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未知曉那花的名字——讀李欣倫《以我為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李欣倫的文字穿透身體的所有知覺,無論有無子宮,我們都在身在器皿的身體裡,這身體承載、這身體變形、這身體受傷 — — 文字透明,但痛楚何其真實。這並非是只給女子讀的孕前孕後的雜感,而是面向生死傷痛的一本身體之書,一本坦誠的生活。
作為一個未經歷生孕的身體,我難以想像量表指數上最痛的產痛可以化為一朵朵妖異之花:「波浪般的痛楚愈來愈密集,簡直像下定決心般,接二連三拍打危脆此身,下體被痛苦海潮侵蝕。不能想像,身體竟能產生如此劇烈痛楚,痛擴張成一片又一片,像某種妖異不祥的墨黑之花,開敷成一片又一片。」(P.71)那是怎樣的一片痛楚的花海?在產檯上妳看見的花是否是入冥之時開滿兩岸的彼岸花?那是多麼接近死的時刻,哭喊和哀叫不過是背景音,妳真正聽見的是什麼?生的喜悅?那又是什麼?
看到一半不得不停下,開始想像自己生日那天從母親腹內被醫生抱出的那一刻,我的母親選擇了剖腹,自此我的時間被切開,從羊水環繞的安穩的床裡,和手術室裡清冷的空氣接觸,我為何要大哭?我為何要離開?是像那些哲學家說的:「被拋入世界」嗎?那樣吸著陌生的氣態空氣時,我只知道,原來生存必需的一切,原來所有的冰涼一直都是被母親的身體溫暖過後的。我早忘了追問自己的臍帶去哪了。自此我和母親一同用口鼻呼吸。不再用踢腿、伸手撫摸母親腹腔的方式溝通了,我用不成形的語言和母親說話,現在依然。
某次坐火車時,有一家四口只買了三張票,前面坐著父親和大一點的兒子,而小小的女兒坐母親膝上,我把座位中間的扶手收納起來,讓女兒坐在我和母親中間,母親含笑道謝,還遞給一塊我嬰幼兒常吃的米餅。彷彿我是乖寶寶。但我不是,我從來都只是為了逃離母親而坐上火車,現在我又遇到一位陌生的母親。她對我笑,小小的女兒也害羞地低著頭,小聲彆扭地說:謝謝。兩人座變三人座,我繼續看書,不覺得受到干擾。女兒和母親開始玩起她們之間才知道的小遊戲:女兒把鞋子脫掉,母親反覆套上。母親反覆餵食,蛋不管哆拉A夢造型的小麵包多可愛,女兒都不吃。我發現女兒在偷偷看我,我竟也淺淺地笑了。
我為什麼笑呢?我到現在還是想不明白,但那時候笑是很適合的。不是社會化的關係,只因我看見一雙無辜的鹿一般的眼睛張望,便想當一片安謐的森林,在這搖晃的鐵皮車廂裡給她安全。書意外地讀得進去(儘管母親努力細語告誡女兒不要打擾我,但我覺得無妨),我因為這陌生的母女互動而感到安心。前頭的父親轉頭對我點頭致意。我淡淡點頭回應;這時候我反而是社會化的;下次買四張票吧,我想這麼說。
孕身、母親、幼子是這樣需要呵護的存在,我在這裡給讓出我的空間,也許已是旁觀者可以給出的最大溫柔。我願意給。李欣倫在〈一日〉裡切割時間,寫旁人的目光看待女兒製造混亂的目光,我也可能是那目光之一,但那目光可能混雜著被外物的煩擾。若不是那火車上的幼子安靜,我不會這麼善良。臍帶切斷之後,母親的時間也斷裂了,變成兩者的拉扯,我想我和母親之所以長久的不交談,也許是我終於可以試著不再用晃動的肢體去打亂母親的時間。但那看似荒誕的情景,和母親盡力維持的優雅,讓我一直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母親大概也經歷過這樣的情狀,但她從來不對我說這段往事。
我彷彿是透過李欣倫的文字在建構我自己最初且不可能想起的記憶。我是否也曾反反覆覆把鞋子脫掉?我是否也打翻碗盤讓母親善後這一切?小時候,我走失了三個小時,自己回到家,母親給我一個擁抱,那擁抱是否帶著一種愧疚,像〈靜電〉的最末語:「像胞衣忠誠,透明。」大概每個母親都曾這麼想過:「如果沒有這孩子就好了。」但說出來又是另一回事,看到〈靜電〉這篇,又不得不放下書,躺在床上想著自己是否讓母親後悔生下我?如果是這樣,那個失而復得的擁抱又是什麼意思呢?我還沒有清楚的答案。也許我和母親是在這樣的在反覆推拒和拉回之間辯證著彼此的愛。
在這來回之間,創傷形成,李欣倫似有意無意帶出這樣的創傷書寫,但她現在能以母親、女兒的身份在看待這過往,看待自己和母親的和解。孕身帶給她的新視角,也許並非子宮所獨享,因為這一切都化為文字了,我們看她看眾生,都曾是超音波照片裡小小的那些模糊手腳。比我身邊坐著的那小女童還要更小的面目。初生之時的我們,如此絕對的值得得到愛。母親是否會永遠的保持那份愛呢?也許會,也許不會,但母親作為我們容身的最初容器,那裡永遠是不可否認的、(或多或少的)愛最早的出生之地;恨意或傷害都是事前或事後的,即使我們忘了那出生之地,我們仍是從愛中從母親的腹內跨進這世界的時間裡才經受傷害。看著李欣倫詳盡紀錄孕後、產後、傷後的感受,我能感受到那位母親反覆為女兒套上鞋子的忠誠。即便孕身像「一首寫壞的詩」,這寫壞的詩也對自己命運的忠誠。
這首壞掉的詩,同時也是身體、時空;或者,身體同時可以是詩或時空。書名《以我為器》,不是把自己當作被動的承載之器,而是可以變形、不停重複詮釋的一種身體文本。母親,是這樣一種複雜的文本,和子女相互誤解、對話,彼此共同相互映射著、發明新的語言。書裡試著從痛楚、憂鬱、死亡、創傷各種主題去和自己對話、和尚小的孩子對話。我們仍未知道那產間裡開放的痛楚之花的名字,但那裡確實開著花了,不容置疑。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1996年生。 長篇文字創作發佈於vocus。 短文和攝影作品請見Instagra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5月初月經沒有準時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可能是懷孕了。因為已經有感覺到身體和情緒波動有點不太一樣。剛好在母親節那天驗孕,深深的兩條線。我人生的第一個母親節。 確認自己懷孕後,開始尋找產檢的院所。起初看了好幾間家裡附近的婦產科,都沒有對的感覺。然後才突然想起:我想要溫柔生產的話,一開始就找有這項服務
Thumbnail
▍脫離母體 人第一次脫離母體是子宮中跟著胎盤來到這個世界。第五天,慢慢理解到怎麼拿現在的眼光責備活在過去框架的媽媽,寄生在身上關於母親種種恩怨情仇.......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今天是母親節 今天是母親節,即便母親已逝去了四餘年,作為子女,我仍很艱難地說:「我愛我的母親。」我對於母親的感受更能引用作家吳曉樂的文字:「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有的母親為孩子(特別是女兒)帶來的傷害遠大於愛。」去傳達「母親」作為還她存在的過去貫穿到她遠已不在的未來,成為伴隨我一生的課題。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緊緊牽引著父母的心。養一個孩子所投注的愛和心力,若不是自己也當了父母,是完全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生命的可貴也在於此。 前幾日看到一則故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在電話中跟媽媽謊稱自己懷孕了,媽媽先是愣了三秒,接著責備女孩不小心,第三句話就是要女孩趕
湊佳苗著 王蘊潔譯 2014  皇冠文化 ❍ ❍ ❍ ❍ ❍❍ ❍ ❍ ❍ ❍❍ ❍ 關於母性 如鯁在喉。我喝著熱咖啡,似乎想要把魚骨吞下去,但無形的魚骨當然不可能被有形的東西沖走。 那位母親的發言成為刺在我喉嚨的那根魚骨。 母親的手記 當熟睡的女兒把我的手撥開,讓我差一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5月初月經沒有準時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可能是懷孕了。因為已經有感覺到身體和情緒波動有點不太一樣。剛好在母親節那天驗孕,深深的兩條線。我人生的第一個母親節。 確認自己懷孕後,開始尋找產檢的院所。起初看了好幾間家裡附近的婦產科,都沒有對的感覺。然後才突然想起:我想要溫柔生產的話,一開始就找有這項服務
Thumbnail
▍脫離母體 人第一次脫離母體是子宮中跟著胎盤來到這個世界。第五天,慢慢理解到怎麼拿現在的眼光責備活在過去框架的媽媽,寄生在身上關於母親種種恩怨情仇.......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Thumbnail
今天是母親節 今天是母親節,即便母親已逝去了四餘年,作為子女,我仍很艱難地說:「我愛我的母親。」我對於母親的感受更能引用作家吳曉樂的文字:「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有的母親為孩子(特別是女兒)帶來的傷害遠大於愛。」去傳達「母親」作為還她存在的過去貫穿到她遠已不在的未來,成為伴隨我一生的課題。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緊緊牽引著父母的心。養一個孩子所投注的愛和心力,若不是自己也當了父母,是完全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而生命的可貴也在於此。 前幾日看到一則故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孩在電話中跟媽媽謊稱自己懷孕了,媽媽先是愣了三秒,接著責備女孩不小心,第三句話就是要女孩趕
湊佳苗著 王蘊潔譯 2014  皇冠文化 ❍ ❍ ❍ ❍ ❍❍ ❍ ❍ ❍ ❍❍ ❍ 關於母性 如鯁在喉。我喝著熱咖啡,似乎想要把魚骨吞下去,但無形的魚骨當然不可能被有形的東西沖走。 那位母親的發言成為刺在我喉嚨的那根魚骨。 母親的手記 當熟睡的女兒把我的手撥開,讓我差一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