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網路保險的雜思亂想(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台灣繼「純網銀」之後,「純網保」也將正式上路了,金融監管機構金管會表示,透過網路販售保險,已經是國際趨勢,包括香港、中國、美國、日本、新加坡、歐盟都有純網路保險公司了,希望透過法規的開放,推動台灣保險業的轉型。
金管會宣告2022年將完成純網路保險公司法制作業,並在今年第四季開放申請,繼「純網銀」之後,「純網保」也將正式上路了,日前金管會召開「純網保」公聽會時,保險局長施瓊華於公聽會上,解答各單位對純網路保險公司的16大疑問,會中3大業者也動作態勢明顯,新創科技業者提出動態式精算的新計費模式、保經代公會期待能與「純網保」合作,另外還有3家保險業者準備搶攻「純網保」產險執照。
其實,台灣民眾保單滲透率在世界上算是名列前茅,據統計,民眾持有保單每人平均高達3.3張,很多人會懷疑,在這情況下,開放純網路保險公司經營,難道不會過度競爭?對此,保險局初步規畫,未來「純網保」公司不是像現行保險公司一樣,什麼保單都賣,純網路產險公司必須賣「創新型保單」,要在申請時說明清楚,供審查委員判定是否具創新性;純網路壽險公司則是只賣簡單、保障型商品,亦會清楚界定可賣的保單範圍,純網保必須提出可行且具特色方案、必須具經營效益,保險局強調不是為了開放而開放
看看中國首家和規模最大的互聯網保險公司 - 眾安保險,它輔以大數據分析,精確向特選用戶在特定時間以客戶端通知等形式鼓勵購買保險,實務上,它彌補了傳統保險公司產品的不足,例如,自動理賠的航班延誤險、和小米科技合作的碎屏險、銀行卡盜刷保險及電訊詐騙保險等。
「純網保」和「純網銀」一樣,屬於金融科技範疇,傳統保險業者表示,對「純網保」則「樂觀其成」,認為開放純網路保險公司後,保險公司的網路投保業務也會同步擴大開放,會有新的商機,看看時間點,2023年民眾應該就可以透過「純網保」買保險了,個人認為,對一般投保民眾將因此受惠,買到真正符合需求,而且有實際保障的產品,對保險從業人員,特別是保險業務員,可能是不小的衝擊,保險業務員是否會被人工智慧 (AI) 取代的爭論,從未停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很多人都討厭保險業務員,可能是,常常接到陌生電話強推保險商品,或曾有過被學生時代的同學約出來喝個下午茶,卻聊了一下午的保險商品,或是碰過或聽過核保寬鬆但理賠刁難的故事,總之,這職業給人們的印象是不好的,不過,這是一個故事,描述我為何會優雅的成為他們,和期間的不適應、學習、及體驗,歡迎大家放輕鬆來聽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身為一個保險業務員,只有經歷過送單、核保、理賠幾個流程,才算是修成正果,當然每個步驟都有些眉角,尤其是最後的理賠,有可能影響到一個家庭的生計,而保險業務員可以提供的有,指導保戶各種應的注意事項、協助申請理賠、有理賠空間時,積極為保戶爭取較優條件等。
談到人脈重不重要,我認為很重要,不管你是不是在做保險業務員都非常重要,假如你沒有人脈,是不是就不適合作保險這行,這個疑問很多人在踏入這職業領域時,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疑問,讓我分享我成為保險業務員這段時間的觀察跟體驗。 談人脈 俗話說的好,20歲靠體力賺錢,30歲靠腦力賺錢,40歲靠人脈賺錢
很多人小時候或許有聽過,長輩們串門子或閒磕牙時,八卦親戚的誰誰誰,做了保險業務員,業績不錯,常常帶著親戚吃大飯店吃下午茶,或隔壁個誰誰誰,做了保險業務員,業績不錯,被招待去美國玩個兩周多等江湖傳言,但也聽過保險業務員的陣亡率很高,很多人一開始還行,但做了幾個月或剛過一年就不幹了,到底這行業可不可以
很多人都討厭保險業務員,可能是,常常接到陌生電話強推保險商品,或曾有過被學生時代的同學約出來喝個下午茶,卻聊了一下午的保險商品,或是碰過或聽過核保寬鬆但理賠刁難的故事,總之,這職業給人們的印象是不好的,不過,這是一個故事,描述我為何會優雅的成為他們,不像他們,需要隨時要準備緣故拜訪、陌生開發,
很多人都討厭保險業務員,這是一個故事,描述我為何會優雅的成為他們,但不像他們,需要隨時要準備緣故拜訪、陌生開發,見人寒暄問暖。
身為一個保險業務員,只有經歷過送單、核保、理賠幾個流程,才算是修成正果,當然每個步驟都有些眉角,尤其是最後的理賠,有可能影響到一個家庭的生計,而保險業務員可以提供的有,指導保戶各種應的注意事項、協助申請理賠、有理賠空間時,積極為保戶爭取較優條件等。
談到人脈重不重要,我認為很重要,不管你是不是在做保險業務員都非常重要,假如你沒有人脈,是不是就不適合作保險這行,這個疑問很多人在踏入這職業領域時,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疑問,讓我分享我成為保險業務員這段時間的觀察跟體驗。 談人脈 俗話說的好,20歲靠體力賺錢,30歲靠腦力賺錢,40歲靠人脈賺錢
很多人小時候或許有聽過,長輩們串門子或閒磕牙時,八卦親戚的誰誰誰,做了保險業務員,業績不錯,常常帶著親戚吃大飯店吃下午茶,或隔壁個誰誰誰,做了保險業務員,業績不錯,被招待去美國玩個兩周多等江湖傳言,但也聽過保險業務員的陣亡率很高,很多人一開始還行,但做了幾個月或剛過一年就不幹了,到底這行業可不可以
很多人都討厭保險業務員,可能是,常常接到陌生電話強推保險商品,或曾有過被學生時代的同學約出來喝個下午茶,卻聊了一下午的保險商品,或是碰過或聽過核保寬鬆但理賠刁難的故事,總之,這職業給人們的印象是不好的,不過,這是一個故事,描述我為何會優雅的成為他們,不像他們,需要隨時要準備緣故拜訪、陌生開發,
很多人都討厭保險業務員,這是一個故事,描述我為何會優雅的成為他們,但不像他們,需要隨時要準備緣故拜訪、陌生開發,見人寒暄問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人壽開了第一槍,將規則改為,一年一約,且不保證續保,至於其它公司是否會跟進,還需觀望, 但若走向是如此,不但保險業務更難生存了,對保戶也是相當不利。 在事故發生之後,更需保險的時候,保險公司有絕對權力拒保。 例如罹癌後,也許就不續保,之後可能的癌症復發、移轉,就沒了保險保障 (這邊指的是實
Thumbnail
臺灣純電動車保險有新規定,金管會核定了「電動車專屬保險參考條款」及其附加條款,並自113年7月1日起實施。保險內容區分純電動車及提供車主加保選項。過去電動車與燃油車保費共用,但新規定將影響保費及內容。文章也探討了自動駕駛技術對保險業務的影響。
Thumbnail
金管會近日對保險法提出修正草案,起因在於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明確肯定「保單價值準備金」得為強制執行標的,導致不少債務人的人壽保險契約遭受法院終止。來看看這號裁定為何引起重視?
Thumbnail
台灣人愛買保險,有人喜歡買保險來存錢,也有人喜歡買保險當投資,新聞就報導2021年我國保險滲透率達14.8%,是全球第三名。因此,許多人是把保險當作財產來看,在晚年時就希望保險先給子女,其中一個方法是就是變更要保人。但是,許多人忽略變更要保人有贈與稅的問題。
圖說 : 合影(左起)今周刊研究員黃浚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蘇建榮、今周刊總編輯楊紹華。 【李婉如/ 報導】《今周刊》首次針對全台近2,139保戶以電訪、網路問卷進行「壽險業公平待客原則」消費者認知與感受度調查,並於今天(13日)舉辦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電訪調查發現,竟有
Thumbnail
根據近期相關文章,臺灣保險業務正面臨轉型挑戰。客戶對於保單需求與投資意願逐漸提升,業務員應轉為提供解決方案,並深入瞭解各種商品。文章內容亦探討投資風險與保險規避的雙難抉擇,呼籲業務員應多擴展保險產品與金融知識,從生涯規劃與投資理財角度推銷保險。
Thumbnail
隨著保險市場的不斷演進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2024年的保險產品呈現出顯著的趨勢和變化。本報告基於最新數據,對台灣保險市場的熱門品牌和產品進行深入分析,探討消費者偏好的轉變和市場趨勢。
Thumbnail
當今的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人工智慧(AI)和數據分析技術的日益成熟,傳統的保險產品設計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革新。例如,一家領先的保險公司最近利用AI算法來預測風險和客戶偏好,從而設計出更個性化的保險套餐。這種轉型不僅改變了產品開發的方式,也重塑了客戶體驗。
Thumbnail
保險是幾乎每個人都會規畫購買的商品,長年累積下來的保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大約每人一年2~3萬元,都可以快閃日本一趟了,但大家往往對於保障內容不甚了解,甚至要申請理賠時,才知道不在保單範圍之內。只有你才會最在意自己的錢,讓家庭的收入發揮最大的價值,下面列舉了九項保險概念,讓你不再被動接收保險業務員
Thumbnail
金管會發布新聞稿指出實支實付將變革且朝損害補償原則方向傾斜後,目前所有提供副本理賠之實支實付商品紛紛停售或改版,其內容也紛紛向建保局手術表列「2-2-7」、「2-2-6」及「3-1-2」條款靠攏;且在健保局放寛醫療院所可對病患開立需自行負擔部份費用由3萬元上限提升至8萬元上限後,台灣自費醫療趨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台灣人壽開了第一槍,將規則改為,一年一約,且不保證續保,至於其它公司是否會跟進,還需觀望, 但若走向是如此,不但保險業務更難生存了,對保戶也是相當不利。 在事故發生之後,更需保險的時候,保險公司有絕對權力拒保。 例如罹癌後,也許就不續保,之後可能的癌症復發、移轉,就沒了保險保障 (這邊指的是實
Thumbnail
臺灣純電動車保險有新規定,金管會核定了「電動車專屬保險參考條款」及其附加條款,並自113年7月1日起實施。保險內容區分純電動車及提供車主加保選項。過去電動車與燃油車保費共用,但新規定將影響保費及內容。文章也探討了自動駕駛技術對保險業務的影響。
Thumbnail
金管會近日對保險法提出修正草案,起因在於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明確肯定「保單價值準備金」得為強制執行標的,導致不少債務人的人壽保險契約遭受法院終止。來看看這號裁定為何引起重視?
Thumbnail
台灣人愛買保險,有人喜歡買保險來存錢,也有人喜歡買保險當投資,新聞就報導2021年我國保險滲透率達14.8%,是全球第三名。因此,許多人是把保險當作財產來看,在晚年時就希望保險先給子女,其中一個方法是就是變更要保人。但是,許多人忽略變更要保人有贈與稅的問題。
圖說 : 合影(左起)今周刊研究員黃浚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蘇建榮、今周刊總編輯楊紹華。 【李婉如/ 報導】《今周刊》首次針對全台近2,139保戶以電訪、網路問卷進行「壽險業公平待客原則」消費者認知與感受度調查,並於今天(13日)舉辦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電訪調查發現,竟有
Thumbnail
根據近期相關文章,臺灣保險業務正面臨轉型挑戰。客戶對於保單需求與投資意願逐漸提升,業務員應轉為提供解決方案,並深入瞭解各種商品。文章內容亦探討投資風險與保險規避的雙難抉擇,呼籲業務員應多擴展保險產品與金融知識,從生涯規劃與投資理財角度推銷保險。
Thumbnail
隨著保險市場的不斷演進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2024年的保險產品呈現出顯著的趨勢和變化。本報告基於最新數據,對台灣保險市場的熱門品牌和產品進行深入分析,探討消費者偏好的轉變和市場趨勢。
Thumbnail
當今的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人工智慧(AI)和數據分析技術的日益成熟,傳統的保險產品設計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革新。例如,一家領先的保險公司最近利用AI算法來預測風險和客戶偏好,從而設計出更個性化的保險套餐。這種轉型不僅改變了產品開發的方式,也重塑了客戶體驗。
Thumbnail
保險是幾乎每個人都會規畫購買的商品,長年累積下來的保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大約每人一年2~3萬元,都可以快閃日本一趟了,但大家往往對於保障內容不甚了解,甚至要申請理賠時,才知道不在保單範圍之內。只有你才會最在意自己的錢,讓家庭的收入發揮最大的價值,下面列舉了九項保險概念,讓你不再被動接收保險業務員
Thumbnail
金管會發布新聞稿指出實支實付將變革且朝損害補償原則方向傾斜後,目前所有提供副本理賠之實支實付商品紛紛停售或改版,其內容也紛紛向建保局手術表列「2-2-7」、「2-2-6」及「3-1-2」條款靠攏;且在健保局放寛醫療院所可對病患開立需自行負擔部份費用由3萬元上限提升至8萬元上限後,台灣自費醫療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