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記|紀錄-名目失業D-41

札記|紀錄-名目失業D-41

Wei -avatar-img
發佈於初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還在想標題怎麼訂,想了一下就以名目失業為題,為什麼是名目呢?! 因為並不是完全在家裡蹲,其中還是有兼職打工,至少有對台灣GDP有點貢獻所以名目為題。

得知最終考試沒上榜後,找很多方式去瞭解自己,不管是人類圖、線上算命、台灣就業通的測驗、人力銀行的測驗等等,盡量花錢瞭解我是誰,我想要什麼,但是,可笑的是,還是沒有找工作的方向。然而,我決定用面試的方式去感受什麼是適合我的,不幸的是,因為空白期太長,能去面試的公司卻沒幾家,最後還是只能花大多的時間在家裡不斷看著求職平台。

求職期間,心理真的很崩潰,因為你知道你的時間正在不斷往前,然,我卻還在原地踏步,有時候是想,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價值太低了,所以求職總是不順,連面試的機會也很少,在脾氣上或是行為上都很暴躁,情緒很低迷,甚至覺得過去的自己就是個垃圾,怎麼把一手好牌都打壞了的感覺,覺得很疲憊,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

覺察到自己很容易陷入這種憂鬱、焦慮的情緒中,想試著去做點什麼,例如:冥想、運動等等,但是總覺得問題沒有解決,永遠都會一次又一次地陷入這種死循環,真的很想逃脫這個求職流沙中。

理性的分析後,理解自己的能力跟市場的所要的有很大的隔閡,技能也非短時間能彌補上的,也沒有剛畢業的擋箭牌,說真的,求職真的很不順利。其中,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我不知道我要什麼,所以又進入低潮、憂鬱、求職不順的循環中,時間催促下,所有的一切都在壓迫著。

或許是因為無法原諒過去失敗的自己,會歸咎過去的我,怎麼這麼沒用把自己弄成現在這種人生,浪費好多好多光陰,這就是所謂的: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感受吧。其中還有一點是 "害怕",害怕踏出去會失敗,害怕自己已經沒有時間可以試錯,所以擔心做錯的決定,所以不敢踏出去。

想起書中一句話,深深震撼了我,亞馬遜的創辦人曾說過,當我們已經是80、90歲的老人時,回想當年的自己,第一個想法是 「不是後悔當初做很多錯的自己,而是後悔沒有踏出去的自己,儘管錯了,你還可以修正,但是不踏出去,卻連修正的機會都沒有。

是啊,為什麼要擔心這麼多、想那麼多呢?! 「腦袋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事情都是不會發生的,可我們卻活在那百分之七十內」,我想這個原因或許是因為,社會教育體制所致,孩童會因為害怕摔倒而選擇不走路嗎? 我想是不會的,但是長大後的我們,受限太多外在因素,活的膽怯、活的懦弱,害怕自己建立的一切會消失、又或者根本沒有可以消失,只是擔心他人的眼光與看法。

無常是為「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無常,眾人認為有關生死之事,但其實這是存在生活的每件極小之事,我們每日皆參與「無常」,用簡單的說法就是,萬物之事皆在變化,可能一瞬間擁有,亦可在一瞬間失去,然而這些都是極為正常的現象」,「而痛苦的來源皆來自於,一切 都不隨著自己的心意走 或是 保持不變,當變化出現時,痛苦就產生了」,大腦開始製造所有的令你難受的畫面、聲音,使你進入低潮的循環。要如何讓自己的脫離低潮,就是只有「接受」這一切發生,都是正常的=無常,瞭解到事物有所變化,才能使你進化,倘若一切都固定不變時,高高在上的人永遠高高在上,所有一切都事固定的,那儘管你如何攀爬永遠只能在相同的位子。明白一個事物的消逝,即為另一個事物的誕生,這個就是宇宙的原則,待你如何看待這眼前的危機/機會。

然,現在只能專注在我能做得到的事情上,猶如阿甘正傳中,有了跑步的機會就是每天跑,所以救了同胞,獲得長官青睞;有了打乒乓球的機會,就是努力打、專注打,也能打到全國賽;有了釣蝦的機會,就是努力做,成為富豪,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聲音的干擾,這都不會影響他,這也是阿甘特質最好的優點,有天回過頭來看,終點是什麼並不重要(因為終點大家都一樣),而過程你獲得什麼、感受什麼,或許才是人生意義吧。

avatar-img
Wei 的沙龍
3會員
16內容數
關於生活的一 切大小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e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三年,評估著自己為什麼總是落榜,第一年補習到一半就當兵了,第二年選擇自己研讀把之前補習教過的東西再一次複習並讀完沒有完成的,都是失敗收場,第三年,我選擇補習,一次性把所有的內容一次打掉重練,並完全擬定時間與考卷給自己模考,訓練手速等等,第三年考試結果,沒上。 雲開月出正分明 不須進退問前程
汲汲營營的生活,拼命想在人生中找到自己,有時候,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別人的一個動作讓自己充滿憤怒、不滿、憂鬱、傷心,不知不覺,這些"聲音"漸漸在我們的大腦中進駐,而更可笑的是,我們還自以為這些就是的「內心的聲音」 你知道嗎,這些都是"非自己"的狀態。 覺察,是通往真實的世界。
大多中產階級或以下的家庭,父母對小孩子理財的教育其實並不充裕,甚至是避而不談,其實我很好奇大部分的家庭對有錢人的觀念是什麼、對錢的想法是什麼,以我的家庭來說,我家算是中產階級,單獨靠爸爸一個人支撐家庭且養五個人,我真的十分敬佩我爸,但是我家曾來不談金錢的事情,曾經我開口問父母金錢支出等等的事情,但
你有發現當科技越進步,物質越充裕的時候,人們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質疑自己的工作是否讓自己感到充實,而不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嘆氣,想著自己每天過的相同且乏味的生活(注意: 這裡的「乏味」是指找不到工作意義,渾渾噩噩的生活),便而進入一個負面的循環,懷疑→厭惡→失去動力→向下沉淪→質疑自己存在意義
逛書店時,剛好看到這本書,不知道是不是上帝的安排讓我遇見這本書,提醒我目前要改善的惡習「拖延症」、「完美主義者」,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是在做決定時,必須要思考很多假設性問題,最後陷入自我勒索的情緒,導致最後什麼事情都沒做,一事無成,很推薦這本書給你。 本書,作者仔細分析為何人們總是會想得比做得還多
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對工作充滿熱血、有願景、有目標,口頭總說著「我想幹大事!」,隨著年齡的增長,遇見社會上各種妖魔怪,還要處理他們各種大小事,不說還以為是專屬保母,但是就在你淌盡心血為公司賣肝、賣時間、賣勞力、賣健康時,好景不常,公司瘦身第一個開刀的卻是你,誰也想不到,如此為公司付出的同時,也被企業
第三年,評估著自己為什麼總是落榜,第一年補習到一半就當兵了,第二年選擇自己研讀把之前補習教過的東西再一次複習並讀完沒有完成的,都是失敗收場,第三年,我選擇補習,一次性把所有的內容一次打掉重練,並完全擬定時間與考卷給自己模考,訓練手速等等,第三年考試結果,沒上。 雲開月出正分明 不須進退問前程
汲汲營營的生活,拼命想在人生中找到自己,有時候,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或別人的一個動作讓自己充滿憤怒、不滿、憂鬱、傷心,不知不覺,這些"聲音"漸漸在我們的大腦中進駐,而更可笑的是,我們還自以為這些就是的「內心的聲音」 你知道嗎,這些都是"非自己"的狀態。 覺察,是通往真實的世界。
大多中產階級或以下的家庭,父母對小孩子理財的教育其實並不充裕,甚至是避而不談,其實我很好奇大部分的家庭對有錢人的觀念是什麼、對錢的想法是什麼,以我的家庭來說,我家算是中產階級,單獨靠爸爸一個人支撐家庭且養五個人,我真的十分敬佩我爸,但是我家曾來不談金錢的事情,曾經我開口問父母金錢支出等等的事情,但
你有發現當科技越進步,物質越充裕的時候,人們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質疑自己的工作是否讓自己感到充實,而不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嘆氣,想著自己每天過的相同且乏味的生活(注意: 這裡的「乏味」是指找不到工作意義,渾渾噩噩的生活),便而進入一個負面的循環,懷疑→厭惡→失去動力→向下沉淪→質疑自己存在意義
逛書店時,剛好看到這本書,不知道是不是上帝的安排讓我遇見這本書,提醒我目前要改善的惡習「拖延症」、「完美主義者」,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是在做決定時,必須要思考很多假設性問題,最後陷入自我勒索的情緒,導致最後什麼事情都沒做,一事無成,很推薦這本書給你。 本書,作者仔細分析為何人們總是會想得比做得還多
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對工作充滿熱血、有願景、有目標,口頭總說著「我想幹大事!」,隨著年齡的增長,遇見社會上各種妖魔怪,還要處理他們各種大小事,不說還以為是專屬保母,但是就在你淌盡心血為公司賣肝、賣時間、賣勞力、賣健康時,好景不常,公司瘦身第一個開刀的卻是你,誰也想不到,如此為公司付出的同時,也被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