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兵器-苗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苗刀的來源眾說紛紜。而多以刀身修長,望之如麥苗,所以稱其為苗刀。

raw-image

明代兵書《武備志》記載,名將戚繼光在辛酉年(1561年)與倭寇的對戰中取得了《影流之目錄》,在研究推演後寫成了一部刀法,後人稱之為《辛酉刀法》,因此也有戚家刀的說法。

苗刀總長度:142cm 刀片:100cm 手柄:39cm

首先呢,並非想要批評或論是非對錯,只是依看到的影片說說自己的想法罷了。
兵器呢,都會有其針對需求的設計跟用法,唯一的區別就是使用的人跟教學的人的方式不同,呈現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raw-image
raw-image

就以影片看到的來說,攻擊的時候一手握住前三分之一刀刃部位的方式,貼影片的人當然會有自己的說法去解釋這一切。

不過就個人看的話就會出現幾個疑問:
第一、如果是以真刀來論的話,握在前方在移動或攻擊的時候,再刺傷敵人之前應該先傷到的是自己的手。
第二、如果是以什麼有戴手套、握得好就沒問題來論的話,那就表示握刀刃的手根本就沒有功能,或是刀刃部分根本就沒有功能。
第三、如果以沒開封來論的話,那跟帶一把棍子有不一樣嗎,還是把長的很像刀的棍子。
第四、假設都排除了前三點的狀況,刀刃開封且鋒利、手部握刀不受傷。那麼問題來了,握住了前三分之一的刀刃來做攻擊動作。那麼,設計77公分長的刀刃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苗刀之所以有如此長度的設計,代表有著大面積、長距離的攻擊或劈砍的需求。而個人覺得既然有這樣設計的器械,那勢必要將這樣的器械應有的功能發揮到最大,而非以侷限器械功能的方式去呈現。

以上,為個人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念跟做法,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了,畢竟也是一種運動不是嗎。

最後,是苗刀照片與武館影片

圖片來源:網路搜尋

圖片來源:網路搜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興之所至-avatar-img
2022/04/13
一看到「苗刀」這個名字想像是小小的短刀類 沒想到是長這樣的長刀啊....
whitm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14
一吋長一吋強呀! 這樣打擊面積比較大😆😆
第一次聽到這個武器名
whitm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4/13
因為不是很熱門的武器呀,所以知道的人就比較小眾了一點
avatar-img
whitman的沙龍
36會員
114內容數
淺談武術相關的訓練、迷思與相關的大小事
whitm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20
前不久看了一篇留言,留言中沒頭沒尾的就論述說武術上了擂台都變王八拳。 此類的言論其實在網路上多牛毛,通常是一批無知或是純粹為了批評而批評的人所為。而這些人多以人家練習的影片來作為自己說嘴的標的。
Thumbnail
2023/08/20
前不久看了一篇留言,留言中沒頭沒尾的就論述說武術上了擂台都變王八拳。 此類的言論其實在網路上多牛毛,通常是一批無知或是純粹為了批評而批評的人所為。而這些人多以人家練習的影片來作為自己說嘴的標的。
Thumbnail
2022/09/27
之前有人問過,學過軍方的一些格鬥技巧,也在武館練拳多年,那捷運的那個事件如果是你應該能夠處理吧?當時的回應是"跑囉",而在經過多年之後如果是同樣的問題,結果還會是"跑囉"。 其實這並不是冷血,而是在無法確認能夠全身而退的狀態之下,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迴避。除非是退到無法再退的情況才會選擇還擊。
Thumbnail
2022/09/27
之前有人問過,學過軍方的一些格鬥技巧,也在武館練拳多年,那捷運的那個事件如果是你應該能夠處理吧?當時的回應是"跑囉",而在經過多年之後如果是同樣的問題,結果還會是"跑囉"。 其實這並不是冷血,而是在無法確認能夠全身而退的狀態之下,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迴避。除非是退到無法再退的情況才會選擇還擊。
Thumbnail
2022/08/12
武術運動是一個既神奇又有趣的運動 有些是在傳統中尋找新的變化,有些則是依據傳統方式從不變化 也有些是自認為自己發展出新的動作而沾沾自喜~ 以上,就是最近的一點小小的感想,並不是覺得誰不好,單純就是練習的時候與教練聊到這個部分有感而發而已。
Thumbnail
2022/08/12
武術運動是一個既神奇又有趣的運動 有些是在傳統中尋找新的變化,有些則是依據傳統方式從不變化 也有些是自認為自己發展出新的動作而沾沾自喜~ 以上,就是最近的一點小小的感想,並不是覺得誰不好,單純就是練習的時候與教練聊到這個部分有感而發而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古制三寸七分,也就是今日大約11公分的長度,在古龍的武俠世界裡,這正是無堅不摧的一擊必殺暗器之首,兵器譜排名第三的小李飛刀。 關於小李怎麼發射飛刀的,李尋歡隨身攜帶多少飛刀,飛刀從哪裡取得鍛造的,這些在只寫意不寫實的古龍小說裡頭是看不到的,唯一知道的是古代沒複合料鍛造或奈米技術,飛刀肯定不是用什麼
Thumbnail
古制三寸七分,也就是今日大約11公分的長度,在古龍的武俠世界裡,這正是無堅不摧的一擊必殺暗器之首,兵器譜排名第三的小李飛刀。 關於小李怎麼發射飛刀的,李尋歡隨身攜帶多少飛刀,飛刀從哪裡取得鍛造的,這些在只寫意不寫實的古龍小說裡頭是看不到的,唯一知道的是古代沒複合料鍛造或奈米技術,飛刀肯定不是用什麼
Thumbnail
  離綰深吸一口氣,來到毓秀對面三五步遠處站定,只見她反手一抓,一柄通體赤紅的九曲槍出現在掌中,這是她親自撿材、鑄造、打磨至成的兵器,離綰給它起名紅鳶,槍桿赤紅,鐫刻有墨紋飛鳥,七寸長的槍尖亦是墨一般黑,鋒銳的邊角此時在陽光下閃著利光。
Thumbnail
  離綰深吸一口氣,來到毓秀對面三五步遠處站定,只見她反手一抓,一柄通體赤紅的九曲槍出現在掌中,這是她親自撿材、鑄造、打磨至成的兵器,離綰給它起名紅鳶,槍桿赤紅,鐫刻有墨紋飛鳥,七寸長的槍尖亦是墨一般黑,鋒銳的邊角此時在陽光下閃著利光。
Thumbnail
  與此同時,破舊宅子內的戰鬥,結果也趨分明。   巧荷一如先前藺飄渺所料,右手袖內、腰際、左大腿,此三處確實各藏不同兵刃,一為袖箭、二為匿光絲,三為短劍。   起初巧荷面對兩名玄天弟子重劍威迫,依然顯得左支右絀,動輒險象環生,鮮有反擊機會。
Thumbnail
  與此同時,破舊宅子內的戰鬥,結果也趨分明。   巧荷一如先前藺飄渺所料,右手袖內、腰際、左大腿,此三處確實各藏不同兵刃,一為袖箭、二為匿光絲,三為短劍。   起初巧荷面對兩名玄天弟子重劍威迫,依然顯得左支右絀,動輒險象環生,鮮有反擊機會。
Thumbnail
在場看過刀哥競賽影片或幾十秒版本的觀眾,本以為在思高儀隊刀官報告完畢就會現場看見這絕技的,在他們失望之時,刀官轉身配合著《思本進行曲》舞刀,旗官、旗手們及護旗槍兵原地踏著交叉步轉身,旗官領軍,旗隊回復到同一直線上。他們踏步轉身時,刀官同時且將禮刀向上拋,刀官与旗官面對面,禮刀在刀官背後接起。那些注意
Thumbnail
在場看過刀哥競賽影片或幾十秒版本的觀眾,本以為在思高儀隊刀官報告完畢就會現場看見這絕技的,在他們失望之時,刀官轉身配合著《思本進行曲》舞刀,旗官、旗手們及護旗槍兵原地踏著交叉步轉身,旗官領軍,旗隊回復到同一直線上。他們踏步轉身時,刀官同時且將禮刀向上拋,刀官与旗官面對面,禮刀在刀官背後接起。那些注意
Thumbnail
小湯在行進間仍有著拋刀動作,小湯沒有拋很高,但他沒有在看刀,像是刀一定會回到他手上般。恆豪恆傑甚至吱吱喳喳地討論起小湯是不是手腕跟禮刀中間綁了有看不見的細線。看見湯成紀如此熟稔的刀法,李英豪是身心完全的折服。
Thumbnail
小湯在行進間仍有著拋刀動作,小湯沒有拋很高,但他沒有在看刀,像是刀一定會回到他手上般。恆豪恆傑甚至吱吱喳喳地討論起小湯是不是手腕跟禮刀中間綁了有看不見的細線。看見湯成紀如此熟稔的刀法,李英豪是身心完全的折服。
Thumbnail
俗話說:「打不好就怪兵器!」 俗話說:「打不好就怪兵器!」(誤) 武器的形制構造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方式。 例如日本刀的刀身較為細長,刀柄則是由目貫固定在刀身上。 如此結構,在使用上自然不能像拿鐵棒般甩動揮舞。 有時,武器形制也會跟流派風格或地區流行有關。 江戶時,津輕一帶流行
Thumbnail
俗話說:「打不好就怪兵器!」 俗話說:「打不好就怪兵器!」(誤) 武器的形制構造會直接影響到使用方式。 例如日本刀的刀身較為細長,刀柄則是由目貫固定在刀身上。 如此結構,在使用上自然不能像拿鐵棒般甩動揮舞。 有時,武器形制也會跟流派風格或地區流行有關。 江戶時,津輕一帶流行
Thumbnail
李衛公就是李靖,他後來被封為衛國公。 事實上,衛王就是李玄霸。 神秘了,不過跟這裡的主題無關。 今天要來看《通典》摘錄,關於李靖所規劃的部隊法制。 算是比較艱深,無誠誤試。
Thumbnail
李衛公就是李靖,他後來被封為衛國公。 事實上,衛王就是李玄霸。 神秘了,不過跟這裡的主題無關。 今天要來看《通典》摘錄,關於李靖所規劃的部隊法制。 算是比較艱深,無誠誤試。
Thumbnail
苗刀的來源眾說紛紜。而多以刀身修長,望之如麥苗,所以稱其為苗刀。 明代兵書《武備志》記載,名將戚繼光在辛酉年(1561年)與倭寇的對戰中取得了《影流之目錄》,在研究推演後寫成了一部刀法,後人稱之為《辛酉刀法》,因此也有戚家刀的說法。
Thumbnail
苗刀的來源眾說紛紜。而多以刀身修長,望之如麥苗,所以稱其為苗刀。 明代兵書《武備志》記載,名將戚繼光在辛酉年(1561年)與倭寇的對戰中取得了《影流之目錄》,在研究推演後寫成了一部刀法,後人稱之為《辛酉刀法》,因此也有戚家刀的說法。
Thumbnail
陣形不是拉的越長,攻擊面越大就越有優勢,越短不見得較差,反過來說沒有參加作戰的人多,前後排交換得宜的話可以保留體力。總之,一切要看當時的環境,軍隊的訓練度,以及臨場反應配合,沒有標準答案。
Thumbnail
陣形不是拉的越長,攻擊面越大就越有優勢,越短不見得較差,反過來說沒有參加作戰的人多,前後排交換得宜的話可以保留體力。總之,一切要看當時的環境,軍隊的訓練度,以及臨場反應配合,沒有標準答案。
Thumbnail
道與藝俱有正眼,得此而後工力有所施,否則畢世搰搰茫茫耳。槍雖小藝,而古今究心於此者有人,人繁則法雜,而淺近之說易於入,瓦釜雷鳴則黃鐘毀棄矣。-無隱錄自序 無隱錄是清朝武術名家吳殳的槍法著作,是手臂錄之後的續作,主要在寫關於槍棍方面的論述以及實用扎(革)法、游場扎(革)法、馬家槍廿四式等。
Thumbnail
道與藝俱有正眼,得此而後工力有所施,否則畢世搰搰茫茫耳。槍雖小藝,而古今究心於此者有人,人繁則法雜,而淺近之說易於入,瓦釜雷鳴則黃鐘毀棄矣。-無隱錄自序 無隱錄是清朝武術名家吳殳的槍法著作,是手臂錄之後的續作,主要在寫關於槍棍方面的論述以及實用扎(革)法、游場扎(革)法、馬家槍廿四式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