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25年或40年,每日還有每日,更好的事! 】《日日好日、好日日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原以為天氣要轉暖了,沒想到這波鋒面的最低溫落在今天,雨落偏偏。
今天茶課喝的「#凍頂烏龍」,拂滿一身暖意,剛剛好好。
到家後,喉頭韻味仍甘甜,如飽蘸的毛墨在紙上舒緩開,按捺間躍然。

很適合來分享一下,遙遠的知音--

#森下典子#日日好日#好日日記

被改編為電影的第一本書,是作者習茶25年的心得,第二本則是40年的感悟。
庸碌的日常如同滴水,看似毫無變化,但其中的蘊藉在厭煩、不解、掙扎中,在某一刻被打破平衡,傾瀉而下若灌頂,啊醍醐!

典子在大三時,因為母親的提議,開始向「武田阿姨」學習茶道。
二十歲的春天,與表妹道子,開始了知曉自己「一無所知」的「日日」。

~世上的事物可歸納為「能立即理解」和「無法立即理解」兩大類。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有時只要接觸過後即了然於心。
但無法立即理解的,像費里尼的《大路》,往往須經過多次的交會,才能點點滴滴領會,進而蜕變成嶄新的事物。
而每次有更深刻的體悟後,才會發覺自己所見,不過是整體中的片段而已。~

❶日日學習

從茶道具開始,茶道的禮法無所不在;不會走路,不會舀水,不會背誦,熟悉的不會了,不熟悉的更加困惑。

不要問,就一步步地跟著指導,讓身體「習慣」,直到身體的「氣」優游自在,存乎中而形於外,一氣呵成。

親自接觸,仔細觀看,會見不同的「主人」與「客人」。

早慧的人,稟賦傍身;死板的人,原地踏步。

可是到最後,每個人都在走上自己獨一無二的道路,了悟自身的課題。

即使出錯,但用心的每一瞬,都不會背叛,專注而努力的自己。

❷時時當下

夏天有夏天的茶,冬天有冬天的茶。

在某一個瞬間轉換了季節,手忙腳亂的同時,僅能仰賴「習慣」,直面隨著節氣轉換的設置,不戀棧已逝的須臾。

嗅聞季節-庭院裡的花,訂製的和菓子,相應的茶具,還有壁龕的字畫-唯有以五感,融於周遭,發揮想像力,那麼這些一再重複的時刻,便會煥然一新。

執拿器具的姿態,舉重若輕的力道,放大的細膩聲響,療癒著被雜念緊縛的內在。
穿進茶室,卸下重擔,靜歇於根本,從有至無--斗室即為天地,天地即為本心,本心即為日常,日常即為道。

儘管覺察似乎並無容身之處,卻在持之以恆裡,被救贖,被輕托。

❸歲歲常綠

「初釜」是每年開春的第一堂課。

五月採摘的茶葉被封裝,十一月上旬「開爐」,這是茶人的正月。

「一期一會」在茶聖千利休的時代,是人們面對無常的解方。
難以聯繫,難以忖度生死,而每一次的相會都可能是最後一次。
既悲哀又華美,但人生莫不是如此?

面對工作,面對情感,結束與別離始終冷酷地穿梭其間。
以為不會再擁有的美好,再度通透;以為能常駐的,卻轉瞬成煙。

人生而自由,看似被無常所狙擊,實則挺立於天地。

飽滿的沉默,是老師刻意留下的「留白」。
人生不是考試,沒有正確解答;每個人的理解與評價並不劃上等號,唯有持續學習,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詮釋自我的旅途。

「活著真好!」

沒有誰好誰壞,希望疫情升溫的此時此刻,大家都能在日常中,好好地感受,好好地過著!

那我們下一本書見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ㄓˊ感書店的沙龍
5會員
58內容數
個人書評為主,因私人因素離開教育界後,期許提供新課綱下國文教育的多元選書,成為體制外的教育助力。 著重議題討論與台灣文學,若有講座研習或課程設計,歡迎留言或來信討論^^
2022/06/08
「也許人與人的遇合只宜茶宜香,因它們都短暫乾淨,彷彿是進行消毒,把情欲殺得只剩一縷碧煙;或者情感也只宜入一盆篆香,拓時全心全意,燒時芳香薰人,然一切都會成灰,心灰也是灰,那是完全燃燒後的空無。」 因為習茶而讀書,我們因為茶而生緣結客。
Thumbnail
2022/06/08
「也許人與人的遇合只宜茶宜香,因它們都短暫乾淨,彷彿是進行消毒,把情欲殺得只剩一縷碧煙;或者情感也只宜入一盆篆香,拓時全心全意,燒時芳香薰人,然一切都會成灰,心灰也是灰,那是完全燃燒後的空無。」 因為習茶而讀書,我們因為茶而生緣結客。
Thumbnail
2022/05/25
早上看到許多人轉貼捐款連結,是為了日前於Laguna Woods 的長老教會因制伏兇手而犧牲的「鄭達志John Cheng」醫師遺屬而發起的募捐。 讀了 #宮部美幸 的《#人質卡農》,好像自己隔著遙遠的海峽,似乎也能做點什麼。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人生——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角色——
Thumbnail
2022/05/25
早上看到許多人轉貼捐款連結,是為了日前於Laguna Woods 的長老教會因制伏兇手而犧牲的「鄭達志John Cheng」醫師遺屬而發起的募捐。 讀了 #宮部美幸 的《#人質卡農》,好像自己隔著遙遠的海峽,似乎也能做點什麼。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人生——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角色——
Thumbnail
2022/05/18
學了茶,當然也要來讀讀跟茶有關的書。 起心動念其實是讀《#茶金歲月》時,主角提到紅茶沒落影響了姜家家業,雖寥寥一句,我卻充滿疑問: 那時候發生什麼事? 原本好好的卻走壞了,究竟是運氣太壞還是經營不善的託辭? 後來得知 衛城出版 的這本: 《#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Thumbnail
2022/05/18
學了茶,當然也要來讀讀跟茶有關的書。 起心動念其實是讀《#茶金歲月》時,主角提到紅茶沒落影響了姜家家業,雖寥寥一句,我卻充滿疑問: 那時候發生什麼事? 原本好好的卻走壞了,究竟是運氣太壞還是經營不善的託辭? 後來得知 衛城出版 的這本: 《#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世上的事物可歸納為「能立即理解」和「無法立即理解」兩大類。能立即理解的事物,經歷過一次就夠,然而,無法立即理解的事物,往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才能漸漸理解。____ 【日日是好日】
Thumbnail
世上的事物可歸納為「能立即理解」和「無法立即理解」兩大類。能立即理解的事物,經歷過一次就夠,然而,無法立即理解的事物,往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才能漸漸理解。____ 【日日是好日】
Thumbnail
日日是好日,茶道老師茶室裡掛著的牌匾。 在學習茶道的過程中,也學習著如何與自己相處。   聽聞過日本茶道很注重禮節, 更多的是日本文化底蘊的體現, 每個一個步驟沒有特殊意義, 但在旁欣賞卻是如此優雅端莊。  泡茶前先敬賓主,而後靜心,才能將茶泡好, 床之間的卷軸也會隨時節或心情更換, 甚至有
Thumbnail
日日是好日,茶道老師茶室裡掛著的牌匾。 在學習茶道的過程中,也學習著如何與自己相處。   聽聞過日本茶道很注重禮節, 更多的是日本文化底蘊的體現, 每個一個步驟沒有特殊意義, 但在旁欣賞卻是如此優雅端莊。  泡茶前先敬賓主,而後靜心,才能將茶泡好, 床之間的卷軸也會隨時節或心情更換, 甚至有
Thumbnail
堅持做一件事情,走著走著,時間會帶著你長出自己的樣子。 電影很安靜,像一本記錄半生的日記。
Thumbnail
堅持做一件事情,走著走著,時間會帶著你長出自己的樣子。 電影很安靜,像一本記錄半生的日記。
Thumbnail
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茶道,在長達3個小時的默默展演的同時,是否正代表著要有多大的壓抑才得以進行?或者根本就是隱喻著說不盡的人生只能無言以對、各自體會!
Thumbnail
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茶道,在長達3個小時的默默展演的同時,是否正代表著要有多大的壓抑才得以進行?或者根本就是隱喻著說不盡的人生只能無言以對、各自體會!
Thumbnail
典子生長與她的表姐美智子剛剛大學畢業,典子對於前途仍然一臉迷茫,她們正要準備踏入社會工作之時,來到教授茶道的武田老師家學習茶道。本來對於茶道一無所知的典子,自從上課之後,便漸漸愛上了茶道,默默伴着她多個春夏秋冬,經歷過她的人生重要階段,領會到很多人生的哲理......
Thumbnail
典子生長與她的表姐美智子剛剛大學畢業,典子對於前途仍然一臉迷茫,她們正要準備踏入社會工作之時,來到教授茶道的武田老師家學習茶道。本來對於茶道一無所知的典子,自從上課之後,便漸漸愛上了茶道,默默伴着她多個春夏秋冬,經歷過她的人生重要階段,領會到很多人生的哲理......
Thumbnail
人生而自由,看似被無常所狙擊,實則挺立於天地。 飽滿的沉默,是老師刻意留下的「留白」。 人生不是考試,沒有正確解答;每個人的理解與評價並不劃上等號,唯有持續學習,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詮釋自我的旅途。 「活著真好!」
Thumbnail
人生而自由,看似被無常所狙擊,實則挺立於天地。 飽滿的沉默,是老師刻意留下的「留白」。 人生不是考試,沒有正確解答;每個人的理解與評價並不劃上等號,唯有持續學習,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詮釋自我的旅途。 「活著真好!」
Thumbnail
近期讀到非常非常喜歡的散文,作者森下典子,在學時期便開始跟同一位老師學習茶道,長達40年。本人從小自主培養非常多興趣,一個換過一個,尚未有維持超過十年(沒天做早餐算嗎?哈),不由得好奇茶道為何物?而這40年究竟習得多麼高深的茶道精神?
Thumbnail
近期讀到非常非常喜歡的散文,作者森下典子,在學時期便開始跟同一位老師學習茶道,長達40年。本人從小自主培養非常多興趣,一個換過一個,尚未有維持超過十年(沒天做早餐算嗎?哈),不由得好奇茶道為何物?而這40年究竟習得多麼高深的茶道精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