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上我們早就死了,談《該死的阿修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絶望や孤独から無言の叫び。
(圖/該死的阿修羅)
成年的詹文帶著模型槍在夜市掃射。這場隨機槍殺案唯一死者是公務員兼遊戲直播主小盛,記者黴菌成了制伏詹文的證人。小盛的未婚妻Vita、與黴菌相約採訪的琳琳,以及摯友阿興的關係,因為這起案件而相互交錯。詹文與阿興的創作漫畫裡,梵天劍與奈何橋是脫離困境的法寶;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是不斷的輪迴再輪迴,成了憤怒的阿修羅。
每個人的眼神,都是無聲的吶喊、疏離與絕望。

每件事情都有一條線,跨過去也就都變得不一樣了。

樓一安導演在《該死的阿修羅》裡,將電玩遊戲與創作漫畫跟真實世界成了三點一線的連接。而這三者都象徵著現代的社會與行為都進入了「後解嚴時代」。當我參照黃致豪書寫於《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的導讀時,他身為一個司法實務工作者,觀察到當代的社會都處在於「未經歷精神上的真正解嚴」,因此對於虛構的王權正義充滿了不適當的崇拜。回到作品,詹文與阿興所創作的漫畫《憤怒的零》,意味著壓抑於心的情緒,可能來自他者、環境,更多時候來自自我。而小盛與琳琳都在玩的電玩遊戲,則象徵著遊戲社會的現代性。在缺乏苦惱相互接洽的現代下,遊戲的社會結構讓人意識在他人經驗與輔佐中存活的愉悅。但是回到現實面,陪伴所能提供的幫助卻少之又少。創作和遊戲的環境與生存的環境,都充斥著赤裸且求愛的自我。齊格蒙.包曼《液態現代性》用「自我的單獨監禁」概說了個體化的我和你,更能揭露作品中詹文、阿興、琳琳、小盛、Vita與黴菌在追尋自我和社會情感的交際網絡。
(圖/該死的阿修羅)
個體化與集體情緒交織下的產物,將潛藏在內心的憤怒和疏離逼至臨界點。

孤獨的我,在社會意義的層面上已經死了。

來自2007年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的青年一句話,正好也是《該死的阿修羅》裡每一個人最真實的寫照。作品以三章節環環相扣,宛如看漫畫般地將人還原成「人」的樣貌(更像是幫助旁觀者理解「一個人是如何變成這樣的」)。樓導在2021金馬影展司法講堂提到:
我一直在問這個問題:「我是有可能把大家認為是一個魔的人還原成人嗎?」所以最後才會有另外一個時空,我必須要有不一樣的樣貌,我才能夠證明,殺人的這個人他其實也有可能只是一個講幹話的小朋友。
人跟社會緊密又複雜的關係,在敘事的交錯下具體顯現。
(圖/該死的阿修羅)
另外一個層面,則是談到了父母的自我中心意識。詹文與琳琳的父母截然不同,卻都將孩子推向了同樣的地獄。自我認同的金字塔受到攻擊時,人都會以自我的經驗與意識轉以虛假的「為你好」。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指出: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怎麼讓他們在不產生自卑感的情況下,品嘗得到成果的喜悅。
成為父母之前,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做正確的選擇,放手讓自己走出去。
(圖/該死的阿修羅)
敘事最後給了觀眾兩個不同的方向,各角色也在被害者、加害者與旁觀者間有所轉換。可是,我們仍然會發現無論改變什麼,都會產生心理上的飢餓。真正的飢餓是不被包容、沒人愛自己及不被需要的悲傷。《該死的阿修羅》的人們,無論是哭是笑,皆活在無聲的大系統下。

為了找到希望之路。

詹文是憤怒的阿修羅、阿興也是憤怒的阿修羅、琳琳也是憤怒的阿修羅,他們都有著相同絕望的眼神。宗教色彩的阿修羅,以暴制暴;男阿修羅逞兇鬥狠,女阿修羅則是易迷惑眾生。作品以阿修羅為題,提醒了我們都宛如阿修羅的轉世。憤怒、疏離、寂寞遮掩自己的軟弱無力,在「誰都可以」的意識下,扭曲與傲慢激化了不安的因子。
(圖/該死的阿修羅)
模型槍的出現,除了是成為犯案的道具之外,更像是轉移作用(Displacement)的縮影。為了確認自己是特別的,被看見的。我覺得「槍」的出現,更代表著虛無主義裡否認生命的終極價值。因此在絕望中,詹文與其他相關的人們,皆以某種宣示性的行為試圖換取世人的目光。殺戮為名的刑罰,從普羅大眾身上拉往自己身上。
你會在法庭上看到一個壞蛋、惡魔,還是你一直看,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呢?
司法鑑定者楊添圍在回溯加害者類型的議題上提到:「受挫的犯罪者和我們,自認為是正常人的我們,其實差別不多甚至一模一樣。」人心的黑暗都在等著他人去看,困頓之時能夠在孤島上發出求救訊號。我們都盡力不要變成一個消失在煙硝裡面的人。修復或和解,都在重新讓我們懷抱著被愛的真實感受。
最後,這個世界沒有變得更好,他人也沒有特別善良。但是,我們都有能力成為能夠勞動、能夠愛人的人。
あなたは一人じゃない。
(圖/該死的阿修羅)

以不同元素切入個人喜歡的電影。作為日本當代電影的研究者,衷心希望跳脫影評框架,以生命、自我對話踏上日本電影的架橋,成為徬徨之間最好的安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雖然現在流行「斜槓」,什麼領域都沾一點。但是當我深入開始鑽研寫作之後,我才發現「深度比廣度」難一萬倍,並且足夠的深度才是「人與人拉開差距的關鍵」,你在社會上才有「讓人留下記憶」的焦點,也會行走的更有底氣。
Thumbnail
知識焦慮真的能克服嗎?出社會4年竟然花了我快10萬在購買線上課程上。 至於要怎麼克服知識焦慮?我整理了4個方法給你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所處社會不常 鼓勵 人;自己雖然 已經不被鼓勵了,但小孩受到讚美,自己也可以沐浴到,所以更容易 把寄託 放在小孩身上, 但[社會](管理者)之所以如此,可以透過法規嗎?用「懲罰與規訓」的邏輯 產生的法規,看來是不行❌。  原因是 我們是 「科學王國」(知識技術的難度),要考慮 從《Dr.Stone
Thumbnail
《阿花的人生》 阿花還是沉默無言。儘管生死交關,那表情、眼神永遠不信任及驚恐徬惶。 在現代醫療雙管照護下,醫生問診開藥,阿花蛻變一個人,好像睡一覺驚醒過來:一生歷經煎熬,有個女兒因為自己不夠勇敢而葬送;隻身任意進入複雜陌生環境被欺凌,而一切源頭來自這個男人 (阿俊)。 阿花卸下那些陳舊包袱,道
Thumbnail
 《心靈遊戲》融合實拍影像、3DCG、2D的創新作品,引起話題,也獲得第8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大獎。主角阿西在他青梅竹馬兼初戀情人小妙開的烤雞串店被討債的黑道殺死。雖然他設法讓自己復活,後來又被巨大鯨魚吞下肚……湯淺政明第一部執導的長篇動畫。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六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塑膠」! 地球環保議題,塑膠究竟造成了什麼環境問題?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我應該是最有資格推介 寂然 最新小說《劇情需要你們去死》的人,因為我是目前唯一完整看這這本小說的澳門人。 ​讀完這篇小說的第一個感想是,寂然還真敢寫,雖然作者強調一切都是虛構的,而小說設定在一個不存在的地方,但澳門人讀下來絕對會浮想聯翩,自帶畫面,有多大膽有多狂實在要親自讀過才能體會。 寂然是澳
Thumbnail
短文-2023 生活向來有改變的機會,但心死了就是死了。 我喜歡角色(不限於人物)現實與內心的衝突,但沒有什麼波瀾壯闊,只有斗轉星移下的潛移默化,細水長流,抽不開,斷不破,看似悲傷,實則平靜。(廢話很多)
行動實作參考問句 「入角」、「角色探索」、「角色命名與雕塑」、「角色關係與對話」、「自我對話」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雖然現在流行「斜槓」,什麼領域都沾一點。但是當我深入開始鑽研寫作之後,我才發現「深度比廣度」難一萬倍,並且足夠的深度才是「人與人拉開差距的關鍵」,你在社會上才有「讓人留下記憶」的焦點,也會行走的更有底氣。
Thumbnail
知識焦慮真的能克服嗎?出社會4年竟然花了我快10萬在購買線上課程上。 至於要怎麼克服知識焦慮?我整理了4個方法給你
Thumbnail
那月的陰晴圓缺,因光的反射從各角度看來都有所差異,明明是個圓形球體,卻總無法看見完整的它,即便是在完美無缺的滿月背後,同時仍會有一半的黑暗面存在。那正如《流浪之月》中的每個人,我們都想活的像是個正常人,那背後難以明說的傷口,卻始終讓我們無法成為一個社會眼中「正常」的人,因此我們只能隱藏,只能流浪。
Thumbnail
所處社會不常 鼓勵 人;自己雖然 已經不被鼓勵了,但小孩受到讚美,自己也可以沐浴到,所以更容易 把寄託 放在小孩身上, 但[社會](管理者)之所以如此,可以透過法規嗎?用「懲罰與規訓」的邏輯 產生的法規,看來是不行❌。  原因是 我們是 「科學王國」(知識技術的難度),要考慮 從《Dr.Stone
Thumbnail
《阿花的人生》 阿花還是沉默無言。儘管生死交關,那表情、眼神永遠不信任及驚恐徬惶。 在現代醫療雙管照護下,醫生問診開藥,阿花蛻變一個人,好像睡一覺驚醒過來:一生歷經煎熬,有個女兒因為自己不夠勇敢而葬送;隻身任意進入複雜陌生環境被欺凌,而一切源頭來自這個男人 (阿俊)。 阿花卸下那些陳舊包袱,道
Thumbnail
 《心靈遊戲》融合實拍影像、3DCG、2D的創新作品,引起話題,也獲得第8回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大獎。主角阿西在他青梅竹馬兼初戀情人小妙開的烤雞串店被討債的黑道殺死。雖然他設法讓自己復活,後來又被巨大鯨魚吞下肚……湯淺政明第一部執導的長篇動畫。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六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塑膠」! 地球環保議題,塑膠究竟造成了什麼環境問題?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我應該是最有資格推介 寂然 最新小說《劇情需要你們去死》的人,因為我是目前唯一完整看這這本小說的澳門人。 ​讀完這篇小說的第一個感想是,寂然還真敢寫,雖然作者強調一切都是虛構的,而小說設定在一個不存在的地方,但澳門人讀下來絕對會浮想聯翩,自帶畫面,有多大膽有多狂實在要親自讀過才能體會。 寂然是澳
Thumbnail
短文-2023 生活向來有改變的機會,但心死了就是死了。 我喜歡角色(不限於人物)現實與內心的衝突,但沒有什麼波瀾壯闊,只有斗轉星移下的潛移默化,細水長流,抽不開,斷不破,看似悲傷,實則平靜。(廢話很多)
行動實作參考問句 「入角」、「角色探索」、「角色命名與雕塑」、「角色關係與對話」、「自我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