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行|新竹親子場館探索 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蕭如松藝術園區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撰文/蘇子翔.攝影/陳材元、蘇子翔

隨著孩子成長腳步,除了尋覓公園綠地「放電」,也是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

2002上映的法國電影「蝴蝶」(Le papilion)裡小女孩與老人對談,提出了許多問題:爲什麼母雞會下蛋?爲什麼時間會過得很快?爲什麼天使有翅膀?隨然老人的回答不一定「正確」,但卻開啟了小孩好奇探索的心靈。

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了解、體驗這個世界,從生處環境、日常生活來著手。透過「科學探索」-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以及「美學體驗」-蕭如松藝術園區,隨著兩位新竹藝術先驅挖掘地方生活和探索世界。

蕭如松藝術園區

蕭如松藝術園區

美學體驗—新竹藝術家蕭如松

美學的體驗與形塑,可以從觀察、欣賞以及藝術表現能力來體現。蕭如松(1922-1992)美術風格歷經不同時期演變,畫風也呈現各時代美感。畫家和我們一樣,有兒童、青年時期,探索的路徑也會跟著變化。幼年跟著二哥一起塗鴉,也臨摹繪畫技巧。小學時在台北唸書,路途經過「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今天國立臺灣博物館,看到館外畫展的海報呈現。下課,也會去美術館看看世界各地的畫作。

1935年中學時遇到啟蒙畫家鹽月桃甫,用色大膽、強烈對比的野獸派風格,對青年時期的蕭如松有很大影響。鹽月桃甫認為藝術家需要自由思考與創造力。甚至,蕭如松早期創作、竹東高中(1961-1988)當美術老師時也可看到思考與藝術風格影響。他不只有教學,也有藝術學理著作。《美術教學理論》講到兒童繪畫心理發展依年齡來進行不同階段教學。比如幾何圖形、口語敘述描繪,延伸到內容與創造的表現等。

蕭如松美學色彩計畫「松畫廬」

蕭如松美學色彩計畫「松畫廬」

走訪蕭如松藝術園區 

竹東高中旁日式教師、公務宿舍群裡,有一棟曾是蕭如松的故居。2008年蕭如松藝術園區開館,連同故居「故松居」在內有五棟展示、休憩空間。

「松畫廬」是介紹老師生平、各時期畫作空間,透過「蕭氏美學色彩計畫」,可以觀賞不同時期色調的變化。現場的課桌椅上,也有以蕭如松作品的「畫作」立方體,讓參觀孩子與家長動手來「還原」作品。「松龢盧」作為地方藝術交流「畫廊」,「松香廬-四方青松茶屋」,有各種風味餐點和茶飲。「松言堂」現在是多功能教室,定期有老師會教授水彩課。

蕭如松藝術園區綜觀

蕭如松藝術園區綜觀

可共親子享用各種風味餐點的「松香廬-四方青松茶屋」

可共親子享用各種風味餐點的「松香廬-四方青松茶屋」

 展示蕭如松生活起居物品「故松居」

展示蕭如松生活起居物品「故松居」

科學探索—劉興欽漫畫家與發明科學探索的概念

科學探索聽起來好像要身穿白袍,操作一堆昂貴精密儀器。實際上科學觀念的建立可以從生活遭週開始,慢慢的循序漸進。投入兒童藝文領域的劉淑雯教授『提到,像是以繪本來說,可培養孩童「觀察」、「溝通」、「分類」、「測量」、「預測」的能力。劉興欽老師就是在新竹橫山鄉的山間聚落裡,將生活的各種體驗轉變成養分,成為大家熟悉的漫畫家與發明家。』


大山背生活裡的科學探索—漫畫、發明家劉興欽

劉興欽1930s出生在竹縣橫山鄉大山背,二戰剛結束後的童年最為困苦,因而從生活環境裡激發許多創意與發明。劉興欽在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勤練素描打下良好畫工基礎。

劉興欽塑像與漫畫

劉興欽塑像與漫畫

劉興欽以大山背生活為舞台的畫作

劉興欽以大山背生活為舞台的畫作

戰後,為了因應當時教育思維不鼓勵武俠漫畫風氣,劉興欽受教書校長委託創作《尋仙記》來借力使力,從此便開始漫畫創作的生涯。大家喜愛的《大嬸婆》、《阿三哥》是從自己的母親與鄉土人物為場景,創造出的經典。1970s劉興欽開始畫機器人,當時政府開始推動科學教育,他不只有「畫」還自行研發、做出「機器人自學機」。從此又開闢發明家、百項多專利的「第二事業體」。機器人如同他的漫畫,有許多靈感與發想來自童年面對環境的挑戰所變通的巧思。

那接著就讓我們來看阿三哥如何「蓋土角厝」和「舂米」,呈現鄉土生活的技能與工藝。

劉興欽不同時期漫畫封面

劉興欽不同時期漫畫封面

劉興欽以機器人創作的科幻漫畫

劉興欽以機器人創作的科幻漫畫

「蓋土角厝」

早年,磚瓦對於山區居民來說取得不易、價格又相當高。山居的農民所居住的「土角厝」或者「泥磚屋」,往往都是就地取材。土角由泥土和稻草攪拌,由牛踩踏變得紮實。接著,放入木框由人力再次均勻乾燥後,變成蓋房子的泥磚。蓋房子的時候格局設計好後開始砌牆,一塊塊排好往上疊。然後,泥漿當黏著劑,空出窗和門的位置以便安裝。牆壁起好後,架設大樑和椽木,鋪上竹片、稻草綁好屋頂就完成。

座落在山林間的內灣國小

座落在山林間的內灣國小

舂米

現代的碾米機械「米絞」發明前,各地庄民們常用「土礱」來碾磨稻穀。去殼之後的糙米和殼皮混合,利用風鼓將粗糠移開,再用舂臼槌來搗米。脫落的米糠可當飼料餵雞鴨。剩下來軟Q好吃的白米,才能在餐桌上食用。最早舂米完全倚靠人力,有手搗和腳踩。後來農民逐漸研發出「水碓」。「水碓」的動力,竹製水管先引水流,慢慢注入水箱,裝滿後就會下沈,連結水箱另一端點的舂臼槌,像翹翹板抬起。水箱內的水流光,另一邊舂臼槌落下反覆。

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

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

探玩劉興欽漫畫教育博物館 

我們從地勢抬高的內灣車站往內灣國小方向前進,門口前一座城堡大門,走入隧道後,便是座落在山坡的操場和漫畫教育博物館!博物館沿著階梯而上2F有多媒體互動區,播放劉興欽老師相關的影像。閱讀區有老師作品和早期的漫畫,走廊是歷年漫畫作品封面。DIY區可體驗製作胸章,和簡易漫畫人物造型小學堂。另外一個展間,則是透過老師作品跟發明呈現創作發展。

漫畫小學堂

漫畫小學堂

從藝術家蕭如松與漫畫家劉興欽身上,我們可看到美學與科學是可以從生活獲得很大的能量,無論是城市或鄉村,從他們的經歷也能培養思維與實作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順祥,〈全台唯二年輕城市 新竹縣市幼年人多於老人〉,中央社 2023.2.27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60387

2. 柳蕙瑜、楊雅琪,《美的觀察學》,臺南生活美學館,2019

3. 台北市立大學師資培育及職涯發展中心助理教授

   劉淑雯,〈簡單6步驟,幫助孩子愛上科學〉,《親子天下》,2018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6109

4. 顏娟英,蔡家丘總策劃等23人撰述,《臺灣美術兩百年》,春山出版,2022

5. 文 張夢瑞,圖 卜華志 〈從「阿三哥」到「機器人」-大頑童劉興欽的歡樂

世界〉台灣光華雜誌,2001 https://www.taiwan-panorama.com/Articles/Details?Guid=3DD92C01-1E99-426E-9A08-CAFD359E7556&CatId=11

6. 劉興欽繪圖、口述;林少雯,《聽三哥講古—咱ㄟ庄仔內》,正中書局,2011

7. 劉女豪,《新竹縣橫山鄉內灣聚落的社會經濟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在職進修碩士班,2007

8. 凌春玉 著,《靜謐.清澄.蕭如松》,文建會,201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竹日常 Wind Read
21會員
32內容數
《新竹日常》Wind Read 是你的——風城閱讀器。我們採集新竹生活小驚喜、挖掘小人物大故事,製作成一份禮物送給你。這份禮物你將摸得到生活、歷史、文化、記憶,以及新竹長出來的職人。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上週很幸運,在樂農匯順利舉辦落羽松花藝活動,且現場意外遇到了自幼崇拜的陌生人,那就是在著名遊樂區負責園藝的唐老師。 唐老師不止照顧園區的植物,也負責將植栽按布景需要等比縮小。在他工作的遊樂區裡,整個世界彷彿被濃縮其中……
Thumbnail
上週很幸運,在樂農匯順利舉辦落羽松花藝活動,且現場意外遇到了自幼崇拜的陌生人,那就是在著名遊樂區負責園藝的唐老師。 唐老師不止照顧園區的植物,也負責將植栽按布景需要等比縮小。在他工作的遊樂區裡,整個世界彷彿被濃縮其中……
Thumbnail
撰文/蘇子翔.攝影/陳材元、蘇子翔 隨著孩子成長腳步,除了尋覓公園綠地「放電」,也是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 2002上映的法國電影「蝴蝶」(Le papilion)裡小女孩與老人對談, 提出了許多問題: 爲什麼母雞會下蛋?爲什麼時間會過得很快?爲什麼天使有翅膀? 隨然老人的回答不一定
Thumbnail
撰文/蘇子翔.攝影/陳材元、蘇子翔 隨著孩子成長腳步,除了尋覓公園綠地「放電」,也是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 2002上映的法國電影「蝴蝶」(Le papilion)裡小女孩與老人對談, 提出了許多問題: 爲什麼母雞會下蛋?爲什麼時間會過得很快?爲什麼天使有翅膀? 隨然老人的回答不一定
Thumbnail
「你們那個老師就是個怪人,他家門前的庭院雜草叢生,鄰居都受不了……」在校園也有許多傳說、耳語,不只是學長姐,還有老師們。現在回想起來,蕭老師的堅持與規矩,在當時可能得罪不少人吧! 我覺得,蕭如松老師有種日本職人的精神,他尊重自己的職業,愛惜工具,珍惜學生的作品。上課時聽他在導覽作品時,擺好作品後,
Thumbnail
「你們那個老師就是個怪人,他家門前的庭院雜草叢生,鄰居都受不了……」在校園也有許多傳說、耳語,不只是學長姐,還有老師們。現在回想起來,蕭老師的堅持與規矩,在當時可能得罪不少人吧! 我覺得,蕭如松老師有種日本職人的精神,他尊重自己的職業,愛惜工具,珍惜學生的作品。上課時聽他在導覽作品時,擺好作品後,
Thumbnail
〈可懷〉 白絨背金蔥, 波浪向前躬, 一葉過一葉, 可懷展翅夢。 世上的點點滴滴都是美麗的詩句, 透過對話,映照出心的世界, 讓意外的療癒與啟發, 成為珍貴的禮物。
Thumbnail
〈可懷〉 白絨背金蔥, 波浪向前躬, 一葉過一葉, 可懷展翅夢。 世上的點點滴滴都是美麗的詩句, 透過對話,映照出心的世界, 讓意外的療癒與啟發, 成為珍貴的禮物。
Thumbnail
——新北文化獎延伸報導 獲得本屆新北文化獎特殊貢獻獎的蕭麗虹藝術家, 陪伴台灣當代藝術發展超過 26年,培養眾多藝術 家與藝術行政人才,2021年夏天於新加坡過世。 《新北市文化》季刊特別邀請和蕭老師工作數十年 的姚孟吟,描述她和蕭老師特殊的革命情感。 撰文=姚孟吟 照片提供=竹圍工作室.姚孟吟
Thumbnail
——新北文化獎延伸報導 獲得本屆新北文化獎特殊貢獻獎的蕭麗虹藝術家, 陪伴台灣當代藝術發展超過 26年,培養眾多藝術 家與藝術行政人才,2021年夏天於新加坡過世。 《新北市文化》季刊特別邀請和蕭老師工作數十年 的姚孟吟,描述她和蕭老師特殊的革命情感。 撰文=姚孟吟 照片提供=竹圍工作室.姚孟吟
Thumbnail
視覺藝術家鄒駿昇位於仁愛路的辦公室中,矗立著一幅以蜜蜂為主視覺的大型作品,構圖簡單,卻傳遞深遠理念,那是他為江振誠開創的RAW餐廳的創作《TO BEE OR NOT TO BEE》,作品雖陳設餐廳,他思索的卻是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蜜蜂與人類食物息息相關有關,若無蜜蜂,人類何來明日?
Thumbnail
視覺藝術家鄒駿昇位於仁愛路的辦公室中,矗立著一幅以蜜蜂為主視覺的大型作品,構圖簡單,卻傳遞深遠理念,那是他為江振誠開創的RAW餐廳的創作《TO BEE OR NOT TO BEE》,作品雖陳設餐廳,他思索的卻是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蜜蜂與人類食物息息相關有關,若無蜜蜂,人類何來明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