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分析《華燈初上》的原聲帶為什麼很不行?

2022/04/08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會轉到《Drama Box. 【抓馬香嗎?】》,同樣都由我創作。因為自己覺得寫得很好嘿嘿,想要放在很多地方和大家分享~)
《華燈初上》這個系列做到現在,其實比起氣憤,我們更多時候是帶著惋惜和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在評價。恨劇情因為商業因素不得不拖這麼長,恨人物因為篇幅的關係不得不走鐘,恨懸疑線因為各種考量而只能吊足觀眾胃口,甚至恨音樂單聽都可以,但就是無法跟劇情融合在一起。
當然,音樂講求的是一種感覺,每個人的品味和感受各有不同,甲之蜜糖可能是乙之毒藥,我覺得好聽的你不見得喜歡;你愛的不見得我能接受。但《華燈初上》的音樂議題似乎無法被這樣輕輕放下。
我雖然沒學過樂理,但總歸看了兩三百部的戲劇、動畫和電影,經過台日韓中與歐美各國的作品洗禮後,對一部影視作品的音樂內容該如何產出與品味,也鍛鍊出了一種自己適用,對大部分觀眾也通用的直覺。
粗略來看,我覺得《華燈初上》整齣戲的音樂(尤其是原聲帶,而非配樂)在三個地方出了問題,一個是不夠具時代感,一個是搞錯故事調性,另一個則是將原聲帶製作和發行都交給同一個公司。
當然或許有人會問,難道國外就不這樣嗎?甚至可能會回問,這就是臺灣的商業模式,但在這邊我想說的並不是這麼市場或幕後的問題,而是指原聲帶或是劇情中有使用過的插曲,幾乎都是找相信音樂旗下藝人這件事。
先聲明,我並不是討厭相信音樂,我會唱五月天,參加過告五人專場(甚至在覺醒音樂祭等表演等了40分鐘,很可以了吧T.T),也喜歡麋先生、法蘭和家家的歌聲,但或許是因為我見過海外戲劇和電影,如何在配樂上發揮他們長期累積的實力和底蘊,才讓我對這樣的操作更加不解。
臺灣並不是沒有好聽的電視原聲帶,就我的印象中,《花甲男孩轉大人》、《種菜女神》都擁有令人非常驚豔的原聲帶音樂。
音樂人出身的盧廣仲在《花甲》除了擔綱主角,也負責了全劇配樂,或許是因為小隊長在戲中本色演出,致使他更能理解整齣戲想表達的意義,無論是快慢兩版《魚仔》、《幾分之幾》或是劇中每一首插曲,都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繁星風情。
而《種菜女神》則是從娃娃魏如萱的《曬傷》到柯智棠的《遠走》都透露著戲劇中的田園風光,更別說還有舒米恩、脆樂團和李千那每首配合劇情情緒的插曲。
值得一提的是,這齣戲的音樂總監正是由劇中擔任耘海村管區的舒米恩擔任。本身是原住民歌手的舒米恩,在這齣以花蓮農村為主軸的戲劇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寫出一首又一首宛如夏天稻浪的清新旋律。
以上這兩部作品在音樂上的成功,我認為都歸功於音樂負責人本身風格與作品調性相符,同時對作品也有非常高的掌握度。雖然他們兩位都在作品中出演,但即使沒有這項條件,以他們兩人的專業度,我相信也一定能勝任這份工作。
那《華燈初上》的問題又在哪呢?
第一點,身為一部背景設定在1980年代的作品,其配樂並無失分,懷舊和懸疑氛圍兼具,即使不到曾創作電影《返校》、《無聲》和《瀑布》的盧律銘老師深具特色,但也是相當好的音樂創作了。但若是專注在原聲帶音樂上,反而會讓人明顯感受到歌曲不符合戲劇中所呈現的時代氛圍。
視覺呈現上,《華燈初上》的確做到了目前台劇都很罕見的高度。無論是室內外景或鏡頭細節,當然還有酒店〈光〉與登場人物的造型,我相信劇組都下了相當大的功夫。
但原聲帶的音樂中,卻有一聽就很臺灣現代流行音樂的(例如麋先生、法蘭、琳誼和魏嘉瑩),也有原曲符合時代氛圍,結果arrange版本反而失去滋味的(五月天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結果最後能讓人感覺這是一首關於1980年代戲劇的歌曲,只剩家家〈初戀的地方〉、〈雨夜花〉和林心如〈請別愛我〉。
林心如那首還可能是因為有看戲,聽出角色感情才覺得感覺有對。
而關於第二點,搞錯故事調性則有兩首相當經典的插曲可以舉例,那便是在第三季出場的江蕙〈你著忍耐〉以及告五人〈愛人錯過〉。
二姊江蕙在歌壇的地位相信不用我贅述,歌曲自然是經典又好聽,傳唱度也高,《天橋上的魔術師》中歌后孫淑媚也曾以點媽身分高歌過。這首老歌曾在劇中兩處出現,也是我們PODCAST中討論到的,關於光小姐們集體合唱,以及光小姐們集體救下愛子的部分。
我們都很清楚,前兩季的《華燈初上》試圖製造出一種現代宮鬥的感覺,事實證明這條路線很正確,後續營造也很成功。但到了第三季,這樣的感覺卻被編劇大大削弱,小姐們陸續和生命與同僚和解,除了登場角色們個性開始聖母化,這個轉變也讓已經習慣調性的觀眾們無所適從。
而最後觀眾的不適感,就完全反映在小姐們集體合唱〈你著忍耐〉上。
有趣的是,救下愛子那邊也放了同一首歌,但那段呈現的是一群為了生活而擁有血性的女人,在共同敵人們面前展現她們驚為天人的意志力和韌性。這部分除了與歌詞完全契合,也玩出了宮鬥劇中很重要的「對內吵架,對外團結」的有趣心理。
而告五人的〈愛人錯過〉就更令人匪夷所思了,我甚至懷疑提案放這首歌的人根本不知道歌詞內容是什麼。這首歌是樂團告五人的代表曲之一,充滿迷幻、電音和厭世感的曲風,正是告五人能在年輕族群間獲得好感的原因。
但紅,並不代表適合。
這首寫於2010年代,適用2020年現代男女關係的歌曲,真的一點都不適合放在羅雨儂和潘文成之間那種,囿於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的暗生情愫中。歌詞裡甚至還有「你媽沒有告訴你,撞到人要說對不起」,這跟1980年代的成人戀情,或是經歷多次傷痛,最後不再追求情愛的酒店媽媽桑有什麼關係?
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
而最後的第三點,其實正是前述內容的總結。
就以前面舉例的兩個要點來說,一部成功的戲劇原聲帶或配樂,重要的是掌握作品背景與調性,以及讓音樂風格統一。拿最近期的韓劇《二十五,二十一》來說,劇中的原聲帶其實也都不是什麼1990年代的歌曲,甚至最關鍵的配樂,也就是韓國樂團紫雨林的經典曲目〈二十五,二十一〉,還是2013年的搖滾樂作品。
但〈二十五,二十一〉這首歌的風格和主軸和戲劇相當吻合,其他插曲也都考慮到戲劇相對懷舊和活潑的調性,因此創作出來的旋律既搭背景,也合劇情。這就證明時代劇並不是非得要放同年代的歌才可以(當然如果是這樣的話更好),為什麼家家可以、紫雨林可以,而五月天、告五人和其他人卻不行,是因為歌曲和戲劇無法融為一體。
我可以肯定,《華燈初上》的團隊與相信音樂的合作絕大部分是出於商業考量,可能是希望藉由相信音樂的知名度,讓戲劇曝光到更多地方,也可能是團隊與相信音樂有交情,更好談利益交換或更細節的商業條件。
其實身為一個半跨在這個產業的人,以上考量我都充分地理解,畢竟誰希望和錢過不去?
但作為一名習慣讓音樂帶著情緒流動的觀眾,看到可能是當今歌壇最符合1980年代風格的9m88客串出演,不僅沒聽見由她演唱的片頭曲,甚至歌曲賞析只不到五分鐘,而其他不適合的好歌卻不斷出現。
這種滿足視覺卻沒有滿足聽覺,甚至可以說被聽覺打斷情緒的觀影體驗,真的令人感到非常惋惜。

▲抓馬箱PODCAST連結
【Drama Box. 隨意聊聊】​
S1#4 華燈初上,第三季爛尾你著忍耐​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999年成軍的日本天團ARASHI,在2019/11/3 正式迎向成立二十週年的里程碑。 身為粉絲的我在傾盡全力去思考「如何紀念屬於我們的二十週年」之後,這個專題因而誕生。1999-2019,還有接下來的2020年與往後每一年,讓我們一起和他們走過出道以來的所有爛燦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