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人生】2000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暗自出櫃的小比利!
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主演:傑米貝爾、茱莉華特絲、蓋瑞路易斯
小比利出生在八十年代英國的煤礦小鎮,保守的民風讓小比利的爸爸直覺就是要小比利去練拳擊。但是沒有了媽媽的小比利除了要照顧有暫時性失憶的外婆外,對拳擊一點興趣都沒有,在一次陰錯陽差的巧合下,小比利愛上了跳芭蕾舞。電影至此,已經開始點名這個社群對芭蕾/理想/陰性/上流社會,與拳擊/現實/陽性/下層勞工間的刻板觀念。
「庶民電影」的存在,是世界各地許多國家中的主要拍攝題材之一。在英國,五、六十年的「自由電影」Free Cinema就是以勞工階級為主要描寫對象,藉著主角對抗社會壓力的成長,側寫當時社會的冷酷現實,早就變成英國電影裡重要的一脈,甚至到八、九十年代的大導演肯洛區,都仍致力於此類題材的拍攝。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後,英國人似乎開始脫離社會議題的沉重包袱,戲中帶謔的手法,讓此類電影少了些憤怒的色彩,多了些笑中帶淚的感動,最好的例子就是「脫線舞男」1997及「舞動人生」2000。
在小比利的習舞過程中,導演請來了英國老牌女星茱莉華特絲飾演那個邊抽煙邊教舞的老師,在看中小比利這匹千里馬後,獨排眾議的一對一授課。芭蕾老師可以滿口粗話、可以性生活不美滿、可以養個性意識啟蒙超早的小女兒,但是這位芭蕾老師卻取代了在小比利生命中一直缺席的母親角色,關懷、包容、教導小比利的成長,不論是心靈或是芭蕾舞。
這段習舞的過程也是全片讓人最莞爾的部份,尤其是茱莉華特絲與小比利在舞台上跳著踢踏舞的過程,讓銀幕上散發著忘年之樂的愉悅,再加上小比利的好友兼鄰居邁可是個小易裝癖,老是要小比利幫他拿到一條紗裙,小比利在這群陰性符碼裡的表情,明顯的是快樂的。

可是身處暗喻著理想的芭蕾舞,一碰到代表著現實的拳擊,卻是支離破碎,父兄慣以拳頭(暴力)來解決問題,命令式的強迫小比利練習拳擊,也讓全片開始游走在各式各樣的相對命題裡。而這全部的命題卻又籠罩在一個陰影之下-那就是英國的煤礦大罷工。
這是出身舞台劇的導演史帝芬戴爾卓的第一部作品,全片最動人的部份應該就是當小比利在聖誕夜被父親發現在體育館跳舞時,鼓足勇氣,勇敢地正視父親,自信地以舞蹈回敬父親,至此小比利總算獲得了父親的認同他的「天份」。

從之前小比利在芭蕾舞蹈裡的愉悅,到獲得父親的認同,很容易被解釋為同志行為。男生跳芭蕾就會被貼上同性戀標籤,這是父親極力反對小比利習舞的主因,這不僅反映同性戀禁忌和恐同心理(男人就該從事陽剛式的行動),也讓小比利在面臨自己性向與社會認同間產生搖擺。在體育館跳舞一幕戲,無異就是向家人『出櫃』的行為?不過本片最高竿的是對比利性取向的定位,既不用異性戀的刻板印象而加以否定,也不以矯情的擁抱男同志,跳脫傳統二元對立的抗爭模式,讓本片的格局更大。
當父親正視小比利的天份,寧可忍受兒子的誤解與眾人的唾棄,再次進入礦坑工作時的那份煎熬,可以說將全片的催淚指數逼向最高點(這也要歸功於演父親一角的蓋瑞路易斯),之前的情感、喜樂與理性,在此完全被人性所取代。

在比利終於考上舞蹈學院的同一天,導演也安排了罷工運動的結束,工會的妥協讓看似甜美幽默的【舞動人生】,回歸到「自由電影」的範疇裡,看似勵志的故事,還是存在著導演對社會的關注與敏銳度,寬容的人性表現、非制式的批判,以及精準的情緒掌控力,都讓這部電影處處讓人拍案叫絕。
片尾當小比利的父兄,坐在易裝Oueer打扮的邁可旁邊,擒著淚水看著小比利在舞台上的演出,小比利此時跳的舞碼可是「天鵝湖」裡公主的角色。當畫面接回片頭小比利在彈簧墊上跳躍的模樣,從男孩到男人,從拳擊(陽性)到芭蕾(陰性),從小鎮到都市,從彈簧墊到大舞台,【比利艾略特】(原來的英文片名直翻)所革的命還真是不少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嘉年華】2017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蝙蝠俠】2022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素還真】2022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青春養成記】2022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看2022年的奧斯卡得獎名單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