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術」狹義來說約等於今日的「魔術」,廣義來說可能包含了使用「致幻劑」一類的東西來迷惑人心,使人產生幻覺的方法。
「幻術」根據列子記載,在西周周穆王時期(約前1027年-約前922年),就有處於西方極限國家的「化人」前來中原為周穆王表演幻術。這個人之所以被稱為「化人」,就是因為他能把自己「化」入各種物質之間。譬如他可以進入水火而不受傷,可以串穿金屬、石頭。後者已經比大衛魔術穿越長城還要前衛了,而那是約三千年前的想像。
不只如此,「化人」還能顛倒山川,移動城堡。這一點就更像是使用了類似希臘德爾斐(Delphi)的太陽神亞波羅神廟女祭司(終生處女)在通靈前使用的致幻劑,只是女祭司是喝下了藥草煮成的汁液。(女祭司平均在職期僅有十年,可見這種藥草具有毒性。跟後來中國道士所食用的煉丹一樣,可以讓人產生幻覺,同時會讓人中毒,縮減壽命。)在古印度宗教儀式中也有使用一種叫做「蘇麻」的東西,近代學者認為《吠陀經》記載的「蘇麻」是一種叫做毒蠅傘(Amanita muscaria)的蘑菇。但要讓周穆王喝下致幻劑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可能是類似採用焚燒的方式讓周穆王不知不覺之中產生幻覺。
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毒蠅傘(Amanita muscaria)蘑菇
魏晉南北朝的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提到:「麻勃,方藥亦少用,術家合人參服之,令逆知未來事。」其中的「麻勃」就是「大麻」,雖然術家也是採用服食的方法,但顯然他也可以採用焚燒的方式來讓對象進入幻覺狀態。
因此周穆王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吸食致幻劑的帝王。而「化人」的功力也就能合理解釋了!
這位「化人」還可以乘著虛空而不下墜,可以觸碰到實際的物體卻不受阻礙。(其實貫穿金石就是這樣的能力了!)〈列子.周穆王〉描述說他的方法:「千變萬化,不可窮極。既已變物之形,又且易人之慮。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千變萬化,不可以被窮盡。既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還能改變人的精神思想。因此周穆王敬重他像神一樣,侍奉他像侍奉君主一樣。)」
所以「化人」可能來自西王母的國度,也即是埃及,也可能來自印度。列子公案的解決證明戰國早期中西方就有交流,遑論周穆王本身的事蹟就是中西交流的事實。只是一般被當成神話看待,包含其中提到的切玉刀,三國的曹丕、曹植本來都不信,曹丕在《典論》寫下不信的說法,魏明帝曹叡一繼位(227年,年號太和)就把父親魏文帝曹丕的《典論》刻在石碑上紀念,一次還刻了六碑。結果魏明帝曹叡景初三年(239年)時,西域就再次獻上「火浣布」給曹叡。《典論》因此成了笑話,相關石碑也被毀掉。
話說回「化人」的其他事蹟,列子稱「化人」幾次邀請周穆王「一同遊玩」:「謁王同游。王執化人之祛,騰而上者,中天迺止。暨及化人之宮。化人之宮構以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據,望之若屯雲焉。耳目所觀聽,鼻口所納嘗,皆非人間之有。」「化人復謁王同游,所及之處,仰不見日月,俯不見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視;音響所來,王耳亂不能得聽。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喪,請化人求還。化人移之,王若殞虛焉。既寤,所坐猶嚮者之處,侍御猶嚮者之人。視其前,則酒未清,肴未昲。王問所從來。左右曰:『王默存耳。』由此穆王自失者三月而復。」顯然這種描述更像是嗑了藥的人所會遭遇到的情境!嗑藥後「意迷精喪」,清醒後「若殞虛焉(墜落虛空)」,結果問一下周遭的其他人,其他人卻說周穆王只是「默存(軀體不動,神遊而已)」。最後周穆王樂此不疲「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游。」最終遭遇了西王母。換句話說,「化人」可能真的來自埃及或印度,而遭遇「西王母」卻只是周穆王嗑藥後的結果!所以關於周穆王「西觀日之所入。一日行萬里。」的「登假」之旅自然顯得異常奇幻!
不過「幻術」也並沒有因為「化人」的消失而終止。因此老聃之後(春秋末年)、列子之前(戰國初年),又有「老成子學幻於尹文先生」的故事出現。「幻術」可學了!但列子只是如此描述:「老成子歸,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遂能存亡自在,翻校四時;冬起雷,夏造冰;飛者走,走者飛。終身不箸其術,故世莫傳焉。」「冬起雷,夏造冰」還可以用正常的角度來理解,但「翻校四時」「飛者走,走者飛」顯然只能用嗑藥後的幻覺來解釋,既然是一種幻覺自然無法寫下他的法術,自然世上無法傳播這種方法!至於記載這些事件的列子,後來也被傳為能「御風而行」的人。或許這樣的想像也可能直接來源於這些幻術事蹟與列子的聯想。
反過來看看列子的師傅,關尹子。關尹子是老聃(老子)的弟子。他認為:「天不能冬蓮春菊(天不能讓蓮花在冬天綻放、不能讓菊花在春天開放),是以聖人不違時;地不能洛橘汶貉(地也不能讓橘子在洛水邊結出果子、讓貉在汶水邊生存。),是以聖人不違俗。聖人不能使手步足握(聖人不能用自己的手行走、用自己的腳抓握東西),是以聖人不違我所長。聖人不能使魚飛鳥馳(聖人不能讓魚飛翔、不能讓鳥奔馳),是以聖人不違人所長。」(〈關尹子.九藥〉)所以即使是人類中最出類拔萃的聖人也是有所不能的。
不過,與此同時,關尹子卻又描述了「人之力,有可以奪天地造化者」所能展現的特異功能:「如冬起雷,夏起冰。死屍能行,枯木能華,豆中攝鬼,杯中釣魚,畫門可開,土鬼可語,皆純炁所為,故能化萬物。」所以如果從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來解讀,那麼這就無移牽涉到了狹義與廣義的「幻術」了!
所謂「夏起冰」可以解釋為有些人掌握了製作「乾冰」的技術或挖掘出「乾冰」而加以利用。「乾冰」的發現,據維基百科:「1834年,法國化學家查理斯·蒂洛勒爾首先發現乾冰並發表論文。」但如果要能解釋「夏起冰」這種能力,在不食用致幻劑的情況下,能掌握乾冰是最可能的情況。
「冬起雷」,所謂的「雷」其實只是指「雷聲」。「雷」是聽覺現象、「電」是視覺現象。在春秋時代是分別的很清楚的,如〈逸周書.時訓解〉:「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始電。」、〈文子.下德〉:「老子曰:雷霆之聲可以鐘鼓象也,風雨之變可以音律知也。」其中雷只是發聲的現象,且「雷霆之聲」是能用鐘鼓來模仿的聲音。所以在正確解讀文字意義的前提下,就可以合理推論,所謂「冬起雷」就是在冬天製造出類似雷聲的方法。最合理的解釋就是當時的方士已經發明了炸藥。所以為什麼「蜀守李冰鑿離8942;(岸),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漢書.溝洫志〉)因為當時就用到了炸藥了!
至於「死屍能行,枯木能華,豆中攝鬼,杯中釣魚,畫門可開,土鬼可語」。就可以說是純粹的「魔術」了。其中「杯中釣魚,畫門可開」,大概今日的魔術都能看到(印象上都看過),只是古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想出了這種花招!而「土鬼可語」可能就牽涉到「腹語術」。至於「死屍能行,枯木能華,豆中攝鬼」就跟春秋戰國時代的詭辯家詭辯:「卵有毛,雞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為羊,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熱,山出口,輪不蹍地,目不見,指不至,至不絕,龜長於蛇,矩不方,規不可以為圓,鑿不圍枘,飛鳥之景未嘗動也,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狗非犬」(〈莊子.天下〉)一樣,今人已經難以想像了!
(關於道家對於「真人」能力的想像與進化,以及先秦以後道家人物如左慈等的魔術解析,就留待以後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