜你可以少奮鬥十年. 但大部分的人都生長在普通的小康家庭, 想要在社會上立足, 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甚麼?!
Thumbnail
通往地獄的路總是順遂、甜蜜的讓我們沉淪。 是不是花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是不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是什麼讓我們被綁架還感恩戴德? 毒癮、賭癮導致家破人亡,那手機之癮呢?當年佛洛伊德都逃不過毒癮,現在越來越多上癮的方式,我們卻渾然不覺! 上癮不是我們的罪,而是設計著們的專業,從廣告行銷、數位設計
Thumbnail
九把刀的中二熱血愛情故事,總是非常對我的口,這次的《月老》,把刀自述說:「本片是我的一切,我真的很愛這個世界,想念我的狗、想念剛離去的母親。」
Thumbnail
1977年發佈的美國的飲食目標,改變了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植物油增加、穀類增加、加工食品增加。植物油的增加導致了Omega-3與Omega-6的攝取失衡。穀類增加其實是好事,全穀類是很健康的食品,可惜為了保存方便性,目前的穀類大多經過高度精煉(小麥->麵粉),精煉後的製品對胰島素的影響與食用糖類似,這
Thumbnail
吃多少卡 - 消耗多少卡 = 增加體重 ? 你是否也曾經跟我一樣,覺得體重這個的東西是單純的加減法,輸入 - 輸出 = 體重增減。不過,實際上身體在能量代謝上並不是這麼簡單,真正控制我們體重的東西,是體重設定點,想要控制體重,節食或多運動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成效,降低自己的體重設定點,才是最簡單的方法
Thumbnail
「就像是跳探戈。不要太過接近、也不要離得太遠,要在適切的距離。」陪伴成為紀錄片核心的目的,而影片則更像是交朋友的過程中,剛好得到的產物。從最一開始的訪談到後面更深度的認識,成為無聲的陪伴角色,讓被攝者可以自然而然地說出心裡的話,也絕對不去糾正或提醒對方是不是說了什麼不妥的內容。
Thumbnail
這是源自一個夢境,在夢裡我看到自己的墓碑——原來我出生於1984年,死於2000年。 我在一個歐洲風格墓園中散步,不確定自己有沒有目標,就是到處走走停停,看看墓碑上的雕像、讀著上面的碑文⋯上面寫的應該都是中文 —即使雕像都是白種人輪廓,可能還是義大利的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