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結婚總想著要嫁個績優股或潛力股,婚後即使要工作,也不用太拼太累,因為有個「有才情、肯上進」的老公可以靠。
不知妳是不是也這樣想?
但弔詭的是,在婚姻關係中,如果一個人賺的錢比另一個多,賺得多的一方很容易在金錢上更具控制力,或者有更多支配金錢的自由;而賺得少或是當伸手牌的一方可能會感覺自己的價值較低。即使現今女性投入職場的比例已提升許多,但多數人的觀念及期望,還是夫妻間先生得是那個賺得比較多的一方,這種因收入而產生的不平等便會產生,全職家庭主婦更會有這種感覺。
今年過年和一位長輩春姨聊天時,她就感嘆說,年輕時跟著丈夫打拼,她看先生很努力很正直,當時還想,雖然只見一次面就結婚,但「妥當啊!沒嫁錯人。」四五十年來,賺的錢全交由先生保管,春姨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無私付出,身邊沒有存半毛錢。先生十年前中風行動不便,他們的積蓄都用來請外勞和看醫生,早就所剩不多,過世前先生把土地分別過戶給兒子們,連一份都沒有留給她;她怨嘆說,大家都叫她「春姨」(台語),還以為她存多少,什麼都沒有,還好有老人年金可以領,兒女也會主動拿錢給她,讓她可以不用為錢事煩惱。
聽了春姨的話,我很慶幸媽媽在我年輕時就跟我說:「女人婚後一定要留些可以自由運用的錢在身邊,起碼受了欺負還有錢可以回娘家。」我有聽媽媽的話,婚後就開始存了「私房錢」,結婚二十多年,慶幸這筆錢不曾用作「逃家金」。
可能還是有人對存「私房錢」很敏感,認為這是不道德、不忠實的行為,怕先生知道了,感情會產生裂痕。我倒認為這是一份對自己也是對家人的保障,女人有專屬的錢才有安全感,也有話語權,更重要的是可增加彈性運用金錢的自主空間。尤其是全職媽媽不若職業婦女,每個月有固定的薪水入帳,財務自由度及自主性較高,因此存筆私房錢絕對有其必要。
更何況那天長期飯票變心跑了,有私房錢,才不會手足無措。
至於怎麼存私房錢,以及把錢變大,下回再跟大家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