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新書上市▲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五個建築場域,五段文化歷程,
以設計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In-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We Design​
作者:殷寶寧​

​【各大通路銷售中​】
典藏網路書店 https://bit.ly/3x4cEFh
博客來 https://bit.ly/3uctgsD
讀冊 https://bit.ly/3DMHvb2

raw-image

乘載臺北人三十年記憶的中華商場
從黑手打鐵的赤峰街到文青的赤峰街
2022年全世界最期待的建築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曾經荒置的公務眷舍審計新村,搖身成為臺中最受歡迎文創景點
從孩子日常生活的視角,將鄒族文化傳統融入設計的阿里山達邦國小

本書集結了建築學者殷寶寧近年來在建築、設計與文化領域的研究與寫作。看似獨立成篇,但共同貫串的,來自於對文化深層的關注與提問。

殷寶寧以地域為經,年代為緯,在建築與文化的交織論述中,觀察設計如何回應使用者的想像與實境。最初以中華商場啟章,在於該建築承載了臺灣在戰後現代化過程中,追求在城市景觀與建築表徵上的現代性之夢。接著來到捷運中山站與雙連站之間的赤峰街街區,曾經是黑手油氣產業聚集之處,而今反差萌地構成文青青睞的文創聚落。

再往北邊走一點,回到劍潭與基隆河前世的探索中,一座明星建築要如何轉身變為一座演藝廳呢?離開臺北,臺中的審計新村,創意工作者的群聚及其構成的創意聚落,帶動區域活化,具體回應了設計文化不僅是一個過程,更具高度能動性的價值。繼續往南到了北回歸線,百年達邦國小重建,應該長成什麼樣子?「設計」如何作為一種傳遞文化與歷史重量的媒介?建築生產要如何滿足這個社會單位,並且傳遞出具鄒族族群主體意識的文化形式?

※ 好評推薦

處在城市快速變貌的時代,我們需要殷寶寧這樣的城市研究者。一方面為城市召喚失去的記憶,也為城市的高速發展擴張,提出具有理想性的思考方向與設計方式。———于國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如是犀利而溫柔的提醒:這片土地的人民該如何不卑不亢地瞭望與實作另類的想像,嘗試設計建築出能貼合島國肌理又促成文化改變的永續生活空間。———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本書研究案例取樣多元,涵蓋多個具有代表性的地域街區與文史建築。作者殷寶寧細密爬梳城市變遷的治理歷史,為讀者提供相關建物、街區的地誌文獻,甚而擴及全球化底下文化輸出與美學轉移的政治經濟脈絡。———陳正菁|浮光、春秋書店創辦人


作者簡介

殷寶寧

生於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現職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專長領域包含建築與文化研究、文化資產與博物館、性別研究等。

曾任職於教育部,參與921震災校園重建工作;曾任職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副總臺長、真理大學,並陸續於淡江大學建築技術學系、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等教學單位擔任兼任師資。

近年出版專書包含:《性別與設計:建築與女性主義的邂逅》、《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我城故事:大稻埕街區生活書寫》,《知識展示重構:博物館建築空間與觀眾經驗》,並主編專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導論》。

參與創設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建築改革社、現代建築學會、文化資產學會、臺灣老城水岸文化協會等民間專業社團。曾任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現任臺灣老城水岸文化協會理事長。


目錄

推薦序

城市的懸念──于國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搭建一座改變建築思維的橋頭堡──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記憶與想像:生產與剩餘的城市地景──陳正菁|浮光、春秋書店創辦人

序  設計:在建築與文化之間

第一章 建築現代性的想像及其終結:中華商場的誕生與死亡

中華商場的誕生:一個現代性的想像方案

——中華商場史前史

——為何是「中華商場」?

——中華商場的營造與落成

中華商場的建築空間生產與文化形式分析

——趙楓與中國興業-趙楓建築設計風格初探

——中華商場的空間生產與建築風格分析

建築量體、屋頂形式、外觀立面、開窗方式、中式語彙

中華商場的死亡:現代性的終結或再生?

結論:永不衰竭的夢?

第二章  都市生活與街道記憶考現:重描臺北市赤峰街

赤峰街:空間的生產

從有機發展到城市規劃:從清領以降到殖民統治

——聚落有機發展的城市軌跡:從清領到日治時期

——臺北市都市計畫的形構力量

都市計畫與公有零售市場政策、公學校、公園綠地的出現

——有機發展與都市規劃下的空間生產:赤峰街

從都市規劃到產業空間生產:戰後赤峰街與城市有機發展軌跡

——違建與佔用下的街道景觀

——視覺清理與城市景觀打造:有限的空間實踐介入

——產業群聚的歷史累積:朝向生產空間之轉向

街道的再現空間:文學與新聞報導中再現的赤峰街

——《赤峰街5號的那些事》

——新聞報導與再現空間:性別與階級視角

性產業與女性生活處境、銷贓、

結語:街道為何重要?

第三章  全球化下都市再生與名牌建築——庫哈斯與臺北藝術中心

設計文化(Culture of design)與都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

中山北路-劍潭-基隆河舊河道都市開發歷程

臺北藝術中心開發案與周邊房地產

庫哈斯(Rem Koolhaas) OMA團隊及其專業論述

建築量體與士林夜市的戲劇性言說

第四章   建築變身演藝廳?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行動者網絡研究

研究對象與分析取徑:行動者網絡理論

——臺北藝術中心:多元行動者作用下的產物

——行動者網絡理論

臺北市政府的文化治理軌跡概述

——地方與中央文化治理競逐的想像

——自行開發或邀請民間投資:從財務角度詮釋文化政策想像?

——「文化引導都市再生」與「城市品牌行銷」的文化治理核心作用

建築設計團隊視角

——為何來臺灣參加國際競圖?

——建築設計的重要概念

——建築生產過程中的作用者:「被」缺席的使用者

——建築設計團隊提出的其他觀察

非人行動者:建築物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專業詮釋

——經營使用團隊何時(應該)可以進場?

——表演經營團隊的空間經驗與見解

——北藝中心經營團隊的自我定位與期許

第五章  審計新村變身記:城市文化治理與創意場域形構

前言:審計新村變身記?

從網絡治理到「創意場域」

——從治理到網絡治理

——從創意城市到創意場域

從臺中地區五大村到審計新村的誕生

——「審計新村」、公有眷舍與中臺灣發展歷程

——審計新村空間構成概述

多元網絡治理實踐下的審計新村變身故事

——都市研究專業者引燃的熱情火種

——社區組織工作者的網絡化角色:如何建立積極溝通橋梁

——教育部、大學的角色與力量

——國有(非公用)財產的活化議題

——地方政治作用與選舉因素的影響

第六章   以設計人類學反思學校設計過程:阿里山達邦國小個案研究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分析架構

臺灣戰後教育體制與校園空間變遷圖繪

個案分析:達邦國小

——達邦國小個案概述

——設計目標-校園成為具鄒文化自明性的族群空間認同所在

——參與式設計過程與設計轉化

——設計策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的沙龍
65會員
122內容數
典藏藝術出版藝文相關論叢,範疇涵蓋電影、建築、手作、哲學、策展、文創、法律、文學、書畫、藝術市場等,將藝術以任何形式分享給所有人。 本專題希望以藝術為媒介,帶領讀者回到生活中,尋找一些日常的美好,或是一些碎碎念。
2023/10/15
宮崎說,他做動畫的原點,是「對失落的世界的憧憬」。宮崎最迷漫畫的時期,是在深陷升學考試之苦的中學時代。中學階段看起來自由,但同時也是被強迫、壓抑和鬱悶的時期,因此,想要有一個獨處的世界。為了逃避現實,於是他迷上了漫畫和動畫。創作動畫就是在創造「虛構」的世界。「那個世界解放了對僵硬現實感到疲乏的心、消
Thumbnail
2023/10/15
宮崎說,他做動畫的原點,是「對失落的世界的憧憬」。宮崎最迷漫畫的時期,是在深陷升學考試之苦的中學時代。中學階段看起來自由,但同時也是被強迫、壓抑和鬱悶的時期,因此,想要有一個獨處的世界。為了逃避現實,於是他迷上了漫畫和動畫。創作動畫就是在創造「虛構」的世界。「那個世界解放了對僵硬現實感到疲乏的心、消
Thumbnail
2023/10/03
請環顧你身邊周圍的人。這個世界上,有著數不清像大雄一樣的人,像星星一樣多。這是真的。那著實是件令人驚訝的事。但我並沒有因為這樣就要你別放棄,要努力。我說不出這種期望的話。我甚至連「活著一定會遇到好事的」,或「活著總比死了好」這種話都說不出口。
Thumbnail
2023/10/03
請環顧你身邊周圍的人。這個世界上,有著數不清像大雄一樣的人,像星星一樣多。這是真的。那著實是件令人驚訝的事。但我並沒有因為這樣就要你別放棄,要努力。我說不出這種期望的話。我甚至連「活著一定會遇到好事的」,或「活著總比死了好」這種話都說不出口。
Thumbnail
2023/09/14
對於藝術家來說,在城市博物館中,要如何以其藝術生產的觀點,跟觀眾有更好的溝通呢?海德根(Carl Heideken)提出了以一個藝術家在城市博物館中應該如何策展的見解,並從這個提問的問題意識出發,闡述他自身在諸多城市博物館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對藝術家來說,可以在博物館裡創造跟觀眾對話的方式,是一種很好
Thumbnail
2023/09/14
對於藝術家來說,在城市博物館中,要如何以其藝術生產的觀點,跟觀眾有更好的溝通呢?海德根(Carl Heideken)提出了以一個藝術家在城市博物館中應該如何策展的見解,並從這個提問的問題意識出發,闡述他自身在諸多城市博物館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對藝術家來說,可以在博物館裡創造跟觀眾對話的方式,是一種很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解嚴後台灣社會與國家定位的變遷,例如宜蘭經驗、新校園運動等等,催生了更多具備在地關懷以及呼應社會需求的台灣建築;而評論視野更為寬廣的建築雜誌則是精準地描繪了那個時代的台灣建築發展。
Thumbnail
解嚴後台灣社會與國家定位的變遷,例如宜蘭經驗、新校園運動等等,催生了更多具備在地關懷以及呼應社會需求的台灣建築;而評論視野更為寬廣的建築雜誌則是精準地描繪了那個時代的台灣建築發展。
Thumbnail
在繁華亮麗的台北市,赤峰商圈是一道難得獨特的風景線。走出捷運中山站後,幾步路就能進入赤峰商圈,迎面撲來的氣息瞬間不同。 在這個老式的街區中,住家、老店間,藏著充滿文青氣息的小招牌、裝飾和塗鴉,一件件像驚喜似的小物件令老街區增添了不只一點趣味。
Thumbnail
在繁華亮麗的台北市,赤峰商圈是一道難得獨特的風景線。走出捷運中山站後,幾步路就能進入赤峰商圈,迎面撲來的氣息瞬間不同。 在這個老式的街區中,住家、老店間,藏著充滿文青氣息的小招牌、裝飾和塗鴉,一件件像驚喜似的小物件令老街區增添了不只一點趣味。
Thumbnail
我很習慣從某條陌生巷弄走進之後,竄出發現新天地的那種驚奇感;也很熟悉隱藏在巷弄裡的小店、生活的氣息交雜的建築形式。
Thumbnail
我很習慣從某條陌生巷弄走進之後,竄出發現新天地的那種驚奇感;也很熟悉隱藏在巷弄裡的小店、生活的氣息交雜的建築形式。
Thumbnail
新北市境內山海相依,擁有多樣的景觀環境,兼具都市與鄉鎮風貌,人口與新移民人數皆為全國之冠,非常推薦市民讀者們,透過各式各樣的導覽介紹、旅行踏查、共享閱讀等活動,更加親近我們生活的家鄉。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Thumbnail
新北市境內山海相依,擁有多樣的景觀環境,兼具都市與鄉鎮風貌,人口與新移民人數皆為全國之冠,非常推薦市民讀者們,透過各式各樣的導覽介紹、旅行踏查、共享閱讀等活動,更加親近我們生活的家鄉。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Thumbnail
五個建築場域,五段文化歷程, 以設計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In-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We Design​ 作者:殷寶寧​
Thumbnail
五個建築場域,五段文化歷程, 以設計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In-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We Design​ 作者:殷寶寧​
Thumbnail
01.《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02.《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 03.《策展簡史》 04.《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05.《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 06.《樓外青山:文化.休閒.類博物館》 07.《邁向繆思:漢寶德談博物館》
Thumbnail
01.《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02.《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 03.《策展簡史》 04.《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05.《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 06.《樓外青山:文化.休閒.類博物館》 07.《邁向繆思:漢寶德談博物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