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Conze 英譯中文 (10)

金剛經 Conze 英譯中文 (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十、虛空中的淨土、如來的法身

The Lord asked: What do you think, Subhuti, is there any dharma which the Tathagata has learned from Dipankara, the Tathagata, the Arhat, the Fully Enlightened One?

世尊問:「你認為如何呢?須菩提!有沒有任何 (現象界的) 意旨,是如來從燃燈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那裡,用他的思維義解所領會到的呢?」

Subhuti replied: Not so, O Lord, there is not.

須菩提回答:「沒有的,世尊!沒有任何 (現象界的) 意旨,是如來從燃燈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那裡,用他的思維義解所領會到的。」

The Lord said: If any Bodhisattva would say,  'I will create harmonious Buddhafields', he would speak falsely.

世尊說:「如果,須菩提!有菩薩這麼說:『我將創造一個莊嚴的淨土。』那麼,他就是在妄語。

And why? 'The harmonies of Buddhafields, the harmonies of Buddhafields', Subhuti, as no-harmonies have they been taught by the Tathagata. Therefore he spoke of 'harmonious Buddhafields'.

為什麼呢?因為,『莊嚴的淨土』,須菩提!如來說它就是『非莊嚴』,以這個緣故,才稱它為『莊嚴的淨土』。

Therefore then, Subhuti, the Bodhisattva, the great being, should produce an unsupported thought, i.e. a thought which is nowhere supported, a thought unsupported by sights, sounds, smells, tastes, touchables or mind-objects.

因此,須菩提!菩薩應該生起不佇足停留、不被繫絆、不受束縛的心:應該生起不佇足停留於任何視覺對象的心,應該生起不被聲音、氣味、味道、可觸摸的東西、或任何心中的想法所繫絆的心,應該生起 (空無一物的) 不受任何概念認知所束縛的心。

Suppose, Subhuti, there were a man endowed with a body, a huge body, so that he had a personal existence like Sumeru, king of mountains. Would that, Subhuti, be a huge personal existence?

比方說,須菩提!有一個人,他的身體猶如須彌山王。你認為如何呢?須菩提!他的身體的存在,巨大嗎?」

Subhuti replied: Yes, huge, O Lord, huge, O Well-Gone, would his personal existence be. And why so? 'Personal existence, personal existence', as no-existence has that been taught by the Tathagata; for not, O Lord, is that existence or non-existence. Therefore is it called 'personal existence'.

須菩提答:「巨大,世尊!巨大,善逝者!他的身體存在很巨大。為什麼呢? 因為,『身體身體』,世尊!如來說它就是『非身體』,正因如此,才稱它為『身體』;因為,它的存在就是『非身體』,也正因為如此,才稱它為『身體』。

(『身體身體』重複兩次,指的是由兩種觀點看到的同一件事情,一種為凡夫的觀點,另一種為佛的觀點;『非身體』,指的是佛性;正因如此,才稱為『身體』,代表在已證悟的佛性中,用清淨的意識心看來,身體還是身體,並沒有消失。再言之,第一句的『身體身體』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凡夫看到的身體,另一個是佛看到的身體,而在第三句中的,才稱為『身體』,就是在重申佛所看到的身體的部分。)

avatar-img
森愛耦諧的沙龍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世尊問:「你認為如何呢?須菩提!入流者,(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有『我得到了入流果位』的這麼一件事情嗎?」
世尊又問道:「你認為如何呢?須菩提!如果,有善家子、善家女,用七種寶物填滿這個宇宙中的十億個世界,並施與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你認為如何呢?須菩提!這些善家子、善家女,所得到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 多嗎?」
接著,世尊在尊者須菩提旁邊說道:「你認為如何呢?有沒有任何 (現象界的) 境界是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所證悟的呢?又有沒有什麼 (現象界的) 意旨是如來所傳授的呢?」
說完,尊者須菩提在世尊旁邊問道:「雖然,世尊!是否會有眾生,在未來世、末世、末世後的長時間、五百年後、正確的教法崩壞時、教法崩壞後的轉變時,聽聞這有形文字的經典的教導,能夠生起真實的心念,(並證悟佛性的內涵呢)?」
世尊繼續說:「你認為如何呢?須菩提!可以用看到了如來 (表面上) 的美好相貌具足,來說看到了如來嗎?」
雖然,再者,須菩提!菩薩的布施,不應該保有任何事物,也不應該佇足停留在任何地方。
世尊問:「你認為如何呢?須菩提!入流者,(從真實的佛性觀點看來),有『我得到了入流果位』的這麼一件事情嗎?」
世尊又問道:「你認為如何呢?須菩提!如果,有善家子、善家女,用七種寶物填滿這個宇宙中的十億個世界,並施與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你認為如何呢?須菩提!這些善家子、善家女,所得到的福德積聚 (的回報) 多嗎?」
接著,世尊在尊者須菩提旁邊說道:「你認為如何呢?有沒有任何 (現象界的) 境界是如來、無垢者、正遍知者所證悟的呢?又有沒有什麼 (現象界的) 意旨是如來所傳授的呢?」
說完,尊者須菩提在世尊旁邊問道:「雖然,世尊!是否會有眾生,在未來世、末世、末世後的長時間、五百年後、正確的教法崩壞時、教法崩壞後的轉變時,聽聞這有形文字的經典的教導,能夠生起真實的心念,(並證悟佛性的內涵呢)?」
世尊繼續說:「你認為如何呢?須菩提!可以用看到了如來 (表面上) 的美好相貌具足,來說看到了如來嗎?」
雖然,再者,須菩提!菩薩的布施,不應該保有任何事物,也不應該佇足停留在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