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61 位追蹤者
這裡是典藏藝術家庭出版部的句透角落。文章同步發布於典藏網路書店 https://artouch.com/artcobooks。 我們出版藝術專業論叢,從策展、建築、藝術史、藝術投資市場、藝評書寫到文創產業等,希望帶給讀者豐富的藝術觀點。
典藏藝術出版藝文相關論叢,範疇涵蓋電影、建築、手作、哲學、策展、文創、法律、文學、書畫、藝術市場等,將藝術以任何形式分享給所有人。 本專題希望以藝術為媒介,帶領讀者回到生活中,尋找一些日常的美好,或是一些碎碎念。
由新到舊
要做給「那個孩子」的動畫:對宮崎駿而言動畫是什麼──吉卜力成立之前的歷史宮崎說,他做動畫的原點,是「對失落的世界的憧憬」。宮崎最迷漫畫的時期,是在深陷升學考試之苦的中學時代。中學階段看起來自由,但同時也是被強迫、壓抑和鬱悶的時期,因此,想要有一個獨處的世界。為了逃避現實,於是他迷上了漫畫和動畫。創作動畫就是在創造「虛構」的世界。「那個世界解放了對僵硬現實感到疲乏的心、消
Thumbnail
2023-10-15
7
如果你有些無力感,請看看《哆啦A夢》,藤子・F・不二雄老師要告訴我們的事請環顧你身邊周圍的人。這個世界上,有著數不清像大雄一樣的人,像星星一樣多。這是真的。那著實是件令人驚訝的事。但我並沒有因為這樣就要你別放棄,要努力。我說不出這種期望的話。我甚至連「活著一定會遇到好事的」,或「活著總比死了好」這種話都說不出口。
Thumbnail
2023-10-03
8
以博物館來探索城市?藝術家、策展人在城市博物館的角色對於藝術家來說,在城市博物館中,要如何以其藝術生產的觀點,跟觀眾有更好的溝通呢?海德根(Carl Heideken)提出了以一個藝術家在城市博物館中應該如何策展的見解,並從這個提問的問題意識出發,闡述他自身在諸多城市博物館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對藝術家來說,可以在博物館裡創造跟觀眾對話的方式,是一種很好
Thumbnail
2023-09-14
3
繼承千利休、古田織部──小堀遠州的茶道:賦予茶湯文學性與國際性有別於利休、織部的時代,遠州(一五七九~一六四七年)身處的寬永時代有著謳歌和平的王朝文化,富有古典主義之美,也講求勻稱優美的裝飾性與纖細感,而象徵這般嶄新美學意識的詞彙就是「華麗」。除了承繼利休、織部的茶道精神,遠州用的是高雅的白茶碗,明亮又多采的陳設也反映了時代。
Thumbnail
2023-08-17
5
如何欣賞書法藝術?談書法品評的標準書法的創作工具為圓錐狀的毛筆,主要以獸毛綁縛製成,如同東漢蔡邕(132-192)所提「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柔軟加上圓錐外形的特性,在書寫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各種不同形狀的線條。經過漫長的書寫實踐經驗,逐漸發展出以控制毛筆行進方向為中心的筆法,開發出許多不同審美的線條。伴隨著功能相異的線條與運筆方法的成熟
Thumbnail
2023-08-15
16
承自千利休,遠州流茶道宗家13世家元小堀宗實,清麗颯爽的茶道之書《茶湯的宇宙》最重要的三句招呼用語。品一服茶時,有三句招呼用語。「我先享用了」、「十分美味」以及「謝謝款待」。希望大家不僅在茶湯的世界,日常生活方面也能常說這三句。
Thumbnail
2023-08-09
5
醜並非不受歡迎,這又該如何解釋?這個古怪又畸形的老婦人――她通常被稱為《難看的公爵夫人》(The Ugly Duchess),同時也是約翰.田尼爾(Sir John Tenniel)創作《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1865)書中駭人插圖的靈感來源,卻是來到特拉法加廣場(T
Thumbnail
2023-08-06
6
賈克.洪席耶:我和電影的關係,是一場相遇和差距的遊戲電影,並不是我作為哲學家或批評家所依賴的對象。我和它的關係,是一場相遇和差距的遊戲,並且得以經由三個記憶來勾勒。它們實際上總結出三種差距的類型,而我試圖在其中談論電影:在電影與藝術之間、電影與政治之間、電影與理論之間。
Thumbnail
2023-08-04
3
《憤怒的大日子》以視覺藝術作為解決人們情緒、行為或心理層面問題的處方「我日日都在和痛苦、焦慮和恐懼奮鬥,我發現唯一能緩解病痛的方法就是不斷創作。」──草間彌生。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自我療癒的解方,你可以看見藝術如何改變他們的人生,而這些作品也會在某個時刻改變你!
Thumbnail
2023-05-04
7
漢寶德【台灣博物館學三部曲】 挖掘更多博物館可能性 關於博物館,所謂繆思的殿堂,在台灣的起步、發展及建言,透過漢寶德的前瞻視野、執行與推動,語重心長將厚重理論化為精巧易讀的談片,與前作《邁向繆思》、《繆思意境》,構成完善有緒最具參考價值的台灣博物館學三部曲!
Thumbnail
2023-04-20
5
【Podcast】藝術家姚瑞中的「神鬼任務」:談攝影集出版門檻、藝術創作脈絡本文為「這藝本Artco!閱讀、聊藝術 Artco Books! Read & Talk」Podcast節目【EP04. 藝術家姚瑞中的「神鬼任務」/攝影集出版門檻/藝術創作脈絡ft.姚瑞中】節目之訪談摘要,內文整理自姚瑞中訪談口述。(文字整理/標題擬定:典藏藝術出版編輯部)
Thumbnail
2023-03-15
6
顏色就像呼吸一樣無處不在! 《紐約時報》、《時代雜誌》插畫師為你揭開日常繽紛的色色小故事!世界上有最醜或最美的顏色嗎?什麼顏色會引領今年的潮流?它是怎麼選出來的?速食連鎖店的Logo為什麼愛用紅色和黃色? 《為什麼非蒂芬妮藍不可: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色色故事》 ● 75篇關於色彩歷史的短文 ● 了解顏色的意義和歷史背景 ● 藝術家及設計師必須擁有的色彩知識庫
Thumbnail
2023-03-05
6
《藝術評論的終結》序言:藝術與寫作之間的關聯性?藝術以書寫自我包裝,藝術創作的元素可以包含書寫在內,也可以是為了回應書寫而作。但無論如何,不管是發表在報章雜誌、部落格與同人誌、新聞稿或學術專刊上,藝術都提供了一個寫作的機會。
Thumbnail
2022-12-10
5
《藝術評論的終結》新書上市|藝術評論:危機?什麼危機?藝評已死?當媒體充斥藝術市場消息與畫廊行銷廣告、當藝術明星不斷被製造與追捧,在重重華麗的煙幕彈中,藝術評論該何去何從?又該如何堅持核心價值精神?作者派翠西亞.畢克斯在《藝術評論的終結》中試圖對當代藝術評論現狀提出觀察與擔憂。
Thumbnail
2022-12-08
2
從「邁向繆思」到暢遊「繆思意境」,解鎖博物館的核心內涵!從「邁向繆思」到暢遊「繆思意境」!博物館該是怎樣的?博物館可以或可能做些什麼、如何經營?它跟民眾之間的距離該多近、又要如何拉近?
Thumbnail
2022-12-06
5
《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新書上市|建築師所為何事?建築可以拯救世界嗎? ​《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𝙸𝚗𝚊𝚌𝚝𝚒𝚘𝚗 𝚘𝚏 𝙰𝚛𝚌𝚑𝚒𝚝𝚎𝚌𝚝𝚞𝚛𝚎 作者:謝英俊、阮慶岳 ​沒有建築師的建築,會是什麼樣子? ​他深入災區,協助社區及家屋重建,解決偏鄉及弱勢族群地區住居問題。他是謝英俊。
Thumbnail
2022-10-17
6
把「單色」視為一種媒介(medium):看起來抽象而無形的事物,同時也非常真實而接近。「我在路上沒見到半個人」,愛麗絲說。——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1871)。
Thumbnail
2022-10-07
9
《簡單的真相:現代藝術中的單色畫》新書上市「一個黑色方塊、一張白色畫布、一片藍色顏料……為何是現代藝術的傑作?」 什麼是單色畫?其脈絡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單色畫看起來如此簡單卻難以理解?單色畫與禪宗、道家哲學等形而上學的關聯是什麼?評論家如何詮釋單色作品、觀眾又如何看待單色畫?
Thumbnail
2022-10-04
9
用藝術寫臺灣眷村史! 《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眷村女性影像書寫論述集》新書上市眷村未竟的故事,不再湮沒於人去樓空。 長日將盡,侯淑姿按下快門,呈顯眷村人生命歷程。 藝術家侯淑姿以攝影之眼,引領我們在此相遇, 眷村不是他鄉,是你是我心靈交會的原鄉。 藝術家侯淑姿自2009年踏入高雄左營眷村,因而展開與眷村的不解之緣,持續長達八年的研究調查、搶救行動與拍攝創作...
Thumbnail
2022-10-03
8
論壇側記:鄉關何處——快門下的眷村人生命歷程本文節錄自《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眷村女性影像書寫論述集》,原文刊載於《藝術認證》第 76 期(謝宛真摘錄整理),2017 年 10 月。《鄉關何處–高雄眷村三部曲:侯淑姿個展》創作論壇。
Thumbnail
2022-10-03
2
發現你的城市生活與空間記憶!Facebook社團成員募集中我們有自己聆聽的歌單,然而,我們卻沒有一個關於「空間」的清單——憂鬱或需要充電的時候可以去哪裡?需要思考或想獨處的時候可以去哪裡?可以讓我感到幸福快樂的空間有哪些? 在每天生活的城市裡,觀察城市的各種空間,找尋自己和城市之間的連結!你也可以「發明」只屬於自己的空間、賦予新的意義。
Thumbnail
2022-08-19
6
城市裡,你的座標在哪裡?——給戀人們的城市時空元素談到城市裡適合約會的場所,就不能不提「階梯」。有階梯的地方,人們可以好好地累積情感和關係,沒有車輛會來打擾,可以自在隨心地漫步。有時候,階梯也會變成有點具備性意味的場所,例如電影《愛你九週半》的男女主角就有一場在後巷階梯上的著名愛情戲。階梯不僅可以是隱含權力意味的空間,也可以是促成微妙互動關係的空間
Thumbnail
2022-08-17
7
向環抱著你我的城市,說一說話——《城市裡,你的座標在哪裡?》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是不容易的。有哪些空間造就了你?有哪些空間是現在的你很需要的?你所生活過的社區、巷弄和房子,即便早已物是人非,其中也一定存在著只有你看得見的光芒。在每天生活的城市裡,你也可以「發明」只屬於自己的空間、賦予新的意義,定位自己的座標,甚至創造回憶。
Thumbnail
2022-08-15
12
永遠不回頭的電影人生路! 2022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得主 朱延平導演回憶錄《朱延平七日談》上市永遠不回頭的電影人生路! 2022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得主 朱延平導演回憶錄《朱延平七日談》上市
Thumbnail
2022-07-08
6
郭書瑄自序:為何要介紹外國的圖像小說?在《生命縮圖:圖像小說中的人生百態》這本書裡,作者郭書瑄化身說書人,為台灣讀者介紹十本重量級的經典圖像小說。 圖像小說跨越藝術與文學兩種領域,是圖文並茂的真實演示,是圖繪與文字同臺匯演的雙重閱讀經驗。
Thumbnail
2022-06-11
4
6.10 新書上市 ∞ 生命縮圖:圖像小說中的人生百態一本圖像小說,濃縮一個真實人生! 它們很棒,不讀可惜! 《生命縮圖:圖像小說中的人生百態》6.10上市!
Thumbnail
2022-06-09
3
史作檉《讀老子》:無為而無不為、回歸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我真正想要說明的,如大家所不能想像地,即: 無為而無不為。 自然,它包容一切,萬「有」。 其實,這只是我們的想法,對自然本身來說: 自然,一切在「進行」中,而且是以自然之方式。 或自然中,連自然一詞亦無。即: 一切存在,並在進行中,它不止,不止⋯⋯
Thumbnail
2022-05-27
3
從工藝妙技與生活涵養,看京都人的氣場京都人情本世故,氣韻生動講器物。工藝的妙技與生活的涵養正是我們現在應當迫切回溯與沉潛的精神!打開眼界、努力眼光、學會手藝、做好飲食、服務人群、隱逸人生!這正是京都人的精神奧義!
Thumbnail
2022-05-26
2
史作檉談哲學方法性基礎:人及其文明(節錄)人類文明自古以來(約新石器末或更早),若具體言之,並和今日文明相關(或直接相關)者,應以陶器文明為主(距今約7,000 年或更早)。於此期間,我們可清楚地找到此古文明中,有三種主要的表達方式,此即前文所提及之: 神話、文字、logic。 形式遞增,存在遞減。
Thumbnail
2022-05-20
2
史作檉《極樂園辯證100條》序言:從自然宇宙到人類文明,高歌快樂地往前走吧!我,一個生命者,在我一生漫長的路程中,不論遭遇怎樣的挫折、失敗、困擾、悲苦、歡樂或不智,於其經驗、情境與各式各樣情緒性發作的背後或其中,我始終有一條從不曾改變的基本法則,支持我就這樣活下去。它具體的語句表達,應該是: 高歌快樂地往前走吧!
Thumbnail
2022-05-17
2
5.13 新書上市 ○ 極樂園辯證100條史作檉的宗教文明哲學新力作《極樂園辯證100條》5.13上市! 「所謂『極』,就是人所無法真知而表之事。」——史作檉
Thumbnail
2022-05-13
3
《時光收藏者》論油畫收藏:不僅是藝術品,更是珍貴的歷史文物這是一張繪在硬紙板上的小幅油畫,既沒有寫出繪製年代,也沒有留下作者的簽名。不過,畫中的景致還是透露出作品的歲月滄桑。 然而,千萬不要以為這幅油畫也是一件清末時期的外銷畫。畫中的五色旗告訴我們,這是一幅民國初年北洋政府時期(1912年至1928年)的油畫。
Thumbnail
2022-05-07
10
《時光收藏者》論油畫收藏:體會早已消逝在光陰之中的空間、色彩和魂魄記得閱讀這條趣聞時,我曾心中暗笑,覺得這位收藏家真是一個奇特的守財奴。然而,真沒想到,二十載過後,自己也變成了一個收藏油畫的癡迷者。 在不朽的藝術品面前,任何收藏家都是煙雲過眼。然而我希望,在藝術愛好者前面,《時光收藏者:品味中國藝術三百年》這本書不會是一次過眼雲煙。
Thumbnail
2022-05-03
13
4.22 重磅登場◎《2022文物拍賣大典》​逆勢而上,不錯過每一個收藏/投資的關鍵契機!​ 華人藝術文物拍賣年鑑最優版本,收錄全球年度文物精品近5,150件!​ ​《2022文物拍賣大典》​ 2022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Auction​ 作者/編者群:拍賣大典編輯部​ 各大通路銷售中
Thumbnail
2022-04-22
2
設計:在建築與文化之間,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本文為《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一書序論。本書集結了建築學者殷寶寧近年來在建築、設計與文化領域的研究與寫作。看似獨立成篇,但共同貫串的,來自於對文化深層的關注與提問。 在西方歷史發展的脈絡中,藝術與文化通常也是緊密相連的──藝術所寓意的美學、品味與豐盈富庶,被視為文化的。
Thumbnail
2022-04-21
3
4.20 新書上市▲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五個建築場域,五段文化歷程, 以設計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 In-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We Design​ 作者:殷寶寧​
Thumbnail
2022-04-20
4
形式服從功能?時空之下,建築如何保存在城市裡,新的建築會不斷地出現,舊有建築也會被擴建,以增加更多功能與符合新時代的需求。新建築被建造出來的時候,總會面臨這樣的課題:「新建築是否足夠尊重當地現有的空間脈絡?」
Thumbnail
2022-04-13
3
女性建築師的設計會跟男性不一樣嗎?談女性主義與建築實踐過去將建築師視為「創造空間形式」的關鍵作用者,使其擁有壟斷、支配性的知識與權力,成為建築硬體價值光環的獨攬者。事實上,放眼建築專業界,很少有女性建築設計者願意討論,女性和男性建築師有什麼差異,或者,從作品來看,也很難「比對」出建築與女性或男性建築設計者之間的相關性。
Thumbnail
2022-04-11
6
引發思辨、對話的場所:博物館/美術館如何創造觀展體驗?要如何評估觀眾的體驗?這是個難題。觀眾走進來,參與了多少、學習了多少?當離開之後,又會記得多少?當然可以透過博物館的觀眾調查,但我現在希望大家能先問問自己:在生命當中,有什麼是令你難忘的經驗?
Thumbnail
2022-03-25
7
新博物館學運動:博物館的功能轉向提供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性的體驗。 為更廣泛的社會各界人士提供更多近用的機會。 在博物館的展示、內容與活動中呈現更多元的歷史、 文化與生活方式。 鼓勵公眾更多地參與並投入博物館的內容與服務。 從事有助於應對社會問題的活動。 新書上市
Thumbnail
2022-03-17
4
3.15 新書上市 ◆ 博物館策展人工作指南:認識、管理與展示物件什麼是博物館策展人,策展人都做些什麼呢?「策展」是一種具備高度技能與特定學科專業的職業。 ​《博物館策展人工作指南:認識、管理與展示物件》​新書上市~
Thumbnail
2022-03-15
3
《策展簡史》:2002 年,如何理解現在的博物館觀念?博物館的未來如何?二十年後,回顧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1968-,倫敦蛇形畫廊展覽與國際項目總監)與尚.里爾寧(Jean Leering,1934-2005,建築師、艾恩德霍芬市立范阿貝美術館館長、熱帶博物館館長、第四屆卡塞爾文獻展決策人。)的對談。
Thumbnail
2022-03-10
4
策展意識與獨立意識:重審台灣策展二十年「二十年」正是一個很有趣的時代與歷史分界點,由現在往回尋溯,那便是發生於九○年代初期解嚴後不久的台灣。那幾年間台灣引進「策展機制」,的確是一個觸發了展覽組織方式的變革,「策展」在台灣開始以「全稱」的方式進入展覽的組織籌畫體系中的年代。
Thumbnail
2022-03-09
3
策展系譜:策展(curature)的「照料」永遠夾雜在治療(cure)與控制(control)之間策展(curature)的「照料」永遠夾雜在治療(cure)與控制(control)之間,如中古時代確保宗教儀式進行的神職者,以及照料幼兒、瘋癲者的醫護人員;一方面具有健全身心的意義,同時是對於遭受傷害之靈魂的照料與治療者。
Thumbnail
2022-03-07
6
生態,日益引起關注的命題:當文化輿論演變最思慮純熟的所謂的「生態」模型,深刻地思考了和諧社會,包括與自然元素關係的各個面向 。在不忘現實的情況下,除了意識形態之外,還以具體方式倡導在日常中尊重自然生態環境的實踐:選擇性分類、回收和再利用、拒絕浪費、倡導生態責任。
Thumbnail
2022-03-01
5
典藏出版✕勇氣書房| 人類世時代,藝術能做什麼?|《生態藝術》的提問與思考《生態藝術:人類世與造型的創作》一書重新思考藝術創作方式之間的不同區別,對作者保羅・阿登納 (Paul Ardenne)而言,「生態」不單是主題,更是方法和態度。書中介紹了在創作中思考自然、體會生態時所提出的疑問,使我們能以嶄新的方式思考未來。
Thumbnail
2022-02-28
4
二二八事件理論性的重新檢視:國家,國族主義和消失的女性「歷經苦難存活下來,並在恐懼中撫養孩子長大的婦女卻消失無蹤。」在此,我想要稱這些缺席的女性為主要缺席類型,代表在所有二二八的歷史與文化表述裡,女性幾乎完全沒有被提及的事實。
Thumbnail
2022-02-27
4
【詹馥華|專文推薦】《當文創遇上法律:從匠人到企業》永不嫌遲!完善你的創作標配我必須強調,我不是客套,而是出自絕對的肺腑之言,因為我活生生過去一年半期間的人生軌跡,幾乎按照這本書裡所安排的各篇章節完整經歷一切,從設立公司開始,籌資,實踐,發行,一路步步為營,走到了現在,牽一髮而動全身,目前仍然持續進行中……。
Thumbnail
2022-02-26
1
【活動】典藏出版✕女書店|操演性策展|遊戲、性別、公眾關係在藝術與社會之間作為照料對象的策展,經由展演作為不斷前進的方式之餘,同時是回應及批判社會的力量。本次講座邀請策展人林宏璋,從其著作《策展詩學》展開論述,提示出展演機制與參與藝術之可能。​
Thumbnail
2022-02-23
4
尋找那些被我們忽視的藝術社會關係——「操演性」策展實踐「操演性」策展型態是策展人瑪麗亞.林德描述從九零年代後興起的展演實踐,通過動態的交流和社會關係的改變,作為策展本質實踐的反映,經由調動作品主導展演界線,映照出新的公共層次秩序,這不光試圖重新劃分藝術與生活之間界線,以及積極地整構觀眾視角,更是在專業上重新配置策展人和藝術家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2022-02-20
8
開學暖身書單3:博物館與策展學、城市建築設計、影視劇本創作01.《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02.《台灣當代藝術策展二十年》 03.《策展簡史》 04.《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05.《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 06.《樓外青山:文化.休閒.類博物館》 07.《邁向繆思:漢寶德談博物館》
Thumbnail
2022-02-18
5
開學暖身書單2:課程指定經典、藝術史、當代藝術、評論、文創產業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域的生成與結構》 02.《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 03.《蒙太奇的微笑:城市影像/空間/跨領域》 04.《帝國的眼睛:林惺嶽藝術評論及學術文集》 05.《人造地獄:參與式藝術與觀看者政治學》 【藝術史到當代評論】 ​
Thumbnail
2022-02-16
4
哲學家談愛:愛、生命、宇宙、日常情人節,看哲學家史作檉談愛。 史作檉在十二年之間,寫下關於愛情、慾望與生、死間的牽繫,與自我和宇宙間的距離,與你我的每一天的日常。 他說:「什麼是愛情?愛情就是那種經過大苦,通過眼淚之淨洗,即刻便又恢復到雀躍般兒童之心的本質者。愛情就是不可用愛情以外任何原因,而妨礙到愛情本身存在的事物。」
Thumbnail
2022-02-14
5
高雄燈會主燈首次結合書法藝術!國寶級書法家董陽孜的時代精神及魅力我的朋友之中,很多人喜歡董陽孜的字。他們買回去掛在牆上, 有人把它視為現代中國書法,有人把它視為抽象書,也有人把它視為悅目的裝飾。很少人認真地為它定位。董陽孜的做法究竟是字還是畫呢?這是一個頗為難解的問題。
Thumbnail
2022-02-12
3
藝術從未遠人,只是人遠離了他真正的自己——所謂「真正」的藝術家我們到底要怎樣去遭遇一個真的藝術家呢? 不論你曾崇仰何人何物,並以誰為師,最後你必須回到你自己本身。 藝術從未遠人,只是人遠離了他真正的自己。 在都市中,我們先失去了我們的眼睛,然後我們失去了一切。
Thumbnail
2022-02-10
6
開學暖身書單:藝術理論、東西方藝術史、文化創意產業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域的生成與結構》 02.《策展詩學:教育、諸眾與民主之後》 03.《從行動到觀念:晚期現代主義藝術理論的轉型》 04.《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 05.《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 06.《藝術史學的世界觀:從宮布利希與葛林柏格到阿爾珀斯及克勞斯》
Thumbnail
2022-02-08
5
投入自然,為了去藝術還沒有到達的地方——關於《生態藝術》將自然作為「藝術物」(objet d’art),作為創作的領域,並不能立即表示詩意的觀點就是生態的。這種投入自然領域的唯一動機,如果真有一個動機的話,會是逃脫主義。我們逃脫,為了去藝術還沒有到達的地方。為了遠離其習慣的地方。
Thumbnail
2022-02-06
5
從《JOJO》到《思考致富》:成功的信念與不存在的失敗——「自我成長」的悖論那些成功和財富似乎是建立在把某些重要的東西切除掉的前提上。換句話說,就是好像只能毫不懷疑,全盤接受市場經濟的價值觀和能力(與其有障礙或疾病,不如直接當成沒有這件事比較好這樣的優生思想)才能獲得成功和財富。 如先前所論及的,《JOJO》的世界觀當中,有著非常接近自我發展的構想。
Thumbnail
2022-02-04
3
《神隱少女》和無臉男非常相似的千尋—我們同樣在資本主義的「城堡」裡我思考千尋和像謎一般存在的無臉男之間的關係,不也是很關鍵的一點嗎? 無臉男究竟是「誰」? 戴著面具,像是半透明影子般存在的無臉男,為什麼會這麼執著地糾纏千尋這種極為普通的女孩呢? 油屋的員工是看不見無臉男的姿態的,連白龍和湯婆婆都看不見。從一開始注意到無臉男,一直到最後都照顧著無臉男的只有千尋。
Thumbnail
2022-02-02
8
信仰之外,臺灣廟前文化的意義:休閒、地方性格與人生當今世界各地重視「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際,我們回顧從小生長的土地,各個地方的寺廟前廣場,原本就已經在保護、推廣和傳承我們珍貴的傳統藝術文化。在臺灣廟前文化實例中,我們試以土地公(福德祠)、關公廟、媽祖廟作為民俗文化的重點,至於城隍廟或佛道共濟的佛堂、道觀則更要另題討論。
Thumbnail
2022-01-31
4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變革中的日本博物館事業檢視這些法規改革背景及貫穿其中的理念,可以見到日本政府益發重視博物館可以締造的文化藝術經濟效益,並亟欲使博物館與異業結盟,創造多樣的文化資源。
Thumbnail
2022-01-29
6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以英法日三國制度設計為借鏡,助臺灣博物館事業迎向21世紀挑戰​​​《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源於國藝會董事長 林曼麗博士所發想與主持的研究出版計畫。​計畫邀集張瑜倩、陳彥伶、邱君妮三位學者,以英、法、日三國為對象,分別爬梳在世界趨勢變化與國家政策變革中,三個國家於博物館/美術館法人制度的演進與變遷,並探討整理其相關法規的制定、執行...
Thumbnail
2022-01-27
4
後現代攝影:博物館化與棕色風潮進入1980 年代,攝影不再只是藝術界單純的一時風潮,它已演變成新藝術概念的縮影。 1970 年代和1980 年代,藝術機構明確的攝影收藏行為,意味著大量的公部門投資,這個重要刺激因素促進市場活動,也讓以攝影為主的國際畫廊/經紀人網絡持續成長。
Thumbnail
2022-01-24
5
1.19 新書上市 🏛 博物館/美術館的未來性:行政法人制度研究「任何的制度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換句話說不是yes或no的問題,而是how to do的問題。」——林曼麗 本書是一項集結諸多專業者心血投入的成果,期待藉由這項為回應臺灣當下需要所創生的專著,能有助於臺灣博物館/美術館事業迎向21世紀的挑戰。
Thumbnail
2022-01-18
5
保持了一臂之距然後呢?文化機構再造之路從中央到地方,「行政法人」儼然成為最夯、卻也令各館感到最慌的詞彙。 驚慌來自於許多情緒的疊加,有莫名從公教體系被逐出的背叛感:同樣都是鐵飯碗,為何一夕之間藝文機構竟然應該跟政府保持一臂之距(arm’s length principle) 呢?
Thumbnail
2022-01-16
4
博物館可以文創化嗎?博物館的財務問題確實使全世界各國政府感到頭痛。可是「文創」能否自根本上解決問題,與若干年前開始談到「行政法人」時面臨同樣的困惑。
Thumbnail
2022-01-15
6
漢寶德談博物館:建築與建築師的矛盾關係博物館與建築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的關係。博物館人員自收藏與展示功能的觀點,極不重視建築,甚至有反建築的傾向;而在博物館的大眾形象方面,又極重視建築,時常把建築物的外觀做為該館的標誌。 應該了解的是,建築是一種非常困難的藝術。理想的建築是外形與內部空間配合良好,毫無遺憾。
Thumbnail
2022-01-12
5
博物館的未來?談行政法人在台灣行政法人法於2011年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時,人事行政局局長吳泰成曾說行政法人法是政府組織改造案中的「最後一塊拼圖」,不過,在行政法人法改採由董事長對外代表法人的新制後,長臂距未必是一種恩賜。
Thumbnail
2022-01-11
2
景觀美學的延異生產:身體介入空間—當感覺和思維可以變成一種風景在攝影技術和媒體介入藝術史之後,當代藝術家面對一個風景區,其「眼」和「心」的觀察和知覺官能,將處於何種共振的狀態?如果,他們處於被既有的心理意識佔領狀態,主觀世界如影隨行,面對易境之後的自然空間,往往也是「身體錯置」中的一種臨時異境。
Thumbnail
2022-01-06
6
談「自然」的概念、視覺浴——風景的存在與體驗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會凝視觀看自己獨立存在的自然?從什麼時候開始,人類觀看自然而沒有賦予它含義、權力、象徵意義?很難說。但事實是: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視線與可見物的自主性,並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看,或多或少總是希望看到「更多」的東西,無論是在可見物之中,或是超越可見物。
Thumbnail
2022-01-04
6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睡眠債睡眠債的名稱,使我們了解它不能被過度取用,因為這裡涉及金錢的語彙。但也有字面意義上的睡眠債:在某些領土中,若有人被診斷患有阻礙性的睡眠中止,或其他睡眠障礙,那麼他們的駕照就會被吊銷,直到他們可以證明自己正接受某種治療。
Thumbnail
2022-01-02
4
【年終感謝活動】這些書,陪我們度過2021年也是從今年開始,我們出版「藝思有法」系列書籍,關注文創事業、協助保障創作者之權益,包括《當文創遇上法律:智慧財產的運用》、《當文創遇上法律:公司治理的挑戰》等。同時亦出版專業博物館學理論叢書《臂距之外:行政法人博物館的觀察》。在接下來一年,文創與博物館學亦是我們的出版重點,敬請期待!
Thumbnail
2021-12-26
5
12.24 新書上市 🌳生態藝術:人類世與造型的創作🌎面對人類世時代,藝術能做什麼?又做了什麼? 污染、資源稀缺、氣象變化、全球暖化:生態紊亂正在加劇,並且嚴重威脅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生存。許多藝術創作者意識到「綠色」回應的緊迫性,因而投入(社會)參與、創立生態本質的表達新規範。為了改變我們的心態,修補、重建我們與唯一地球家園的關係。
Thumbnail
2021-12-24
4
面對人類世時代,藝術能做什麼?又做了什麼?當前的生態問題極為重大,它直接關乎地球上人類的生存,並且毫不客氣地質問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是否可能在非世界末日的情況下留存在「地球之母」上。對抗環境災難?我們都明白:這絕對是必要的,而且是現在。 「成為生態的」 藝術家、「生態藝術家」、「綠色」藝術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Thumbnail
2021-12-22
4
如〈睡美人〉般的睡眠——若在性事邊緣輾轉難眠慾望的力量征服了意識和「考量過的意志」,即使在清醒時也處在一種超越自我的狀態,處在被性慾狂喜的力量和能力征服的愉悅中。要在睡眠時藉由魔法力量進入這樣的情況或期盼,是種不可思議的狀態。睡眠和性慾的抽搐都是逃離正常自我的暫時方法,如此一來,它們在自我的建立與規範中可能成為重要的資源。
Thumbnail
2021-12-20
6
不管盡多大的努力,人類的暴力絲毫沒有改善。為什麼我們都無法改變呢?—讀宮崎駿《風之谷》對腐海而言真理為何? 娜烏西卡鍥而不捨、以科學的方式持續不斷地探究腐海(自然)的真理。這樣的娜烏西卡,對眼前的小植物、常見的蟲子們的生命,都想徹底觀察,在自己屋子的地下室裡反覆做著實驗。重點在於,娜烏西卡直覺地認為,「眼前的這個生命不管多麼小、多麼普通,都可能藏有整個世界的秘密」。
Thumbnail
2021-12-18
4
「唉!人生啊!」哲學,從事於人類生命徹底解決的工作假如人活著,是一個真正專心的人,那麼他除了專心一意於他自身內在的生命之外,是再也不遑他顧了。 假如人果然能超越於自身日常生活的俗務之外,他就會像是突然間從一種極端的痛苦中甦醒過來一樣,看著眼前的每一樣事物,幾乎沒有一物不是美麗的。
Thumbnail
2021-12-16
4
12/15世界貓奴日「當藝術家變成貓!?」薩爾瓦多.貓利有些人稱讚薩爾瓦多.貓利(SALVADOR CATLÍ)奇異又有想像力;但有些人則批評他過於怪誕和懶惰。貓利以畫作《記憶的永恆》成名,他聲稱,那些時鐘的靈感,是來自在陽光下融化的卡門貝爾乳酪。
Thumbnail
2021-12-15
5
「以單純的形式呈現最重要的事物。」透進窗內的光、舒適自在的房間收斂與解放的均衡對舒適度而言十分重要。整頓日常生活固然令人神氣爽,自由自在的閒適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Thumbnail
2021-12-14
4
「我認為,藝術是激發人類情感的事物。」——談建築的功能與情感我認為,藝術是「激發人類情感的事物」。心靜如止水時,若聆聽某個旋律或閱讀某個小說片段,心中會湧現新的情感,感受自己正活著且具有人性。若只是吃飽、睡好,並不足以成為一個人,而是當心中升起某種情感的時候,我們才會感覺自己像個人。
Thumbnail
2021-12-12
5
國際人權日回顧:後美麗島事件、人權光影—李敏勇「民主化的台灣,有光有影,有笑有淚。」「自由就像空氣,你只會在窒息時,才會察覺到他的存在。」 每年的12月10日為國際人權日。在1979年12月10日,高雄發生了美麗島事件。十二位攝影家:陳博文、余岳叔、潘小俠、宋隆泉、謝三泰、張芳聞、許伯鑫、黃子明、邱萬興、侯聰慧、劉振祥、曽文邦,他們都是馳聘在現場,穿梭於市民(社會)運動現場的新聞人
Thumbnail
2021-12-10
7
談水墨在台灣的發展與轉化:水墨何以成為文化概念下的傳統技藝?在過去,當山水概念變成一種視覺上的哲思語境,它往往邁入無地域、無國界、無政治意識的一種「人與自然」之關係。從道家自然主義、佛家超世主義出發,藝術家透過文學或詩性的浪漫主義態度,衍生出一種心象的、跨域性的、非社會現實的藝術世界。
Thumbnail
2021-12-08
5
普奇神父|人類真正的幸福是什麼?—普奇與迪奧的相遇對普奇而言,這個世界最大的謎題,就是「人為什麼要相遇?」。當然,這種問題是不會有解答的,但一直在這種無法回答的問題上繼續鑽牛角尖,就是普奇的終極目標,就是他的過剩欲望。 想和死去的迪奧再見一面,得到解答。迪奧生前說過有「前往天國的方法」。
Thumbnail
2021-12-06
6
漢寶德談博物館、建築與建築師的矛盾關係博物館與建築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的關係。博物館人員自收藏與展示功能的觀點,極不重視建築,甚至有反建築的傾向;而在博物館的大眾形象方面,又極重視建築,時常把建築物的外觀做為該館的標誌。
Thumbnail
2021-12-02
6
女性主義與建築到底有什麼關係?許多論者的疑惑經常是,如果要談論女性主義、或討論女性與建築等課題,那麼,有男性與建築,或男性主義與建築議題可以討論嗎?更直接地:什麼是「女人的建築」?這裡所指稱的「女性的建築」究竟是提供給女性使用的建築?還是為女性創造的建築?或是由女性設計的建築作品?這樣的討論究竟有何論述的重要性與正當性呢?
Thumbnail
2021-11-30
7
直覺與感性是可以培養的,只是長大成人後,變得比較難以喚醒。「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是,當他們長大成人後,是否也是個藝術家。」這是畢卡索的名言。直覺與感性是可以培養的──應該說任誰都是與生俱來,只是長大成人後,變得比較難以喚醒。
Thumbnail
2021-11-29
6
哲學觀畫:山水何指?我們想想看,那一種使一個真正徹底中國山水之藝術家的心中,果然含有了全自然風景之心情,到底是什麼樣子?天才型藝術家所達成之哲學性極高之山水真義,其中尤以關仝與范寬為最。范寬之〈谿山行旅〉像「父親」,關仝之〈秋山晚翠〉則像「母親」。
Thumbnail
2021-11-26
6
董事長和總經理,誰比較大?創業之初,創業者時常是校長兼工友,集大、小瑣事於一身,凡事都是由經營團隊的領袖拍板,董事長、總經理只是兩個語意不明的職位。但公司規模日漸擴大,外部股東持股比例愈來愈高的時候,創業者會開始面臨一個問題,誰來當董事長?誰來當總經理?
Thumbnail
2021-11-23
6
《地獄空》姚瑞中後記:一日三省「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鍾情黑白世界之單純「地獄空」系列是近年走訪全台設有地獄場景宮廟並探究台灣信仰的拍攝計畫。「試著讓天堂拍得像地獄,地獄拍得像天堂。」地獄可能空滅嗎?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之際,以此書作為世界新冷戰獨裁者、超限戰者、暗網駭客、陰險狡猾冷嘲熱諷落井下石者之良知備忘錄矣。
Thumbnail
2021-11-20
6
藝術「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深度思考的功用藝術是一種深度思考 我們的思考大略分為兩種,「淺層思考」與「深度思考」。 淺層思考是指完成短期的課題與目標,深度思考則是為了達成長期目標,落實想法等。我經常聽到來自學員的疑問,好比「我不曉得要如何將在這裡學到的技巧,運用到工作上」等。 那麼,屬於「深度思考」的藝術的功用究竟為何?
Thumbnail
2021-11-19
6
為什麼會出現公司治理機制?故事從十五世紀開始...1911年,有人問當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尼可拉斯.巴特勒(Nicholas Murray Butler, 1862-1947),「工業時代最重要的發明是什麼?」「是蒸氣機?還是電力?」 巴特勒回答:「不,有限責任公司才是現代社會最偉大的發明。沒有這樣的公司組織,蒸氣機和電力不可能發揮如此的力量。」
Thumbnail
2021-11-17
4
青峰:「為何我不能唱自己的歌?」創作者們都該弄清楚著作權究竟是誰的!誰擁有著作權? 以下即由《著作權法》第10條、第11條、第12條的條文介紹,讓文創產業相關從業人員更容易了解著作權的歸屬。別以為自己的創作一定是自己的喔!弄清楚著作權究竟是誰的,當然是文創產業最重要的事,因為這是一切權利的源頭。
Thumbnail
2021-11-13
7
藝術家的4個成功心態+6個時間管理秘訣!你懷抱的是哪一種心態?是挨餓藝術家、還是成功藝術家?即使在進展較緩的時刻,仍然充滿著從事管理、學習與成長的潛在機會。當你正處於較為閒散的停工空檔,最重要的就是繼續維持固定的創作時數,並且運用以下的活動繼續認真發展你的藝術事業。
Thumbnail
2021-11-11
5
藝術家的社群媒體自我行銷法!雖然社群媒體是一種絕佳的行銷工具,它也可能讓你騷動分心而擱下該做的正事!總會有另一個藝術家擁有更多追隨者或粉絲。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起了嫉妒之心,只想著要監測自己的人氣統計資訊,或是因為沒人對你的 Facebook 貼文留言評論而大失所望時,切記要贏得粉絲的支持並非是一蹴可幾。
Thumbnail
2021-11-09
8
嘻哈歌手為何穿帽T?在複雜的現代社會裡,自用車反而變成一種最划算的棲身之所了,是能夠隨時移動的「我的房間」。那麼,連買車都有困難的人,如果想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Thumbnail
2021-11-07
5
沒有「IP」的文創,不是好文創市場認定具有相當交易價值的「IP」,並不是單純因為法律保障這些「IP」,其價值終究來自於其具有一定知名度及熱情的粉絲們支持,使得市場上有廠商願意支付相當的授權金,藉由此等「IP」的加值去取得其自身產品在行銷宣傳及實際銷售上的成功。這也是我們為何說並非只要是智慧財產權,就是文創產業所指的「IP」。
Thumbnail
2021-11-06
5
日本人談兩岸故宮「北京故宮是個空殼子,好東西幾乎都在臺北。」自從我開始採訪故宮這個主題,包括臺北故宮高層的人,許多臺灣人都這麼告訴我。是否真是如此,我有點不太清楚,不過漸漸熟悉故宮以後,了解到話不能說得這麼斬釘截鐵。
Thumbnail
2021-11-05
13
「藝思有法 Arts Law」當文創遇上法律 書系緣起「藝思有法 Arts Law」文創法律系列書系,鎖定文創事業經營者最需要關注的八大議題:智慧財產、創業法律、經紀合約、公司治理、授權合約、人資法律、行銷法律與個資保護,完整呈現文創法律的架構與基本知識,透過基本觀念與案例解說,協助讀者建立文創相關法律基本能力。​
Thumbnail
2021-11-04
4
《JOJO論》導讀七:覺悟者恆幸福(有雷)《JOJO》第六部的Boss普奇神父,他一心想著要不顧一切,帶著全人類邁向天國,自以為路線正確、理直氣壯、捨我其誰,便使用無可抗拒的暴力將整個世界帶向平行世界、平行宇宙。他說:覺悟者恆幸。
Thumbnail
2021-11-03
3
宮崎駿:為了累到腦細胞變成豆腐的中年男子所做的漫畫電影《紅豬》是宮崎駿第一次用漫畫電影來描述「自己」的故事。 只不過,那個「自己」,是個醜陋的俗人,不正經的大人,甚至還只是隻「豬」。
Thumbnail
2021-11-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