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修學述要》1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raw-image

什麼叫內、外因緣呢?

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菩薩,阿彌陀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七面,我們講到,

乙一、八種發心。

佛法在解讀人生,佛陀主要是講到一種觀念,就是諸法因緣生佛陀是用因緣的角度來解讀這錯綜復雜的人生。那麼因緣,我們看經典裡面佛陀因緣的時候,祂是分成兩部分來說明的:第一個從空間上來說,因緣有內外的差別

什麼叫外因緣呢?就是我們多生多劫的業力所變現的果報,比方說你會長得什麼樣子,比方說你會從事什麼工作,比方說你的家庭有什麼樣的成員,那麼這個果報,它是很多生、很多生的業力的成熟表現出來的,這個外在的因緣是無解的。

所以你看佛陀只有講一句話就講完了,我們對於外在的因緣,佛陀是怎麼說:「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這個地方只有一個方法有解,就是放下、認命,其它都無解,因為它不是一生,它錯綜復雜,但是我們眾生最大的盲點就是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在於沒有答案的地方,然後糾纏不清,結果把今生都浪費掉了。

我們凡夫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太重視外在因緣,其實這是樹的水果,你要吃就吃,不吃走就好了,你可以不受,你可以輕輕地走過去,你要吃下去,問題就復雜了。

所以佛陀對於外在的因緣,佛陀勸我們的,你看佛陀的態度,是叫你看破、放下,認命了。

那麼另外一塊是內在的因緣,它不是水果,它是無量無邊的種子,這個要小心了。就是我們內心的心念,我們的思想,這一塊是我們該經營的。其實一個有智慧的人,他必須把精神體力放在經營內因緣,而不是經營外因緣。因為外因緣我剛剛講過,是無解的,無解;那麼內因緣,我們看我們一念的思想,佛陀在解釋內因緣,祂解釋得很詳細,大方向它分成三塊:第一個過去的因緣;第二個現在的因緣;第三個未來的因緣


所謂的現在,當然跟過去有關,它也就跟未來有關,所以佛陀祂講這個內因緣,祂用水流思想,說什麼是我們內心的世界呢?人生就是一個無止境的水流,祂從水流的思想,我們得到了兩個觀察:第一個我們把這個水流切開來,

我們往過去看,你要知道一件事,你從什麼地方來?第二個往未來看,你將往哪裡而去?

所以佛教主要是處理兩件事情:第一個處理你的過去所留下來的痕跡,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從第一諦來看,從根本義來看,我們從空性而來,人生沒有開始,如果有開始的話,你就不能改變,因為它緣生嘛,它怎麼會有開始呢?它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它沒有一個真實的開始,那這一塊我們不談第一諦的問題。

raw-image

我們從世俗諦來看,從世俗諦來看,你從什麼地方來?你可以從現在的結果來推論你從什麼地方來。比方說你今生富貴,你過去生從布施心而來,你今生富貴,我們可以推論你過去生的心經常生起布施的念頭。

佛法是這個意思,「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外在的世界是你內在的世界創造出來的,所以生命不是上帝創造的,是你的心念創造出來;如果你今生很莊嚴,我們可以合理的推論你前生的心態,你忍辱的心活動力很強,莊嚴從忍辱中來。

所以我們從你今生的結果,我們就可以知道你前生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打什麼妄想,因為你的妄想都是一種強大的能量。所以我們今生除了去承受果報外,一個有智慧的人他從果報當中會得到反省,因為你既然是現在我們一定要面對我們的過去,不管你是不是喜歡你的過去,但是你要承當你過去所留下來的功能,我們對過去只有概括承受了,所以我們現在無量劫來在三界裡面,一直打轉,一直打轉,我們心中留下了兩種東西,第一個是無窮的寶藏,第二個是很多很多的地雷,不管你願不願意,你現在都是這樣,現在你怎麼辦?

我們內心當中有很多殊勝的功能,會創造很多的珍寶快樂,比方說,你有布施的思想,比方說你有持戒的思想,但是每一個人都有弱點,都有盲點。比方說你脾氣不好,比方說你沒有耐性等等,那我們現在要承當過去生命當中的經驗所留下的思想。

所以這個思想有好的,比方說寶藏,也有地雷,那麼這個就是我們從現在我們可以推論,我們過去大概都做些什麼事?打些什麼妄想?你如果你平時在觀照你的心,你大概知道你過去是怎麼回事兒,大概也就知道了。這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進入到內心的世界看到我們的過去,你從什麼地方來?大概八九不離十了。

raw-image

當然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你將往哪裡而去?我們繼承過去的思想,我們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我們選擇保持原狀,反正人生就這麼回事,一天過一天,那你來生還是這樣,因為你沒有創造改變的因緣,它就不可能改變,就像水流,這水流它走到現在,你不改變它就繼續走下去唄;第二個你選擇改變,你相信過去不等於未來,那你今生將對你的生命做出重大的貢獻。

所以在我們生命當中,你也只有得到人身你才有機會改變,如果你是三惡道,你變成一只螞蟻,你想改變都沒有機會了,因為你條件不具足。

所以我們從無量的生命當中,我們現在得到了人身,遇到了佛法,現在是我們改變的時候,是改變的時候到了,問題是你是不是得到正確的方法,不是說你一直拜就可以改變的,不是的。

那是消業障,但是思想的調整那是智慧的層次了,思想沒有人可以取代你,不能替你改變了;佛陀可以幫我們消業障增福報,但是思想的工作只有自己做。所以當你覺得說,過去生的你留下了很多很多的思想,你對過去的你覺得不是很滿意,你想改變的時候,那麼這個就是你開始修學佛法的時候了;你應該怎麼去改變、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的你?你必須從思想上去改變

raw-image

你外在的因緣,我再講一次人生無解,人生無解,人生如果有解的話,佛陀不會叫我們厭離娑婆了;如果人生有解的話,那留在娑婆世界解答就好了,所以人生是無解。

這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它這個大火燃燒了,你沒有一個地方是安穩的地方,所以我們現在真正的人生的答案在哪裡呢?在裡面,裡面有很多的寶藏,有很多的地雷,但是如果你有正確的方法,你是可以把地雷拔掉的,你是可以把寶藏開展出來的,那麼我們現在就是學習這個方法。

在整個菩提心當中,我們前面先了解自己,就是說你現在繼承的過去的你,我們要去改變自己之前,先了解自己:你過去生到底留下了什麼東西給你?你現在學,你是用什麼樣的思想來學佛,這很重要!你用邪惡的心,你用正確的心,你用虛偽的心,你用真實的心,會有不同的結果!

所以我們在改變之前,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務實地了解自己,你現在的心態是什麼?當然這個心態是過去的你留下來的痕跡,至於要怎麼改變,我們下一個章節再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Thumbnail
2022/04/25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七支供養,是快速的積集資糧的七個方法! 好,我們看七支供養。那麼七支供養,是前面我們講增長善根這一塊,我們開出七支供養,我們把它簡單的說一下。 善根的增長,有七個方向,那麼分成四個部分: 修歸依: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是智慧跟
Thumbnail
2022/04/16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七支供養,是快速的積集資糧的七個方法! 好,我們看七支供養。那麼七支供養,是前面我們講增長善根這一塊,我們開出七支供養,我們把它簡單的說一下。 善根的增長,有七個方向,那麼分成四個部分: 修歸依: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個是智慧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