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不只有古道老橋,喝喝紅茶讀讀書,緬想茶鄉昔時】《草山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學了茶,當然也要來讀讀跟茶有關的書。

起心動念其實是讀《#茶金歲月》時,主角提到紅茶沒落影響了姜家家業,雖寥寥一句,我卻充滿疑問:

那時候發生什麼事?

原本好好的卻走壞了,究竟是運氣太壞還是經營不善的託辭?

後來得知 衛城出版 的這本:

#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馬上列入書單,希望 #陳志豪 教授耗經五年的史料求索,能為我解答。

這本書精彩的地方,在於緊扣著作者拋出的問題,在繁案累牘裡抽絲剝繭,直追解答的核心。

這本書是再嚴謹不過的「推理」書,如果你只想追求真相大白的爽感,如果你只想在愛恨情仇裡拼湊歷史,那這本書可能會讓你失望!

但先別急著走開,這本書對於資料解讀有著濃厚興趣,或哪怕對於茶業興衰有半點兒好奇的讀者,保證你大有福氣--因為我可是緊張感滿滿地跟著作者,按圖索驥在兩百年的茶路裡,從山頭淘出液金漫溢。

❶陽明山有茶嗎?

證據一:照片是最好的「見證者」

「愛德華‧格里Edward Greey」於1870年,在大屯山探查後,寫了茶產業的報導,並將一幀茶園景觀的照片刊登在美國畫報。

無獨有偶,1895年美國攝影師「喬治‧普萊斯George Price」亦曾拍攝大屯山的茶園景觀與採茶婦女。

證據二:清代民間土地契約&日治時期官方土地調查報告

1830年「半天寮」(三芝)的土地契約裡,即出現「茶園」承租的說明。

新竹詩人「林占梅」的<過內湖莊>有提到「平隴多栽稻,高園半種茶」,顯示當時稻米與茶園耕作並行。

除此之外,「訪談」與「分產紀錄」都支持大屯山的茶業耕作經營。

證據三:古地圖的秘密--為何茶園的痕跡被消失?

因為日本治臺政策,有意將無人登記的山野土地列管,因此於當時公布的《臺灣堡圖》刻意忽視。

但杜聰明的《回憶錄》裡,提及清代以來,他們家都在這山區中種茶賣茶,與官方製圖的出入「緣故」,書中有更深入的說明。

❷誰靠茶吃飯?

茶樹從哪兒來--從前人研究結果入手,清代官廳府志與日治產業調查報告均顯示,最晚於十八世紀末即有茶樹栽種。

茶樹品種--今日所見的茶樹,經茶改場協助使用「定序技術」(SSR),與中國福建安溪的武夷山茶種「奇蘭」同源。

製茶技術--安溪移民從家鄉帶來茶籽,於大屯山區開枝散葉;在當時盛行的「包種茶」,技術來源則是來自同安茶商。

由「方志」、「產業調查報告」、「耆老訪談」,對比「人口調查」的土地居民來歷得證。

而這些結果,又帶出了「土地開發與民間信仰」,無論閩、漳、熟番,在落地生根的歲月裡,發展出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❸我們離草山紅有多遠?

當時茶館林立的士林,仲介茶葉買賣的茶販會挑扁擔下山,再送至大稻埕精製。

我們再把眼光調回「土地契約」,土地契約裡對於用地的形容,在十九世紀後更趨具體且專業化:「茶寮」、「茶欉」顯示茶業運作的獨立與繁盛。

日治時期,日本希望搶攻沖繩的茶葉市場,於是設立「製茶試驗場」,決心發展臺灣茶業。

大屯山區多是小規模茶農,出口茶葉品質不穩定,難以與印度等地競爭;1918年,臺灣總督府頒布「茶葉獎勵計畫」,一時之間「茶業公司」各地開花。

這些地域性組織配合產業的升級與改良,在當時的「報紙」上多有宣傳;但這些商業組織也因各地行政的便宜行事,而多有補助經費的爭議。

當時引入的「機械製茶」,還有「製茶競賽」、「技術研習」在今日仍沿襲舊制;女性在亟需高度勞動力的「採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腳色。

1933年,印度等地為控制紅茶價格,導致減產影響市場,於是茶農們的機會來了!

石門庄的「阿里磅茶業公司」迅速趕上這波熱潮,背後足見石門、金山這些新興茶區,受惠於轉型而能把握商機。

包種茶馳名於東南亞,紅茶由「三井會社」與官方合作經銷至歐美。

但茶業危機仍蠢蠢欲動:

種植技術不佳,導致地力耗盡;加工製程不僅仰賴密集勞力,同時輸出經過太多關卡,成本居高不下;外銷集中特定國家,易受市場牽動。

但戰爭先來了,身為經濟作物的茶葉也只能退居休耕。

直至戰後,臺灣茶倚靠「日本、北非、美國、歐洲、東南亞」的消費得以再次站穩腳跟。

1980年代後,臺灣茶的成本已不敷國際市場需求,外銷漸轉為內銷;茶葉重地南移至高山,高山茶隨著海拔高度而備受寵愛,「精緻化」的消費走向,逐漸淘汰了大屯山區域缺工的粗製茶產業。

幸而,今日的「金包里大路」與「大屯溪古道」都還保有與茶葉相關的橋梁;山中遺留的茶寮建築,也在偶爾登臨的山客眼中,徒留殘跡。

以「史料析讀」為主的這本書,其實也暗合著今日茶葉的發展。

手搖茶盛行,但精緻化的茶葉不在此列,多以進口茶葉拚配出好滋味。

採茶的姑娘除了熟齡外,也引進大量外國勞動力;這些專業人力,的付出與回收,當越來越不成比例後,技術與後繼者自然就跟著式微。

高山的土地利用,與環境保育議題相關;若無遠識,仍得面對地力枯竭的光景。

書中有幾處,將「包種」與「烏龍」視作兩種茶類,導致段落不明其意--但仍不失為有趣好讀,甚至可做為自學教材的教科書!

推薦給你們,希望下次在陽明山走走時,也能多留意往昔勝景的片刻風流。

那我們下一本書見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ㄓˊ感書店的沙龍
5會員
58內容數
個人書評為主,因私人因素離開教育界後,期許提供新課綱下國文教育的多元選書,成為體制外的教育助力。 著重議題討論與台灣文學,若有講座研習或課程設計,歡迎留言或來信討論^^
2022/06/08
「也許人與人的遇合只宜茶宜香,因它們都短暫乾淨,彷彿是進行消毒,把情欲殺得只剩一縷碧煙;或者情感也只宜入一盆篆香,拓時全心全意,燒時芳香薰人,然一切都會成灰,心灰也是灰,那是完全燃燒後的空無。」 因為習茶而讀書,我們因為茶而生緣結客。
Thumbnail
2022/06/08
「也許人與人的遇合只宜茶宜香,因它們都短暫乾淨,彷彿是進行消毒,把情欲殺得只剩一縷碧煙;或者情感也只宜入一盆篆香,拓時全心全意,燒時芳香薰人,然一切都會成灰,心灰也是灰,那是完全燃燒後的空無。」 因為習茶而讀書,我們因為茶而生緣結客。
Thumbnail
2022/05/25
早上看到許多人轉貼捐款連結,是為了日前於Laguna Woods 的長老教會因制伏兇手而犧牲的「鄭達志John Cheng」醫師遺屬而發起的募捐。 讀了 #宮部美幸 的《#人質卡農》,好像自己隔著遙遠的海峽,似乎也能做點什麼。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人生——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角色——
Thumbnail
2022/05/25
早上看到許多人轉貼捐款連結,是為了日前於Laguna Woods 的長老教會因制伏兇手而犧牲的「鄭達志John Cheng」醫師遺屬而發起的募捐。 讀了 #宮部美幸 的《#人質卡農》,好像自己隔著遙遠的海峽,似乎也能做點什麼。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人生——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角色——
Thumbnail
2022/05/05
對茶如癡如狂,書單也逐漸偏移--今天要來分享的書,剛好結合了「茶」、「職人」與「歷史」,都是我難以抗拒的關鍵字啊! 十九世紀,在中英兩國的貿易角力下,誰也沒想到兩種植物:罌粟與茶葉,不僅在檯面下改變了人民的飲食需求,更掀起了一場「沒有下午茶,毋寧死」的大戰--「#鴉片戰爭」。
Thumbnail
2022/05/05
對茶如癡如狂,書單也逐漸偏移--今天要來分享的書,剛好結合了「茶」、「職人」與「歷史」,都是我難以抗拒的關鍵字啊! 十九世紀,在中英兩國的貿易角力下,誰也沒想到兩種植物:罌粟與茶葉,不僅在檯面下改變了人民的飲食需求,更掀起了一場「沒有下午茶,毋寧死」的大戰--「#鴉片戰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谷雨時節已至,春日漸近。這是一個茶葉的好時節,茶園中的茶樹也在這個時候生長茁壯,散髮出淡淡的清香。 然而,你是否知道,茶葉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象徵。《茶的真實歷史》是一本揭示茶葉歷史與文化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詳細介紹了茶葉的起源、傳播以及在不同文化中
Thumbnail
谷雨時節已至,春日漸近。這是一個茶葉的好時節,茶園中的茶樹也在這個時候生長茁壯,散髮出淡淡的清香。 然而,你是否知道,茶葉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象徵。《茶的真實歷史》是一本揭示茶葉歷史與文化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詳細介紹了茶葉的起源、傳播以及在不同文化中
Thumbnail
陽光煦煦,春風微微,《發現山茶》的佳薇、勇德在老龍眼樹下精心佈置茶席,聆聽鳥聲鳴叫讓人宛若仙境喝山茶
Thumbnail
陽光煦煦,春風微微,《發現山茶》的佳薇、勇德在老龍眼樹下精心佈置茶席,聆聽鳥聲鳴叫讓人宛若仙境喝山茶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座落在鳳山溪上游,氣候潮濕日夜溫差大,所產出的茶葉韻味豐富香氣十足 茶葉初創期 於清末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1860年淡水開港,便吸引各個洋行前來大稻埕貿易設置茶廠,新竹地區由羅氏家族在關西建立-台灣紅茶公司,以手工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座落在鳳山溪上游,氣候潮濕日夜溫差大,所產出的茶葉韻味豐富香氣十足 茶葉初創期 於清末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1860年淡水開港,便吸引各個洋行前來大稻埕貿易設置茶廠,新竹地區由羅氏家族在關西建立-台灣紅茶公司,以手工
Thumbnail
悠悠歲月,冉冉時光,這幾年台灣農林陸續著手整修重建散於各地的茶廠,隨著國民旅遊興起,紛紛轉型開放民眾參觀體驗,除了認識傳承悠久的茶葉文化、體驗品茗回甘的韻味,走在充滿生活感的歷史建築,緬懷昔日風華和過往風采,偌大的廠區空間陳列各式功成身退的製茶機具,如同戰功彪炳的榮耀,在大家眼前呈現驕傲的戰果。
Thumbnail
悠悠歲月,冉冉時光,這幾年台灣農林陸續著手整修重建散於各地的茶廠,隨著國民旅遊興起,紛紛轉型開放民眾參觀體驗,除了認識傳承悠久的茶葉文化、體驗品茗回甘的韻味,走在充滿生活感的歷史建築,緬懷昔日風華和過往風采,偌大的廠區空間陳列各式功成身退的製茶機具,如同戰功彪炳的榮耀,在大家眼前呈現驕傲的戰果。
Thumbnail
學了茶,當然也要來讀讀跟茶有關的書。 起心動念其實是讀《#茶金歲月》時,主角提到紅茶沒落影響了姜家家業,雖寥寥一句,我卻充滿疑問: 那時候發生什麼事? 原本好好的卻走壞了,究竟是運氣太壞還是經營不善的託辭? 後來得知 衛城出版 的這本: 《#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Thumbnail
學了茶,當然也要來讀讀跟茶有關的書。 起心動念其實是讀《#茶金歲月》時,主角提到紅茶沒落影響了姜家家業,雖寥寥一句,我卻充滿疑問: 那時候發生什麼事? 原本好好的卻走壞了,究竟是運氣太壞還是經營不善的託辭? 後來得知 衛城出版 的這本: 《#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Thumbnail
「茶」在東方的飲食文化,佔了要角,不管是在中藥,還是食療上,都有它的功能,而製作茶的過程更是繁瑣,從摘茶就是個功夫,中間還要經過許多道手續,像採收後的茶葉要經過萎凋、發酵等,才能讓茶葉的清香散發出來……
Thumbnail
「茶」在東方的飲食文化,佔了要角,不管是在中藥,還是食療上,都有它的功能,而製作茶的過程更是繁瑣,從摘茶就是個功夫,中間還要經過許多道手續,像採收後的茶葉要經過萎凋、發酵等,才能讓茶葉的清香散發出來……
Thumbnail
​ 如果你是一位愛喝茶之茶控,最近在公共電視有一部戲劇「茶金」,絕對讓你看完便對於台灣茶業發展如何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中,面對強大競爭起落浮沉,靠著茶業創造經濟奇蹟為題材。台灣茶商百年以來發展靠著一步一腳印才能發展出出一片天。這篇介紹之遊山茶訪便是另外一個例子。 遊山茶訪永康街門市相關資訊:: ​ 台北
Thumbnail
​ 如果你是一位愛喝茶之茶控,最近在公共電視有一部戲劇「茶金」,絕對讓你看完便對於台灣茶業發展如何在爾虞我詐的商場中,面對強大競爭起落浮沉,靠著茶業創造經濟奇蹟為題材。台灣茶商百年以來發展靠著一步一腳印才能發展出出一片天。這篇介紹之遊山茶訪便是另外一個例子。 遊山茶訪永康街門市相關資訊:: ​ 台北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有的飲料, 不外乎就是白開水跟茶, 頂多夏天暑熱, 家裡自熬仙草茶, 雖然難免想喝汽水, 但大人多半不准……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有的飲料, 不外乎就是白開水跟茶, 頂多夏天暑熱, 家裡自熬仙草茶, 雖然難免想喝汽水, 但大人多半不准……
Thumbnail
以美援時代的台灣茶葉產業為主軸,搭配海陸腔客家話,接在《斯卡羅》熱潮之後,即將在11月上線的電視劇《茶金》,在正式播岀前就已經引發不少討論。而搭配電視劇,由作者黃國華所著的同名小說《茶金》,則提早在2個月前就已經上市,讓讀者能夠先睹為快,了解「茶虎」與新竹北埔茶業的興衰歷程。
Thumbnail
以美援時代的台灣茶葉產業為主軸,搭配海陸腔客家話,接在《斯卡羅》熱潮之後,即將在11月上線的電視劇《茶金》,在正式播岀前就已經引發不少討論。而搭配電視劇,由作者黃國華所著的同名小說《茶金》,則提早在2個月前就已經上市,讓讀者能夠先睹為快,了解「茶虎」與新竹北埔茶業的興衰歷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