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

Wei -avatar-img
發佈於初版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逛書店時,剛好看到這本書,不知道是不是上帝的安排讓我遇見這本書,提醒我目前要改善的惡習「拖延症」、「完美主義者」,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是在做決定時,必須要思考很多假設性問題,最後陷入自我勒索的情緒,導致最後什麼事情都沒做,一事無成,很推薦這本書給你。

本書,作者仔細分析為何人們總是會想得比做得還多,三思而後行卻缺了最重要的「行」字,作者結合實戰經驗與輔導全球企業家得出以下幾點情況:

  • 資訊爆炸的時代,腦容量訊息超載,專注力變成人類是稀有的能力。
  • 消極負面的思考,變成行動的絆腳石。
  • 完美主義的迷思,使你遲遲無法行動。
  • 大腦的慣性,拖延、發懶、找藉口,使你最後一事無成。
  • 內心脆弱,輕易放棄,放棄逐漸成為你的口頭禪。

作者針對以上的狀況分別提供解決方法與心態建立,不讓你有看完後,有無所適從的感受,一本半毒藥雞湯的工具書,重重打擊有上述狀況的人的痛點,幫助你重整心態與方法建立,進而逐漸遠離惡習。

raw-image
別讓思維的恐懼揪住成功的尾巴

成功者會成功不是沒有道理,在個人特質上與思維上,就與一般人有所不同,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行動」,藉由行動過程中帶來的改變與結果,才能知道下一步往哪裡走。但是,大多數人總是認為在計畫尚未完善前不宜行動,又或是假設太多不確性的結果,使自己套入死胡同,因此全文提倡「先做了再說」的核心觀念,過多的雜念是殺死行動的因子,唯有先踏出第一步,才能設想往後的布局。文中,我很喜歡作者講述的觀念「想法-斷捨離」:

:切斷過去,不要讓過去的灰色記憶影響今天的決斷,也不要被以前成功的輝煌遮住雙眼。                             建立高效直接的思考機制,捨棄那些不必要的細枝末節,抓住事物的核心,快速做出判斷,既不追求完美,也不要追求絕對的完善。         」:遠離內心的消極思考和外在消極因素,要以自己當下的目標為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把所有不相干的資訊全部排除在外。
raw-image
我們最需要的警惕的不是資訊太少,而是選擇太多。

現今,你會發現大多數人都是過著「加法」的生活,不管是物質慾望還是資訊接收,就連恐懼也是自我造成的,使生活逐漸忙碌看不到自身的定位為何。藉由「減法」的方式,依序刪除人生中不必要的資訊與假設,漸漸的最主要的核心就會露出輪廓,緊緊抓住眼前的目標,堅持不棄,相信成功便是不遠之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i 的沙龍
3會員
16內容數
關於生活的一 切大小事
Wei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28
工作一陣子後,我發現我開始不再像以往這麼堅持某件事情、不再專注某件事情,甚至出現拖延的狀態,每天似乎都是重複性做的相同的事情,不斷用著科技帶來的便利來刺激、麻痺自己,彷彿想逃離什麼,卻也等待的什麼,總是感覺做什麼都不對,但能確定的是我知道『我不快樂』。 是什麼再拉引著我,是什麼再阻止著我,是那內心
Thumbnail
2023/11/28
工作一陣子後,我發現我開始不再像以往這麼堅持某件事情、不再專注某件事情,甚至出現拖延的狀態,每天似乎都是重複性做的相同的事情,不斷用著科技帶來的便利來刺激、麻痺自己,彷彿想逃離什麼,卻也等待的什麼,總是感覺做什麼都不對,但能確定的是我知道『我不快樂』。 是什麼再拉引著我,是什麼再阻止著我,是那內心
Thumbnail
2021/02/05
大多中產階級或以下的家庭,父母對小孩子理財的教育其實並不充裕,甚至是避而不談,其實我很好奇大部分的家庭對有錢人的觀念是什麼、對錢的想法是什麼,以我的家庭來說,我家算是中產階級,單獨靠爸爸一個人支撐家庭且養五個人,我真的十分敬佩我爸,但是我家曾來不談金錢的事情,曾經我開口問父母金錢支出等等的事情,但
Thumbnail
2021/02/05
大多中產階級或以下的家庭,父母對小孩子理財的教育其實並不充裕,甚至是避而不談,其實我很好奇大部分的家庭對有錢人的觀念是什麼、對錢的想法是什麼,以我的家庭來說,我家算是中產階級,單獨靠爸爸一個人支撐家庭且養五個人,我真的十分敬佩我爸,但是我家曾來不談金錢的事情,曾經我開口問父母金錢支出等等的事情,但
Thumbnail
2021/01/19
你有發現當科技越進步,物質越充裕的時候,人們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質疑自己的工作是否讓自己感到充實,而不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嘆氣,想著自己每天過的相同且乏味的生活(注意: 這裡的「乏味」是指找不到工作意義,渾渾噩噩的生活),便而進入一個負面的循環,懷疑→厭惡→失去動力→向下沉淪→質疑自己存在意義
Thumbnail
2021/01/19
你有發現當科技越進步,物質越充裕的時候,人們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質疑自己的工作是否讓自己感到充實,而不是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嘆氣,想著自己每天過的相同且乏味的生活(注意: 這裡的「乏味」是指找不到工作意義,渾渾噩噩的生活),便而進入一個負面的循環,懷疑→厭惡→失去動力→向下沉淪→質疑自己存在意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終結拖延症?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Thumbnail
想終結拖延症?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Thumbnail
拖延的核心是情緒,而不是效率。拖延和心情不好,有直接的關係。 可以說,我們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常常取決於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依據理性思考,所以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安撫情緒上。
Thumbnail
拖延的核心是情緒,而不是效率。拖延和心情不好,有直接的關係。 可以說,我們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常常取決於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依據理性思考,所以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安撫情緒上。
Thumbnail
書籍資訊 作者:太平信孝 譯者:林于楟 類別:心理勵志>個人成長>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出版:遠流事業 出版日期:2023年2月1日 將「總有一天」轉變為「現在立刻」的那個瞬間,人生將隨之改變。 目錄綱要 chapter1:消滅拖延!「啟動」行動的方法 chapter2:維持驚人專注力!放開「行動
Thumbnail
書籍資訊 作者:太平信孝 譯者:林于楟 類別:心理勵志>個人成長>人生規劃/自我改變 出版:遠流事業 出版日期:2023年2月1日 將「總有一天」轉變為「現在立刻」的那個瞬間,人生將隨之改變。 目錄綱要 chapter1:消滅拖延!「啟動」行動的方法 chapter2:維持驚人專注力!放開「行動
Thumbnail
導致你拖延的想法:「要得出一勞永逸的成功方法。」 時代不停在變,你現在做到一勞永逸的事情,以後還會需要調整或重做。 當你正想著要把某個領域了解一番之後才開始上場執行,結果往往是不停地在研究這個領域,或是去研究相關的設備與技術,反而忽略了你本來就要做的那件事。 舉個例 : 你想要減肥,於是找了很多減肥
Thumbnail
導致你拖延的想法:「要得出一勞永逸的成功方法。」 時代不停在變,你現在做到一勞永逸的事情,以後還會需要調整或重做。 當你正想著要把某個領域了解一番之後才開始上場執行,結果往往是不停地在研究這個領域,或是去研究相關的設備與技術,反而忽略了你本來就要做的那件事。 舉個例 : 你想要減肥,於是找了很多減肥
Thumbnail
若是您也陷入過度思考的漩渦而亟欲抓住浮木,本書將會協助各位擺脫思想的俘虜,把超載的資訊一一疏通,自然內心的不安全感與恐懼也會獲得緩解,相信思想澄淨之後的我們更能對生活抱有感恩之心。
Thumbnail
若是您也陷入過度思考的漩渦而亟欲抓住浮木,本書將會協助各位擺脫思想的俘虜,把超載的資訊一一疏通,自然內心的不安全感與恐懼也會獲得緩解,相信思想澄淨之後的我們更能對生活抱有感恩之心。
Thumbnail
做事總想要完美,總想把事情做到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這種態度,壞在哪? 想得太多,就會做得太少。 這也是現在大多數人的現狀。 想得太多,就會做得太少。 每天都想尋找一個完美的項目,一直找啊找。 找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最後發現找了個寂寞。 其實,世上本沒有完美的東西,也不存
Thumbnail
做事總想要完美,總想把事情做到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這種態度,壞在哪? 想得太多,就會做得太少。 這也是現在大多數人的現狀。 想得太多,就會做得太少。 每天都想尋找一個完美的項目,一直找啊找。 找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最後發現找了個寂寞。 其實,世上本沒有完美的東西,也不存
Thumbnail
不少人都是先做,然後改,然後越改越好。很多人想到成品,總是想得很完美,簡稱「想得美」。完美的作文、完美的炒飯、完美的圖畫、完美的商店……想得很美好,現實是很多人都不是一次就馬上變大師的。海明威說過:「所有初稿都是狗屎。」(The first draft of anything is shit)
Thumbnail
不少人都是先做,然後改,然後越改越好。很多人想到成品,總是想得很完美,簡稱「想得美」。完美的作文、完美的炒飯、完美的圖畫、完美的商店……想得很美好,現實是很多人都不是一次就馬上變大師的。海明威說過:「所有初稿都是狗屎。」(The first draft of anything is shit)
Thumbnail
逛書店時,剛好看到這本書,不知道是不是上帝的安排讓我遇見這本書,提醒我目前要改善的惡習「拖延症」、「完美主義者」,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是在做決定時,必須要思考很多假設性問題,最後陷入自我勒索的情緒,導致最後什麼事情都沒做,一事無成,很推薦這本書給你。 本書,作者仔細分析為何人們總是會想得比做得還多
Thumbnail
逛書店時,剛好看到這本書,不知道是不是上帝的安排讓我遇見這本書,提醒我目前要改善的惡習「拖延症」、「完美主義者」,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是在做決定時,必須要思考很多假設性問題,最後陷入自我勒索的情緒,導致最後什麼事情都沒做,一事無成,很推薦這本書給你。 本書,作者仔細分析為何人們總是會想得比做得還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