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蕭麗虹

2022/04/2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新北文化獎延伸報導

獲得本屆新北文化獎特殊貢獻獎的蕭麗虹藝術家, 陪伴台灣當代藝術發展超過 26年,培養眾多藝術 家與藝術行政人才,2021年夏天於新加坡過世。 《新北市文化》季刊特別邀請和蕭老師工作數十年 的姚孟吟,描述她和蕭老師特殊的革命情感。
撰文=姚孟吟 照片提供=竹圍工作室.姚孟吟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2期 | Cover Story:新北好手藝,過年當伴手)
2002 年的華山藝文特區。
1997 年底,我以研究生的身分從法國回到台灣,希望針 對我的研究主題「台灣藝文政策與機構的發展」找到能貼 近觀察的工作機會。我當時剛完成台灣藝術市場觀察的小 論文,發現 1990 年的股市大崩盤並沒有全然地扼殺藝術 市場,因為跟著 80 年末市場蓬勃生機崛起的,不但有新 生代藝術家,還有國家全面的「文化建設」(包括文建會 和各地文化中心等等),在展演空間與史觀建立上,搭建 藝文發展的基礎架構;除此以外,還有財團投入的基金會 例如帝門和富邦,他們投注企業資源在藝術界開疆闢土, 以新型態的操作讓藝術持續成為話題焦點。
蕭麗虹帶我進入當代藝術現場
找工作真的不容易,茫然間,時任富邦藝術基金會總幹事 的蘇瑤華問我,有位陶藝家正在找助理,你要不要試試看?我心想,是要幫忙揉陶土嗎?但仍然硬著頭皮撥通 電話,才知道,蕭麗虹正籌劃著全球藝術村案例的研究 案,需要有語言能力的研究人員協助。
就這樣,我成為竹圍工作室的第一位全職員工(如果有 編號的話),而在我之前,她一直以工讀的方式,就近 僱請北藝大的學生,協助竹圍工作室展覽與空間的管 理。 我還記得我第一天的工作,就是陪同當時北藝大的工讀 生,到處送發竹圍工作室的展覽 DM:跑了敦南誠品、 亞洲文化協會、伊通公園等,晚上再參加賴純純老師 SOCA 藝術空間《強力春藥》的開幕活動,不僅有陳水 扁市長蒞臨參與,更見識到黃海鳴老師扮女裝的行為演 出,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台灣生猛的藝術現場。
早期竹圍工作室的艱辛回憶
不過全職員工才沒那麼好混呢!因為研究案的經費,我 們在漢口街、蕭老師先生家族的商業大樓裡設立了一個五坪大的辦公室,成為蕭老師、我和稍晚加入的另一位 全職研究員的工作據點。
除了藝術村的計畫以外,我和同事也輪流負責承辦工作 室的展覽。每檔一位藝術家,在收到場地押金後給他們 展場遙控器以及開幕酒會、DM 的印製費用,協助發新 聞稿以及 DM,展覽當天也要一起到竹圍工作室協助酒 會佈置。
週六的開幕常常遇到下雨,當時還未整理的道路總因為 附近的土方傾倒以及雨勢變得泥濘不堪,我們只能走在 捷運坡道的防土矮牆,一邊躲車一邊避水,考驗平衡 力!
但心情卻是遠足般的期待,看藝術家如何施展魔法,賦 予倉庫空間不同的生命力。一會兒是地底挖洞、一會兒 又變成愛心的夢幻大水池,再來則是超現實的魚線裝 置,開展倉庫與淡水河的對話。蕭老師曾說,不管淹水、 放火、挖洞,只要房子不垮就好!這也呼應當時「替代 空間」所崇尚體制外的自由精神。
竹圍團隊的修煉:最後的開放日依舊在綿綿雨勢中展開,工作人員只得趕緊清理狼藉。
積極參與公眾事務,希望促成自由創作的空間
同樣的,我和同事一人認養一個,募集發起人組織籌備會議。蕭老師認為,相對於當時已頗有能量的「表演藝術聯盟」,視覺藝術工作者儼然是「一盤漂亮的散沙」, 因為是個體戶,容易獨善其身,但面對當時正在建立的文化政策與社會體制,不論是國際藝術村政策、爭取立 法院預定地(台北酒廠)保留為華山藝文特區、甚或是藝術家的身分認定與保險等,都需要大家團結起來共同討論與發聲。
以上兩個協會成立以後,蕭老師在不同的時間點,有幸 被推選為理事長,戮力服務,擔任公部門與藝術界溝通的橋樑。但她心裡一直有一個很大的遺憾,就是在 2004 年擔任環改協會理事長任內,因為政府能提供的條件愈 來愈嚴苛,而忍痛放棄華山藝術特區的管理權,讓商業 機制來配合政府的產業政策,藝術家也因此失去一個可以主導的都會戰場。
在環境藝術議題上,蕭麗虹與吳瑪悧合作的「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獲得2012 年台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獎。
竹圍工作室後來在 2006 年擴大園區時,蕭老師特別與 身聲劇場談定合作,邀請他們進駐竹圍共同發展藝術聚 落,主要是從經營華山的經驗學習到跨領域激盪的創造 能量,另一方面也是要彌補在台北市失去一個自由創作 空間的遺憾。
深受嬉皮文化影響,以另類實踐挑戰體制
「自由」是蕭老師很重視與追求的價值。1946 年出生於 香港的她有七個兄弟,受過西方教育的媽媽從小就灌輸 給她男女平權的觀念,讓她成為「不玩洋娃娃、不愛裙 子的野女生!」(蕭老師 70 歲生日自述)。
1967 年她進入加州柏克萊大學學習,深受當時嬉皮文化 的影響,很認同以另類實踐來挑戰體制。就像她選擇從 字面直譯「竹圍工作室」的英文名字為 Bamboo Curtain Studio,以對照冷戰時期嚴實的鐵幕 Iron Curtain。
她得意地說,竹子搭建的簾幕有很多孔洞,可以透風、 可以窺看。我想,這就是藝術的功能,當我們感受到風 時,提醒我們從各種角度再去審視所處的環境,這也是 蕭老師受到藝術吸引、並執著於這條道路的原因。
繞著地球跑的藝文外交
大家都知道,蕭老師是個「外國人」,除了說明她不是 台灣土生土長的身分外,更是要讚揚她流利的英語與世 界經驗:香港、新加坡、紐約、英國,都曾是她重要的 生活據點。
她也是台灣亞洲文化協會的理事,深諳國際組織、文化 交流、甚至藝術家的發展需求,1998 年文建會委託的國 際藝術村案例研究,正是看重她這項長處;儘管她的國 語總是帶著口音,但對國際藝文圈來說,她豐富的閱歷 和經驗贏得大家的敬重,不但曾在許多國際組織擔任常務理事,也在台灣與亞洲區域發起串連合作,互通有無。
更重要的是,她也積極連結國際發展動態,引入重要思 潮如創意城市 Creative City、環境藝術、永續發展等。她 常說,我們做的是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是因應 發展所做的研究,並立即實踐於工作現場。
尤其在 2006 年工作室園區擴大後,更提出「國際連結 / 在地行動」(Global Connection Local Action),將自 1998 年累積的國際網絡能量在淡水區域以及台灣藝術社 群為實踐場域,建立多元多向的合作和串連。
1998 年巫義堅《文件Ⅵ》以精密的計算用釣鉤和魚線巧妙地懸吊起一艘小船。
以特約編輯身分,協助蕭老師編寫《不良嗜好》
2017 年我以特約編輯的身分,協助蕭老師編寫《不良嗜 好》一書,透過作品、故事和文字的整理,一起檢視她 一頭栽入藝術世界的初衷。她說,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 能療癒、沉澱、省思,並啟發新的感知,因為與藝術的 相遇,讓她這個「洋媳婦」認識在地文化的生命力,也 結交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相互支持,一起探索世界。
也因此,她希望能推坑所有有能力的人多購買藝術品、 多支持藝術計畫⋯⋯,以銀彈肯定創作者,才能讓他們 繼續這條艱辛的道路。此外,她非常認定藝術之於社會 發展有重要且深遠的影響力,曾經希望有生之年能主持 這個抽象的研究,找出藝術 KPI(績效指標)的量測方 式,證明藝術展演、藝術計畫的價值,能幫助我們在面 對問題時獲得啟發和行動的力量。
竹圍最後的開放日,身聲劇場以布農族「銜火聖鳥」紅嘴黑鵯來寓意蕭老師重要的存在。
接續蕭老師的夢想,以各種形式的藝術與社會對話
從1998 年到現在,我在竹圍幾進幾出,從全職的研究員與行政助理 到特定專案的合作與結盟,從政策的研究到倡議、從國際網絡的串連 到在地實踐,一路披荊斬棘,像是坐雲霄飛車第一排的體驗,也回應 了我一開始想近身觀察藝術環境發展的許願,很刺激,也與有榮焉。
而台灣的藝文環境,在蕭老師如園丁般近30年的熱情灌溉後,在體 制內,推動了思維的轉換與對話,在體制外,則保留一片世外桃源般 的淨土讓創意的精靈試煉與玩耍,這都是她無私奉獻累積的成果。
隨著她的離去以及竹圍工作室的熄燈,但願曾經受她感召的每個人, 都能接續她夢想的小小火種,以各種形式的藝術表現與社會對話並共 創,讓藝術成為大家的不良嗜好。
2006 年姚孟吟與蕭麗虹在漢口街辦公室。
作者介紹 姚孟吟
資深藝文工作者,法國巴黎第八大學社會學 系博士候選人。1997 年底自法國返台,成為 竹圍工作室的第一位全職員工。在竹圍幾進 幾出,從全職的研究員與行政助理到特定專 案的合作,2017 年以特約編輯的身分,協助 蕭老師編寫《不良嗜好》一書。
《新北市文化》季刊42期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紙本刊物免費索取,請洽新北市化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