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一個人生命的結果是看臨終心念的!
也就是說,從佛法的角度,一個人生命的結果是看臨終心念的。最後的關鍵就是你一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另外,你隔壁的人他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兩個人死亡的時候,到底這兩個人要去哪裡?就是最後你造了很多事情留下的那個心念的痕跡,最後那個功能。
這個念頭從你出生以後開始給你熏習的是什麼善念──你熏習的善念多?熏習的惡念多?也就是說,你這輩子到底給你的內心世界塞進去什麼東西?
如果我們每個人來到人世間,是假設以孔夫子的標准──「人之初,性本善」而來的話,我們每一個人大家都是歸零;假設今生開始歸零的話,你今生造了很多事情,每件事情都熏習你的內心,你給你的內心是一個正念的力量?還是邪惡的力量?到臨終的時候算總帳。所以臨終的時候,古人說沒辦法做假的,你平常可以虛偽,你平常可以掩飾你的念頭,但是臨終的時候,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你的念頭是善?是惡?你要完全地釋放出來了。
所以《楞嚴經》上說,一個造惡業的人,他的心念是沉重的,往下墜的;一個造善業的人,他的心念是輕飄的。所以你看,如果你的生命,你感到好像經常心很沉重,這就不太好了,真的不太好,你要懺悔,真的!你懺悔以後你會覺得很輕鬆。你心裡面那個業,因為罪業,你造的罪業,你覺得好像很奇怪,整天悶悶不樂,因為業力進入到你心中的時候,業力本身是沉重的;但是你試試看,你造了善業以後,你整個人很輕鬆,也沒人知道,也沒人讚美你,你就覺得很輕鬆,因為它善業進入你心中的時候是輕飄的。
那你平常可以掩飾,到臨終的時候你沒辦法掩飾的。你如果是造了罪業,到臨終的時候,你覺得心很沉重很沉重,它自然就——啪,墮下去了;造善業的人,他心很輕飄,他就浮上去了,這個一點都騙不了人的。當然,臨命終的念頭是你平常的造作所留下的痕跡。所以,我們生命很公平,當你出生的時候,我們都給你一個嬰兒的心念,但是你用了一輩子以後,臨終結果就不一樣了,是吧?
你怎麼去操作?你經常用這個心去造惡業,這個念頭就留下很多罪業下來;你用這個心念去造善業,這個念頭就留下很多善業下來,到臨命終的時候再來算帳,就是這樣子的,這叫成佛作祖、墜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剛開始是公平的一個心念,最後回收的時候,這個念頭就是千差萬別。
人不能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就造惡了!
那麼這個是佛教的說法,其實,中國文化的儒家思想也有類似的說法,只是它講得不圓滿而已。我們第一段是引用佛法,第二段是引用中國文化的儒家思想,他說故儒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那麼蕅益大師引用儒家思想,他說這個聖賢之道其實有些思想是相通的,只是淺深不同而已。
儒家也提出兩個看法,第一個看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這個人心是指的是私欲,個人有些欲望,人是有欲望的;第二個:「人有道心」,人也有一些所謂的道念、正念,人還是有點慚愧心。那麼人心惟危,第一個危是比較危殆難安,它的勢力是強大的,第一個危是危險的危,是勢力強大;第二個道心惟微,微弱的微就是微弱難明。
從儒家思想來看,他是說明什麼事?他認為人的心有善惡兩面,但是呢,邪惡的力量是超過善的力量。所以我們必須透過學習,透過禮教來作調整,人不能順其自然,因為你順其自然就造惡了啊!順其自然就造惡業了,為什麼呢?因為你惡念的勢力強過善念的勢力。所以你一旦不受教育,一個人不接受聖賢的教育,你就很可能造惡業。
你說,我沒有接受善法的教育,我可也沒接受惡法的教育。你不用受惡法的教育,你就很自然地造惡了,因為惡的力量本來就比較強,這個是第一個思想。
這個地方是講我們先天,第二個是講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